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福瑞鲤β-catenin2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β-catenin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参与调控性腺发育和分化。本研究首次克隆得到福瑞鲤(Cyprinus carpio)β-catenin2的c DNA全长序列,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β-catenin2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及注射外源性激素对福瑞鲤β-catenin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β-catenin2 c DNA全长3 411 bp,编码78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85. 52 ku;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β-catenin2 mRNA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性腺和脾脏;且β-catenin2 mRNA表达量在福瑞鲤性腺发育早期,随着性腺发育的成熟而升高。睾丸甾酮(T)处理后发现:卵巢中β-catenin2 mRNA表达量在10μg/g 24 h处理组显著升高(P <0. 05),精巢中β-catenin2 mRNA表达量在10μg/g和50μg/g 24 h、48 h处理组显著降低(P <0. 05)。17β-雌二醇(E2)处理后发现:精巢和卵巢中β-catenin2 mRNA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 0. 05);以上结果表明,β-catenin2在福瑞鲤性腺发育早期是必需的。

关键词: 福瑞鲤 β-catenin2 克隆 表达 睾丸甾酮 17β-雌二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近江牡蛎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分析和评价了华南沿海10个地区近江牡蛎的营养成分,并讨论了内脏团对近江牡蛎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查地区近江牡蛎的水分、粗蛋白、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84.90%、7.64%、0.75%和1.71%;10个地区近江牡蛎均检测出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3.97~7.60 g/100 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EAA/TAA)的比率在33.86%~38.06%之间,蛋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38.42%~43.25%;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近江牡蛎去除内脏团后蛋白质含量较牡蛎整体蛋白质含量略高,脂肪含量略低;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5.83 g/100 g,略有升高,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5.59%,风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1.16%,钙、铁、锌、硒微量元素含量与近江牡蛎整体含量相近,其中锌含量较牡蛎整体略高。因此,近江牡蛎是一种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水产品,除去内脏团后的近江牡蛎营养价值略有升高,建议消费者除去内脏后食用,对保障消费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近江牡蛎 营养成分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筛查渔用饲料中175种药物

分析试验室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超高压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快速筛查渔用饲料中多种类药物残留的方法。饲料样品经1%甲酸乙腈溶液提取,浓缩复溶后加水稀释,离心除沉淀,以0.1%甲酸水溶液和0.1%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经Accucore RP-MS色谱柱(100 mm×2.1 mm i.d.,2.6μm)梯度洗脱分离,H-ESI(Heated Electrospray Ionization)离子化,采用Full M S/dd-M S2(Top N)模式采集数据,利用自建的数据库进行定性分析。当满足母离子质荷比偏差<3×10-6;保留时间偏差<15 s;同位素质荷比偏差<1×10-5、相对丰度偏差<25%、综合比对>75%;碎片离子质荷比偏差<2×10-5且至少有一个碎片与数据库中匹配时认为确证检出。方法在200μg/kg可同时定性确证175种药物,50μg/kg同时定性确证136种药物,10μg/kg同时定性确证116种药物,RSD<30%,母离子相对偏差均小于1.9×10-6。200μg/kg加标时,81%的化合物回收率在30%~110%之间。

关键词: 渔用饲料 兽药 高分辨质谱 多组分筛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海河水利 2018

摘要:在气候因素、地域环境、水体污染共同影响下,水资源短缺区域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海水淡化不但增加了水资源供给途径,缓解了城市发展用水问题,而且促进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天津市海水综合利用的现状,归纳了海水综合利用过程中的成效,结合天津市海水综合利用特点,提出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为天津市制定海水综合利用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海水资源 综合利用 海水淡化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饲养条件下额外投喂海蜇对银鲳生长及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银鲳(Pampus argenteus)为研究对象,进行了5组不同频率额外投喂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的实验,依次为无额外投喂海蜇组(对照组)、1次/d、1次/3 d、1次/6 d和1次/12 d(依次标记为O组、A组、B组、C组和D组),通过分析实验中期(36 d)和实验结束时(60 d)银鲳的生长情况及其不同组织中主要蛋白与脂类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揭示银鲳在额外投喂海蜇过程中,其生长、机体蛋白和脂类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36 d和60 d时,高频率额外投喂海蜇组(A组和B组)银鲳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D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60 d时,A组血清脂蛋白酯酶(LPL)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各组间肝脏与肌肉中LP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60 d时,高频率组(A组和B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显著高于低投喂频率组(C组和D组)(P<0.05),肌肉组织中,额外投喂海蜇试验组FA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高频率投喂海蜇可提高银鲳组织代谢酶的活性,特别是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鲳的生长率,在银鲳人工养殖过程中,基于机体代谢指标的分析,每3天额外投喂一次海蜇较为适宜。

关键词: 银鲳 海蜇 生长 蛋白质代谢 脂类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肉蛋白的热变性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鱼肉蛋白的加工过程中,加热处理是最常见的工序之一。热处理造成的蛋白热变性会对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功能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多难以复原。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鱼肉蛋白在加热过程中蛋白组成成分、总巯基和羰基、溶解度、浊度、黏度、Ca~(2+)-ATPase活性、凝胶、质构等特性指标的变化趋势的研究进展,结合蛋白质热变性的机理深入分析其变化原因,提出今后在鱼类加工方面对于鱼肉蛋白热变性的研发方向,旨在为鱼制品选择合理的热加工工艺的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鱼肉 蛋白质 热变性 肌原纤维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毒力基因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作为罗非鱼主要病原,传染力强、致死率高,部分鱼从发病到死亡无明显病症,难以确定鱼体是否携带该病原菌,建立适用于生产一线的无乳链球菌检测技术势在必行。根据GenBank中无乳链球菌透明质酸酶基因(hylB)、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on A)和CAMP因子基因(cfb)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多重PCR的反应条件和体系进行优化,建立基于毒力基因的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三重PCR检测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检测来自广东省不同地区的罗非鱼组织样品。构建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仅在无乳链球菌中扩增出3条特异性条带,而在罗非鱼和常见的水产病原菌菌株中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以无乳链球菌基因组DNA浓度7.24×10~(–5)~5.65 ng/μl为模板进行扩增,该三重PCR能检测到的最低模板浓度为1.81×10~(–3) ng/μl,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运用该方法检测188个罗非鱼组织样品,其阳性检出率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阳性率一致,以常规细菌分离鉴定为标准,对该三重PCR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其诊断敏感性(Dse)和诊断特异性(Dsp)均为100%。结果表明,构建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还可在同一反应中同时检测3种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为无公害水产品中无乳链球菌的快速检疫、水产养殖病害早期预警提供了一种快速、精准和高效的检测技术。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毒力基因 三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WSSV感染对中国明对虾bantam及其候选靶基因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antam能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过程,影响生物的免疫过程。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对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肝胰腺和鳃组织内bantam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发现感染WSSV后6、12、24和48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中的bantam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16±0.03)(P<0.05)、(0.63±0.26)、(0.32±0.06)(P<0.05)和(0.41±0.13)倍;中国明对虾鳃中的bantam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30±0.17)(P<0.05)、(1.88±0.26)(P<0.01)、(0.84±0.36)和(0.51±0.25)倍。利用mi Randa软件进一步对中国明对虾bantam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评分最高的靶基因是泛素缀合酶E2。中国明对虾泛素缀合酶E2包含UBCc功能域。多序列比对显示,UBCc功能域氨基酸残基序列在不同物种间保守性较高。进化树分析显示,分类学地位相近的物种的泛素缀合酶E2聚为一类。q RT-PCR检测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和鳃中的泛素缀合酶E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感染WSSV后6、12、24和48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中泛素缀合酶E2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54±0.10)、(1.19±0.62)、(3.69±0.51)(P<0.01)和(1.94±0.07)(P<0.05)倍;中国明对虾鳃中泛素缀合酶E2的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0.22±0.05)、(1.34±0.38)、(4.29±0.52)(P<0.01)和(1.28±0.79)倍。研究表明,bantam和泛素缀合酶E2的表达都受WSSV侵染的影响,可能与中国明对虾和WSSV之间的互作相关。但bantam和泛素缀合酶E2表达水平的变化是对虾抵抗WSSV侵染过程的免疫反应,还是宿主基因被病毒胁迫后的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WSSV bantam 泛素缀合酶E2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北支凤鲚深水张网渔获种类组成及其危害性分析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长江口北支水域凤鲚(Goilia mystus)深水张网捕捞对凤鲚及其它鱼类的危害性,2017年6-9月,在长江口北支水域进行连续8个航次采样,共采集凤鲚样本11 630尾,其它鱼类495 440尾。所获鱼类隶属15科,2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9种,洄游性鱼类2种。渔获物中凤鲚多为洄游至长江口的繁殖亲体,而其它鱼类多处于幼鱼阶段。不同采样时间所获第一优势种不同,其中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和9月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91. 44%)、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90. 32%)、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51. 67%)和凤鲚(36. 92%)。研究结果表明,凤鲚深水张网作业不仅对凤鲚繁殖亲体产生重大危害,对其它重要经济鱼类幼体的损害也很严重,尤其对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幼鱼损害最大。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口鱼类的繁殖群体和增加补充资源,建议渔政等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优势种繁殖群体和幼体在长江口的繁殖和育幼时间及主要分布范围,限制和调控凤鲚深水张网的作业船只数量、作业时段和区域,并严格控制网具规格。

关键词: 长江口 凤鲚 深水张网 种类组成 经济幼鱼危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引进与分析

科学养鱼 2018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具有养殖价值的对虾,凡纳滨对虾自1988年被引进后逐步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产业中的主导品种,到2016年,养殖总产量已达到167万吨,居世界首位。在整个凡纳滨对虾产业链中,种虾环节处于最上游,而良种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凡纳滨对虾产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国内外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概况1.国外种质资源凡纳滨对虾为热带性种类,原产地为美洲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