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湖短颌鲚耳石重量与年龄关系
《水生态学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14年采自湖北长湖的378尾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样本,去除包膜和黏液的矢耳石于55℃烘箱中烘烤24 h,电子天平称重(精确至0.001 g),成对t检验结果表明,短颌鲚左右矢耳石重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数据分析以左右矢耳石重量的平均值计为矢耳石重量;采用直线、幂函数和多项式3种回归方程研究了其耳石重量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长湖短颌鲚的耳石和鳞片均可用于鉴定其年龄,且两者鉴定年龄的吻合度达到75.8%;根据222尾耳石与鳞片年龄一致的短颌鲚样本数据,发现耳石重量与个体的年龄呈显著相关(P<0.05);按年龄组以耳石重量与相应的体长作图,可以初步判断所观测年龄的可靠性;利用建立的耳石重量-年龄关系函数估算得到的个体年龄,与直接读取耳石磨片获得的年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利用矢耳石重量直接推算其个体年龄,可以作为辅助短颌鲚年龄鉴定尤其快速鉴定的一种有效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与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
《海洋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珠江口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及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萌发状况,以揭示赤潮发生潜势,于2009年1月采集了珠江口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并对浮游植物休眠体进行了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有21种,原多甲藻类孢囊在种类数上占优势。甲藻孢囊密度较低,为110~315个/g,平均为202个/g,养殖区密度高于非养殖区。异养型甲藻孢囊百分比含量较高,表明了该海域较高的富营养化程度。活体孢囊密度百分比达61.8%,说明表层沉积物中存在大量未萌发的活性孢囊,为赤潮暴发埋下了隐患。萌发的浮游植物种类数较少,为19属22种。20 d和40 d萌发的浮游植物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490个/g和264个/g。萌发的甲藻优势种为Biecheleriopsis adriatica,其次为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萌发的硅藻主要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tus)和舟形藻(Navicula sp.)占优势。桂山岛海域有毒有害甲藻孢囊的广泛分布以及潜在赤潮种类的大量萌发,表明该海域有较高的赤潮发生风险。
关键词: 甲藻孢囊 浮游植物休眠体 萌发 桂山岛海域 珠江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与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极地考察数据表达中的基础地理信息不统一,难以进行成果集成等问题,本文根据极地地理信息多源、异构、分散等特点,提出了基于服务资源池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模式。利用资源池调度、多级服务平滑链接、专题地图渲染服务等技术,开发了面向服务的极地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并以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标准底图发布为例,完成了130幅极地底图数据的标准化整理制作与资源共享,所采用的基于服务资源池的极地底图共享模式实现了服务接口让空间数据以地图方式在线共享;后台GIS服务引擎让地图带着空间分析功能共享;服务聚合满足多维度上的共享需求。为南北极考察成果的集成提供了有效保障,也为后续南北极考察成果的表达和共享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渔业科学进展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在20℃水温条件下恩诺沙星(Enrofloxacin)在3种主要养殖鲆鲽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选择体重为300–400 g的健康2龄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以10 mg/kg的剂量连续3 d通过灌胃的方式分别给予恩诺沙星后,于1、3、6、10、15、20、25、30、35、40 d采集血浆、肝、鳃、肌肉和肾组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和各组织中的恩诺沙星浓度,拟合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体内的消除曲线,计算消除半衰期。结果显示,3种鲆鲽鱼的组织中,恩诺沙星在肾中残留浓度最高,其消除速度依次为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鳎,其消除半衰期分别为3.75、6.54、7.37 d;恩诺沙星在大菱鲆、牙鲆和半滑舌鳎血浆中的消除比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慢;综合比较恩诺沙星在3种鲆鲽鱼血浆和大多数组织中的消除规律,均呈现出牙鲆体内消除最快,大菱鲆次之,半滑舌鳎最慢的趋势。依据我国无公害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最高残留限量为50μg/kg的标准,建议在20℃水温条件下使用恩诺沙星防治鲆鲽鱼细菌性疾病时的休药期为:大菱鲆44 d、牙鲆33 d、半滑舌鳎47 d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菌磷壁酸的免疫调控作用及与其结构的关系
《动物营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组分,在致病菌诱发炎症和益生菌免疫调控过程中担当重要作用,并保持了细菌的多种生理功能,现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致病菌磷壁酸的免疫刺激作用、益生菌磷壁酸的免疫调控作用、敲除磷壁酸基因对细菌的影响、磷壁酸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为磷壁酸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新线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食欲素A体外重组表达及活性分析
《水产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蛋白水平上认识半滑舌鳎食欲素A(orexin A)的摄食调控作用及机制,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成功构建了重组半滑舌鳎orexin A/pET32a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后经IPTG诱导获得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半滑舌鳎orexinA重组蛋白。获得的重组蛋白大小为24.9 ku,32℃下用1.0 mmol/L的IPTG诱导6 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52.8%,并主要分泌在上清液中。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迹表明,获得的orexin A重组蛋白可被6×His抗体特异性识别。Ni~(2+)-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半滑舌鳎orexin A重组蛋白。下丘脑离体孵育实验表明,获得的orexin A重组蛋白能显著影响半滑舌鳎下丘脑NPY mRNA,orexin mRNA的表达水平和NPY肽的分泌,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具有生物活性。研究结果可为探究orexin A在半滑舌鳎摄食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研制高效绿色的促摄食制剂提供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腌青鱼中木糖葡萄球菌碳源代谢能力研究
《农业机械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淡腌青鱼的腐败与其微生物代谢能力的关系,利用Biolog GENⅢ微孔板对淡腌青鱼货架期终点的特定腐败菌(木糖葡萄球菌)在5、15、25、33℃4种温度下的碳源利用情况进行研究,采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对代谢曲线进行拟合,并以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为指标研究其代谢速率,分析木糖葡萄球菌利用碳源能力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木糖葡萄球菌能利用糖、氨基酸和羧酸类等碳源;相同温度下木糖葡萄球菌对碳源的代谢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糖、羧酸、氨基酸,其中单糖(葡萄糖、甘露糖)、双糖(蔗糖、海藻糖)、多糖及其糖类衍生物(N-乙酰-β-D-甘露糖胺、β-甲酰-D-葡糖)、氨基酸(谷氨酸、丝氨酸)和羧酸(L-乳酸)的代谢较强。木糖葡萄球菌在25℃下的延滞期最短,进入指数期最快。通过对木糖葡萄球菌在不同温度下各种碳源代谢能力的分析,为优化产品配方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延长产品货架期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卫星QTL标记分析豫选黄河鲤群体遗传结构及生长性状相关性
《淡水渔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35个镜鲤微卫星QTL标记评估了豫选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var.haematopterus)群体的遗传结构,并评估了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的相关性,筛选了在群体中具有性状优势的基因型。35个微卫星标记在288个豫选黄河鲤个体中的扩增结果显示,各标记等位基因数为3~13,平均每个标记6.828 6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520 8;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03 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01 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665 6,群体整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利用SPSS19.0的GLM模型分析标记与性状的相关性,共17个微卫星标记与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HLJ2456、HLJ2387和CA1677 3个标记与相应的性状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用Duncan氏多重比较找到了每个微卫星标记具有生长性状优势的基因型,下一步可根据优势基因型指导豫选黄河鲤家系配组,开展基于QTL结果的分子聚合育种研究。
关键词: 豫选黄河鲤(Cyprinus carpio var.haematopterus)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生长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海洋渔业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于2014年5月和6月在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23个站点分涨、落潮水平拖网同步检测环境因子,获得仔稚鱼样品357 ind。其中5月份样本125 ind,隶属于5目7科10种,以鲈形目居多,共5种,占50.00%,其次为鲤形目有2种,鲇形目、鯔形目和鲽形目各出现1种;优势种有香斜棘(Repomucenus olidus)、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鮻(Liza haematocheila)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6月份获得样本232 ind,隶属于9目12科22种,同样以鲈形目占优,共11种,占50.00%,其次为鲤形目4种,其它各目均为1种;优势种有凤鲚(Coilia mystus)、贝氏、鮻、阿部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abei)、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青弹涂鱼(Scartelaos viridis)。分别对5月和6月份涨、落潮做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产卵盛期不同月份仔稚鱼种类差异较明显,优势种5月和6月差异也较明显,6月调查获得的种类明显高于5月。分布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5月份仔稚鱼主要分布在以S14站点为中心的长江口南支水域,6月份主要分布在以S22为中心的长江口东部海域。5月和6月份仔稚鱼在涨、落潮时的分布范围都存在一定差异,涨潮较落潮有向近岸移动的趋势并且涨潮时仔稚鱼分布较落潮更加集中。5月份涨潮种类和数量低于落潮,但是密度涨潮高于落潮;6月份涨潮仔稚鱼密度和种类较落潮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