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许氏平鲉对慢性高温胁迫响应的转录组学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高温胁迫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Illumina Hiseq 4000测序平台分别对许氏平鲉高温处理组(温度由18℃缓慢升至27℃后养殖5d)和常温对照组(18℃下养殖)的鳃、肝和肠道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以|log2fold change|≥1和FDR(false discovery rate,错误发现率)<0.05作为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筛选条件。在鳃组织中,共筛选出306个DEGs,其中96个基因显著上调,210个基因显著下调;在肝脏组织中,共筛选出806个DEGs,其中382个基因显著上调, 424个基因显著下调;在肠道组织中,共筛选出343个DEGs,其中162个基因显著上调, 181个基因显著下调。3个组织共表达的DEGs有12个。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鳃组织中的DEGs较多富集在蛋白水解作用、胞外区、结构分子活性、受体调节器活性、受体配体活性等功能中;肝组织中DEGs较多富集在脂肪代谢过程、细胞氨基酸代谢过程、细胞质、氧化还原酶活性等功能中;肠道组织中DEGs较多富集在氧化还原过程、胞外区、辅因子结合等功能中。运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对10个DEGs的表达量进行验证,结果显示, RT-qPCR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转录组分析可靠。本研究为解析许氏平鲉对慢性高温胁迫应激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转录水平上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许氏平鲉 高温胁迫 转录组 肝脏 肠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耳石微化学的珠江水系日本鳗鲡洄游特征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珠江水系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洄游生态特征,有效保护鳗鲡野生种群,采集了柳州、合山、武宣、桂平、梧州等11个淡水生境以及珠海1个河口生境共155尾日本鳗鲡,利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测定耳石中的Sr、Ca元素比值,对耳石微化学Sr/Ca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珠江水系日本鳗鲡具有“海水–淡水”、“海水–河口–淡水”、“海水–河口–海水–河口–淡水”、“海水–河口–淡水–河口–淡水”等多种洄游模式。但总体而言,最终都会洄游到淡水中育肥。这说明珠江水系的日本鳗鲡具有适应不同栖息地和盐度的能力,在不同水域之间表现出灵活的洄游策略,同时也说明了淡水栖息地保护的重要性。

关键词: 降河洄游 耳石微化学 Sr/Ca 珠江 日本鳗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虚拟筛选、分子对接和细胞模型筛选乌鳢源抗炎肽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2和TRL4为靶点,采用虚拟酶解筛选乌鳢源抗炎肽的最佳水解酶,结合理化性质预测、分子对接和细胞模型筛选乌鳢源抗炎肽,并阐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木瓜蛋白酶水解出的109条活性肽均无毒,从中筛选出34条水溶性强的肽段进行ADMET性质分析。多肽KF、PR、NC、YR、WEL、QWWR、DEECWF与TRL2和TRL4的结合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且主要是通过氢键与受体蛋白结合。乌鳢活性肽能够显著提高RAW264.7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并且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细胞中NO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过度分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乌鳢活性肽具有抗炎活性。本研究揭示了乌鳢抗炎肽与TLR2或TLR4靶点的互作机制,可为乌鳢活性肽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乌鳢 抗炎肽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细胞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稀酸预处理和库德毕赤酵母发酵的蜈蚣藻多糖利用制备生物乙醇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蜈蚣藻多糖含量丰富,价格低廉,具有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潜力。该研究以蜈蚣藻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的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时间1.8 h、温度100℃、稀硫酸质量分数为3%,获得的还原糖含量最高,达到37.64%。对稀酸预处理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稀酸预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含量,半乳糖和葡萄糖是其中含量最高的单糖组分。利用库德毕赤酵母对蜈蚣藻水解液进行发酵,结果发现该菌具有良好的生长和产乙醇能力,而且接种量的增加能够显著提高菌株的生物量和乙醇发酵特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蜈蚣藻水解液中各单糖含量与生物量和各乙醇发酵参数呈显著负相关,生物量与各乙醇发酵参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蜈蚣藻水解液中单糖的消耗在库德毕赤酵母的生长和乙醇生产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酵母菌的生长状况直接关系到乙醇的发酵生产。相关性网络图显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消耗对库德毕赤酵母生物量增加和乙醇生产的影响最大。结果表明,利用蜈蚣藻为原料通过稀酸预处理结合库德毕赤酵母发酵,具有生产生物乙醇的应用潜力,该研究也为其他海藻发酵生产生物乙醇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 蜈蚣藻 酸水解 生物乙醇 库德毕赤酵母 还原糖含量 单糖组成 相关性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益生菌对菲律宾蛤仔体内全氟辛酸免疫毒性的调节作用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ic acid, PFOA)是一种具有多系统毒性的新污染物,对双壳贝类可产生一定的免疫毒性效应,损害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益生菌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食品级制剂,已被应用于水产养殖行业,用以提高水生生物的免疫防御能力。然而,益生菌对贝类中新污染物所引发的生物毒性是否有消减作用,目前尚不可知。据前期研究,新污染物PFOA在水生生物尤其贝类中存在较高的蓄积量,具有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因此,探索经济贝类中益生菌对PFOA免疫毒性的消减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菲律宾蛤仔进行PFOA (200 ng/mL)生物暴露实验,添加或不添加乳酸菌株进行对比,从而鉴定益生菌对于PFOA毒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与PFOA暴露组相比,益生菌治疗组显著降低了蛤仔血细胞中PFOA的蓄积含量,大幅提高了蛤仔血细胞总数、细胞活力以及吞噬功能等。同时,益生菌的添加也能明显降低细胞内及非特异性酯酶的含量,减轻了蛤仔血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此外,补充益生菌后,蛤仔血细胞中抗氧化酶及免疫相关酶活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见,益生菌在正向调节贝类中PFOA暴露所引发的免疫毒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全氟辛酸 益生菌 菲律宾蛤仔 免疫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臭氧对养殖水体中颗粒物的絮凝和破碎作用

水产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臭氧对水产养殖污水中悬浮颗粒物的絮凝和破碎作用,使用不同质量浓度臭氧对循环水生物絮团对虾养殖系统中水体进行氧化处理,并对水体中的水质指标、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变化等进行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臭氧处理使水体中氨氮、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P<0.05),亚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不同质量浓度臭氧处理后水体中总悬浮物含量显著下降(P<0.05),随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大,总悬浮物去除率逐渐升高,臭氧质量浓度为2.5 mg/L时去除率最高(23.15%);臭氧输入养殖水体后,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出现明显变化,随臭氧质量浓度增加絮凝效率逐渐升高,臭氧质量浓度为2.5 mg/L时,絮凝效率最高(33.61%)。试验结果表明,臭氧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亚硝态氮,并对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有絮凝作用。建议处理养殖用水适宜的臭氧质量浓度为1.5 mg/L,适宜的作用时间为4 min。

关键词: 臭氧 悬浮颗粒物 养殖水体 去除率 絮凝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净化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测定南美白对虾中66种农药残留

色谱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产品农药残留分析过程中基质干扰强的现状,本研究利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海藻酸钠(SAL)制备了一种MWCNTs-SAL复合净化材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HPLC-QTRAP-MS/MS)快速测定水产品中66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采用电喷雾装置将MWCNTs和SAL的复合溶液快速喷入CaCl2溶液中进行交联,制备MWCNTs-SAL复合材料。将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基于推杆式震荡型净化技术对提取液进行净化。采用C18 RRHD色谱柱(150 mm×3.0 mm, 1.8μm)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离,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使用基质匹配混合标准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实验比较了MWCNTs-SAL填料与商品化填料对南美白对虾提取液的净化效果,并考察了MWCNTs-SAL用量对目标化合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6种农药在0.5~50μg/L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5~1μg/kg和1~2μg/kg;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66种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64.1%~107.3%,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0.4%。该方法经济快速,简便高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重复性,是水产品中农药残留分析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 水产品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进YOLOv8n损失函数的克氏原螯虾体特征识别算法

渔业现代化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产业发展迅速,然而仍面临智能化水平偏低的问题,在养殖及加工过程中主要通过人工肉眼观察克氏原螯虾规格及完整性并作出相关判断.为解决克氏原螯虾的智能识别问题,提出基于YOLOv8n识别克氏原螯虾的虾体、虾尾及螯足的算法.通过将原有损失函数CIoU替换为MPDIoU,并引入尺度因子ratio控制辅助边框的尺度大小用于计算损失,与MPDIoU损失函数相结合,提高边界框回归的准确性和效率,实现对克氏原螯虾虾体、虾尾及螯足的精准识别,为研究其分级智能化提供思路.结果显示,在YOLOv8n模型中加入Inner-MPDIoU的算法训练结果相比原有的CIoU损失函数识别率有所提高,mAP从83.7%提高到了 90.8%.研究表明,该算法模型有助于对克氏原螯虾的主要部位实现精准识别,对研究克氏原螯虾的智能化精准分级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图像识别 YOLOv8 MPDIoU 深度学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核电厂取水平面拦截网堵塞水动力特性研究

给水排水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取水拦截网为当前核电厂应对致灾海洋生物入侵的关键手段,然而实际运行中发生多起平面拦截网断裂失效事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研究平面拦截网水动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平面拦截网的阻力与横向、纵向扩张系数相关,横向扩张系数0.90相对0.80阻力值上升21.3%,纵向扩张系数0.3相对0.70阻力值下降22%。得到了平面拦截网阻力经验计算公式,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值最大误差小于15%,符合性较好。利用帆布覆盖模拟拦截网的堵塞,堵塞率分别为13%、26%、39%、50%时相对无堵塞情况下阻力分别增加23.5%、36.4%、65.9%、107.6%,得到了堵塞系数与阻力的经验公式,误差在10%以内,符合性较好。

关键词: 核电厂 拦截网 模型试验 堵塞率 水动力特性 经验公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安庆段中华绒螯蟹蟹奴感染情况调查及其致病特征

水生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掌握蟹奴(Polyascus sp.)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的感染现状,对捕捞的寄生个体和正常个体进行形态学测量和病理学检查。根据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共捕获中华绒螯蟹7175只,其中雄蟹3666只,雌蟹3509只;感染蟹奴的中华绒螯蟹共38只,雌、雄蟹的感染率分别为0.80%和0.27%。系统测量数据显示,感染蟹奴的中华绒螯蟹个体体型普遍偏小,头胸甲宽、头胸甲长、体厚、体质量均显著小于正常个体;感染雄蟹的脐部最大宽和脐高的比值显著大于正常雄蟹,表现为腹脐形态向雌蟹发展,感染雌蟹的脐部最大宽和脐高的比值与正常雌蟹差异不显著;剖检发现雌雄感染个体的生殖腺均萎缩退化;组织切片结果显示被寄生蟹的肝胰腺、卵巢被蟹奴内体浸润。研究可为探究蟹奴寄生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蟹奴和寄主的共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蟹奴寄生 形态测量 病理检查 中华绒螯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