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eDNA技术在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资源监测上的应用
《中国水产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运用eDNA技术监测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苗(大眼幼体阶段)的资源量,有助于揭示中华绒螯蟹蟹苗在长江口种群资源量的动态变化,监测中华绒螯蟹的资源状况。通过建立室内定量曲线,及对长江口水域eDNA样品的采集,并结合了蟹苗的资源调查数据,阐述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蟹苗资源的分布。结果显示, 72 h内4个浓度实验组蟹苗的室内定量曲线,幂函数拟合程度最高。去除蟹苗后,水体中eDNA浓度与时间为负相关,幂函数更符合eDNA降解与时间之间的关系。2023年6月调查北八滧水域监测的蟹苗密度平均值为(23.03±55.10)个/m3,eDNA浓度为(9145.86±31147.36) copies/mL。蟹苗密度与标准化处理后的eDNA浓度间极显著性相关,幂函数方程拟合程度最高。团结沙水域浮游生物网监测的蟹苗密度为(0.38±0.99)个/m3, eDNA浓度为(29808.3±95359.04) copies/mL。团结沙水域蟹苗密度与eDNA浓度之间具有时滞效应,蟹苗密度变化早于eDNA浓度,时滞时间为5 d。时滞后的蟹苗密度与标准化后的eDNA浓度具有相关性,最佳拟合方程为线性方程。研究表明目前利用eDNA技术分析中华绒螯蟹蟹苗资源的方法仅适用于离蟹苗发生较近的水域。


水产动物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基因研究进展
《水产养殖 》 2024
摘要:简述了水产动物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基因的研究现状、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指出,ELOVL家族包含多种延伸酶,每种ELOVL均表现出不同的底物偏好性、时空表达以及功能特点。ELOVL6作为维持鱼体内脂肪酸稳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受到饮食、激素及不同脂肪源等因素的调控,其促进了脂肪酸的合成,控制了多种代谢类综合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出,应对ELOVL6精确的生理功能、生物学作用以及在不同水产动物中特有的结构、分布、独特功能及疾病发生机理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 基因功能 脂代谢 水产动物


低鱼粉饲料中补充牛磺酸对卵形鲳鲹幼鱼蛋白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水产学杂志 》 2024
摘要:为研究牛磺酸对缓解低鱼粉引起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代谢紊乱的影响,在水温28~32℃和盐度34~36下,将体质量(10.05±0.05)g的卵形鲳鲹幼鱼饲养在深圳大鹏新区海上长1 m×宽1 m×高2 m的网箱中,每个网箱70尾,投喂采用鸡粉、大豆浓缩蛋白、发酵豆粕等动植物蛋白部分替代鱼粉配制的粗蛋白约43%的基础饲料,分别添加0(T0组,对照组)、0.40%(T1组)、0.80%(T2组)、1.20%(T3组)和1.60%(T4组)牛磺酸制成的等氮等脂饲料。56 d的饲养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80%~1.60%牛磺酸显著提高了肌肉、肝脏和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含量,显著降低了血氨(Serum ammonia,SA)和肌肉、肝脏及血清中尿素氮(Urea nitrogen,UN)含量,显著上调肌肉中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雷帕霉素靶蛋白(TOR)和4E结合蛋白1(4E-BP1)m RNA的相对表达量,促进了肌肉蛋白质沉积;(2)添加0.80%~1.60%牛磺酸通过显著下调肌肉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相对表达量与酶活,抑制脂肪合成代谢,显著上调肌肉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m RNA相对表达量与酶活性,促进肌肉中脂肪酸β氧化反应。综上所述,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牛磺酸激活S6K/PI3K/TOR/4E-BP1通路,提高卵形鲳鲹肌肉中蛋白质合成代谢能力;此外牛磺酸可抑制卵形鲳鲹肌肉中脂肪合成代谢,促进脂肪酸β氧化供能,节约蛋白质。


水力旋流器液固两相流场特征及结构优化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尾水的沉淀性颗粒物特点,设计了一种水力旋流分离器,基于CFD数值计算理论,结合离散相模型(DPM)和雷诺应力湍流模型(RSM),建立了旋流器的三维两相内流场数值模型。以旋流器的溢流口直径、底流口直径、锥角、溢流管插入深度和柱段长度为设计变量,构建了L16 (4~5)参数化正交优化试验模型,研究了设计变量对流场特征及固体颗粒物分离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极差分析确定了既能减小压降又能提高颗粒物分离效率的最佳组合参数。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水力旋流器使压力降和径向压力梯度均有所减小,颗粒物的分离效率提高;当溢流口直径为120 mm、底流口直径为32 mm、锥角为18°、溢流管插入深度为160 mm、柱段长度为390 mm的组合参数下,其压力降较优化前降低了9 842 Pa,分离效率提高了12%;通过加工实物并在现场实际测试,对比分析旋流器的进水口、底流口和溢流口的水质特征,颗粒物分离效率的仿真和试验相对误差不超过5%,验证了三维两相内流场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旋流器的优化设计及其在池塘养殖尾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养殖尾水 水力旋流器 正交试验法 内流场 分离效率


两种贻贝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蓄积代谢及生理应激的比较研究
《海洋与湖沼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贻贝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作为监测海洋污染情况的前哨物种对多种贝类毒素均具有较强的蓄积能力,但不同贻贝蓄积能力的种间差异尚不清晰。基于贝类软组织质量比原则,将紫贻贝与厚壳贻贝分别暴露于链状亚历山大藻,研究两种贻贝对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的蓄积代谢与生理应激差异。结果表明,紫贻贝和厚壳贻贝中PSTs最高蓄积量分别为889.1和358.6μg STXeq/kg,前者超出后者的2倍。代谢3天后,厚壳贻贝PSTs的清除率为88.8%,而紫贻贝仅为42.5%。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种贻贝各组织单日PSTs蓄积量与其产毒藻吸收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清滤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生理应激方面,紫贻贝对产毒藻的清滤率与吸收率为厚壳贻贝的两倍。此外,紫贻贝肝胰腺组织的氧化应激与组织损伤更严重,导致其肝胰腺中PSTs向其他组织转移量与清除率均显著低于厚壳贻贝(P<0.05)。综上所述,产毒藻暴露下厚壳贻贝通过改变摄食行为降低PSTs的蓄积量,导致厚壳贻贝中PSTs的安全风险明显低于紫贻贝,研究结果为探究不同双壳贝类对PSTs的蓄积差异机理提供了思路。


肌质网钙泵SERCA基因在中华绒螯蟹钙离子调控中的功能及其对蜕壳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周期中具有高度复杂的钙调节机制,本研究探索了水体中不同Ca2+浓度(40、80、160和320 mg/L)对中华绒螯蟹的Ca2+信号转导的影响,并对其中的关键因子肌质网钙泵(SERCA)进行基因干扰以探索其功能。结果显示:①养殖水体高浓度Ca2+可致Y器官和鳃组织中Ca2+信号通路相关基因SERCA、PMCA、RyR和NCX相对表达量上升,眼柄中MIH表达量下降,血淋巴中Ca2+与蜕皮激素水平上升,说明高浓度的Ca2+可促进中华绒螯蟹蜕壳。②利用RNAi技术干扰SERCA基因表达,普通水体和加入320mg/L Ca2+的水体中中华绒螯蟹Y器官中PMCA和NCX基因表达量上升、RyR基因表达量下降,且细胞内Ca2+浓度上升,表明SERCA基因在中华绒螯蟹维持细胞内Ca2+浓度和细胞内钙稳态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③长期干扰SERCA基因的表达可延长中华绒螯蟹的蜕壳间隔,且降低增重率与存活率。然而,高钙环境下长期干扰SERCA基因,相对于普通水体,蜕壳间隔缩短,存活率降低。研究表明,SERCA基因可能是通过对Ca2+信号的干扰而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本实验将为中华绒螯蟹蜕壳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肌质网钙泵(SERCA) 蜕壳 钙离子


陡山水库浮游生物资源调查评价及鱼产力估算
《海洋湖沼通报(中英文)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20—2021年枯水期和丰水期对陡山水库浮游生物资源、水体营养状况和鱼产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评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5种(含变种),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浮游动物33种,以原生动物和轮虫为主。群落特征分析显示,枯水期的浮游植物硅藻门密度和生物量占比均超过85%,藻相为“硅藻型”,丰水期蓝藻门密度和生物量占比均超过70%,藻相为“蓝隐藻型”;两个时期原生动物密度占比均大于61%,轮虫生物量占比均大于76%,小型浮游动物占比较高。营养状况综合评价结果为:水体营养类型为中营养~轻度富营养,污染等级为中~重污染;CCA分析结果显示,浮游生物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是SD、DTN、TN和CODMn;据饵料生物法估算,浮游生物所能提供的鱼产力为308.29 kg/hm2。本文较完整地记录了水生生物资源及水环境营养现况,旨在为后续陡山水库水环境的维护和渔业的生态化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后勤保障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考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24
摘要:农业科研单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其核心任务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但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离不开高效、稳定和可靠的后勤保障。科研单位后勤保障工作以服务本单位内部需求和保障单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基本宗旨,各单位在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建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存在差异,社会化和信息化水平也不尽相同。文章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为例,分析科研单位后勤保障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提出要坚持制度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注重现代化信息手段运用,全面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持续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全面构建新时期科研单位现代化后勤保障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