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5053条记录
绿豆不同品种对绿豆象的抗性初探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抗虫绿豆抗绿豆象的有效成分,采用室内人工接虫方法,进行了13个不同绿豆品种(品系)对绿豆象的抗虫性鉴定,并对筛选获得的抗豆象品种的抗虫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豆象对B18、B20、B23、B27、A22和晋绿7号绿豆的为害率均低于10%,为高抗型绿豆;其余7个绿豆品种受害率均在90%以上,属高感型绿豆。绿豆象卵的孵化率在抗、感绿豆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绿豆象发育历期、雌、雄成虫体重及成虫羽化率在抗、感绿豆品种间差异显著,同一品种去皮绿豆与带皮绿豆相比,绿豆象卵孵化率、成虫羽化率及种子受害率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抗虫成分试验表明,当绿豆象取食添加抗虫绿豆蛋白25%和50%的人工(合成)绿豆后,其成虫羽化率由30.48%降低到0,但不随淀粉比例的增加而变化。可见,抗虫绿豆抗绿豆象的主要成分为其种子中的蛋白质。

关键词: 绿豆 不同品种 绿豆象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枣醋发酵工艺响应面优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红枣为试材,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红枣醋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醋酸发酵量的3个关键因素(发酵温度、醋酸菌接种量和酒精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RSM建立了响应值(醋酸发酵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并获得了枣醋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28℃、醋酸菌接种量12%、酒糖度8%条件下醋酸发酵量预测值为0.54g·L~(-1)。对自酿枣醋和商品枣醋进行气相质谱(GC/MS)分析,结果检测出66种化学成分,其中乙酸是主要成分,另外发现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枣醋中的酯类成分含量增加,而酸类成分含量有所下降,香味更浓。

关键词: 枣醋 发酵 响应面优化 红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科研信用档案管理的优化

山西档案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科研信用档案管理,以此推进科研诚信建设。文章探讨了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推进科研人员信用监控、制定相关奖励制度,以及构建科研人员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问题,旨在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 科研信用 档案管理 监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添加不同大豆源蛋白对仔猪生长性能和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饲料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大豆源蛋白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腹泻率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1选取(21±1)d杜×长×大断奶仔猪500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5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各组分别饲喂两种大豆浓缩蛋白和三种豆粕源日粮;试验2选择(21±1)d杜×长×大断奶仔猪300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各组分别饲喂三种豆粕源日粮,试验时间为21~57 d。结果显示:仔猪饲喂大豆浓缩蛋白日粮与豆粕型日粮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大豆浓缩蛋白日粮显著降低了仔猪的腹泻率(P<0.05)。美国源豆粕较巴西和阿根廷源豆粕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P<0.05)。大豆浓缩蛋白日粮较豆粕型日粮显著提高了仔猪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P<0.05)。美国和巴西源豆粕较阿根廷源豆粕显著降低了仔猪腹泻率(P<0.05)。结果表明:日粮中用等量的大豆浓缩蛋白替代豆粕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可以提高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和降低仔猪腹泻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美国豆粕较巴西和阿根廷豆粕提高了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了仔猪腹泻率。

关键词: 断奶仔猪 豆粕 大豆浓缩蛋白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小麦花色苷的提取及其抗氧化和肿瘤抑制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紫粒小麦花色苷的高效提取方法、抗氧化和肿瘤抑制的作用,以紫粒小麦农大3753的麦麸为原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花色苷,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利用DMPD+法测定花色苷抗氧化活性;体外实验研究小麦花色苷对胃癌细胞HGC-27和MGC-803的侵染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1.1 h、料液比为1 g∶3.2 m L、浸提3次提取率最高,为3.40 g/kg;花色苷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水溶性维生素E;花色苷可以抑制胃癌细胞HGC-27和MGC-803的侵染能力和增殖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改良CTAB提取法易于操作,提取出的花色苷纯度高,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和肿瘤抑制作用。

关键词: 紫小麦 花色苷 高效提取 抗氧化活性 肿瘤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24份山西省小麦主推品种和51份山西省2015—2016年度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为材料,利用单花滴注方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赤霉病抗性存在很大差异,病小穗率变幅在5.0%~100.0%之间。参试品种中没有高抗赤霉病的品种,其中主栽品种仅长麦251表现中抗,占比为4.2%;区域试验品种中临麦7006、京麦1768和圣麦116等11个品种表现中抗,占21.6%,整体赤霉病抗性水平有待于改进。探讨了赤霉病鉴定方法和山西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策略。

关键词: 小麦品种 赤霉病 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新品种“晋绿3号”的选育

北方园艺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晋绿3号"大白菜是以雄性不育系‘09-19-3-1B'为母本,自交系‘20-15-14-3'为父本配置而成一代杂交种,生育期80~85 d,属秋季中晚熟品种。该品种直筒形,品质佳,抗病性较强,耐贮运,平均净菜产量112 500 kg·hm~(-2),适宜山西省及周边地区秋季种植。

关键词: 大白菜 晋绿3号 一代杂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乳酸菌和醋酸菌的分离鉴定及高粱单宁对其生长的影响

中国酿造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稀释涂布法及透明圈法从山西老陈醋酿造过程中分离了36株乳酸菌和25株醋酸菌,利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测定对分到的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高粱单宁对这些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6株乳酸菌分别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ntarum),发酵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ium),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类食品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limentarius)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25株醋酸菌分别为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液化醋杆菌(Acetobacter liquefaciens)和恶臭醋酸杆菌(Acetobacter rancens)。当高粱单宁含量为0~1.5%时,所有乳酸菌和绝大部分醋酸菌的生长被促进;当单宁含量为2.0%时,对不同菌的生长影响不同(有一些菌株生长被促进,而另一些菌株生长被抑制);当单宁含量为3.0%~6.0%时所有菌株的生长均被抑制。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 乳酸菌 醋酸菌 分离鉴定 高粱单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苜蓿品种在雁门关地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草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雁门关地区,以28个紫花苜蓿不同品种作为研究对象,连续两年观测其再生速度、叶茎比、株高和干草产量,并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对8个营养性状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阿迪娜"生长速度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2.78和3.19cm·d-1;"WL363HQ"叶茎比在2015和2016年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0.84和0.97;2)"WL298HQ"在2015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54.90cm),"巨能7号"在2016年的株高表现为最高(84.27cm);"鲁苜2号"在2015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6961.81kg·hm~(-2),"巨能7号"在2016年的干草产量表现最高,为8587.63kg·hm~(-2);3)各品种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维多利亚"的粗蛋白含量最高,占干物质的26.80%;"维多利亚"的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均表现为最高(分别为10.20%和2.34%);"肇东"的干物质含量最高,达到94.55%;"康赛"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最低,分别为27.18%和33.31%;"雷达克之星"的瘤胃非降解蛋白含量最高(22.27%);"康赛"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最高(79.93%)。通过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显示,"维多利亚"、"康赛"、"WL298HQ"、"SK3010"、"巨能7号"5个品种的综合表现最优异,在雁门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近红外光谱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黄土丘陵区砖窑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6月至11月对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分析刺槐林、草地、柠条灌木林、小叶杨林、海红林和撂荒地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剖面分布特征、土壤贮水量的季节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自上而下均呈"S"状分布,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异特征。(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具有不同的土壤湿度剖面,土壤水分活跃层、次活跃层、相对稳定层的深度范围不同。(3)6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海红林的土壤贮水量最大,为258.21 mm,然后依次为小叶杨林、撂荒地、草地和刺槐林,柠条灌木林样地最小;监测期内土壤贮水量随时间呈增长趋势,在11月达到最大值。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递减,在100 cm以下土壤深层季节变异趋于稳定。研究认为,乔灌林消耗更多深层的土壤水分,柠条灌木林易引起土壤干燥化,海红林的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撂荒地和草地土壤水分条件相对稳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贮水量 土壤深度 土地利用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