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8714条记录
番木瓜茎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

园艺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番木瓜(CaricapapayaL.)茎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进 行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在经过预培养、60%PVS2预处理和PVS2脱水处理,细胞质壁分离程度逐渐加重, 细胞的抗冻力增加。细胞严重伤害主要发生在液氮保存的降温及解冻的过程中,一部分细胞的细胞壁、细胞 膜以及细胞核膜均有不可逆的损伤,可能是导致部分细胞致死的原因之一。也有部分细胞结构完整,虽然细 胞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是程度不深,是可逆的伤害,在恢复培养3d时可自动修复,然后再生出植株。

关键词: 番木瓜 超低温保存 玻璃化法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园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及适宜样本容量研究

土壤通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网格采样法采集了156个香蕉园土壤样本,用GS+对土壤养分进行半方差分析,研究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计算土壤各养分适宜的样本容量,指出在约100hm2的研究区域内,采集54个就可以满足香蕉测土施肥的需要。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半方差分析 样本容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种间竞争

生态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本地天敌拟澳洲赤眼蜂和外来天敌短管赤眼蜂在不同卵龄和不同空间条件下对小菜蛾卵的寄生和种间竞争。结果表明,在0~6 2 h的小菜蛾卵上,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单独接蜂时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子代雌蜂百分率随卵龄下降,而后代发育死亡率则随卵龄增加。短管赤眼蜂对各龄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子代羽化率、子代雌蜂百分率均较拟澳洲赤眼蜂高,而子代蜂的发育死亡率则较拟澳洲赤眼蜂低。两种蜂对小菜蛾卵龄的要求都不太严格,在小于4 8h的小菜蛾卵上都能产卵寄生,且寄生率高于5 0 % ,但短管赤眼蜂寄生对小菜蛾卵龄的要求更宽松。在两种蜂混合接蜂时,后代中短管赤眼蜂的比例在各处理中都高于5 0 % ,且随寄主卵龄增加,当小菜蛾卵龄大于4 8h后,短管赤眼蜂的比例高达10 0 % ,说明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有更强的寄生能力和竞争能力。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单独接蜂时,在4~2 2 cm3空间范围内,各处理间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没有显著差异,而短管赤眼蜂的寄生率(76 .4 %~86 % )略低于拟澳洲赤眼蜂(88.7%~92 .3% )。当空间大于5 3cm3时,寄生率显著下降,在10 2 cm3空间时显著降低到5 0 %。混合接蜂时各处理间寄生率差异不显著。两种接蜂方式对后代羽化率和雌蜂百分率没有太大影响,蜂的后?

关键词: 拟澳洲赤眼蜂 短管赤眼蜂 小菜蛾 寄生能力 种间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芹菜黄酮的提取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A)研究了提取溶剂、时间和料液比等芹菜黄酮提取条件,比较了提取物粗品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芹菜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芹菜干粉为原料,以体积分数4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5(m∶V),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80℃。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3次,芹菜黄酮提取物粗品得率为5.18%,粗品中黄酮含量为43g/kg。芹菜黄酮提取物粗品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0.1和8mg/L(以黄酮计),其抗氧化能力略低于槲皮素而强于维生素C。

关键词: 芹菜 黄酮 提取条件 抗氧化作用 响应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水果产业的发展战略初探

中国种业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简述了广东水果生产、加工、保鲜、市场、销售方面的情况及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广东水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广东省 水果产业 发展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C-MS联用分析金柚外黄皮和内白皮中挥发性化学成分

食品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金柚外黄皮和内白皮中挥发性成分,经GC-MS联用分析,分别鉴定出72种和16种化合物。金柚外黄皮中挥发性成分以柠烯碳氢化合物为主体成分,其中柠檬烯含量占粗精油的84.07%,金柚内白皮则以十八碳二烯酸、棕榈酸和七聚氧化乙烯为主体成分。

关键词: 金柚 挥发性成分 外黄皮 内白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次基施水稻控释肥技术的养分利用率及增产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和生产大面积应用示范研究了一次基施水稻控释肥的养分利用率及其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一次基施水稻控释肥技术与等养分量的专用肥处理比较,盆栽试验相对提高氮素利用率12.2%~22.7%,磷素利用率7.0%~35.0%;小区试验相对提高氮素利用率17.1%.综合广东不同水稻生态类型稻作区连续3年共167点(次)应用示范结果,表明一次基施水稻控释肥技术较常规分次施肥平均减少氮和磷养分用量分别为22.11%和21.81%,降低了施肥成本,获得8.2%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控释肥 养分利用率 水稻 一次性基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南方7~12月水生蔬菜主要病虫无公害防治

中国蔬菜 2005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抗生素万隆霉素对DNA双插入作用的研究

高技术通讯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不同浓度的新抗生素万隆霉素与一定量的鲑鱼精子DNA混合孵育后,用紫外、荧光光谱法以及凝胶阻滞实验对万隆霉素与DNA双插入作用的方式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190~340 NM的波长范围内,DNA对万隆霉素的紫外光谱具有明显的减色效应.荧光光谱(λEX/EM=320/390 NM)的研究结果表明,DNA能够使万隆霉素的相对荧光强度发生显著猝灭,同时,磷酸根的存在可以减弱万隆霉素/DNA复合物的荧光强度.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显示,随着万隆霉素浓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抗生素分子牢固地结合到双链DNA分子上,使得DNA的迁率逐渐减小.以上结果证实了万隆霉素以双插入模式插入到双链DNA分子的碱基对中,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的静电作用.

关键词: 万隆霉素,DNA双插入,紫外、荧光光谱,相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内生真菌类群分析及其颉抗病原菌活性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方法对广东省番禺和五山两地种植的水稻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地水稻内生真菌的优势菌群为镰刀菌Fusariumspp 。同一地区从感病品种和生长不良水稻植株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种类相对丰富。水稻根和茎叶中分离出内生真菌的种类有差异,叶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高于根部,一些内生真菌的分布呈现出器官特异性。通过平板颉抗试验,发现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中有41 2%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水稻病原菌活性,其中镰刀菌Fusariumspp 的比例最大。一些内生真菌的抗病原菌活性与产生铁载体有关。

关键词: 水稻 内生真菌 颉抗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