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51条记录
生物技术在蚕豆上的应用及前景

种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子标记反映了DNA分子的多态性,可以作为研究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常用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方法、特点及其在蚕豆上的应用现状,同时展望了分子标记技术在蚕豆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蚕豆 分子标记 AFLP RAP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不同品种春油菜对硒的吸收、积累及分配规律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青海省不同品种春油菜对硒的吸收、累积及分配规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青海省普遍种植的3种不同品种春油菜为材料,测定春油菜主要生育期各器官硒含量和生物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春油菜对硒的累积能力不同,依次为青杂2号>青杂5号>青油14号;各品种春油菜根、茎、叶、籽粒、角果壳硒含量均在角果期—成熟期(第120天)达到最大值;根、茎、角果壳、单株硒累积量在角果期—成熟期(第120天)达到最大值;春油菜吸收的硒主要分配于生殖器官(籽粒和角果壳),尤以角果壳中分配的最多。可见,青杂2号对硒的吸收能力较强,角果期-成熟期(第120天)是春油菜吸收硒的关键时期,吸收的硒主要分配于生殖器官。

关键词: 春油菜 积累与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合盐碱处理下蚕豆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蚕豆在混合盐碱胁迫下的生理变化,试验采用3种盐碱胁迫方式KCl/NaCl、KCl/Na2CO3、KCl/Na2SO4处理2周,测定蚕豆鲜重、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时间的延长,蚕豆鲜重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含量在处理11 d时急剧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延长,4种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增加幅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处理11d时,酶活性增加幅度顺序是SOD>CAT>APX或POD。结论:蚕豆盐碱胁迫中,SOD酶活性发挥首要作用,脯氨酸是一种重要的渗透物质。

关键词: 蚕豆(ViciafabaL.) 叶片 盐碱胁迫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湖湖东沙地风沙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干旱区地理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青海湖湖东沙地克土沙区不同类型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的水平变化和0~20 cm垂直变化的分析,可知自然固定沙丘的表层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他沙丘以中砂为主,粒度参数随着地形起伏有不同的变化特征;随着深度的增加,粗颗粒逐渐增多,细颗粒逐渐减少,粒度参数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波动减小的趋势。通过比较分析,可得出人工治理措施对沙地地表环境的影响较大,能促进细颗粒物质的沉积,有效减少地表的风蚀量。

关键词: 青海湖湖东沙地 地表沉积物 粒度特征 地形 垂直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海湖沙地人工治理沙丘的风速廓线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青海湖湖东沙地麦草方格沙障结合沙棘实生苗的人工治理沙丘进行风速廓线及其风沙防护效益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治理措施明显降低了沙丘各部位的近地层风速,增强了高层风速。与流动沙丘相比,垂向风速增加率的差异使人工治理沙丘不同部位的超越高度值出现"坡脚>坡中>丘顶"的规律。风速垂向气流的变异导致不同高度层的防风固沙效果不同,低层风沙防护效益显著高于中、高层。同时结合坡度,植被盖度等因子,分析了影响风速廓线的变化原因,从而为青海湖沙地人工治理效果进行评估与初步指导。

关键词: 风速廓线 人工治理沙丘 风速增加率 防风固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衡施肥对青海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青海省互助县威远镇进行马铃薯"3414"肥料试验,研究N、P、K不同配比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根据产量结果模拟出肥料的产量效应函数为:y=31758.37+6.476N+208.06P-98.82K-2.658NP-2.78PK+0.77NK+0.085N2+6.413P2+0.82K2,F=1.432,推荐马铃薯经济最佳施肥量为:N 113.9 kg/hm2、P2O560.9 kg/hm2、K2O 90.3 kg/hm2。不同N、P、K配比及用量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马铃薯还原糖、淀粉品质,高氮中磷高钾能促进马铃薯还原糖品质的改善,而低氮中磷中钾能够改善马铃薯淀粉品质。还原糖含量N3P2K3处理为0.186%,比空白对照降低9.7%,其次为N3P2K2、N2P1K1、N2P2K1处理,还原糖降低率分别为9.2%、9.2%、8.3%;淀粉含量N0P2K2、N2P1K2处理较高,分别为20.14%、19.67%,比对照分别增加13.1%、10.4%。

关键词: 马铃薯 平衡施肥 “3414”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0g/L唑啉草酯乳油防除青稞田野燕麦药效试验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50 g/L唑啉草酯乳油在青海省青稞田防除野燕麦药效、适宜剂量及对作物的安全性,在田间使用50 g/L唑啉草酯乳油900、1 200、1 500、2 400 mL/hm2,69 g/L骠马水乳剂1 050 mL/hm2,并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于青稞3~5叶期、野燕麦2~4叶期兑水300 L/hm2喷雾防治。结果表明,50 g/L唑啉草酯乳油是春麦田防除野燕麦的优良除草剂,适宜剂量为900 mL/hm2,兑野燕麦防效达90%以上,对青稞安全,增产率达12.0%以上。

关键词: 50 g/L唑啉草酯乳油 春小麦 野燕麦 防除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半冬性甘蓝型油菜为亲本增强春性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

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春性恢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杂交后选育的16份新春性恢复系及其4个亲本系[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2个春性甘蓝型恢复系]、2个春性甘蓝型不育系为材料,利用SSR、SRAP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材料问的遗传差异,同时利用以上2个春性不育系分别与12个新春性恢复系和1个春性亲本恢复系Ag-5进行NCII双列杂交,测定其杂种优势及杂种表现。16份新恢复系中除931和帐23外,其余的14份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均大于其春性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的遗传距离,说明导人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扩大春性恢复系与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配制的26个杂交组合中,其双亲中不育系所对应保持系单株产量为高亲值的组合有15个,其中13个组合单株产量超亲优势都强于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可增强甘蓝型春浦菜杂种优势;12个新恢复系分别与2个不育系所配24个组合中18个组合的单株产量都分别超过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甘蓝型春油菜杂种的产量;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均强于其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抗菌核病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可为春油菜杂交育种提供有价值的遗传资源。

关键词: 春性油菜 不育系 恢复系 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 菌核病 Spring rapeseed CMS lines Restorer lines Molecular markers Heterosi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作物箭筈豌豆种质产量性状综合评价

作物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124份绿肥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品种产量性状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3主成分(荚果数)偏高,第1主成分(株高)偏低,第2主成分(分枝数)适中,箭筈豌豆种子产量较高;第1,2主成分偏高,第3主成分偏低,即株高高,分枝数多的材料,干草产量高,可作为绿肥和饲用作物材料。聚类分析可综合评价箭筈豌豆的表现,发掘产量性状突出的材料,对于箭筈豌豆的育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箭筈豌豆 种质资源 评价

基因型与环境效应对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掌握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效应和基因型对青稞β-葡聚糖的影响,选取分别在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甘肃合作和四川马尔康5个地区种植的昆仑12号、藏青25、阿青6号、甘青5号和康青6号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效应下β-葡聚糖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籽粒β-葡聚糖含量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在拉萨种植时青稞β-葡聚糖含量较其他地方高,甘青5号β-葡聚糖含量(3.567%)在参试的5个青稞品种中最高。

关键词: 青稞 β-葡聚糖含量 基因型 环境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