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干旱条件下喷施独脚金内酯对小麦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条件下,在小麦开花初期叶面喷施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研究干旱条件下独脚金内酯对小麦叶片光合特性、抗氧化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条件下小麦的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喷施独脚金内酯总体上可提高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小麦旗叶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丙二醛及脱落酸含量,提高籽粒千粒质量和产量,产量提高幅度为5.7%~7.4%。
关键词: 小麦 干旱 独脚金内酯 产量 光合特性 抗氧化能力


黄河流域主要梨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土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黄河流域5个综合试验站224个主产区梨园,采集树冠滴水线下0~20 cm土样用于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除泰安试验站有20.0%梨园土壤pH处于3.95~5.34外,其余4个试验站梨园土壤pH均在6.62~7.82;90%以上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 g/kg,其中24.1%梨园有机质含量低于10 g/kg.62.1%梨园土壤碱解氮含量低于60 mg/kg,且绝大多数低于90 mg/kg;约18%梨园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15 mg/kg,而43.3%梨园高于40 mg/kg;17.4%梨园土壤有效钾含量低于100 mg/kg,但有41.1%梨园高于200 mg/kg:梨园土壤有效磷钾富集现象明显.梨园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均较高,平均值分别达3073 mg/kg和219.8 mg/kg.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表现为:75%梨园有效铁含量低于10 mg/kg,27%左右梨园有效锰含量低于7 mg/kg,29.2%梨园有效铜含量低于1 mg/kg,30%左右梨园有效锌含量低于1 mg/kg;有效硼含量在0.25~1.0 mg/kg及>1 mg/kg范围的梨园分别约占57.6%和27.2%.针对上述梨园土壤养分含量特征,建议黄河流域梨栽培中应加强有机肥或有机物料的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量施用磷钾肥,重视补充微量元素铁、锰、锌、硼等.


不同供氮水平对夏芝麻氮代谢、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夏芝麻适宜的氮肥用量,提高其籽粒产量并改善品质,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白芝麻品种郑芝98N09为试验材料,设置0(CK)、60、120、180 kg/hm24个供氮水平,分析不同供氮水平对芝麻氮代谢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增强芝麻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提高叶片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全氮含量和产量,改善芝麻品质.其中,氮素水平120 kg/hm2效果最好,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现蕾期和盛花期NR活性较氮素水平0(CK)、60、180 kg/hm2分别提高60.1%、32.7%、21.8%和76.9%、33.8%、26.4%,GS活性分别提高24.9%、11.6%、7.0%和60.8%、31.8%、17.4%.2015年和2016年氮素水平120 kg/hm2的芝麻籽粒产量分别为1456.6 kg/hm2和1499.2 kg/hm2,较氮素水平0(CK)、60、180 kg/hm2分别提高117.7%、75.5%、12.2%和105.0%、70.7%、11.0%,其中单株蒴数分别提高120.4%、38.6%、12.5%和105.0%、34.7%、10.9%,单蒴粒数分别提高30.6%、19.2%、7.2%和31.7%、18.4%、8.8%,千粒质量分别提高12.5%、5.5%、1.8%和11.5%、3.1%、3.8%.2015年和2016年氮素水平120 kg/hm2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4.58%和25.20%,较氮素水平0(CK)、60、180 kg/hm2分别提高28.6%、13.1%、10.3%和31.0%、15.0%、11.5%;粗脂肪含量分别为52.80%和52.94%,较氮素水平0(CK)、60、180 kg/hm2分别提高7.4%、1.4%、1.9%和7.4%、0.8%、1.6%.相关分析表明,芝麻叶片氮代谢指标与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总体上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见,氮素水平120 kg/hm2通过对芝麻叶片氮代谢和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及千粒质量的调控,显著提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改善芝麻品质.
关键词: 芝麻;供氮水平;氮代谢;产量;品质


施氮量对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氮磷淋溶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潮土是我国华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之一,潮土区是我国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的主要产区,研究不同施氮量潮土氮磷淋溶特征对于指导区域农田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设置3个施肥处理,即传统施氮(CON)、优化施氮(OPT)和优化再减氮(OPTJ),利用田间渗漏池法,研究潮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及总磷淋溶特征.结果表明:2016—2018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周年不同施肥处理90 cm土层年淋溶水量79.0~102.5 mm,不同淋溶事件间土壤淋溶液硝态氮浓度波动较大,CON、OPT和OPTJ处理单次淋溶事件硝态氮浓度分别为18.9~208.7(平均为72.7)mg·L?1、9.0~99.2(平均为33.8)mg·L?1、4.7~55.5(平均为15.4)mg·L?1.本研究区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的氮素淋溶风险较高,磷素淋溶风险较低.传统施氮处理(CON)下农田硝态氮的平均淋溶量和表观淋失系数分别为66.4 kg·hm?2和10.3%,而总磷(TP)为0.06 kg·hm?2和0.04%.氮肥减施会显著降低氮素淋失,OPT和OPTJ处理的氮素淋溶减排率可达56.3%和78.9%.两个年度CON、OPT和OPTJ处理硝态氮平均表观淋失系数分别为10.3%、6.2%和4.9%,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淋失系数动态增加.氮淋溶具有较大的年际变化,降雨量高的2018年比降雨少的2017年硝态氮淋溶量多57.0%.两个年度CON、OPT和OPTJ处理总磷平均淋溶量分别为0.06 kg·hm?2、0.06 kg·hm?2和0.08 kg·hm?2.适量减施氮肥会增加作物产量,OPT处理的作物产量是CON处理的1.08倍.然而,过量减施则会带来减产风险,OPTJ处理氮肥减施56%,作物产量比CON处理降低2.0%~8.1%.总之,潮土区农田硝态氮淋溶风险较大,适量减施氮肥能够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基础上显著降低氮素淋失损失.
关键词: 潮土 施氮量 淋溶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硝态氮 总磷 产量


不同降水年型下免耕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河南省2011—2017年长期定位耕作试验数据对RZWQM2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利用RZWQM2模型分析了不同降水年型免耕对0~100 cm土层贮水量、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根部氮素积累量、冬小麦产量由大到小均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0~100 cm土层平均贮水量分别提高11.3%、12.9%和16.9%。与传统耕作相比,免耕使枯水年冬小麦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平水年抽雄期-收获期根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2.5%和3.1%,分别提高枯水年、平水年和丰水年氮素利用率26.7%、8.7%和6.0%,免耕较传统耕作氮肥利用效率在枯水年提高11.7%,而在丰水年降低1.7%。


滴灌减量施肥对梨树体养分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以9年生中梨1号梨树为试材,连续2年以常规施肥枪施肥为对照,以3种水溶肥35-10-7、17-17-16-TE和18-9-24-TE分别在采后、幼果期和膨大期以组合"套餐"形式,通过水肥一体化滴灌方式施肥。探讨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方式下梨树水溶肥组合对树体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梨树减肥提质增效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结果表明:1)2种施肥方式下各生育期内大、中量元素含量基本表现为短梢叶高于长梢叶,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微量元素Fe、Cu、B含量均表现为滴灌施肥方式下较高。2)果实中的N、P、K大量元素含量和Fe、Mn、B、Zn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趋势较一致,均在果实发育中前期较高;在二次膨大期至成熟期,滴灌施肥方式下果实N、K元素和Ca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3)与对照相比,滴灌施肥方式能显著提高产量,2018年和2019年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5.5%和52.9%;果实纵横径和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2018年试验中无显著差异,而2019年低于对照,与负载量过大有关。综上所述,滴灌施肥方式下梨树水溶肥组合套餐可显著提高产量,尤其是提高了商品果产量,对果实单果质量、大小和果形指数影响不大。同时生产中应注意负载量应与供肥量协调。


乡村振兴战略下区域农业人口预测研究-以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区为例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目的]准确预测区域农业人口规模可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文章针对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不能直接应用于时间序列的中期预测的缺点,借助抗噪音迭代模型在中期人口预测方面的优势,将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的求解问题化为模型参数的非线性问题,推导并完整给出了模型的代价函数关于模型参数的梯度,继而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迭代求解公式,从而构建了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并以黄淮海平原两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市都市农业区为例进行农业人口中期预测。[结果]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信。传统农业区曲周县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增加且增速趋缓并逐渐趋向于一个理性范围内;都市农业区北京市的农业人口呈小幅波动性下降且降速趋缓并逐渐稳定在一个理性范围内。[结论]改进的自适应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可很好地进行区域农业人口的中期预测;针对黄淮海平原两个典型生态区——曲周县传统农业区和北京都市农业区的农业人口变化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人口策略。
关键词: 自适应ARMA模型 农业人口 中期预测 黄淮海平原 典型农业区


火龙果中螺螨酯残留检测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果树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螺螨酯在火龙果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并对火龙果果肉中的残留量进行膳食摄入评估。【方法】样品中螺螨酯加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和石墨化碳黑净化,离心,上清液过滤膜后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火龙果全果和果肉中螺螨酯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105%和81%~9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6%~13%和6.6%~8.1%。火龙果全果和果肉中螺螨酯的最低检测浓度(w,后同)均为0.01 mg·kg-1。【结论】按本试验设计进行施药,不同采收间隔期火龙果全果和果肉中螺螨酯的残留量分别为<0.71 mg·kg-1和<0.14 mg·kg-1。螺螨酯的普通人群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是0.003 1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0.5%左右,认为对一般人群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花生巢式群体的脂肪含量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巢式群体可以利用多个亲本解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本研究利用1个共同亲本与6个基础亲本所配置巢式组合F2:3家系的种子脂肪含量数据,分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型,旨在探明不同的基础亲本组合中脂肪含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为制定脂肪含量遗传改良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策略提供依据。6个组合的共同亲本为高脂肪含量的普通型大果品种豫花15号,其他6个基础亲本为不同脂肪含量和不同植物学类型的品种。结果表明,在不同杂交组合中脂肪含量的遗传模式有所不同, 6个组合分别符合无主基因模型、1对主基因加性显性模型和2对主基因等显性模型3种遗传模式。各种遗传效应的估计值也各不相同,主基因遗传力从32%到80%,说明不同杂交组合中,控制脂肪含量的基因位点差异及其重组和分离方式不同。高脂肪含量双亲杂交后代的高脂肪含量个体较多,但主基因遗传力较低,不宜在早代实施表型选择;双亲脂肪含量差异较大的后代脂肪含量变异幅度更大,能够选择到不同脂肪含量的类型。本研究也表明,巢式组合具有较丰富的脂肪含量变异类型,揭示出脂肪含量性状遗传的复杂性和多基因调控的特点,为较全面地了解脂肪含量的遗传提供了基础。该巢式群体也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展脂肪含量的QTL定位研究。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巢式群体 脂肪含量 F2家系 遗传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