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南海中南部主要经济种类渔业资源声学评估

海洋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9~10月(秋季)和2013年3~4月(春季),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结合灯光罩网对南海中南部(5°00'N~16°00'N)渔业资源进行了声学调查与评估。通过分析渔业声学数据,并结合渔业资源采样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鲭科(鲣Katsuwonus pelamis、圆舵鲣Auxis rochei、扁舵鲣Auxis thazard)、鲹科(长体圆鲹Decapterus macrosoma、颌圆鲹Decapterus lajang和无斑圆鲹Decapterus kurroides等)和金枪鱼属(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和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等4类大宗经济鱼类的资源尾数和生物量做了初步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秋季调查海域上述4类经济种类的资源尾数依次为3.67×10~(10)、2.28×10~9、8.78×10~9、0.80×10~9 ind,合计为4.86×10~(10) ind;生物量依次为2.07×10~6、8.62×10~5、1.78×10~5、2.70×10~5t,合计为3.38×10~6t。2013年春季的资源尾数依次为2.98×10~(10)、1.39×10~9、4.40×10~9、0.65×10~9 ind,合计为3.62×10~(10) ind;生物量依次为2.44×10~6、2.68×10~5、2.44×10~5、1.88×10~5t,合计为3.14×10~6t。秋季渔业资源密度较高的海域位于10°00'N~16°00'N、110°00'E~118°00'E;春季渔业资源密度较高的海域位于8°00'N~9°00'N、110°00'E~118°00'E和10°00'N~16°00'N、110°00'E~118°00'E。

关键词: 南海 生物量 声学评估 渔业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入侵种福寿螺的养殖液对水环境及本地种铜锈环棱螺的影响

生态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薸(Pistia stratiote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小竹节草(Najas guadelupensis)为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食物,养殖数量设置为0、2、4、8、16和32只,分别在养殖的第1、3、5、7和9天测定养殖水体中的温度、pH、溶氧以及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溶解性磷酸盐的浓度。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福寿螺养殖液对福寿螺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的胁迫实验。结果表明:福寿螺的养殖数量和食物种类对养殖液中的溶氧、铵态氮、硝态氮和溶解性磷酸盐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溶氧量随着养殖数量的增大和养殖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而铵态氮、硝态氮和溶解性磷酸盐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养殖液中亚硝态氮的含量只受养殖数量的显著影响(P<0.05);胁迫实验中,福寿螺养殖液对铜锈环棱螺和福寿螺相对生长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福寿螺表现为减速增长,铜锈环棱螺表现为负增长,并且养殖液浓度越高,对铜锈环棱螺的致死效应越大。本研究表明,福寿螺可以通过养殖液改变养殖水体的理化性质,抑制铜锈环棱螺的生长,并对其具有显著的致死效应,这可能是导致福寿螺入侵的一个重要机制。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入侵生态学的理论,也为福寿螺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实验基础。

关键词: 福寿螺 养殖液 铜锈环棱螺 生态影响 入侵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ODV协议在渔船超短波自组网中的仿真与分析

计算机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验证AODV协议在渔船超短波自组网中的可行性并研究它的工作性能,使用OPNET仿真软件,选择数据包投递率、平均时延、归一化路由开销和平均跳数这4个衡量指标对AODV路由协议进行性能评估,并通过改变网络规模和节点移动速度来分析这些参数对AODV协议工作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ODV协议适用于渔船速度为10m/s以内且业务量较低的小型渔船超短波网络。为了提高AODV协议在此网络中的工作性能,最后还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渔船超短波通信系统 移动自组织网络 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路由协议仿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湖短颌鲚的年龄与生长特性

淡水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采集自湖北长湖的479尾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样本,研究了长湖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短颌鲚的耳石和鳞片均可用于鉴定短颌鲚年龄,且两者鉴定年龄的吻合度达到75.8%。长湖短颌鲚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4龄,其中1~3龄鱼为主,占总样本量的96.0%。短颌鲚属匀速生长型,其体重和体长的关系为:W=6.290×10-6L2.855(n=479,R2=0.959,P<0.01),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湖短颌鲚体长与体重的生长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_t=332.869[1-e-0.213(t+1.775)],W_t=99.940[1-e-0.213(t+1.775)]2.855,其生长拐点为t=3.15龄。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长湖短颌鲚渔业资源,建议捕捞规格提高到体长200 mm。

关键词: 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长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黄抑制水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渔业产值逐年不断增加,但水产致病菌导致的病害也不断大规模爆发。防治水产致病菌最常用的方法仍为使用各种抗生素和合成抗菌药。而药物的滥用又会导致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研制新型水产抗菌药便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研究传统中药的抗菌作用是寻找高效、环境友好、对人类无致病

关键词: 大黄 抗菌作用 中药 渔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大鲵虹彩病毒MCPCO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制备抗大鲵虹彩病毒(CGSIV)MCP COE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基本特性进行鉴定及开展初步应用。用纯化的重组CGSIV MCP CO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间接ELISA法检测阳性孔,经有限稀释法亚克隆,筛选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间接ELISA法、免疫印迹法和单克隆抗体亚型检测试剂盒等鉴定单抗的稳定性、特异性和亚型;采用腹水诱生法制备单抗腹水,饱和硫酸铵法纯化腹水单抗;间接ELISA法分别测定单抗杂交瘤细胞上清液和腹水单抗的效价;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CGSIV的增殖。结果显示,细胞融合克隆率为98.68%,阳性率为20.52%,得到1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命名为1M6。单克隆抗体的亚型属于Ig G2b,κ链;免疫印迹法和间接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单抗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株培养上清液的效价为1∶1600,腹水单抗效价为1∶2×106,亲和常数为2×105。间接免疫荧光显示CGSIV感染EPC细胞24 h后在宿主细胞质中可以观察到成熟的病毒粒子形成的包涵体,而且在宿主细胞核内也能发现病毒粒子。抗CGSIV MCP CO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为CGSIV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其他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鲵 虹彩病毒 主要衣壳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源致病性维氏气单胞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

微生物学通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从患病的鳜(Siniperca chuatsi)肝脏中分离得到的一株优势菌WJ2014-1进行鉴定,旨在确定病因并筛选出敏感药物,为今后鳜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患病鳜肝脏分离致病菌,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通过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用菌株WJ2014-1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后,鳜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生化特性、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罗红霉素、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等21种抗生素敏感,对氯霉素、诺氟沙星、萘啶酸等9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分离得到的菌株WJ2014-1对鳜有致病性,生产中可选用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 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和珠江水系1龄草鱼生长性能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群体的生长性能,在广东佛山对来自长江水系的监利、石首、宁乡草鱼群体和来自珠江水系的清远、佛山、肇庆草鱼群体的繁殖后代进行生长对比试验,从每个群体随机选择300尾样品,注射电子芯片标记后同塘养殖,并分别在4、8、12月龄时测量样品的体质量和体长性状。结果表明:4月龄时,6个群体间体质量和体长差异均不显著(P>0.05),8月龄时,群体间体质量和体长差异逐渐增加;12月龄时,佛山群体平均体质量最大(671.59 g),比其他群体平均体质量大1.25%~16.79%,清远群体平均体质量最小(82.92 g),监利群体平均体长最长(31.11cm),比其他群体长4%~16%,清远群体平均体长最短(26.92 cm),显著短于其他群体(P<0.05);12月龄时,珠江水系3个群体草鱼肥满度为2.55~3.30,长江水系草鱼肥满度为2.07~2.52,珠江水系草鱼群体的肥满度明显高于长江水系。本研究结果可为快速生长草鱼新品种基础种群的确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草鱼 群体 生长性能 一般线性模型 肥满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大连池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1—2013年五大连池的调查,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重点放养鱼类之一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合理放养量。结果表明,五大连池浮游动物4类82种(含未定种);主要优势种集中于原生动物和轮虫,有恩氏筒壳虫Tintinnidium entzii、纵长异尾轮虫Trichocerca elongate等,大型浮游动物中仅剑水蚤Cyclops sp.、无节幼体Nauplii形成优势;密度、生物量总计为3794.98ind/L和2.4558mg/L;多样性指数H'、J、d均值分别为2.15、0.7和0.98;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差异显著,五池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均匀度较高,二池(P2)、三池(P3)相似且次于五池;另外,二池(P2)、三池(P3)浮游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均呈现夏季高于春秋季;根据结果获得五大连池鳙的合理放养量为5.71×105尾。研究可为五大连池生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五大连池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指马鲅胚胎发育观察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6 CSCD

摘要:利用人工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自然产卵受精而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中孵化和培育,对受精卵胚胎发育到仔鱼孵出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受精卵呈圆球形,卵膜光滑,单油球.平均卵径675.78μm,油球平均直径258.46μm.在水温为31~33℃,盐度为27.50~28.00,p H值为8.2条件下,胚胎发育用时13 h 52 min,可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胚体形成、器官分化和孵化6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1.46±0.25 mm,3DAH仔鱼全长2.42±0.18 mm,口和肛门张开,仔鱼开口摄食.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四指马鲅 受精卵 胚胎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