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基于海洋遥感的南海外海鸢乌贼最适栖息环境分析

生态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10—2014年南海外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业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所获得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海表面高度异常(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SSHA)数据,采用外包络法基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of effort,CPUE)计算适应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用算数平均法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栖息地适应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南海外海鸢乌贼中心渔场的最适SST范围为26.4~29.6℃,最适SSHA范围为-0.014~0.114 cm;当HSI>0.6时,作业次数比率为77.99%,平均CPUE为4.13 t·d-1。研究指出,基于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高度异常的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鸢乌贼的中心渔场,准确率超过77%。

关键词: 南海外海 鸢乌贼 最适栖息地 海洋遥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PMA的背角无齿蚌贝壳中元素分布的初步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进行了19种元素(Ag、Al、Au、Ca、Co、Cu、Fe、Hf、Mg、Mn、Mo、Na、Re、Se、Sn、Sr、Tl、V、Zn)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面分布分析和定量线分析结果均直观而明显地表明:贝壳中Ca含量最高,Hf、Re、Mn、Al、Co、Fe、Sr、Cu和Na的含量较低,而Au、Mg、Tl、Zn、Sn、Ag、V、Mo和Se的含量甚少.Mn在珍珠层的分布高于棱柱层,壳顶区域的珍珠层的含量(0.087±0.045)%显著高于棱柱层(0.030±0.025)%(P<0.05),腹缘区域的珍珠层的含量(0.072±0.055)%亦显著高于棱柱层(0.044±0.025)%(P<0.05),而其余元素在贝壳中均匀分布.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贝壳 元素微化学 EPMA 生物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远洋渔业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远洋渔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产业和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简述了全球渔业资源及渔场分布和国际远洋渔业管理措施及国外远洋渔业产业发展主要特点,从产业规模、结构、扶持政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现状,从渔业资源、渔船装备、关键技术、综合基地及管理与市场5个方面梳理了远洋渔业综合竞争力影响因素,认为我国远洋渔业面临的突出约束为捕捞能力布局与渔场资源之间不协调、国际消费市场依存度与经济效益之间不协调、产业组织化程度与远洋渔业强国目标之间不协调。最后,从完善远洋渔业产业体系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实现远洋渔业强国梦。

关键词: 远洋渔业 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 综合竞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锦鲤疱疹病毒保存方法的筛选及比较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并比较锦鲤疱疹病毒(Koi herpesvirus,KHV)的保存方法。方法将患锦鲤疱疹病毒病(Koi herpesvirus disease,KHVD)的患病鱼组织分别采用-80℃超低温保存法、液氮超低温保存法、50%磷酸甘油缓冲液保存法、乙醇保存法及异丙醇保存法保存90 d,进行PCR鉴定,同时检测不同方法保存的患病组织对感染健康鱼及CCB细胞的影响。用KHV感染CCB细胞后,收集病毒液,分别于4、-20、-80℃及液氮中存放90 d,检测病毒感染力(TCID50)。结果 5种方法保存的患病鱼组织经PCR检测均为KHV阳性。于50%磷酸甘油缓冲液、乙醇及异丙醇中保存的患病鱼组织失去了感染健康鱼的能力,而于-80℃及液氮中保存的患病鱼组织均可使健康锦鲤感染KHV;仅保存于50%磷酸甘油缓冲液中的患病鱼组织可感染CCB细胞。于4及-20℃保存的CCB细胞病毒液的病毒感染力分别下降61%和50%,而于-80℃及液氮中保存的CCB细胞病毒液的病毒感染力仅下降7%。结论利用-80℃及液氮超低温保存法可长期保存患病组织病料和细胞病毒液,于50%磷酸甘油缓冲液保存的组织病料有利于进行病毒的细胞分离。

关键词: 锦鲤疱疹病毒 CCB细胞 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鱼类同类残食现象研究进展及其预防措施

海洋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残食行为被定义为同物种间相互杀戮与掠食的现象。在鱼类人工育苗阶段,同类残食行为普遍存在,是制约育苗阶段苗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海水鱼类育苗期间出现的残食行为问题,结合笔者的前期研究发现,对鱼类残食行为的发生、形态学制约、摄食规格、生长优势和影响因子进行了概述。根据残食方式,鱼类的自残现象主要分为Ⅰ型残食现象和Ⅱ型残食现象。Ⅰ型残食中,残食者首先咬住被残食者的尾部,逐渐吞食至头部后将剩余部分丢弃,被残食个体通常会被部分吞食、消化;Ⅱ型残食中,残食者自被残食者的头部开始将其完全吞食,被残食个体通常会被完全吞食、消化。残食者口裂大小是自残行为发生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且越是在鱼类的早期阶段,口裂大小差异越明显。在鱼类残食行为中,残食者倾向于由小到大的顺序选择被残食者。残食现象对群体的影响取决于残食者的相对生长速度。本文还探讨了减少鱼类自残行为发生的措施,以期丰富海水仔稚鱼行为学理论,为建立优质苗种繁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水仔稚鱼 残食行为 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岭黑河流域春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年4月在秦岭黑河库区和上游水源地流域11个样点采集浮游生物水样。经实验室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5种(属)。其中以硅藻门为主,占25种(属),绿藻门5种(属),裸藻门2种(属),隐藻门2种(属),蓝藻门1种(属)。浮游植物密度在13.0×10~4~79.5×10~4 cells/L之间,平均密度45.39 cells/L,生物量介于0.24~1.73 mg/L,平均生物量0.97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4大类19种(属)。其中原生动物8种(属),轮虫7种(属),枝角类和桡足类各2种(属),浮游动物密度范围为1.0~22.8 ind./L,生物量范围为0.6~14.0 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H')介于2.05~3.73之间,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介于0.59~0.91之间,Pielous均匀度指数(J')介于0.59~0.89之间。总体来看,春季秦岭黑河流域水质清洁,浮游生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多样性较低,属于贫-中营养型水体。

关键词: 秦岭黑河 浮游生物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九代家系内自交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变态和形态性状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自交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体发育和形态性状的影响,通过人工定向交尾的方式,以建立的三疣梭子蟹连续1~9代家系内自交全同胞家系为材料,评价连续多代自交幼体发育和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体发育方面,F1~F9代的排幼量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但变态率研究中发现,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2个阶段中总体呈现衰退趋势,尤其自交家系程度高的F9代变态率最低,F9代Z1~M的4个阶段中变态率分别为74.87%、73.50%、59.17%、41.96%;在形态学方面,随着生长日龄与自交代数的增加,F3~F9代各项指标均低于F1、F2代家系,其中F9代各项指标皆为最小且与其他各代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150日龄时对梭子蟹整齐度的研究发现,F9代甲宽、甲长、体高变异系数分别为7.636 5、7.559 1、8.328 2,在所有家系中为最小,整齐度最好;除F2代家系外,随着姊妹交系数的增加,相对于F1代,全甲宽出现-6.12%~-21.95%的衰退,甲宽衰退系数为-1.85%~-16.36%,甲长衰退系数为-10.08%~-27.66%,体高衰退系数为-9.39%~-22.70%,体质量衰退系数为-13.39%~-47.99%,排幼量衰退系数为-9.03%~-45.13%。研究表明,自交对三疣梭子蟹的幼体变态、个体形态大小和150日龄个体的生长特性产生的影响程度不同,造成一定程度的衰退。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自交 形态学指标 幼体变态 衰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唑磷作用下翡翠贻贝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构建与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构建了三唑磷农药急性胁迫下翡翠贻贝雌贝性腺正反向消减杂交c DNA文库.正反向文库共有117个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与NCBI数据库中已知功能蛋白具较高同源性,假定蛋白12种,另有195个ESTs未检索到同源序列.正向文库中含有细胞周期蛋白、性激素合成蛋白、DNA修复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等一系列与生殖、应激适应和代谢相关的转录本信息,而反向文库中的差异ESTs主要涉及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调控基因以及骨架蛋白.结果表明三唑磷对翡翠贻贝的毒性涉及到生殖调控、能量代谢、应激适应、转录翻译调控等生理代谢的多个方面,正向文库中发现的几种生殖调控基因(细胞周期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合子DNA复制许可因子、精子特异性蛋白、雌激素硫酸转移酶和卵黄膜卵透明带域蛋白)可能是三唑磷生殖干扰毒性作用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这为有机磷农药的生殖毒性探索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翡翠贻贝 性腺 三唑磷 抑制性消减杂交文库 表达序列标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CD40基因克隆及其免疫功能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在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中克隆得到1个CD40同源基因。该基因c DNA全长为2098 bp,开放阅读框为1011 bp,可编码由33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推导得到的CD40氨基酸序列包含1个信号肽、1个跨膜结构区、2个N-糖基化位点以及含4个富含半胱氨酸的保守结构区。不同物种氨基酸序列同源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与哺乳类、两栖类以及硬骨鱼类相似性为28%~47%,其中与硬骨鱼类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半滑舌鳎CD40与其他硬骨鱼类CD40聚类为一支,哺乳类与两栖类CD40聚类为另一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D40在健康半滑舌鳎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鳃、肝和脾等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肠、肌肉和皮肤中表达量较低,在脑和肾中微量表达。经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感染刺激后,与PBS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该基因m RNA在半滑舌鳎3个主要免疫组织(肝、脾和肾)中表达量均呈显著性升高,在肝中12 h到达峰值,在脾和肾中6 h达到峰值。上述结果表明CD40基因参与了半滑舌鳎抵抗哈维氏弧菌的免疫应答反应。

关键词: 半滑舌鳎 CD40基因 克隆 荧光定量 哈维氏弧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特征与功能探讨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方法首次对半滑舌鳎、大菱鲆等6种鲽形目鱼类无眼侧头部皮肤形态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以期获得与摄食行为等生态习性相关的新发现。结果显示,半滑舌鳎和塞内加尔鳎的无眼侧头部皮肤存在大量游离神经丘,但其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半滑舌鳎皮肤表面的游离神经丘类似于乳头状突起,突起上有表皮细胞形成的微脊,多个为一簇,很少单独存在,呈无规则排列;而塞内加尔鳎的游离神经丘直接裸露在皮肤表面,呈线性排列在肉芽状皮肤突起的下方。星突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零散分布着多个为一簇的游离神经丘,形状类似于半滑舌鳎的乳头状游离神经丘。大菱鲆、黄盖鲽和条斑星鲽的头部无眼侧皮肤表面未发现游离神经丘等特殊结构,但其表面均凹凸不平。研究推测鲽形目鱼类头部无眼侧皮肤形态特征与其摄食习性密切相关;其头部无眼侧游离神经丘的分布特征与种群分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为物种的分类提供一定依据。

关键词: 鲽形目 无眼侧皮肤 游离神经丘 扫描电镜 形态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