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Logit-Tobit的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农民农地流转行为和规模的影响因素,为推进粮食主产区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政策依据.[方法]基于河南省8县(市)问卷调研数据,选取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区域经济特征3个方面11个具体变量,构建Logit模型分析变量对农户转出和转入行为的影响,再利用Tobit模型对转出和转入实际规模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影响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的因素不尽相同,影响流转行为和流转规模的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但显著水平有比较明显的差别.对农地转出呈正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本村土地租金及村集体是否组织流转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对转出行为和转出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农地转入呈负向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有非农收入比重、本村土地租金,呈正向显著影响的有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家庭是否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地区类型等,其中非农收入比重、流转期限、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等变量对转入行为和转入规模均在5%统计水平下显著.[建议]从农地流转主要影响因素着力,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中介、合同管理作用,适时合理调整租金水平,从而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关键词: 农地流转;影响因素;Logit-Tobit模型;粮食主产区;河南省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抗旱性综合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玉米株系的抗旱性特点,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自交系和杂交种,以6个杂交种以及其亲本12个自交系为材料,测定其在正常生长和干旱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利用隶属函数值法、主成分分析对抗旱性进行了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生长,干旱胁迫下玉米品种和自交系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性降低;旱胁迫下MDA含量不同程度升高,表明不同玉米植株的膜过氧化程度存在差异;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体内Pro的大量积累,稳定了细胞的渗透压,维持了植株对水分的吸收;旱胁迫下SOD和POD酶活性升高,清除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维持了细胞膜的稳定性.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显示自交系郑8713、NK17-8抗旱性较好,杂交种郑单819、秋乐368的抗旱性极强.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显示,Pro含量与MDA含量相关性较高,且Pro和MDA含量对玉米的抗旱性贡献值相对较高.本研究筛选出2份抗旱性较好的自交系,2份抗旱性极强的杂交种,为玉米的抗旱育种和挖掘抗旱基因提供了基础材料.


不同挂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延迟采收期间果实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阳光玫瑰葡萄延迟采收的合适挂果量和采收期,以9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设置每2个(F1)、3个(F2)、4个(F3)、5个(F4)新梢留1串果穗的4个处理,以1个新梢留1串果穗为对照(CK),比较各处理在延迟采收过程中的果实品质及落叶后的枝条营养储藏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挂树时间的延长,果实软果率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单粒质量、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减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先增加后减小.随着挂果量的减少,果实软果率和枝条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单粒质量和果实硬度下降速度减慢,枝干全氮、全磷、全钾和淀粉含量逐渐增加.在果实成熟后63 d,所有处理的软果率达到50%左右.CK、F1、F2、F3、F4的果实单粒质量比成熟期显著降低的时间分别为果实成熟后42、42、49、63、70 d.F2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始终最高,在果实成熟后77 d达到22.06%.综合果实品质和枝条营养积累情况,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议黄河故道地区避雨栽培条件下阳光玫瑰葡萄挂树保鲜的适宜采收期为果实成熟后45 d左右(10月中旬),留果量为每3个新梢留 1 串果穗,即 6.25~7.50 t/hm2.
关键词: 阳光玫瑰葡萄 延迟采收 挂果量 果实品质 营养储藏 挂树保鲜


基于改进YOLOX模型的芝麻蒴果检测方法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密集条件下芝麻蒴果的准确检测,提出基于YOLOX模型的芝麻蒴果检测定位方法(CE-YOLOX模型)。该模型以CSPDarknet-53作为主干特征提取网络,在路径聚合网络PANet中增加104×104大尺度特征层,增强对目标细粒度特征信息的获取;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模块获取目标重要的轮廓特征和空间位置信息;将传统的NMS替换为更有利于重叠目标检测的Soft-NMS算法来降低漏检情况。结果表明,在IoU阈值为0.5时,CE-YOLOX模型在全部测试集上的调和均值(F1)、召回率、平均精度分别为0.99、98.65%、99.71%,与原模型YOLOX相比,该模型分别提升了0.05、6.27个百分点、3.28个百分点。通过蒴果计数试验,CE-YOLOX模型计数准确率为96.84%,比YOLOX模型提高了5.28个百分点。改进后的模型CE-YOLOX适用于密集条件下芝麻蒴果检测。
关键词: 芝麻蒴果 果实检测 注意力机制 目标检测算法 YOLOX


金银花营养品质评价体系的构建
《中国食品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金银花营养品质评价体系,对筛选和发掘金银花优异资源及金银花药食同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38份不同产地的金银花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芦丁、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木犀草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和计算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金银花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函数,通过概率分布建立金银花营养品质综合评分标准.结果表明,138份参试材料的7种营养成分含量各有差异,变异系数为8.32%~71.23%.7种成分均受环境的影响,然而影响程度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木犀草苷与绿原酸和芦丁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异绿原酸A与异绿原酸C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木犀草素与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均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总黄酮与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木犀草素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PCA将7个营养组分指标简化为3个主成分因子,PC1包括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和木犀草素;PC2包括绿原酸和木犀草苷;PC3包括芦丁和总黄酮.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339%,23.930%和18.382%,累计贡献率为86.651%.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金银花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函数和金银花营养品质综合评分6级标准.利用评价体系对金银花资源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客观的营养评价结果,为筛选营养品质最优的金银花材料提供依据.
关键词: 金银花 营养品质 多元统计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评价体系


西瓜抗病毒病种质资源SSR分子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西瓜抗感病毒病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以提高西瓜抗病毒病新品种选育效率.本试验从5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多态性高且稳定的引物,对51份抗感病毒病西瓜种质进行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分析,共获得187个稳定且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42个,多态率可达75%.供试西瓜种质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Ⅰ)分别为1.759 4、1.289 9、0.185 4、0.296 1.供试西瓜种质的遗传相似系数的范围在0.50~0.94之间,遗传差异系数小,表明SSR分子标记能够区别遗传变异小的种质.以遗传系数0.78为界,UPGMA聚类可将51份供试西瓜种质分为5大类,抗病毒病型西瓜种质主要集中在第Ⅰ、Ⅱ、Ⅲ大类,感病型西瓜种质主要集中在第Ⅲ、Ⅳ、Ⅴ大类,野生抗病毒病西瓜种质均分布在第Ⅰ大类,表明抗病毒病型野生西瓜种质与其他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最远.Cophentic相关性检验的遗传相似性原始数据矩阵与UPGMA聚类结果矩阵相关系数值R为0.825,说明SSR分子标记能够准确地分析供试西瓜种质间的差异.供试抗病毒型西瓜种质的遗传多态性高于感病型西瓜种质,供试西瓜种质总体的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要拓展西瓜抗病毒病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需要加强遗传差异大的新种质的收集和利用.


3种粒型油莎豆种质特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莎豆是中国一种新兴的油-粮兼用型经济作物,该研究以'豫油莎3号,(中长粒)、'豫油莎2号,(中圆粒)和'YYS-4'(大粒)3类代表性粒型种质为材料,对其单株状态下的主要形态学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并利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和端粒探针荧光原位杂交两种方法对油莎豆进行染色体数分析.结果表明:(1)3个油莎豆材料的产量三要素(分蘖、单粒重、单株粒数)间的差异极显著.其中,YYS-4单粒重(1.98 g)最大,分别是'豫油莎2号,(0.61 g)和'豫油莎3号,(0.37 g)的3.3倍和5.4倍;'豫油莎3号'的单株粒数(245)最多,分别是'豫油莎2号'和'YYS-4'的1.3倍和1.6倍;'豫油莎3号'分蘖数最多(29),分别是'豫油莎2号'和,YYS-4'的2.1倍和1.5倍.(2)3个油莎豆材料的品质指标差异显著,其中'豫油莎2号'的油分含量(32.00%)最高,'豫油莎3号'的可溶性糖含量(21.30%)最高,'YYS-4'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3)'豫油莎2号'在3个材料中的叶片净光合效率(18.17 μmol·m-2·s-1)最高,且蒸腾速率相对较低,水分利用率最高.(4)3个材料的染色体数相同,均为156条,DAPI染色和端粒探针荧光原位杂交的结果完全吻合.


植物2,3-氧化鲨烯环化酶的研究进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萜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生物合成途径受到极大的关注,在植物中它们都是由异戊二烯代谢途径,经过2,3-氧化鲨烯环化及羟基化和糖基化修饰产生,2,3-氧化鲨烯环化酶(OSC)催化底物环化生成三萜骨架是三萜结构多样和生物活性的基础.本综述对植物OSC基因的研究方法、克隆和功能鉴定、进化及酶结构和催化机制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植物三萜代谢途径解析,特别是OSC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依据.最后,从酶挖掘、结构预测和定向进化三个方面展望了植物OSC今后的发展和突破.
关键词: 三萜 2,3-氧化鲨烯环化酶 研究进展 功能鉴定 酶结构 催化机制 定向进化


不同成熟度分类采收装炕对上部烟叶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上部4~6片不同成熟度烟叶分棚次装炕对烤后烟叶品质及酶活性影响,以期为三门峡及类似烟区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上部烟叶按成熟度设上部6片叶混合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炕于烤房中间棚次(CK)、上3片叶单独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于烤房下棚(T1)和下3片叶单独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于烤房上棚(T2)3个处理,研究其上部烟叶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各处理淀粉含量在干球温度38℃稳温终止前快速下降,42℃稳温终止前缓慢下降,随后趋于稳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期快速升高,CK和T1在42℃稳温开始时略有下降,随后上升,CK和T2在47℃稳温开始时达最大值;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与淀粉类似,但整个时期内均以T1含量最高;烟碱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38℃稳温开始时达第1个峰值,随后降低,CK和T2在42℃稳温终止时达到第2个峰值后开始降低,T1在47℃稳温开始时达第2个峰值后开始降低;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分别在42℃稳温开始和终止时达峰值,随后降低,峰值后T1均高于CK和T2.[结论]上部6片叶一次采收、分成熟度编杆后装炕,有利于协调烘烤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的温湿度环境和调控烟叶淀粉、总糖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关键酶活性的代谢进程,适于在三门峡及类似烟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烤烟 上部6片叶 上3片叶 下3片叶 淀粉 蛋白质 酶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