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饲粮添加栀子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栀子对1~51日龄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浆生化指标、空肠黏膜细胞因子含量以及肝脏和肾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并确定栀子在黄羽肉鸡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720只初始体重为(38.44±0.06) g且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麻黄肉鸡,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0.4%、0.8%、1.2%和1.6%栀子,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4只鸡(公母各占1/2)。试验期51 d。结果表明:1)黄羽肉鸡平均日采食量随饲粮栀子添加水平的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0.4%和0.8%栀子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P>0.05),0.4%、0.8%和1.6%栀子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2)黄羽肉鸡肺脏指数随饲粮栀子添加水平的提高呈二次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栀子组肺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3)随着饲粮栀子添加水平的提高,黄羽肉鸡血浆总蛋白含量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血浆总胆红素和肌酐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血浆肌酸激酶活性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0.4%栀子组血浆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0.4%、0.8%和1.6%栀子组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1.6%栀子组黄羽肉鸡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5)随着饲粮栀子添加水平的提高,黄羽肉鸡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肾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肝脏T-SOD活性呈二次变化(P<0.05),肾脏丙二醛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呈线性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栀子可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空肠黏膜sIgA含量以及肝脏和肾脏抗氧化酶活性;以生长性能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依据二次曲线回归模型估测,黄羽肉鸡饲粮中栀子适宜添加水平为0.66%~0.95%。

关键词: 栀子 黄羽肉鸡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原料配比对发酵型鸡肉黄豆酱营养及风味的影响

中国酿造 2024

摘要:为促进鸡肉的深加工利用,增加复合发酵大豆调味品种类,以纯黄豆发酵酱为对照(CK),将黄豆与不同比例鸡胸肉复配(黄豆∶鸡肉质量比9∶1、8∶2、7∶3、6∶4、5∶5)后发酵制成发酵型鸡肉黄豆酱(CSP),通过测定营养成分、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指标评价其综合品质。结果表明,发酵型鸡肉黄豆酱的蛋白质、氨基酸态氮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其中,黄豆∶鸡肉(6∶4)组的蛋白质(12.59 g/100 g)和氨基酸态氮含量(1.06 g/100 g)较高,且总游离氨基酸含量(35.74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13.79 mg/g)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66.91分)明显高于其他组,说明其营养价值较高。与CK组相比,发酵型鸡肉黄豆酱中的醇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40.95%~52.65%)。发酵型鸡肉黄豆酱组的感官评分均高于CK组,且黄豆∶鸡肉(6∶4)组的感官评分最高,为73.2分。由此可见,黄豆与鸡肉混合发酵制酱提高了黄豆酱的综合品质,其中以黄豆与鸡肉复配比例为6∶4组的黄豆酱综合品质最好。

关键词: 鸡肉 黄豆酱 营养 氨基酸态氮 游离氨基酸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宠物用抗寄生虫药米尔贝肟的研究进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

摘要:米尔贝肟是半合成大环内酯类(Marolides)兽用抗生素,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的优点。该药对犬心丝虫表现出特效作用,对犬猫体内外多种寄生虫也具有强烈的驱杀效果。然而,目前对米尔贝肟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的综述分析。因此,该文对米尔贝肟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药动学、药效学以及毒性作用等多个方面,旨在为该药在我国宠物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米尔贝肟 作用机理 药动学 药效学 毒性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松针提取液对茶树生长和虫害防治的影响机制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为探究松针提取液对茶树生长和虫害防治的影响机制,以喷施松针提取液和无菌水的茶树为材料进行比较实验,并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解析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松针提取液能够促进茶树生长,提高茶树的发芽密度和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茶叶产量,且不降低茶叶的品质.在这一过程中,AP2/ERF转录因子下调表达,乙烯信号途径发挥了重要的负调节作用.茶园喷施松针提取液不影响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且对螨类和茶小绿叶蝉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表明,松针提取液提高茶树抗虫能力可能是由于激活了茶树的多酚类和磷脂类的代谢途径,相应代谢物质的含量显著提高,茶树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提高,从而提高了茶树的抗逆性.研究结果可为天然植物抗逆性诱导剂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松针提取液 茶树 乙烯信号通路 多酚类 抗氧化 虫害管理 转录组学 代谢组学 植物抗性诱导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是我国重要蔬菜作物和调味品之一。开展辣椒基因组学研究对于认识辣椒遗传与进化、挖掘辣椒重要功能基因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开展品种遗传改良等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辣椒基因组草图发布标志辣椒步入基因组学研究时代。近10年来,辣椒基因组学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包括深入揭示辣椒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构建辣椒泛基因组等。同时,辣椒基因组学还在探究辣椒种间分化和基因渗入、解析辣椒重要性状进化机制、阐明辣椒遗传多样性特征、揭示辣椒人工驯化特征、追溯辣椒全球扩张传播历史和挖掘辣椒重要性状控制基因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该文主要回顾和总结过去近10年辣椒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并对构建更高质量辣椒参考基因组和泛基因组以及完善辣椒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平台进行展望,旨在为辣椒基因组学及其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辣椒 基因组学 种间分化 基因渗入 遗传多样性 人工驯化 扩张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水产养殖保险研究-以清远市清新区饲料鳜养殖为例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摘要:水产养殖业是我国渔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三高”产业。极端自然灾害、水域环境污染和突发疫情等因素会给水产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以清远市清新区饲料鳜养殖为例,针对平安产险为清远市清新区饲料鳜推广设计的保险产品和“保险+信贷”的复合功能模式进行了分析,系统梳理了广东省水产养殖产业以及养殖保险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并提出了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风险分散机制、结合科技和金融大力推广“保险+”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 水产养殖 保险 鳜鱼 风险 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蛹重及蛹饲养密度对黑水虻繁殖力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资源昆虫黑水虻Hermetis illucens成虫产卵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推广应用。明确蛹重及蛹饲养密度对成虫繁殖力和虫卵生产效益的影响,有利于推动黑水虻规模化养殖进程。【方法】在室内条件下,通过控制幼虫饲养密度,获得个体重量不同的黑水虻蛹,比较2种蛹重(小蛹130 mg/头和大蛹180 mg/头)及3种蛹饲养密度(3、6和9 kg/笼)对黑水虻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蛹重对黑水虻的蛹期、羽化率和成虫性比无显著影响(P> 0.05)。与小蛹相比,大蛹羽化的成虫产卵总量和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增加(P <0.001)。随着蛹饲养密度的提高,大小蛹的虫卵总产量均极显著增加(P <0.001),平均单雌产卵量均极显著降低(P <0.001)。蛹重及蛹饲养密度对黑水虻卵孵化率无显著影响(P> 0.05),各处理组平均卵孵化率均≥89.24%。大蛹的卵蛹比和生产收益相比小蛹显著提高(P <0.05)。大小蛹的卵蛹比随饲养密度的增高而显著降低(P <0.05),生产收益随饲养密度的增高而显著提升(P <0.05)。【结论】黑水虻大蛹繁殖力显著高于小蛹,生产中可通过繁育大蛹来提高虫卵产量;蛹饲养密度可根据蛹与虫卵的市场价格实时调整,以获得最大经济收益。

关键词: 黑水虻 蛹重 蛹饲养密度 繁殖力 虫卵收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保鲜剂对不同冷藏温度下猪肉品质与致病菌的影响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4

摘要:以pH值、挥发性盐基氮和失水率等指标研究复合保鲜剂对不同冷藏温度下猪肉品质变化的影响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研究发现,复合保鲜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且延长冷藏猪肉的货架期,使冷藏猪肉保持良好品质,但不能完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

关键词: 复合保鲜剂 猪肉 致病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益生活性桑叶低聚糖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功能研究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桑叶低聚糖促鼠李糖乳杆菌GG(LGG)增殖的制备工艺,分析其对LGG产短链脂肪酸的影响,为桑叶低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桑叶低聚糖促LGG增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酶解法制备桑叶低聚糖,筛选出最适水解酶,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最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桑叶低聚糖对LGG脂肪酸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β-葡聚糖酶酶解制备的桑叶低聚糖促增殖效果最佳,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到最佳制备工艺:酶添加量1500 U/mL、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4 h,在此工艺下制备得到的桑叶低聚糖促LGG增殖率为253.16%,与理论预测值(244.80%)接近,促增殖效果优于同质量浓度的桑叶多糖和商品化低聚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各因素对LGG增殖率的影响排序为酶解温度(B)>酶添加量(A)>酶解时间(C),两因素间交互作用对LGG增殖率的影响排序为AC>AB>BC,AC和AB的交互作用对LGG增殖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BC的交互作用无显著影响(P>0.05)。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桑叶低聚糖分子量为1900 Da,桑叶低聚糖能显著提高LGG产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等短链脂肪酸能力,较对照组(未添加多糖或低聚糖)分别提高207%、39%、17%和10%。【结论】酶解法制备得到的桑叶低聚糖具有高益生活性,能显著提高LGG产短链脂肪酸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桑叶低聚糖 鼠李糖乳杆菌GG 酶解法 响应面优化 短链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封闭性硬底化公园水池的生态重建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生态结构和功能丧失的硬底化公园池塘生态重建与景观提升的生物学过程,了解生态重建过程中水质等指标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以华南地区某封闭性硬底化公园水池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清理、塘泥区域性投放、基于水生植物的生态系统构建等措施,研究池塘水质的周年变化特征,探究封闭性硬底化水池生态重建与景观营造效果.结果表明,水体总氮(TN)、总磷(TP)、重铬酸钾指数(CODcr)、溶解氧(DO)和叶绿素a(Chl a)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72±0.25mg/L、0.05±0.02 mg/L、21.51±7.64 mg/L、7.70±1.63 mg/L和24.93±10.41μg/L,生态重建3个月后水体基本维持在地表水Ⅲ类水平,同时发现池塘水生态系统经历了藻型浊水稳态到草型清水稳态的转换过程.在入侵罗非鱼有效防控的前提下,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区域性定植是稳定硬底化公园水池水质和提升池塘景观风貌的基础.(图4表4参52)

关键词: 硬底化水池 水生植物 生态重建 景观营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