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设施草莓超高垄省力化栽培技术规程
《中国南方果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目前传统草莓生产劳动强度大、架式基质栽培成本太高,以及为应对劳动力老龄化,笔者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草莓试验基地研发了超高垄省力化栽培。本文从场地选择、栽培槽、灌溉系统配置、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记录等方面,总结了一套设施草莓超高垄省力化栽培技术规程。


硫辛酸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中国家禽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硫辛酸作为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类抗氧化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动物的抗氧化及免疫水平。近年来,硫辛酸因具有改善肉鸡生产性能、肠道健康、肉品质等功能,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肉鸡生产中。文章综述了硫辛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对肉鸡生产性能、抗氧化性能、肠道健康、免疫功能和肉品质方面的影响,为硫辛酸作为一种环保饲料添加剂在肉鸡生产过程中运用提供借鉴。


不同品种梨发酵果酒品质评价及挥发性化合物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品种梨发酵果酒的品质指标及挥发性化合物,探究适宜的梨酒加工品种.方法 以河南省主栽的酥梨、圆黄、早酥红、中梨1号和晚秋黄5个梨品种为原料制备发酵果酒,比较采用不同品种梨所酿梨酒的酒精度、色度、总糖含量、总酸含量、总酚和黄酮含量等理化指标,对发酵梨酒的外观、香气、滋味和典型性进行感官评价,对理化指标和感官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不同品种梨发酵果酒进行挥发性化合物鉴定.结果 梨品种是决定梨果酒品质的首要因素,发酵梨酒的总酚含量对酒体色泽和口感有决定性作用;晚秋黄梨酒的感官评分最高,酒精度(12.83%vol)、糖酸比(0.96)、黄色度(0.225)、黄酮含量(683.63 mg/100 mL)最高,总酚含量较低(5.45 mg/100 mL).5种梨发酵果酒样品中共定性出19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酯类7种、醇类5种、醛类4种、酮类2种、酸类1种,Gallery Plot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结果均可将5种梨发酵果酒样品有效区分.结论 晚秋黄梨为适宜的酿酒品种,所酿梨酒色泽金黄、果香浓郁、酒体丰满、醇厚协调、典型性突出.
关键词: 梨 发酵果酒 理化指标 感官评价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化合物


小麦与不同作物多样化轮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华北平原冬小麦与不同作物多样化轮作下的土壤真菌群落差异,为生态可持续种植制度的构建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连续冬小麦-夏玉米M、冬小麦-夏花生(夏玉米)PM和冬小麦-夏大豆(夏玉米)SM轮作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丰度、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与连续冬小麦-夏玉米处理相比,轮作花生PM2和大豆SM2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ITS序列拷贝数,轮作花生或大豆处理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不同轮作茬口之间土壤真菌群落存在明显分离,轮作作物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华北平原砂壤质潮土中不同作物轮作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均以Ascomycota为优势菌门,以Sordariomycetes和Eurotiomycetes为优势菌纲.不同轮作茬口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显著的类群,Neocosmospora、Plectosphaerella和Gibellulopsis等潜在病原真菌在冬小麦-夏花生(夏玉米)轮作处理中显著富集,而Penicillium和Zopfiella等潜在有益真菌在冬小麦-夏大豆(夏玉米)轮作处理中显著富集.与连续冬小麦-夏玉米处理相比,轮作花生或大豆处理增加了病理营养型、病理-共生营养型和腐生-共生营养型土壤真菌的相对丰度,而腐生营养型土壤真菌相对丰度有所降低.综上,在连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加入夏花生或夏大豆替代夏玉米进行不同周期轮作,可增加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其中,夏大豆茬口利于土壤潜在有益真菌的富集.


花生碳纤维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特性及品质研究
《花生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探究了物料温度、装载量和风速对花生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碳纤维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新技术在花生产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干燥水分比均随着干燥时间呈指数下降趋势;花生的整个干燥过程属于降速干燥;干燥时间随着物料温度和风速的增加而减少,随着装载量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单位能耗随着物料温度和风速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随着装载量的增加而降低;干燥因素对花生蛋白质和氨基酸影响较小,而对脂肪、油酸和亚油酸影响显著;干燥后的花生酸价和过氧化值均在国家标准规定范围内;物料温度超过45℃时,花生发芽势降低,而物料装载量和风速对发芽势和发芽率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物料温度为45℃(碳纤维远红外板温度50℃,热泵温度40℃),风速1.0 m/s,装载量1 240 g/盘时,花生干燥时间最短(8.0 h),单位能耗较低(8.57 kW·h/kg),花生营养品质和发芽率高。
关键词: 碳纤维远红外联合热泵干燥 花生 干燥特性 营养品质 发芽特性


长期施肥对黄淮海平原小麦氮素吸收及氨挥发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淮海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针对该区域氮肥利用率低且损失率高等问题,以国家土壤质量新乡观测实验站为研究平台,监测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氮素损失规律,探讨减少黄淮海平原土壤氨挥发的科学施肥方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设置了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秸秆还田配施化肥?(NPK+S)、化肥增施有机肥(NPK+M)5个处理,于小麦季观测潮土氨挥发损失,分析土壤矿质氮含量、pH值对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有显著影响.各施肥处理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且籽粒、秸秆和颖壳产量以NPK+M处理最高,分别达11.6、13.38和3.34?t·hm-2,较NPK处理分别增加15.6%、39.1%和18.4%.各处理的小麦地上部吸氮量以NPK+M处理最大,达306.67?kg·hm-2,较NPK、NPK+S处理分别提高14.3%、44.7%.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氨挥发有显著影响,小麦季土壤氨挥发速率峰值主要在施肥后1~4?d内,其中NPK+S处理观测到的峰值高达N?0.40?kg·hm-2·d-1,?其次为NPK+M处理.不同长期施肥处理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损失总量达9.73~13.73?kg·hm-2,且基肥期氨挥发总量(占施肥量52.7%~64.3%)高于追肥期;NPK+S处理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总量最高(13.73?kg·hm-2),与NPK处理相比显著提高24.5%.而NPK+M处理小麦季土壤氨挥发总量最低,占施氮量的4.65%,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综上所述,有机无机肥配施比单施化肥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氮肥吸收,降低土壤氨挥发,有利于实现作物高产与肥料高效利用,可作为黄淮海平原小麦生产的优化施肥方式.


小果型西瓜耐低温弱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探究小果型西瓜耐低温弱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可为小果型西瓜种质的利用和创新提供理论支撑.本试验利用筛选出的21对稳定、清晰且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对32份小果型西瓜材料进行扩增,共得到20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达74%.遗传多样性参数值Na、Ne、H和I分别为1.7556、1.3929、0.2366、0.3614.通过UPGMA聚类比较将32份小果型西瓜分为4大类,耐低温弱光小果型西瓜分布在Ⅰ、Ⅱ大类,不耐低温弱光小果型西瓜在4大类中均有分布,表明不耐低温弱光种质资源比耐低温弱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Cophentic相关性检验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和UPGMA聚类结果矩阵间的相关系数(r值)为0.75,说明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聚类结果准确.SSR分子标记能够较好地体现供试西瓜材料间的遗传关系,耐低温弱光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还需扩宽西瓜种质的遗传基础,引进新种质.
关键词: 西瓜 耐低温弱光 种质资源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芍药花药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植物生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芍药(Paeonia lactiflora)花药培养及植株再生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为芍药遗传理论研究及实际育种提供新材料和技术支持。以4个芍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预处理时间、黑暗培养时间、2,4-D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比较了4个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率、体胚发生率和成苗率差异。结果表明:低温预处理6~8 d及黑暗培养0~7 d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品种对2,4-D浓度需求不同,‘鱼鳞红’和‘东海朝阳’以0.5 mg·L-1为宜,‘大富贵’和‘粉玉奴’以1.5 mg·L-1为宜;仅‘大富贵’和‘粉玉奴’获得再生植株,包括单倍体、二倍体、非整倍体植株,以及少量的三倍体和四倍体植株等多种类型。因此,选择合适低温预处理时间和黑暗培养时间有利于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品种对芍药花药离体培养效果不同。


平菇发酵料不同发酵阶段功能菌的分离与鉴定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从平菇发酵料中分离筛选出对平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及对木霉有抑制作用的优势菌株,从不同时期的平菇发酵料中分离出94株细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平菇促进以及木霉抑制作用筛选,并对有效果的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4株筛选菌对黑平17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菌株PC18促生率最高,为38.97%,属于Pseudoxanthomonas(假黄单胞菌属)。11株筛选菌对木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A6抑制率最高,为30.43%。11株筛选菌具有双重效果,其中,菌株PA6、PA13、PA15、PA17既能抑制木霉菌生长又能促进平菇黑平17生长,同时具有产生长素IAA的能力,均被鉴定为Brevibacillus(短芽孢杆菌属)。
关键词: 平菇发酵料 促生作用 鉴定 抑制作用 木霉 优势菌


生物炭与不同生物型肥料配施对烟田土壤特性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生物炭与不同生物型肥料配施对烟株生长、烟叶产质量和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为烟田的肥料配施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6个施肥处理:单施生物炭(T1)、生物炭+饼肥(T2)、生物炭+羊粪(T3)、生物炭+有机肥(T4)、生物炭+豆浆(T5)和生物炭+菌肥(T6),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与单施生物炭相比,生物炭与不同肥料配施均不同程度促进烟株生长,有效提高烟株株高、有效叶数和最大叶面积等指标.烟株最大叶面积、土壤速效钾含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与烟叶经济产值关系最为紧密;速效钾是影响烟叶经济产值的最主要正向因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施用生物炭+有机肥的烤烟农艺性状最佳,产量、产值、均价和中上等烟比例等经济性状最好,明显提高烟田土壤的有机质、溶解性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比.[结论]黄淮烟区生物炭与不同生物型肥料配施的最佳组合为生物炭+有机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