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谷优2329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谷优2329母本机插制种技术,尤其是做好父母本播差期的调整、培育软盘适龄壮秧、适时提前重烤田等几个关键技术措施。

关键词: 杂交水稻 谷优2329 制种 母本机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管理措施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径流小区实地监测的方法,通过3年6茬水稻的试验,研究6种不同水肥管理措施(不施肥+常规灌溉、常规施肥+常规灌溉、优化施肥+常规灌溉、增量施氮+常规灌溉、增量施磷+常规灌溉、优化施肥+节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稻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处理下的水稻干物质年产量为11 629~19 709kg/hm2,氮、磷、钾年吸收量分别为90~174kg/hm2,36~62kg/hm2,151~288kg/hm2,地表径流总氮和总磷年流失量分别为14.0~42.9kg/hm2和0.244~0.559kg/hm2;其中,增量施氮+常规灌溉处理的水稻产量,氮、钾养分吸收量及径流水总氮流失量相对最高;而"优化施肥+节水灌溉"处理的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与"常规施肥+常规灌溉"处理相当,但可明显降低稻田地表径流的氮、磷流失量,同时每年可节省(比常规灌溉处理)灌溉水量900.5m3/hm2,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 水肥管理 水稻 产量 养分吸收 氮磷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量对菜-稻轮作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氮肥对菜-稻轮作的作物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开展了芥菜-结球甘蓝-早稻轮作制2年定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施氮量为芥菜和结球甘蓝各施N 150 kg·hm-2、早稻施N 90 kg·hm-2,净增收比其他施氮水平提高了0.2%~75.6%.施氮量与土壤硝态氮浓度及土柱渗漏水硝态氮浓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蔬菜和水稻轮作降低了土壤氮素盈余数量;最佳施氮模式下,芥菜-结球甘蓝-早稻轮作时土壤硝态氮浓度平均为29.7 mg·kg-1,只有芥菜-结球甘蓝连作的84.4%;与基础土壤相比,菜-菜-稻轮作时的土柱渗漏水硝态氮平均浓度差异很小.因此,菜-稻轮作结合最佳施氮模式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土壤硝态氮累积,是菜田氮素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蔬菜 早稻 轮作 硝态氮 累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碱环境火龙果生长过程中果实干、鲜重及水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探讨了盐碱环境火龙果果实生长过程中全果、果肉和果皮的干、鲜重及水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盐碱环境下火龙果果实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鲜重及干重的增长均呈双"S"型曲线,果实成熟时果实鲜重和干重积累量均达到最大值。在发育初期(花后6~15d)起以果皮生长为主,在发育中后期(花后21~35d)果肉在果实生长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水分支配着果实鲜重的增长,果肉生长过程中水分的最大增速在花后26~30d,在果皮和果实生长过程中水分的最大增速均在花后6~10d。

关键词: 火龙果 盐碱环境 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枇杷主栽品种果实发育过程糖的积累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以福建省枇杷主栽品种'早钟6号'、'贵妃'、'解放钟'为材料,研究其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缓慢生长期(花后40~80d),三者山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糖,并在果实迅速生长期(花后80~140d)快速下降;果实缓慢生长期和迅速生长早期(花后80~110d),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积累缓慢,开花110d后迅速积累,存在明显转折点;果实成熟时,'早钟6号'蔗糖含量高,'贵妃'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解放钟'果糖含量高.

关键词: 枇杷 山梨醇 蔗糖 果糖 葡萄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青素苷调控研究进展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青素苷是决定植物花色的主要色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花青素苷调控机理越来越清晰.该文主要论述了花青素苷生物合成、分子修饰、助色素、液泡pH值、金属离子、转录因子等调控机制,以期为花色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花青素苷 生物合成 分子修饰 助色素 液泡pH值 金属离子 转录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形发育冷浸田水稻施肥响应特征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以福建闽侯典型冷浸田为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地形发育的冷浸田与非冷浸田水稻施肥响应特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山垅冷浸田、山垅黄泥田、平洋冷浸田、平洋灰泥田水稻籽粒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提高76.5%、57.6%、59.0%、43.5%,增产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冷浸田的基础地力贡献率比相应的非冷浸田低6.8~7.0个百分点,但施肥农学效率比相应的非冷浸田每千克肥料提高0.1~3.2kg籽粒产量。冷浸田施肥产量增幅较相应的非冷浸田提高15.5~18.9个百分点。不论施肥与否,冷浸田水稻籽粒养分总体高于相应的非冷浸田,但淀粉含量低于相应的非冷浸田。冷浸田基础地力贡献率低于非冷浸田,但施肥增产效应明显高于非冷浸田,其改造增产潜力较大。山垅冷浸田的施肥敏感性要高于平洋冷浸田。

关键词: 冷浸田 潜育化 施肥 水稻 基础地力贡献率 农学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百行动”助推高产优质稻的持续发展

福建稻麦科技 2013

摘要:2013年10月12日,福建省农科院产业处组织省内同行专家,考察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双百"行动"闽北烟—稻轮作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与推广"、"杂交水稻川优673等品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两个子专题的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现场,并对其中杂交水稻品种川优673进行实割测产验收,川优673百亩示范片加权平均产量干谷达到668.5 kg/667m2。川优673是水稻研究所利用航天技术结合传统育种方法,培育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稻新品种。川优673具有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性较强、米质好等优点。2008年进入福建省生产试验,参加武夷山、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省2004—2013年中、晚籼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分析与评价

福建稻麦科技 2013

摘要:选取2004—2013年通过福建省审定的134个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为试材,分析福建省中、晚籼杂交稻品种的品质现状。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几年新育成并审定的中、晚籼杂交水稻品种中,中、晚熟审定品种数量相当,品质相近。在主要品质性状中,有近97%的品种整精米率指标能够达到部颁优质米标准,但垩白度高仍然是导致福建省稻米优质米率低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中晚籼 品质 米质分析 福建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蝴蝶兰花青素苷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摘要:采用RT-PCR技术从蝴蝶兰‘满天红’花瓣中克隆获得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CHS、DFR、F3′5′H和ANS等4个关键酶基因的保守序列,长度分别为302、275、285和285bp。序列分析表明:4个关键酶蛋白与石斛兰、大花蕙兰等其他植物来源的花青素苷生物合成相关蛋白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1%~95%、67%~91%、68%~92%和83%~8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4个关键酶基因的系统进化基本上符合植物分类学分类。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CHS和F3′5′H基因在大花蕾期及始花期的表达量最高,盛花期表达量降低;在花瓣、唇瓣中的表达量大于萼片,在叶片、根中仅有微量表达。

关键词: 蝴蝶兰 花青素苷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