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贮桑叶对湖羊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比例青贮桑叶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60只平均体质量为(19.12±1.04)kg的健康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栏),每个重复8只,其中Ⅰ组为对照组,饲喂以花生秧为唯一粗饲料的基础饲粮,Ⅱ、Ⅲ、Ⅳ组以青贮桑叶代替部分花生秧,青贮桑叶与花生秧的比例分别为15∶85、30∶70、45∶55.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各组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质量、料重比和屠宰性能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肌肉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分别较Ⅰ组显著降低17.14%、19.54%、16.57%和7.92%、9.50%、6.75%;Ⅲ、Ⅳ组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较Ⅰ组显著升高9.31%、8.27%;Ⅲ组肌肉棕榈酸含量显著低于Ⅰ、Ⅱ、Ⅳ组;Ⅲ、Ⅳ组肌肉中a-亚麻酸、花生二烯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Ⅱ、Ⅲ、Ⅳ组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较Ⅰ组显著降低6.00%、10.29%和7.03%;Ⅲ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Ⅳ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Ⅲ、Ⅳ组湖羊背最长肌中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色氨酸、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青贮桑叶在不影响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的情况下,可改善肉品质、提高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以补饲青贮桑叶30%时效果最优.


甲咪唑烟酸对紫花苜蓿的安全性评价
《草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甲咪唑烟酸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安全性、品质及杂草防效的影响,以种植4年和10个月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在紫花苜蓿刈割后10 d喷施不同浓度的甲咪唑烟酸,调查不同剂量下紫花苜蓿的安全性、品质指标和杂草防效.结果表明:药剂处理后7和14 d,100.8和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株高、鲜重(P < 0.05);药剂处理后28 d,100.8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的紫花苜蓿株高、鲜重抑制作用明显减轻,但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对紫花苜蓿的株高、鲜重、根瘤量仍有显著影响(P < 0.05),其中种植4年的紫花苜蓿根瘤量明显少于种植10个月的紫花苜蓿.药剂处理后28 d,86.4、100.8和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下杂草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均高于80%,但129.6 g·hm?2甲咪唑烟酸处理下紫花苜蓿产量和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 < 0.05).试验表明,甲咪唑烟酸86.4~100.8 g·hm?2剂量处理,对杂草的防效较好,对紫花苜蓿生长和品质无不良影响并能显著提高产量,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甲咪唑烟酸;紫花苜蓿;株防效;鲜重防效;安全性;品质;根瘤菌


混合苏打碱胁迫对不同油菜品种幼苗生理及光合系统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混合苏打碱胁迫对不同品种油菜幼苗的影响,以油菜品种丰油10号、双油8号为供试材料,以Na2 CO3、NaHCO32种试剂按相同浓度不同配比混合,共模拟出4种碱胁迫环境,分别对不同油菜品种植株进行碱溶液浇灌处理,研究油菜幼苗生长状态和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经混合苏打碱溶液处理后,供试植株表型变化显著,随pH值的增高叶片出现黄化、萎蔫现象;叶绿素含量随pH值的增高呈先升后降趋势;在丰S3、双S3处理时Pn、Gs和Tr较同品种对照分别降低了74.7%、73.8%、90.0%和78.9%、94.6%、92.0%,而Ci较同品种对照升高302.7%和659.1%;碱胁迫下双油8号各处理全氮含量均高于丰油10号;丰S3处理植株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双S3处理升高了45.7%、2.1%和31.5%;酶类抗氧化剂SOD、POD和CAT活性随pH值的增高,呈不同变化趋势,其中丰S3、双S3处理酶活性较同品种对照升高了20.1%、414.0%、155.6%,115.0%、223.6%、417.6%,且在高pH值处理(S3)下双油8号酶活性均高于丰油10号;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品种、pH值以及二者的互作效应与各指标均有密切关联,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菜株高、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MDA和渗透调节物质之间相关性显著.综上所述,碱胁迫可影响供试品种油菜幼苗正常生长和生理代谢,丰油10号油菜以积累更多渗透调节物质来抵御碱胁迫带来的伤害,而双油8号品种油菜具有较强的酶促抗氧化系统,以增高酶类抗氧化剂活性,来抵御高pH值胁迫带来的伤害.


5种果蔬中嘧菌酯残留量检测及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农药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葱、姜、萝卜、萝卜叶、豇豆和甜瓜中嘧菌酯残留检测方法,分析5种果蔬中残留量差异,并对最终残留量进行长期膳食摄入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方法]样品中嘧菌酯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进行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检测,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分析5种果蔬中残留量差异,运用膳食摄入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急性膳食摄入和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结果]葱、姜、萝卜、萝卜叶、豇豆和甜瓜中嘧菌酯残留量分别为<0.01、<0.01~0.14、<0.01、0.030~3.27、<0.01~0.028、<0.01~0.053 mg/kg,普通人群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1.56 mg,占日允许摄入量的82.63%左右。葱、姜、萝卜、萝卜叶、豇豆和甜瓜中嘧菌酯的国家估算短期摄入量分别为0.000 0240、0.000 144、0.000 244、0.0134、0.000 188 6、0.001 995 mg/kg b.w.,占急性参考剂量百分比分别为0.12%、0.72%、1.22%、67%、0.943%和9.98%。[结论]按该试验的施药方式进行施药时,最终残留量差异与作物种类相关,试验果蔬中嘧菌酯的残留量对一般人群健康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基于SNP芯片玉米抗倒性状的QTL定位
《玉米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0K SNP芯片和玉米F2∶3家系,共定位到18个与茎秆穿刺强度、茎粗和穗位高性状相关的QTL.结果表明,5个茎秆穿刺强度QTL分别位于第1、3、4、6、7染色体,4个茎粗QTL分别位于第1、2、4、8染色体上,9个穗位高QTL分别位于第1、2、3、4、6、7、8、9染色体上.在第4染色体2.2~11.7 Mb区段上检测到同时控制地上第3节茎秆穿刺强度、茎粗和穗位高3个性状的QTL;在第8染色体C8M179标记(物理位置118 050 940 bp)附近检测到同时控制地上第3节茎粗和穗位高2个性状的QTL.


花生萌发期对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机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低温胁迫下的萌发差异成因,为花生耐低温种植及抗冷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耐低温品种豫花22号和中间耐性品种漯花16号以及低温敏感型品种泉花6号、鲁花11号为材料,测定不同温度处理条件下萌发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与CK相比,低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各花生品种的露白率、发芽率、相对发芽率,不同抗性品种存在较大差异,耐低温花生品种下降幅度小于10%,而中间型和敏感型品种降幅为30%~100%。低温胁迫24 h后,敏感型品种电导率值显著高于耐低温型及中间型品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各品种SOD、POD活性上升,CAT活性下降。2℃胁迫48 h,各品种可溶性糖(Ss)含量均高于CK,可溶性蛋白(SP)含量均低于CK。敏感型品种MDA含量大幅增加,耐低温型品种增加幅度较小;耐低温品种SOD活性高于中间型及敏感型品种,CAT活性较中间型及敏感型品种下降幅度更大。恢复期中,各品种MDA含量均低于CK,SP积累量均高于CK,耐低温型品种和中间型品种Ss积累量高于敏感型品种。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抗冷性越强的花生品种其酶活性越高。各指标差异均较好地反映了不同花生品种的低温耐性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防御花生低温冷害的农艺措施和进行耐低温花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口蹄疫病毒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的优化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稳定的生产工艺,促进其产业化生产及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以胶体金免疫探针结合猪IgG,FMDV结构蛋白(SP)及非结构蛋白(NSP)的表位多肽偶联载体蛋白制备人工抗原,设置两条检测线精准拦截抗体的检测模式,以试纸条特异性及敏感性为评价指标,对胶体金免疫探针用蛋白、试纸拦截用多肽抗原、检测线位置及喷膜缓冲液、金标蛋白保存液、样品垫缓冲液以及样品稀释液等参数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试纸检测266份田间猪血清样品,并与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LPB ELISA)和3ABC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3ABC ELIS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该试纸与商品ELISA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经优化后,口蹄疫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生产工艺参数如下:以胶体金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SPA)为免疫探针;选择混合多肽的形式设置拦截线,以非结构蛋白多肽(BSA-NSPs)喷涂T1线,结构蛋白多肽(BSA-SPs)喷涂T2线,以0.1 mol/L Tris-HCl为喷膜缓冲液;以ddH2O含15 mg/mL BSA、13.25 mg/mL Na2HPO4·12H2O、15.9 mg/mL NaH2PO4·2H2O、10%Trition X-100和0.3 mg/mL NaN3为金标蛋白保存液;以0.02 mol/L Na2B4O7·10H2O含10 mg/mL酪蛋白、5%Trition X-100、0.3 mg/mL NaN3为样品垫缓冲液;以生理盐水含1.0%Tween-20为样品稀释溶液。制备的FMDV感染与免疫鉴别诊断及免疫评价二联试纸与3ABC阻断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6.20%,与口蹄疫O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4.36%。【结论】通过对试纸生产工艺的优化,建立了稳定的生产工艺,制备的二联试纸检测线显色清晰可见,肉眼识别度高,试纸的检测特异性和敏感性良好。本研究为该试纸的批量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基层口蹄疫的检测提供了稳定、特异、敏感、准确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FMDV) 抗体 试纸 优化


温度变化对休耕期冬水田天敌捕食猎物的影响及天敌耐冷性分析
《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冬水田休耕季节长达6-8个月温度变化对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通过觅食策略维持其种群发生的影响,在室内测定了两种代表性温度下青翅蚁形隐翅甲Paederus fuscipes成虫、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和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成蛛、亚成蛛对天台刺齿(虫兆)Homidia tiantaiensis和白翅叶蝉Thaia rubiginosa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自身密度干扰效应以及捕食偏好性;测定了这些捕食者在这两种温度诱导下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SCP)和结冰点(Freezing point,FP).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显著影响了捕食性天敌的捕食功能反应、对猎物的搜寻效应以及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在22℃和12℃下,捕食者对刺齿(虫兆)和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由捕食功能反应可知,22℃下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捕食量均高于12℃下的捕食量,两种温度下捕食者对刺齿(虫兆)的捕食量要显著高于对叶蝉的捕食量.22℃下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捕食量和a/Th值均相应地高于12℃下的值,而22℃下它们对两种猎物的处理时间则相应地小于12℃下的处理时间.在同一猎物相同温度下,狼蛛和豹蛛亚成蛛的瞬时攻击率、最大捕食量和a/Th值均相应地高于狼蛛和豹蛛成蛛的值,它们的处理时间则明显小于其成蛛的处理时间.隐翅甲的最大捕食量和a/Th值在12℃叶蝉试验中均最大,而其处理时间则最小;其它条件下的隐翅甲参数值通常介于狼蛛和豹蛛成蛛、亚成蛛各参数值之间.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搜寻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温度变化对捕食者搜寻效应的影响程度与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类有关;22℃下的搜寻效应值均高于12℃下的搜寻效应值.捕食者对两种猎物的捕食作用均随自身密度升高而下降,22℃下对两种猎物和12℃下对刺齿(虫兆)的搜寻常数和干扰系数值均以狼蛛和豹蛛亚成蛛的为最高,而12℃下对叶蝉的这2个值以豹蛛亚成蛛和隐翅甲的为最高.两种温度下捕食者对这两种猎物存在选择偏好性,更嗜食刺齿(虫兆),但温度变化没有对捕食者的这种猎物偏好性产生影响.在这两种温度快速冷驯化下这些捕食者间的SCP和FP均差异显著,通常温度降低能诱导亚成蛛的SCP和FP下降,而成蛛的升高,隐翅甲的变化很小或下降,说明不同捕食者适应温度降低的耐冷特性与其捕食作用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冬水田 休耕季节温度 捕食性节肢动物 天台刺齿䖴 捕食作用 过冷却点


"双改"背景下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制棒生产现状与分析
《中国瓜菜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支持全省食用菌产业推进煤改电、煤改气的"双改"工作以削减散煤用量.从食用菌制棒生产基本概况、使用设备、废气排放情况等方面介绍梳理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制棒生产现状,分析了食用菌产业制棒"双改"后成本效益、节能减排效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制棒生产"双改"工作中存在的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意识淡薄、清洁能源保障工作做得不够、生产过程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制棒清洁化生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3种鲜食与完熟谷物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粮食与油脂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测定小麦、玉米、青豆3种谷物鲜食和完熟期的基本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能力,并对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鲜食谷物中粗蛋白、膳食纤维、总酚、总黄酮、植酸、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完熟谷物,总糖、淀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及5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低于完熟谷物;在抗氧化活性方面,3种鲜食谷物的DPPH·、O2-·及ABTS+·清除率均高于完熟谷物,而鲜食谷物的·OH清除率低于完熟谷物;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DPPH·与O2-·清除率与总黄酮含量相关性较强,·OH清除率与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关性较强,ABTS+·清除率与总酚含量相关性较强,均呈正相关.
关键词: 鲜食谷物 完熟谷物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