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不同LED光照对柑橘幼苗生长的影响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LED光质及光组合对柑橘实生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适宜柑橘幼苗生长的高效光配方参数.[方法]以茶枝柑和红柠檬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9种不同光质处理,分析不同光质对柑橘实生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和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光周期、光质和光照度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光照组合对柑橘幼苗生长形态、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光质试验结果表明,红蓝光4∶1处理能显著促进茶枝柑幼苗株高、叶片数、叶面积、生物量的增长,白红光1∶1处理显著促进红柠檬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生物量的增长;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延长光照时间能有效促进幼苗营养生长,茶枝柑幼苗在光周期为16h/8h昼/夜,白红蓝1∶4∶1,光照度为100 μmol·m-2·s-1的试验组合下,株高、茎粗、鲜质量、干质量、叶绿素含量和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显著提高,红柠檬幼苗在光周期为18 h/6 h昼/夜,白红1∶1和光照度为200 μmol·m-2·s-1的试验组合下,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和鲜质量最大.[结论]通过LED补光可有效促进茶枝柑和红柠檬幼苗的生长,不同品种对光质、光照度和光周期补光需求存在差异,通过合理补光,可以加快柑橘幼苗生长,缩短育苗周期,该研究可为快速育苗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柑橘 LED 光照 生长发育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木霉碱性蛋白酶基因TvALP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热带生物学报 2024

摘要:基于绿色木霉中抗菌蛋白质的de-novo质谱测定得到的部分肽段序列,通过BLASTp数据库检索,发现该肽段由碱性蛋白酶基因编码,采取同源克隆技术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TvALP基因(GenBank编号KJ659907)完整开放读码框为1 230 bp,并编码了一个由40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预测分子量约为43 kD,且含有一段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根据分类,该蛋白质属于Peptidase inhibitor_I9超家族,并且是枯草杆菌蛋白酶家族丝氨酸蛋白酶S8家族的一个成员。利用双酶切法将测序正确的质粒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在宿主菌BL21(DE3)pLysS中诱导表达。结果在45 kD处显示出1条特异蛋白质条带,与生物性信息预测目的蛋白大小一致,表明切除信号肽的表达质粒pET30a-ΔTvALP(“Δ”表示切除信号肽)在宿主菌BL21(DE3)pLysS中成功表达。经超声波破碎后,蛋白形成了包涵体。但经体外复性技术,未能获得有活性的蛋白进行抗菌机理研究。

关键词: 绿色木霉 碱性蛋白酶基因 原核表达 包涵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蒂蛀虫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特征、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分子变异情况,为其起源和演化研究提供科学证据,为不同区域的荔枝蒂蛀虫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用我国南方5个产区的荔枝蒂蛀虫为材料,利用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技术对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再利用SAMTOOLS软件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根据SNP基因分型结果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利用GBS技术对5个地区荔枝蒂蛀虫进行测序,共获得高质量有效数据27.39 Gb(平均每个样本5.48 Gb)、高质量SNP位点11 767个。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四川泸州种群单独聚为一支,与其他4个种群亲缘关系较远。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5个地区荔枝蒂蛀虫可划分为2个类群,四川泸州种群单独为一簇,明显区分于其他4个种群。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均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的荔枝蒂蛀虫在遗传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个种群观测杂合度(Ho)为0.2099~0.2531、期望杂合度(He)为0.1937~0.2203、核苷酸多样性(π)为0.2495~0.2748,表明5个荔枝蒂蛀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AMOVA分析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种群间的遗传变异(0.87%)小于种群内(99.13%),表明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而不是种群间。【结论】不同地区的荔枝蒂蛀虫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中,四川泸州种群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与其他4个种群亲缘关系较远。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地理种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简化基因组测序 系统进化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敞开石墨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橡胶制品中稀土元素含量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2024

摘要:稀土元素会对橡胶的性能造成影响,需加强监控。通过系统分析消解试剂、消解温度以及消解时间等因素对检测分析的影响,对设备工作功率、步距深度、冷却气流速、辅助气流速、雾化气流速等质谱参数进行优化筛选,利用在线内标手段校正基体效应和信号漂移等问题,利用微敞开石墨消解技术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构建了测定天然橡胶制品中16种稀土元素含量的方法。微敞开石墨消解橡胶制品的较优处理条件以6 mL HNO3、1 mL HClO4和4 mL HF为消解试剂,采用三阶程序升温,消解最高温度至180℃,保温180 min。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检出限为0.000 2~0.001 mg/kg,方法加标回收率在71.1%~90.9%,相对标准偏差RSD在3.8%~9.2%,各元素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与传统方法相比,微敞开石墨消解技术操作简便,可按照设定程序自动完成消解全过程,无需单独赶酸,工作效率较高,且具有成本低、检测范围宽、检出限低、处理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橡胶制品中稀土元素的高通量检测。

关键词: 橡胶制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 微敞开石墨消解 稀土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采茶叶嫩芽的图像采集与识别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茶叶机采的智能化水平,笔者设计了由支架、弧形采收刀、割刀丝杆升降板、4个滚轮、2个驱动电机、控制器与蓄电池组等组成的茶叶采摘机试验平台;以YOLOv5s6.0作为基础模型,将主干网络替换为MobilenetV3网络,在算法检测层前引入CBAM注意力模块,同时引入轻量级通用上采样算子CARAFE代替最近邻插值法,并通过添加权衡函数,改进CIOU损失函数等,建立茶叶嫩芽图像采集的数学模型YOLOv5s+。随后,以不同高度(10、20、30、40、50cm)和角度(15°、30°、45°、60°、75°、90°)拍照的茶叶嫩芽图片为样本,检测其对网络识别精度的影响,发现当图像采集距离茶树顶部20cm、拍摄角度为45°时,识别模型的训练结果最优。采用此参数下拍摄的图片集进行消融试验,YOLOv5s+对茶叶嫩芽识别的平均精度均值和召回率分别为0.935、0.912,较YOLOv5s的分别提高了2.97%、2.82%。

关键词: 茶叶机采 YOLOv5s 茶叶嫩芽识别 图像采集 图像识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反刍动物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HEV有8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HEV基因1型和基因2型仅感染人,而基因3型和4型则是人畜共患的病毒。HEV在一些国家主要由通过食用受污染或未煮熟的猪肉引发传播,家猪和野猪通常被认为是HEV的主要宿主。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包括野鹿、野山羊等其他几种野生反刍动物也存在HEV感染的风险。因此,了解影响野生反刍动物与人类之间传播的风险因素,对于确定它们在HEV流行病学周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野生反刍动物HEV流行病学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HEV的科学防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野生反刍动物 戊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荔枝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

热带农业科学 2024

摘要:概括了农业全产业链的内涵,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应用情况,尤其对国内现有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广东荔枝生产基本情况、全产业链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广东荔枝全产业链大数据的建设思路,并从栽培管理、品种结构优化、冷链物流、产品加工、文旅打造几方面提出在大数据建设方面的需求。最后从顶层设计与多方协同、强化标准与数据挖掘、推动平台建设与全链条服务、打造基地试点与示范和组建人才队伍专业服务5个方面提出促进广东荔枝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广东荔枝 农业全产业链 大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黑水虻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成分及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黑水虻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 ♀× Channa argus ♂)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探讨发酵黑水虻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 920尾初始体重为(5.88±0.01)g的杂交鳢被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8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2%、4%、6%、8%和10%发酵黑水虻湿物质的6种试验饲料,分别记作G0、G2、G4、G6、G8、G10,试验期56 d.试验结束后统计每个网箱杂交鳢重量、数量、摄食量,计算生长性能;每网箱随机挑选6尾杂交鳢分析体成分;尾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与免疫指标;取肝脏,测定肝脏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结果]与G0组相比,G2~G8组杂交鳢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G4组摄食量显著升高(P<0.05);G6和G8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杂交鳢肥满度、脏体比和肠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G2、G4、G6和G10组肝体比与G0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杂交鳢血清总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G2~G1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与G0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G0组相比,G2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G2~G8组肝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2~G1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发酵黑水虻对杂交鳢生长性能有显著促进作用,可显著降低杂交鳢肝体比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同时可提高杂交鳢抗氧化和免疫能力;发酵黑水虻在杂交鳢饲料中适宜添加水平为2%~8%.

关键词: 发酵黑水虻 杂交鳢 生长性能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萱炒青绿茶中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的优化及应用

茶叶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挥发性对映异构体在炒青绿茶干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金萱炒青绿茶为研究对象,优化了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对映选择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enantioselective-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Es-GC-MS)分析挥发性对映异构体的方法,对120℃不同干燥时间(30、60、90 min和120 min)处理的4个炒青绿茶样品进行了对映异构体定性定量分析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HS-SPME的最佳条件为添加NaCl(3 mL,3 mol·L-1,料液体积比为1︰6)、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25 min。Es-GC-MS的最佳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35℃,保持2 min;以4℃·min-1升温至110℃,保持10 min;以4℃·min-1升温至210℃。采用优化方法分析4个炒青绿茶样品,共检出8种对映异构体,且种类不随干燥时间的延长而发生改变,其中R-(-)-芳樟醇、S-(+)-芳樟醇含量随干燥进程增加,其余6种对映异构体含量在超过60 min或90 min时开始下降。层次聚类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干燥时间样品被明显分成4组,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1和差异显著性分析筛选出4种差异对映异构体,按VIP值从大到小分别为R-(-)-芳樟醇、(2R,5S)-茶螺烷B、(2R,5R)-茶螺烷A、S-(+)-芳樟醇。本研究可为炒青绿茶干燥过程中香气品质的提升及干燥工艺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炒青绿茶 顶空固相微萃取 对映选择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挥发性成分 对映异构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中晚熟荔枝品种花果期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中国果树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荔枝作为我国南方一种重要的亚热带水果,也是广东省最具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经济产业之一。桂味、仙进奉、井冈红糯、凤山红灯笼、冰荔等中晚熟荔枝品种,其外观品质好、风味独特、经济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近几年已被广泛种植。荔枝花果期的栽培管理技术直接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特别是中晚熟品种的成花和坐果受栽培技术的影响较大。为此,详细综述了中晚熟荔枝品种花果期的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包括控梢促花、控穗壮花、保果壮果,以及病虫害防控等,旨在为提升中晚熟荔枝品种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荔枝 中晚熟品种 花果期 栽培管理 病虫害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