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000条记录
纤维对家禽生理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饲料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在畜禽养殖生产上的滥用,给动物肠道健康以及食品安全带来了威胁.随着各个国家陆续实施了禁抗的措施,通过营养调控等手段来解决动物肠道健康及促生长作用逐渐成为大家探寻的方向.在集约化养殖生产中纤维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其在日粮中的使用量被严格控制,但近年来很多研究发现在家禽日粮中添加适量纤维源不仅可改善家禽的肠道健康,对生产性能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纤维的理化性质,纤维对家禽生产性能、肠道健康以及脂质代谢的影响等方面综述纤维对家禽的生理调控作用,从而为纤维在家禽生产上科学高效的应用提供科学支持.

关键词: 纤维 理化性质 家禽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脂质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人机具有快速、高效、无损获取作物信息的优势,但是飞行高度直接影响作物信息获取效率。通过设置30、60、90 m飞行高度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不同分辨率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探索无人机飞行高度对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的影响。首先将不同高度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与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和共线性分析,筛选出6个植被指数(NDVI、RDVI、RERDVI、GBNDVI、OSAVI、EXG)和4个纹理特征(Green-mean、Green-sm、Red-mean、Red-var)。基于筛选出的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BP神经网络(BPNN)法建立了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冬小麦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在不同高度进行交叉验证,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分析误差(RPD)指标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是30 m飞行高度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稳定性最好,3种建模信息构建的模型验证时的R~2、RMSE、RPD分别为0.57~0.89、1.27~4.16 g/m~2、1.67~3.65。BPNN在3种建模信息下构建的模型稳定性整体优于PLSR,验证模型的R~2、RPD分别提高0.01~0.39、0.05~1.44,RMSE下降0.08~8.53 g/m~2。3个高度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植株氮积累量预测模型稳定性顺序: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融合3个飞行高度遥感影像的植被指数、纹理特征、植被指数+纹理特征进行植株氮积累量预测可以提高估算精度,R~2、RMSE、RPD分别为0.89~0.93、1.80~2.03 g/m~2、3.54~4.03。因此,在兼顾效率与精度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无人机飞行高度,综合利用植被指数和纹理特征可以对植株氮积累量达到较好的预测效果。

关键词: 无人机 冬小麦 飞行高度 植株氮积累量 预测模型 植被指数 纹理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F-1数据的夏玉米FPAR遥感动态估算

农业机械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高分一号卫星(GF-1)估算农作物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的潜力,以田间小区与大田夏玉米为对象,基于GF-1卫星的16 m空间分辨率宽视场(Wide field view,WFV)传感器光谱响应函数对地面实测冠层高光谱反射率进行重采样,获取GF-1 WFV的模拟反射率,构建宽波段植被指数,利用与FPAR极显著相关且具有较高相关系数的植被指数,建立不同生育期夏玉米FPAR的一元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筛选FPAR估算的最适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县域尺度不同生育期的FPAR动态估算.结果表明:模拟宽波段光谱反射率与GF-1 WFV光谱反射率间的相关系数|R|为0.967~0.985,决定系数R2为0.935~0.969;基于模拟反射率构建3波段植被指数与FPAR的相关性优于2波段植被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TVI2)、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VARI)、综合植被指数(TCARI/OSAVI)等3波段植被指数与FPAR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且|R|为0.813~0.925;基于优选3波段植被指数估算FPAR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效果优于一元回归模型,估算模型决定系数R2为0.762~0.843,验证模型决定系数R2为0.839~0.880,相对误差RE为7.037%~9.571%,说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能更好地估算FPAR;以优选模型对区域尺度的FPAR进行空间分布及动态估算,并以实测值进行验证,估算值与实测值间决定系数R2为0.819~0.856,相对误差RE为8.41%~13.37%,说明基于GF-1 WFV估算区域夏玉米FPAR与实际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一致,为基于GF-1 WFV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估算区域玉米FPAR及生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夏玉米 高光谱 高分一号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甘油脂合成途径第一步酰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油脂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能量与信号转导、蛋白转运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GPAT)催化磷脂酸从头生物合成的第一步关键反应,磷脂酸不仅是膜脂与中性三酰甘油的合成前体,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分子.然而,目前仍不清楚植物中GPAT酶究竟由多少基因编码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可简易且有效地鉴定此酶的方法.本文分析总结甘油脂生物合成及GPAT基因克隆与鉴定的研究进展;随后介绍GPATs的鉴定方法,特别是酵母遗传互补法的建立与运用;最后对甘油脂合成途径第一步反应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 甘油脂代谢 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 遗传互补 酶学分析 植物 酵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GAT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高粱GATA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以期为其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在高粱基因组中共鉴定到30个GATA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2号和7号染色体无分布;26个基因含有CX2 CX18 CX2 C保守基序,SbGATA3、SbGATA4、SbGATA18和SbGATA30含有CX2 CX20 CX2 C保守基序;进化树分析表明,高粱GATA基因家族可分为4组,分别包含15、9、4、2个基因,同一组内的成员保守锌指结构域蛋白序列一致性更高,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高度相似;高粱GATA蛋白与单子叶植物玉米和谷子的同源性大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顺式调控元件分析发现,SbGATA启动子序列中存在调控生长发育、激素信号传导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检测到光响应元件G-box、脱落酸响应元件ABRE、茉莉酸甲酯响应元件CGTCA-motif和厌氧诱导响应元件ARE数量最多,另外检测到低温响应元件LTR和干旱诱导性元件MBS.表达分析表明,SbGATA16、SbGATA9、SbGATA25和SbGATA20在多数组织中表达量均较高.模拟干旱处理高粱GATA基因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SbGATA11和SbGATA26上调表达,说明这两个基因可能在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粱 GATA基因家族 全基因组鉴定 系统发育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胁迫以及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的缓解作用

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淮主产区冬小麦生育期干旱灾害发生频繁,造成小麦苗期严重光合生理伤害.为探讨不同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以百农207,周麦18以及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光合生理、抗氧化物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以及外源ALA的干旱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郑麦1860具有较高的根干重和根冠比,与周麦18相比,抗旱能力较强的郑麦1860和百农207叶绿素含量的下降幅度、MDA含量的增加幅度、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光合作用参数的下降幅度相对较低,但SOD和CAT酶活性的增加幅度相对较大.同时,干旱胁迫显著增加了CAT、SOD-Cu/Zn、MnSOD和FeSOD抗氧化酶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且增加程度与小麦的抗旱能力密切相关.外源ALA预处理能够通过对CAT、SOD-Cu/Zn和MnSOD的转录诱导,进一步提高干旱胁迫下SOD和CAT酶的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损伤程度,同时提高ATP酶的活性,缓解干旱对小麦光合生理的伤害.此外,本研究首次发现,小麦叶绿体光合机构相关psb28基因转录表达的维持也与不同品种的抗旱能力有一定联系,且受外源ALA预处理的显著诱导.本研究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小麦抗氧化酶及叶绿体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调控,与不同品种的抗旱能力以及外源ALA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关键词: 小麦;干旱;品种;基因表达;5-氨基乙酰丙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产地芝麻特性对芝麻酱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芝麻原料产地、品质特性对芝麻酱品质的影响,选取来自不同国别的10个黑白芝麻样品,对芝麻原料组分及芝麻酱的离心析油率、粒径、质构、感官品质和流变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芝麻原料的粗蛋白、粗脂肪、总糖、水分和灰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产地芝麻原料加工的芝麻酱品质特性也存在显著差异。芝麻酱的稳定性、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与芝麻的水分、灰分、粗脂肪、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与总糖含量呈正相关;感官品质与灰分、总糖含量呈负相关,与粗脂肪和水分含量呈正相关,与粗蛋白含量极显著呈正相关。芝麻的粗脂肪含量和灰分含量是影响芝麻酱品质的重要因素。黑芝麻粗脂肪含量明显低于白芝麻,加工的芝麻酱质构特性、稳定性优于白芝麻酱,但感官品质劣势明显。国产芝麻加工的芝麻酱稳定性、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较好,感官品质更优,这对发挥国产芝麻品质优势、提质增效、延长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芝麻酱 稳定性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牡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北方园艺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牡丹是原产我国的特有植物资源,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分布地区广泛.作为具有重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植物资源,牡丹的保护与利用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目前对于牡丹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加之牡丹种质资源的研究较为分散,因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牡丹产业的发展.该研究结合当前牡丹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野生牡丹和栽培牡丹的分类与地理分布,重建牡丹各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牡丹的花部特征、授粉特点及种子繁殖特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牡丹植物资源生存与保护现状及其在观赏、药用、食用和文化上的开发利用价值;最后根据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牡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牡丹组物种 系统发育关系 生物学特性 资源保护 开发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长喙壳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及咯菌腈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农药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4对咯菌腈的敏感性,明确咯菌腈在苗期和储藏期对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从中国河南、四川、河北、山东采集并分离得到64株甘薯长喙壳菌;采用凹玻片法观察了咯菌腈对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64个菌株对咯菌腈的敏感性,并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WP)防治苗期和储藏期甘薯黑斑病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咯菌腈处理浓度增加,甘薯长喙壳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逐渐下降,芽管扭曲程度逐渐加大.咯菌腈还可造成菌株芽管过早出现分支.咯菌腈对供试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值在0.20~0.99 μg/mL,平均值为0.52 μg/mL;对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7~0.31 μg/mL,平均值为0.24 μg/mL,不同敏感性菌株所占频率呈正态分布,可作为甘薯长喙壳菌对咯菌腈的敏感基线.50%咯菌腈WP在有效成分500mg/L下浸苗处理,对薯苗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24%,显著高于500 g/L甲基硫菌灵悬浮剂(SC)同浓度下的处理.采用浸薯块法防治储藏期黑斑病,50%咯菌腈WP 500 mg/L连续两年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4.41%和82.30%,也显著高于同浓度的甲基硫菌灵.药剂处理后60和90 d,甘薯块中咯菌腈的残留量低于其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本研究表明,咯菌腈具有防治甘薯生长期和储藏期黑斑病的潜力.

关键词: 甘薯长喙壳菌 咯菌腈 敏感基线 甘薯黑斑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新品种渠首1号对低氮胁迫的响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烤烟新品种渠首1号是云烟87的自然变异株,以云烟87为对照,采用霍格兰(Hoagland)营养液培养的方法,设置正常供氮和低氮2种条件处理水平,通过试验分析低氮胁迫对渠首1号和对照品种云烟87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氮胁迫下渠首1号的农艺性状及生物量积累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云烟87;光合参数稳定性优于对照品种云烟87,受胁迫较云烟87轻;硝酸还原酶(NR)活性强于对照品种云烟87;根系形态指标优于对照品种云烟87,根系活力受胁迫程度较云烟87弱.即渠首1号比云烟87具有更强的耐低氮、耐瘠薄潜力,在其生产中可以减少氮肥用量,为渠首1号种植栽培技术和推广适宜区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渠首1号 低氮胁迫 烤烟 根系形态 硝酸还原酶(N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