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薯WRKY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响应茎腐病侵染的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WRKY基因家族是植物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甘薯基因组(pasi3)鉴定了84个WRKY家族基因,分布于15条染色体,编码氨基酸数量为120~838个,等电点为4.89~10.74。系统发育树将其分为Ⅰ、Ⅱ、Ⅲ簇,其中Ⅱ簇又分为5个亚群(Ⅱ-a、Ⅱ-b、Ⅱ-c、Ⅱ-d、Ⅱ-e)。保守结构域显示,IbWRKY基因具有高度保守的WRKYGQK基序,其中有11个基因的保守基序发生了变异。IbWRKY基因的启动子中存在多个与生长发育、激素响应和应激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薯与拟南芥、番茄和马铃薯等双子叶植物的WRKY基因具有相似的进化历程。IbWRKY基因在甘薯中具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且在生物、非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下表达差异显著。73个IbWRKY基因参与了茎腐病胁迫响应,其中IbWRKY20/40/6/84等4个基因与茎腐病抗性密切相关。本研究鉴定了84个甘薯WRKY基因,并明确了其家族特征、进化和表达模式。同时,挖掘到了4个与茎腐病抗性密切相关的WRKY基因。


饲粮n-3脂肪酸来源对种鸡及艾美耳球虫攻毒后代肉鸡生长性能、肠道损伤评分、淋巴器官重和血浆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广东饲料 》 2024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持续饲喂不同n-3 PUFA来源饲粮对肉鸡种鸡及艾美耳球虫攻毒后代肉鸡的影响。种鸡试验分组:1)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2)DHA组为对照组基础上添加1%微藻,3)ALA组为对照组基础上添加2.5%挤压全脂亚麻籽。分别在34周、44周和54周时进行种蛋孵化。种鸡-后代处理组分为:对照-对照组、1%微藻-对照组、2.5%挤压全脂亚麻籽-对照组、1%微藻-1%微藻组和2.5%挤压全脂亚麻籽-2.5%挤压全脂亚麻籽组,分别饲喂育雏期(d 1-10)和生长/育成期(d 11-42)的饲粮。所有雏鸡均于第10天口服艾美耳虫(艾美耳虫和大艾美耳虫)。与对照组相比,饲喂添加1%微藻和2.5%挤压全脂亚麻籽使种蛋和子代饲料中n-3 PUFA浓度提高2倍以上。0-10 d时,处理与种鸡日龄无交互作用(P> 0.05)。总体而言,种鸡日龄对后代鸡整个阶段的生长性能有影响(P <0.05)。在育雏期,与对照组相比,持续饲喂DHA和ALA显著改善了饲料转化率(P <0.01)。在生长/育成期,与老龄种鸡相比,青年种鸡持续饲喂DHA导致后代鸡较差的生长性能(P <0.05)。相反,饲喂ALA与种鸡日龄无关,生长性能基本接近(P> 0.05)。此外,与持续饲喂DHA相比,持续饲喂ALA会导致后代鸡体重、胸肌率升高和料重比降低(P <0.05)。处理组与种鸡日龄对肠道病变评分、淋巴器官重量和血浆免疫球蛋白A浓度无交互作用(P <0.05)。与对照组后代鸡相比,持续饲喂DHA导致空肠病变评分升高(P=0.006)。结果表明,持续饲喂DHA和ALA可改善育雏期后代鸡的饲料转化率。然而,在生长/育成期的效果取决于n-3 PUFA类型,持续饲喂ALA的后代鸡生长性能和胸肌率比持续饲喂DHA的后代鸡更优。
关键词: n-3脂肪酸 肉种鸡及肉鸡 球虫病 生长性能 免疫能力


黑曲霉转化橙皮苷制备橙皮素的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采用微生物转化法,以橙皮苷为底物,利用黑曲霉菌株(Aspergillus niger CP-2)进行定向生物转化制备橙皮素,通过对黑曲霉菌种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恒温摇床转速进行单因素实验,并选择接种量、pH值、底物浓度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以探究出最适转化条件.结果表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Aspergillus niger CP-2生物转化的产物鉴定,确定为橙皮素,最终确定的最佳工艺为:黑曲霉接种量为10%、pH值为7.5、橙皮苷底物浓度为1.0 mmol/L、反应温度为37 ℃、恒温摇床转速为200 r/min.在此反应体系下反应24h后,得到的橙皮素产率为63.90%;此外,转化产物橙皮素的抗氧化活性以及对H2O2损伤HCK-8细胞的保护能力均高于转化底物橙皮苷,因此,黑曲霉的生物转化技术可为柑橘属副产物活性物质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加工方式山药粉的品质特性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文探究了热风干燥、麸炒、挤压膨化和喷雾干燥四种加工方式制备的山药粉的冲调特性、消化特性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冲调特性方面,热风干燥和麸炒山药粉结块率低但其冲调性、分散稳定性较差,其WSI和TSI分别为5.33%、6.67%和9.67%、6.09%;挤压膨化和喷雾干燥可以显著改善山药粉的冲调性和分散稳定性,其WSI分别为23.6%、15.33%,TSI分别为2.89%、3.32%。消化特性方面,热风干燥山药粉RDS和RS含量分别为18.16%和75.49%,蛋白体外消化率为57.99%;相较与热风干燥,挤压膨化和喷雾干燥均可以提高山药粉的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特性,其中挤压膨化山药粉的消化特性最佳,其RDS含量、RS含量、蛋白体外消化率分别为47.37%、50.35%和74.42%。活性成分含量方面,挤压膨化山药粉多糖含量最高为4.53%,喷雾干燥山药粉尿囊素含量最高为5.89 mg/g。这些结果表明,挤压膨化山药粉和喷雾干燥山药粉具有良好的冲调特性和消化特性,并能较好的保留活性成分。该研究可为开发山药营养健康食品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山药粉 挤压膨化 喷雾干燥 冲调特性 消化特性 活性成分


惠州荔枝栽培种植产业现状及发展浅析
《四川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荔枝是原产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特色水果,品种资源丰富,在全国乃至全球适宜种植地区均有推广栽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惠州是岭南荔枝种植主要地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栽培种植历史,果实品质较好,具有良好的口碑.然而,惠州荔枝种植分散,主导品种和品质特征不明显,并未形成地域特色及品牌效应.通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总结惠州荔枝种植的品种结构,果园栽培管理现状,鲜食荔枝的贮运、保鲜和销售情况,荔枝加工产品类型及其产业发展趋势;简述荔枝栽培种植提质增效的主要措施、采后保鲜贮运及加工的发展前景,为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香豆素对白花鬼针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明确香豆素对农林入侵植物的除草活性,以白花鬼针草为试验材料,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分析香豆素对白花鬼针草种子萌发及植株生长抑制活性和生理影响。结果表明,香豆素对白花鬼针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活性(IC50=108.16 mg/L)大于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焦儿茶酸3种常见化感物质。在白花鬼针草种子萌发过程中,香豆素处理(50、100 mg/L)诱导了O2·-和H2O2在白花鬼针草幼苗中的积累,其中O2·-在幼苗子叶和胚根中的积累尤为明显。同时,香豆素处理也显著影响了白花鬼针草幼苗POD和SOD的活性。生长基质中添加香豆素(100~1000 mg/kg)对白花鬼针草植株的生长、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有显著影响;处理15 d后,白花鬼针草的干重比空白对照降低18.4%~67.6%,净光合速率降低22.1%~40.5%,暗呼吸速率降低20.9%~41.7%。综上所述,香豆素通过诱导活性氧的积累、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效抑制了白花鬼针草的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因此,香豆素有潜力开发成为防治白花鬼针草的药剂。
关键词: 香豆素 生物活性 白花鬼针草 活性氧 抗氧化酶 光合作用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60-120日龄清远麻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24
摘要:该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清远麻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和风味品尝的影响。选用150只60日龄健康发育良好的清远麻鸡(公、母各半),按照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处理5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300 mg/kg、600 mg/kg的复合微生态制剂。试验鸡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共60天。试验结果显示,饲粮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清远麻鸡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600 mg/kg微生态制剂组平均日增重分别高1.06%和1.59%。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复合微生态制剂组腿肌蒸煮损失显著降低并显著提高胸肌肉色的a*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300 mg/kg复合微生态制剂组的胸肌多汁性显著提高(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300 mg/kg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肌肉的蒸煮损失,提高胸肌肉色的a*值(红度值)和多汁性,对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说明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清远麻鸡的肉品质有改善作用。


2023年广东甘蔗产业生产形势分析
《甘蔗糖业 》 2024
摘要:广东作为全国甘蔗种植面积与产量前三省份,一直保持甘蔗种植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位置,是全国主要的糖料作物生产省份之一。为了更好地稳定广东糖料,以及燃料、医疗与工业乙醇供应,本文以广东甘蔗产业宏观趋势、微观实证监测数据为研究基础,分析了2023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的总体生产形势、区域经营组织生产形势、甘蔗产品市场形势、甘蔗技术应用状况等。总体而言,2023年,广东甘蔗年单产88 t/hm2,比广西单产高约4 t/hm2,比云南单产高约17 t/hm2。近年,广东甘蔗产业面临市场需求波动、规模种植面积持续下滑、区域农户收益不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2023年,广东甘蔗良种率提升,与近3年相比,全省春播甘蔗单产增加、总产量基本持稳,甘蔗制糖产量120万t以上,甘蔗制乙醇产量40万~60万t,果蔗年产185万t左右,影响广东甘蔗主产区的甘蔗种植经营组织效率因素主要为种植规模效率面积,其次为甘蔗种植技术应用率。展望至2025年,广东甘蔗产业的增效提质发展,须进一步加强新品种抗逆性研究、改善甘蔗产区基础设施状况、促进一二产互联以及强化糖料作物与生物质能源作物的供应储备。
关键词: 甘蔗产业 糖料作物 生产形势 经营组织效率 市场形势 技术应用


米糠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及对其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脱脂米糠为原料,通过比较微生物种类、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等因素对米糠中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优化建立米糠固体发酵工艺条件,分析发酵前、后米糠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单体酚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米根霉固态发酵米糠增加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的能力最强,最高为612.29 mg GAE/100 g dw;优化确定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5 d、发酵温度30℃、接种量1%。在该工艺条件下,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米糠中游离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162.2%和58.4%,而结合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明显差异;游离态和结合态单体酚含量均有所改变,其中没食子酸含量均增加最多,分别增加了2.44和8.11倍;米糠游离态酚类物质的ABTS、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分别显著提高了100.7%,71.3%和67.0%。结论:米根霉固态发酵能促进米糠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释放,增加米糠总酚含量,同时提高其总抗氧化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