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药食两用类物质对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及其抑制幽门螺旋杆菌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通过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和抗炎试验,考察了猴头菌、茯苓、甘草、黄芪、葛根、蒲公英、陈皮几种药食两用类物质的提取物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缓解炎症的效果,结果表明:黄芪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葛根提取物、甘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缓解炎症的效果。通过构建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损伤模型,明确了猴头菌和茯苓的提取物对酒精损伤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猴头菌、茯苓、黄芪和甘草4种药食两用物质的提取物,将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3种组方,考察其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3种组方对胃黏膜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组方2(猴头菌43.0%、茯苓35.5%、黄芪15.9%、甘草5.6%)在0.375 g/kg时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吡虫啉和啶虫脒在两种叶菜上残留的原始沉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农药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菜上农药原始沉积行为受作物形态、农药种类及其剂型、施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评估农药残留的重要指标。以吡虫啉和啶虫脒为目标农药,以菠菜和生菜作为靶标作物,通过农药施用后的原始沉积行为,以及兑水量、叶面积指数和农药剂型对农药沉积的影响,初步揭示了农药原始沉积规律。结果表明:施药后0.5~8 h内其沉积量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选择施药后2 h时测定其原始沉积量;两种农药在菠菜和生菜中主要沉积在叶片表面,沉积量占比均在87%以上,在根和土壤中的沉积量较少;农药施药剂量相同而兑水量不同,则原始沉积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兑水量的增加,沉积量逐渐减少;菠菜和生菜中农药沉积量与叶面积指数呈负相关;原始沉积量与剂型也有相关性,在施药剂量相同时,吡虫啉在菠菜、生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均为可湿性粉剂,沉积量分别为0.66和0.77 mg/kg;啶虫脒在菠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为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沉积量均为0.65 mg/kg,生菜中原始沉积量最高为可湿性粉剂,沉积量为0.37 mg/kg。研究结果认为,农药剂型、兑水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会影响叶菜表面农药原始沉积量,该结果可为叶菜中农药合理安全施用和农药残留管控提供理论支持。


上海鲜食玉米田杂草发生及优势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上海鲜食玉米田杂草发生情况及优势杂草化学防除技术,开展了鲜食玉米田杂草抽样调查,同时测定了 7种除草剂对鲜食玉米田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上海鲜食玉米田共调查到杂草22种,隶属于9科,杂草群落组成以禾本科杂草为主,优势杂草为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千金子和马齿苋.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除草剂对鲜食玉米田杂草防效优异,施药后28 d总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大于90%.供试的7种除草剂中,24%烟嘧·莠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鲜食玉米有轻微药害,其他除草剂均对玉米生长安全.与清水对照处理相比,供试除草剂的使用增加了'申科甜811''申科糯191'和'申科甜糯99'的产量,增产率为3.5%-11.3%.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上海鲜食玉米田杂草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瓦尼桑黄提取物及粗多糖降尿酸作用及其机制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瓦尼桑黄提取物的降尿酸作用,筛选了瓦尼桑黄子实体降尿酸作用的活性部位并初步探究其机制。为建立大鼠高尿酸动物模型,将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Model组)、阳性对照组(PC组)、醇提物组(CT组)、水提物组(ST组)、20%醇沉多糖组(ST20组)、50%醇沉多糖组(ST50组)和70%醇沉多糖组(ST70组)。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测定血清中尿酸、肌酐、尿素氮、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根据肝肾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分析瓦尼桑黄提取物降尿酸的效果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瓦尼桑黄提取物各组血清尿酸、尿素氮和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HE及Masson染色显示肾脏结构明显清晰,细胞坏死和纤维化等病理现象改善明显,且瓦尼桑黄子实体降尿酸的活性部位主要集中在水提多糖,且粗多糖ST20组分降尿酸活性最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瓦尼桑黄多糖显著增强了大鼠肾脏组织中尿酸转运蛋白ABCG2表达水平。瓦尼桑黄子实体降尿酸的活性部位主要是水提物,且大分子粗多糖ST20效果最佳,初步证明瓦尼桑黄多糖通过激活肾脏ABCG2转运蛋白,促进尿酸排泄并缓解肾脏的病理损伤。瓦尼桑黄多糖作为一种尿酸转运蛋白ABCG2的药理诱导剂,可以作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潜在药物。


警惕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在我国的传播和危害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tomato leaf curl New Delhi virus, ToLCNDV)是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以循环持久性方式传播,能对茄科和葫芦科等多种作物造成毁灭性的危害。近年来,ToLCNDV不断扩散蔓延至新的国家和地区。我国于2021年在浙江的温室番茄上发现了ToLCNDV的危害。本文综述了ToLCNDV的发生分布、基因组结构与进化、传播方式和寄主范围,提出了防范ToLCNDV在我国进一步传播和危害的防控建议。
关键词: 新德里番茄曲叶病毒 分布 基因组结构 传播方式 寄主范围 防控措施


异菌脲对桃树褐腐病防效和膳食风险评估
《现代农药 》 2023
摘要:褐腐病是桃树主要病害之一,发生较重时可降低桃树产量和品质,威胁桃产业发展.本研究开展了异菌脲对桃树褐腐病1年3地的田间药效试验和1年8地的农药残留试验,进行了膳食风险评估.试验结果表明,50%异菌脲WP能有效防治桃树褐腐病,防效最高可达85.53%;药后7~12 d,药剂在果肉中残留量为0.046~3.920 mg/kg,小于最大残留限量10 mg/kg;RQ为26.5%,膳食风险可接受.推荐50%异菌脲WP使用有效剂量为333.3~500 mg/kg(制剂量1000~1500倍液),于桃树谢花后开始施药,间隔7~14 d施药1次,连续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7 d.


基于空间计量的中国水利灌溉率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灌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为了探究影响中国农田灌溉率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2010—2019年全国各省的农田灌溉率,采用空间Durbin模型研究各省际之间农田灌溉率的空间关联效应、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间的农田灌溉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各地区间的关联效应表现出随时间变化独立程度减小的趋势.(2)对于农业种植业而言,邻近地区农田灌溉率增加1%,将会使本地农田灌溉率增加0.241%.相邻地区之间更容易借鉴相关政策,呈现相互模仿、共同发展的趋势.(3)农村人均GDP、城市化率、水库座数、人口年龄结构、生产设备投资、可支配收入的总效应显著,农村人均GDP、水库座数和可支配收入对农田灌溉率有一定的正向促进效果,而城市化率、年轻人口占比和生产设备投资则存在降低农田灌溉率的效应.
关键词: 农田灌溉 灌溉率 空间效应 空间Durbin模型 影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