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物炭对潮土土壤肥力特征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生物炭对潮土土壤养分、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不施肥不施生物炭(CK)、常规施肥(B0)、低量生物炭(B7.5,7 500 kg/hm~2)、中量生物炭(B15,15 000 kg/hm~2)和高量生物炭(B22.5,22 500 kg/hm~2)5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潮土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以及0~15、15~3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含量、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有显著影响。0~15、15~30 cm土层有机碳、全氮及有效钾含量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0~15、15~3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均以B15处理最大,较B0处理分别提高29.35%、19.92%。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均呈先增后减趋势,以B15处理最大,2 a(2018—2019年)平均产量、千粒质量较B0处理分别提高31.05%、6.44%,穗粒数增加3.55粒。同时,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B15处理较B0处理氮肥农学效率提高6.88 kg/kg,氮肥利用率提高21.77个百分点。综上,适量生物炭能够增加土壤碳氮储量、有效养分含量。为实现小麦高产,生物炭施用量以15 000 kg/hm~2为最佳。


月季红双喜花瓣变色的化学基础及比较转录组分析
《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月季(Rosa hybrida)花色丰富,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月季红双喜因其花瓣的变色特性而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该研究通过类黄酮和类胡萝 卜素靶向代谢并结合转录组分析,发现红双喜的黄色花瓣呈色主要源于叶绿素、类胡萝 卜素以及类黄酮的积累,红色花瓣呈色主要是花青素苷积累增加且糖苷化的结果.花青素苷合成关键基因CHI、ANS和UFGT,以及R2R3-MYB家族的AN2-like成员在红色花瓣中的强烈表达是花青素苷积累的分子基础;类胡萝 卜素成分改变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在红双喜花瓣变色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并且miRNA156可能参与其调控过程.该研究揭示了月季红双喜花瓣变色的分子和化学基础,研究结果为观赏植物花色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酶解改性对小麦醇溶蛋白致敏性的影响与工艺优化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醇溶蛋白(GLI)是小麦中的主要过敏原,为降低其致敏性,研究酶法改性对GLI致敏性的影响,并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首先,以致敏性特征值OD450为评价指标,筛选出碱性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进行同步酶解.然后以OD450和水解度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得到降低GLI致敏性的最佳酶解工艺:酶添加量为3 080 U/g,底物质量浓度为32 g/L,酶解温度为50.5℃,酶解pH值为7.48,酶解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OD450由未处理的1.013 2降至0.363 5.SDS-PAGE和Tricine-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双酶酶解比单酶酶解有更高的酶解效率.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酶法改性降低GLI致敏性的效果明显,且最优酶配方(双酶)比单酶降低致敏性的效果更佳.


非洲猪瘟病毒H240R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动物医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制备抗非洲猪瘟病毒(ASFV)H240R蛋白单克隆抗体,首先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9b-H240R,再进行蛋白表达与纯化,随后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共获得4株杂交瘤细胞株,腹水效价均高于1:40000;亚型鉴定结果显示,3株单克隆抗体(12D6、21G3、8G7)重链亚类为IgG2b,13D2重链亚类为IgG1,轻链亚类均为k.Western blot和Dot blot鉴定结果表明,21G3、13D2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为线性表位,而12D6和8G7识别的是构象表位.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显示,4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识别HEK293T细胞中表达的H240R蛋白.制备了ASFV H240R蛋白单克隆抗体,为H240R蛋白的表位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黄淮海中南部玉米氮高效品种筛选及产量性状分析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0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10个重要性状在2个供氮水平(高氮水平270 kg/hm2;低氮水平,不施氮)进行调查、计算和分析,对玉米氮效率类型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 表明,除穗行数外,其他9个性状在2个供氮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在2个供氮水平下,子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穗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对子粒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依次为穗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行粒数;在高氮水平下,依次为单穗粒重>穗粒数>行粒数>百粒重.根据2个供氮水平下的子粒产量,将供试玉米品种分为4种类型,即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分别占比30%、15%、27.5%和27.5%.
关键词: 玉米;子粒产量;氮效率类型;品种筛选


菊花种质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优异种质筛选
《北方园艺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70份菊花种质为试材,采用Shannon-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法、隶属函数值法、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19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并筛选出优异种质,以期为菊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亲本材料及参考依据.结果表明:70份菊花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2.20,多样性指数大于2.00的农艺性状分别是第一分枝高度、单株分枝数、舌状花轮数、舌状花数量、管状花直径和管状花瓣数,可作为菊花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评价指标.19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3.23%~83.63%,其中单株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大,为83.63%;叶片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23.23%.花相关性状间大部分呈现出显著相关或极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前7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4.67%、15.43%、12.63%、7.20%、6.19%、5.75%、5.43%,累计方差贡献率达 77.31%.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10.0处可以将70份菊花种质聚为四大类,第1类群属于管状花直径大、舌状花短、花序直径中等的小黄花;第2类群属于小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短的小白花;第3类群属于大叶型且管状花直径小、舌状花长的大黄花;第4类群属于植株高大、多花型且管状花直径大、舌状花短的白色或粉紫色的小花.根据综合得分,筛选出'怀黄菊选系14号'"通许红杆小黄菊""河南怀黄菊"和"金丝黄菊"等优异种质.


甘蓝型油菜组蛋白乙酰转移酶Bn-HAM2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HAM2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激反应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油菜品种'美国油王88'和'南油868'为材料,通过PCR技术扩增HAM2完整编码区,利用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PlantCARE对其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n-HAM2-MY88和Bn-HAM2-NY868的开放阅读框长度均为1 326 bp,编码441个氨基酸,分子量分别约为50.81 kD和50.86 kD,理论等电点分别为7.88和7.56;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功能结构域分析结果证实,Bn-HAM2-MY88和Bn-HAM2-NY868蛋白都包含有保守的MYST结构域,属于MYST亚家族成员;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Bn-HAM2-MY88和Bn-HAM2-NY868与NCBI中公布的甘蓝型油菜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氨基酸序列(XP_013715766)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77%和100%,与拟南芥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序列(KAG7554717.1)相似性高达90%以上;启动子分析表明,除含有真核生物启动子TATA和CAAT固有元件外,还存在W-box、P-box、TGA-element、TC-richrepeats等多种响应逆境胁迫的顺式元件.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n-HAM2-MY88和Bn-HAM2-NY868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在河南省推广的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农业高效节水节肥技术,提高了麦套朝天椒水、肥管理水平.根据2020—2021年在临颍、襄城、郏县的田间试验及实践经验,结合朝天椒需水、需肥规律,对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田间灌溉施肥系统配置、灌溉管理、施肥管理、配套生产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和规范,旨在为麦套朝天椒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麦套朝天椒;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


不同品种香菇子实体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不同香菇品种的营养特征与口感风味,以河南省常规栽培的14个香菇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游离氨基酸,并系统比较了 14个香菇品种的游离氨基酸组分比例及呈味特征.结果表明,14个香菇品种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多数含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10.91~20.57 mg/g,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大.14个香菇品种中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接近4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接近或大于60%,是理想的蛋白质来源.呈味氨基酸中,豫香1号甜味、苦味及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均最高.谷氨酸对香菇风味的影响最大,其味道强度值(TAV)在9.29~20.06.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一致,14个香菇品种被显著分为4类(欧氏距离=2.5),其中,豫香1号综合品质最好,为第1类;农香1号、南山1号和香1024综合品质次之,聚成第2类;香25、香LS、香28、雨花3号、L18、香808、香9608、香931、韩香1号聚成第3类;农香3号综合品质最差,为第4类.该结果较好地反映出香菇不同种质间的差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