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林芝地区易贡茶场茶叶产业情况调研
《中国茶叶 》 2013
摘要:山清水秀的林芝藏语意为"太阳宝座",它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地区相连,北面是那曲,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又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总面积116175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人.林芝被称为西藏的江南,以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著称于世.由于林芝是广东省支援西藏对口地区,受易贡茶场的邀请,2011年6月,笔者等对该场的茶叶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采取现场查看、召开座谈会、核查资料、抽取样品分析等方法.现将调研的情况汇总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石斛杂交种多糖及生物碱含量比较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野生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组培金钗石斛(由种子无菌萌发、快繁,并移栽成活的成熟植株)和4种春石斛杂交种(Nobile-type Dendrobium)的多糖和生物碱含量,通过与野生金钗石斛对比,以期为春石斛杂交种的药用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9月和12月份,'Red Cat1'(10109)和'Pink Star'(2810)两种石斛杂交种在茎多糖含量方面与野生金钗石斛无显著差异;不同器官多糖含量呈现茎>叶>花>根;茎段总生物碱含量方面,组培金钗石斛优于野生金钗石斛;野生金钗石斛明显优于春石斛杂交种,呈现组培金钗石斛>野生金钗石斛>10109>'Little Bee'(10213)>'Red Cat2'(9101)>2810,其中10109的总生物碱含量显著高于其它3种杂交种,且达到野生金钗石斛的50%左右.
关键词: 春石斛杂交种 野生金钗石斛 组培金钗石斛 多糖 总生物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利于桑黄产胞内黄酮的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优化
《蚕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酮是药用真菌桑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对桑黄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内总黄酮产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碳源、氮源、无机盐种类,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用量,得到有利于桑黄产胞内黄酮的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葡萄糖29.6 g/L,黄豆粉10.2 g/L,硫酸镁(MgSO4·7H2O)2.3 g/L,酵母膏1.1 g/L,KH2PO41.0 g/L。使用该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培养桑黄,其胞内总黄酮产量可达186.75 mg/L。建立的桑黄菌丝体胞内总黄酮产量与培养基4种组分浓度的回归模型拟合性好,可用于预测胞内总黄酮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ocr4-1701突变体的生物学表型研究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尖镰孢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香蕉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之一。Foc有4个小种,其中4号小种(Focr4)因其寄主范围广且无高抗病性的香蕉品种,对香蕉产业的危害最大,其致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为研究其致病机制,本文对Focr4野生型菌株(Focr4-193-6)、因其T-DNA插入导致致病性严重减弱的突变体Focr4-1701、T-DNA插入标签基因敲除子△Focr4-1701及敲除基因互补子△Focr4-1701-cp-1为材料,从致病性测定、玻璃纸穿透试验、孢子形态观察、产孢量与孢子萌发率测定、粗毒素测定等方面对其与致病性相关的生物学表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DNA插入突变体Focr4-1701和基因敲除突变体△Focr4-1701接种后的香蕉植株叶片没有表现发病症状,敲除基因互补菌株与野生型菌株一样表现出发病症状;T-DNA插入突变体和基因敲除突变体不能穿透玻璃纸生长,T-DNA插入突变体及基因敲除突变体在产孢量、孢子萌发率和产毒素能力上均极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及互补菌株。这些表型性状差异说明Focr4-1701致病性严重减弱可能是T-DNA插入位点标签基因失活后导致了菌丝体侵染能力下降及产毒素能力降低造成的。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菌 突变体 基因敲除互补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抗青枯病机理研究进展
《广东蚕业 》 2013
摘要:植物青枯病是一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的常见病害,植物青枯病抗病机理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植物抗青枯病机制方面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干燥方式对糖渍加应子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糖渍加应子为研究对象,考察传统热风干燥、热泵干燥和太阳能干燥3种干燥方式对糖渍加应子干燥效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热泵干燥、热风干燥和太阳能干燥3种干燥方式使糖渍加应子降至干基湿含量为(30±1)%所需时间分别为6、7、13.5h。其中,热泵干燥的干燥效率最高。3种干燥方式对糖渍加应子色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热泵干燥与热风干燥所得糖渍加应子在硬度和风味品质上较为接近。太阳能干燥所得糖渍加应子的硬度最小,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绝对含量的增加量最大,品质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日系蚕品种的耐湿性改良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培育适宜华南蚕区饲养的耐湿性蚕品种,通过历时4年的人工高湿逆境定向培育,对保存的4个日系品种研7、湘A、航7和丹的耐湿性进行改良。结果表明,经过8代的连续添湿,4个品种的虫蛹统一生命率均有所提高,将获得的4个累代添湿品系和对应的原母种同时置于高湿环境中饲育,4个品种的累代添湿品系的虫蛹率较原母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研7的虫蛹率由38.60%提高到72.13%,提高幅度最大。将累代添湿品系组配成改良粤蚕6号一代杂交种,与原一代杂交种同时在高湿环境中饲育,改良粤蚕6号的生命力和经济性状均有极显著提高。表明累代添湿可以提高蚕品种对高湿环境的耐受性,定向培育耐湿家蚕育种新素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发挥农业科技资源优势推动农业现代化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省具有良好的农业科技资源优势.近年来,全省积极整合和发挥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完成了科研体制市场化改革,激活了农业科技生产力,成功建立了广东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但仍存在农业关键性技术突破不够,农业科技资源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较低,农业科技创新供求错位,未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等问题.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农业科研机构分工定位,优化产业科技政策支持等,以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