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233条记录
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的分离及交配型a位点的鉴别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冰冻法从我国不同玉米主产区收集的瘤黑粉菌瘿快速分离出黑粉菌单倍体菌株,经验证准确率为94.2%,并利用基因特异的双重PCR技术鉴定单倍体菌株的交配型基因a位点等位基因。本方法为快速有效分离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及鉴别其交配型基因a位点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玉米黑粉菌 交配型位点 双重PCR 真菌 冰冻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遗传、生理及品质分析

核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啤酒大麦苏啤3号的自然突变体品系0601的白化颖壳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并比较了突变体和野生型在农艺性状(千粒重、饱满度等),生理性状(叶绿素含量、原花色素含量)及麦芽品质性状(糖化力、净出率、库尔巴哈值)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白化颖壳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突变体和野生型在千粒重、籽粒饱满度、叶绿素含量、糖化力、浸出率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原花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为分子标记定位白化颖壳性状基因及最终克隆该基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遗传学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关键词: 大麦 白化颖壳 农艺性状 麦芽品质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鹅细小病毒LH株的纯化及其生物学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取鹅细小病毒(GPV)LH株毒液,通过氯仿去除杂蛋白,用氯化钠与聚乙二醇-6000相结合方法粗提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通过PCR方法对不同浓度蔗糖溶液进行检测,取纯化毒液进行蛋白电泳及电镜观察,并无菌接种12日龄鹅胚,对死亡胚尿囊液进行PCR鉴定。试验结果显示:浓缩纯化后的GPV主要分布在50%~65%蔗糖浓度区间,病毒的蛋白含量为216μg/L;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病毒粒子分为实心和空心2种,直径大小在20~22 nm;经SDS-PAGE电泳可看到多个条带,主要蛋白大小与病毒蛋白VP1、VP2和VP3相对应。纯化后的病毒接种敏感鹅胚仍可致其100%死亡,死亡胚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尿囊液经PCR鉴定,呈GPV核酸阳性。本试验所用方法获得的纯化GPV病毒液的纯度高且保持了该病毒的毒力特性,是一种方便可行的纯化该病毒的方法。

关键词: 鹅细小病毒 蔗糖密度梯度 纯化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田农药科学使用 Ⅰ.农药的选择原则和农药的田间桶混效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农药登记的相关条例,依据稻田病原菌和害虫对农药的敏感性以及农药对稻田病原菌和害虫的整体影响来选择药剂,注意农药混用后对兼治对象的综合毒力和互作效应,并依据农药本身的理化特性使用农药。

关键词: 农药 选择 混用 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氮量相等条件下有机肥以不同比例替代化肥氮对小麦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氮化肥=25%∶75%的处理小麦籽粒产量与单施化肥持平,显著高于50%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和全有机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矿质氮的供应和小麦氮素吸收,小麦收获时有机肥∶氮化肥=25%∶75%的处理小麦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5%有机肥替代氮化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为43.8%和11.3 kg,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说明小麦生产上有机肥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部分替代化肥氮。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化肥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小鹅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中国家禽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江苏某鹅场小鹅瘟疑似病例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鹅胚接种、血清中和、PCR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该病原可使13日龄鹅胚出现典型的鹅细小病毒鹅胚病变;小鹅瘟阳性血清能够特异性中和病毒;用小鹅瘟保守蛋白VP3基因设计的引物进行PCR检测,病毒的PCR产物出现特异性条带,产物基因测序与其它小鹅瘟毒株比较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动物回归试验可引起雏鹅的发病和死亡,并具有典型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分离的病毒鉴定为小鹅瘟病毒。

关键词: 小鹅瘟病毒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土壤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江苏太湖稻麦轮作区,开展了连续2年不同沼液替代化肥比例及沼液基追比的等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处理(NPK)及沼液化肥配施处理水稻、小麦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无肥对照,各处理以75%沼液替代比例分3次施入(N75%)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和产量为最高,其生物量及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2.7%和7.5%;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以50%沼液替代比例(N50%)处理最高,其生物量和产量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5.9%和7.8%。沼液化肥配施对稻麦的增产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水稻与小麦总穗数及穗粒数上;各处理水稻、小麦的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分别以75%(N75%)和50%(N50%)替代比例为最高;在50%~100%替代比例内沼液分次施用,水稻、小麦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都高于化肥处理。水稻、小麦不同器官的氮分配比例显示,沼液配施化肥促进氮素向籽粒转移;相同沼液替代比例下,沼液分次施用水稻、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利用率均较基肥一次性施入高。稻、麦根、叶部磷含量分别以N75%和N100%处理最高。以上表明稻麦配施50%~75%的沼液分3次施用,可获得与纯化肥处理相当的产量,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麦氮素利用率。

关键词: 猪粪沼液 稻麦轮作 产量 氮素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应用PCR技术,结合形态学手段,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草莓生产基地采集草莓枯萎病株,对草莓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在PDA培养基上用单孢分离法培养出3个单菌系,用交叉显微镜初步鉴定该病原物为草莓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以这3个菌系DNA为模板,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单菌系进行PCR扩增,获得544 bp转录间隔区片段(ITS),序列测定、Blast搜索比对结果表明,3个单菌系序列完全一致,与番茄枯萎病病原菌的18S rRNA转录间隔区同源性达100%,均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以PDA为培养基,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草莓枯萎病菌在15~35℃、pH值为4~8范围内均生长较好,最适温度为30℃,pH值为5~8时菌落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草莓枯萎病 生物学特性 分离 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园艺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国家果树种质南京桃资源圃中保存的 630 份资源的 60 个描述项信息,通过比较分组、逐步聚类和随机 3 类取样方法,以及取样比例的筛选,进行了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研究。结果显示:逐步聚类取样方法优于分组取样和完全随机取样方法;逐步聚类取样方法的最适取样比例为 15%;不同聚类模型间存在差异,聚类后的取样方法间也存在差异;欧式距离和内平方距离法逐步聚类后优先选取高均偏种质的方法更适宜桃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通过缺失表型添加,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包括 99 份资源,占原始库的 15.7%,具 100%表型保留比例。经多样性指数、表型方差、变异系数检验,以及数量性状的均值和极差符合率检验,初级核心种质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关键词: 表型 初级核心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果肉总酚提取和测定方法的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简单、稳定的桃总酚提取和测定体系,本试验对桃果肉总酚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和福林-酚(Folin-Ciocaileu)比色测定的方法进行了优化。桃果肉与60.00%乙醇在比例为1∶10、40℃下超声波提取60 min,总酚的提取效果较好;在波长765 nm、0.5 mol/L福林-酚与0.50 ml没食子酸的体积比3∶1、0.5 mol/L福林-酚与0.5mol/L Na2CO3的体积比1∶4、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60 min时,总酚含量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119 4x+0.004 3(R2=0.999 4),加标回收率为98.57%,相对标准偏差为1.84%,表明该提取和测定方法简单、稳定性良好、精密度高,适合桃果肉总酚含量的测定。利用该方法提取和测定14个不同果肉颜色桃品种的总酚含量,结果显示红肉桃品种的总酚含量明显高于黄肉桃和白肉桃品种。

关键词: 总酚 超声波提取 福林-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