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

摘要:目的 合成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氯乙酸对丁香酚进行结构改造,以获得含羧基的丁香酚半抗原.将经重结晶纯化后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经碳化二亚胺(carbide dimethylamine,EDC)偶联制备人工抗原.采用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对丁香酚半抗原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flight time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对偶联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紫外光谱结果表明,与载体蛋白相比,偶联物的特征吸收峰强度有一定的增强;MALDI-TOF MS结果表明,表明丁香酚半抗原与BSA的偶联比为12.5∶1.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丁香酚半抗原及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为丁香酚抗体的制备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关键词: 丁香酚 半抗原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和nirK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学杂志 2018 CSCD

摘要:反硝化作用对维持环境氮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其过程中亚硝酸盐向NO的转化是关键步骤,由亚硝酸盐还原酶控制,因此检测亚硝酸盐还原酶编码基因可以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深入分析微生物种群特性和氮元素的转化规律,进而为评估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等科研与生产活动提供支撑数据。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反硝化作用功能基因nirS和nirK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可预期的检测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反硝化作用 功能基因 nirS nirK 检测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解冻鲐鱼背腹部鱼片在贮藏过程中鲜度与脂肪氧化变化规律研究

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解冻鲐鱼背腹部鱼片在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与脂肪氧化变化规律,分析了鱼片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总脂肪、不饱和脂肪酸、酸价(AV)、过氧化值(PO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冰箱4℃解冻鲐鱼能很好保持鱼肉的鲜度和品质,TVB-N值在贮藏第(6~8)天时超出标准限量范围,表明开始腐败;总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随贮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AV随贮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在贮藏(6~14)d增长速度较快;POV先升高,在第(12~16)天期间达到最高,而后呈下降趋势;TBARS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在贮藏第(10~12)天时,鱼肉已严重氧化,不能食用或加工利用。

关键词: 解冻鲐鱼 鲜度 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鳍笛鲷仔、稚鱼摄食、消化与食物选择性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仔、稚鱼阶段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opterus)投喂轮虫的最适密度和颗粒饲料驯化时间,文章研究了不同轮虫投喂密度下,红鳍笛鲷仔鱼的生长、存活和食物选择,并采用生长、存活、RNA/DNA比率和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颗粒饲料驯化时间[13 dph (孵化后天数,W13)、16 dph (W16)、19dph (W19)和22 dph (W22)]对红鳍笛鲷仔、稚鱼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虫投喂密度显著影响红鳍笛鲷仔鱼的摄食、饵料选择、生长和存活,轮虫投喂密度为10~20个·mL~(–1)时,仔鱼的生长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个·mL~(–1)和30个·mL~(–1)处理组。颗粒饲料驯化实验中,W19和W22处理组个体的生长和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W13处理组个体的RNA/DNA比率最低。22 dph时,W13和W16处理组个体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根据研究结果,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混合喂养期间,轮虫密度对仔、稚鱼的食物选择性存在显著影响,建议在红鳍笛鲷初始投喂阶段使用10~20个·mL~(–1)的轮虫密度投喂仔鱼,红鳍笛鲷13 dph即可驯料,而最佳驯料期为16~22 dph。

关键词: 红鳍笛鲷 食物选择性 早期驯料 生长 存活 消化道上皮细胞高度 RNA/DNA比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金丰产鲫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新品种白金丰产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zenensis♀×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的含肉率和肌肉营养成分,选取体质量为(580.33±198.02)g的1龄白金丰产鲫进行分析,测定其含肉率、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白金丰产鲫含肉率为66.22%,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9.90%,粗蛋白质含量为17.61%,粗脂肪含量为1.71%,灰分含量为1.13%;采用酸水解法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50%,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7.12%;必需氨基酸评价显示,白金丰产鲫的必需氨基酸评分均大于1,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模式标准;共检测到2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7种,不饱和脂肪酸(UFA)16种,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为70.09%,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为42.48%。研究表明,白金丰产鲫含肉率高,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组成合理,脂肪酸种类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关键词: 白金丰产鲫 肌肉 含肉率 营养评价 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综合养鱼技术对外交流历史回顾与展望

中国农史 2018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为了更好地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希望能够为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援外技术及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借鉴,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长期的对外交流和培训为例,系统回顾了中国综合养鱼技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的历史背景和历程,分析取得的成绩,提出新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的对外培训与交流,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国学员与中国的友谊,很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外交工作,促进了中国渔业经贸合作,促进了科研院所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促进了研究所科研队伍和国际化人才的建设等。这一长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的成功案例更有力佐证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深远意义,对于中国正在开展的类似的各类援外活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综合养鱼技术 对外交流 历史回顾 国际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遥测在中华绒螯蟹产卵场研究中的应用

生态学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一种超声波标志的体外固定方法,采用超声波遥测法,分析了抱卵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产卵场附近水域的水平和垂直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超声波标志的体外固定对中华绒螯蟹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移动追踪系统对超声波标志的最大追踪距离为532±16 m;2014年12月共放流14只超声波标志的抱卵中华绒螯蟹,12月下旬至翌年5月上旬10次追踪分别追踪到10、12、13、9、9、9、9、6、4、2只标志蟹;标志蟹主要分布在深水航道的南北两侧的堤坝附近水域,1月标志蟹出现在中游区域的频次显著大于下游区域(P<0.05),随后呈逐步东移的趋势,4月出现在下游区域的频次显著大于中游区域(P<0.05);标志蟹的栖息水深在不同时间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1月上旬至2月上旬标志蟹逐步由水深8.25±3.35 m的水域移至水深11.10±2.64 m的水域栖息,2月下旬至4月上旬标志蟹偏好水深6.35 m左右的水域,4月下旬标志蟹的栖息水深为9.89±2.59 m。本文成果将为水生动物的生态习性、栖息地定位等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超声波遥测 体外固定法 长江口 产卵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对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及养殖水体的调节及应用

广东饲料 2018

摘要:目前乳酸菌(LAB)在水产养殖中拌料和泼洒使用,使用条件下作用机理及作用条件不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在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内和水环境中都分离到LAB,但对于LAB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关键词: 乳酸菌 水产养殖 生长免疫调节 水质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克氏原螯虾中二甲戊灵残留

色谱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测定克氏原螯虾中二甲戊灵残留的分析方法。用含0.1%(v/v)乙酸的乙酸乙酯溶液提取克氏原螯虾中的二甲戊灵,于35℃旋蒸至干,经含0.1%(v/v)乙酸的甲醇-水(8∶2,v/v)溶解残渣后,用酸性氧化铝柱、石墨化炭黑(GCB)进行净化。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100 mm×2.1 m m,3.5μm)进行分离,用加热大气压电喷雾电离(HESI)源、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检测。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1.0~2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 0,检出限为0.2μg/kg;二甲戊灵的加标回收率为63.3%~104.7%,精密度为6.9%~14.5%(n=7)。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克氏原螯虾中二甲戊灵药物残留检测的需求。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残留 二甲戊灵 克氏原螯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湖泊短颌鲚线粒体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动物学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长江中下游不同湖泊中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分化程度,以洞庭湖、长湖、巢湖3个地理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为分子标记,分别应用软件Dna SP 5.0、Arlequin3.1.1、MEGA5.0和Network 5.1进行了遗传参数统计和单倍型间分子变异分析(AMOVA),构建邻接系统树及单倍型网络图。对长江中下游短颌鲚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来分析的1 236 bp D-loop区序列中共90个变异位点,54个简约信息位点。长江中下游3个地理群体中共发现5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范围0.949~0.982,核苷酸多样性范围0.004 99~0.006 21,说明长江中下游3个湖泊短颌鲚地理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短颌鲚地理群体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265 95,呈现出中等程度的分化水平,主要表现在巢湖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处于中等程度分化水平。依据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及单倍型网络图也出现相类似结果。

关键词: 短颌鲚 D-loop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地理群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