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97条记录
果实膨大期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对富士苹果贮藏性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富士苹果的贮藏性,于果实膨大期进行3次叶面喷施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处理,喷施质量浓度分别为0(清水,CK)、0.5、5、10 mg/L,研究富士苹果冷藏期间(0~200 d)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TSS)含量、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变化,并分析最优质量浓度处理富士苹果冷藏后的常温货架期品质。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外源ALA能显著促进苹果果实着色,提高果肉TSS含量并降低TA含量,有利于冷藏期间果实硬度维持,抑制冷藏期间TSS含量的下降,使苹果果实保持较高的POD活性、较低的PPO活性和MDA含量。其中,10 mg/L ALA处理效果最好,冷藏200 d时,果实硬度、TSS含量、TA含量、POD活性分别较CK提高7.5%、17.0%、45.5%、69.5%,MDA含量和PPO活性分别降低17.7%和39.5%。同时,此处理可保持富士苹果冷藏200 d后常温货架期10 d的果实品质,果实硬度、TSS含量和TA含量均高于对照。综上,果实膨大期多次喷施10 mg/L外源ALA,可显著提高富士苹果果实的采收品质和贮藏品质。

关键词: 富士苹果 5-氨基乙酰丙酸 酶活性 贮藏品质 货架品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性质和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土壤调理剂对烟株生长发育和土壤性质的影响,在襄县和方城设置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简称COS)、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纳米几丁质(Nano-chitin,简称NCT)、聚乙烯醇(poval,简称POV)4种不同土壤调理剂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对土壤性质、烟株生长、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性质和烟株生长具有积极影响。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后,土壤容重下降,土壤含水率高。在成熟期,与对照CK相比,COS和PAM处理土壤速效钾分别显著提高21.81%和19.38%,COS处理烟株株高、茎围和叶片数以及根、茎、叶干物质积累数量显著增加,COS、PAM、NCT、POV处理烤后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分别下降11.69%~14.03%和12.26%~33.70%,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升高15.40%~22.92%和11.43%~27.68%,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强,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增加11.49%~27.99%、16.44%~37.07%和5.28%~22.80%;在采收后,施用土壤调理剂COS、PAM、NCT、POV,土壤碱解氮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处理间综合表现以COS和NCT最佳。施用COS和NCT是改善连作烟田土壤性质和烟叶产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土壤调理剂 土壤性状 干物质积累 化学成分 经济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通过测序与预测分析靶向奶牛乳腺κ-酪蛋白的miRNA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验证通过测序与预测分析靶向奶牛乳腺 κ-酪蛋白(CSN3)的miRNA.应用乳腺组织的小RNA测序、TargetScan预测和RNAhybrid分析,筛选了4个可能靶向CSN3的miRNA,分别是bta?miR?33a、bta?miR?2284ab、bta?miR?193b和bta?miR?193a?3p.接着,通过荧光素酶报告试验检测CSN3?3'非编码区(3'UTR)和4种miRNA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只有bta?miR?193b和bta?miR?193a?3p能与CSN3?3'UTR结合(P<0.01).牛奶体细胞相关基因表达趋势进一步验证了bta?miR?193b和bta?miR?193a?3p与CSN3的靶向关系.这些结果提示,bta?miR?193b和bta?miR?193a?3p可直接靶向CSN3,这可以解释从泌乳高峰期至泌乳后期牛奶中CSN3蛋白总量的减少.本试验结果为乳蛋白的调控研究提供了依据,并为miRNA的功能研究铺垫了道路.

关键词: miRNA;κ-酪蛋白;奶牛;小RNA测序;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牵牛BBX基因家族成员鉴定及对不同光质的表达响应

植物生理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BXs (B-box zinc finger genes)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它们在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环境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两个矮牵牛野生种(Petunia inflata和P. axillaris)基因组中的BBXs基因家族成员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其中在P. axillaris基因组中共发现有29个成员,在P. inflata有32个成员。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们共分化形成了5个亚家族,其中含有2个B-box结构域的有3个亚家族,分别是G1、G2和G4;只有1个B-box结构域的有G3和G5。另外,在G1、G2和G3亚家族中的成员除了含有B-box结构域,在C端还有一个相对保守的CCT结构域。对不同光质条件下矮牵牛花瓣中的BBXs基因进行转录分析,发现共有9个成员出现了差异性表达;其中BBX18、BBX24和BBX25在红光条件下表达明显减弱,与矮牵牛花色积累的表型趋势一致,推测它们可能参与不同光质条件下花青苷的调控过程。

关键词: 转录因子 BBX基因 基因表达 矮牵牛 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郑麦1860高产稳产特性分析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据2015—2018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及2015—2016年度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品种大区展示试验数据,分析了郑麦1860高产稳产特性。结果表明,两年区域试验郑麦1860平均产量8 457.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19%,差异极显著;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356.0 kg·hm-2,比对照周麦18增产5.21%,增产点率100%;在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设置的5省13个试验点中,平均产量8 296.7 kg·hm-2,排第一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高稳系数(85.49%)比对照约高5个百分点。表明小麦品种郑麦1860高产稳产性突出。同时,以2017—2018年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数据为依据,进行了郑麦1860的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上可适当增加群体提高有效穗数来进一步发掘郑麦1860的高产潜力。

关键词: 郑麦1860 高产 稳产 产量三要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主要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的影响特征

作物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主要气象因子对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变化的影响,为气候变化条件下作物适应性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基于中国气象局数据(1960-2018年)和河南省统计年鉴数据(1985-2018年),分析了年均气温、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和年均相对湿度4种气象因子,及小麦、玉米和水稻3种典型粮食作物单产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特征。结果显示,1960年以来河南省年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0℃,豫西和豫中地区年均气温升高幅度略小于其他地区,豫东地区年均气温升高幅度最高。年降雨量整体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以豫南地区变幅最高。年日照时数随时间显著下降,平均每10年减少122.8h。除豫西地区外,其他地区年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全省小麦和水稻单产均随时间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分别增加1 158kg/hm2和1 050kg/hm2;而玉米单产随时间上升趋势较平缓,平均每10年增加670kg/hm2。年均气温对3种作物单产影响最大,而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次之,年降雨量因不同区域灌溉条件不同,对作物单产影响较小。总的来说,河南省各区域年均气温明显上升,而年日照时数和年均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年降雨量随时间变化不明显,但年际间浮动较大。小麦和水稻单产呈明显上升趋势,但玉米单产趋于稳定。年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对3种作物影响显著,年降雨量和年均相对湿度在豫北、豫中和豫东地区影响较小。

关键词: 河南省 粮食作物 作物单产 气候变化 不同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伴生麦与普通小麦的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伴生麦与普通小麦在形态、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差异,以普通小麦品种矮抗58和3个伴生麦品种W14、W15、W18为供试材料进行研究。设置水分处理(主区)和施氮量(副区)的裂区试验,其中水分处理设正常水分和渍水2个水平,施氮量设置不施氮(N0)、正常施氮(225 kg/hm2,即N225)和过量施氮(300 kg/hm2,即N300)3个水平,结果表明,正常水肥管理下,伴生麦的分蘖数较多且茎粗较小,其株高是普通小麦的1.5~2.4倍,而产量却不足普通小麦的1/2,此外,伴生麦品种W14、W15、W18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吸水量等品质指标均高于普通小麦。施氮可提高普通小麦及伴生麦的穗粒数、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出粉率、拉伸能量、恒定变形拉伸阻力、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正常施氮(225 kg/hm2)使普通小麦和伴生麦千粒质量、产量、容重和硬度达到最高。水分对普通小麦和伴生麦的形态及产量影响较小,但对籽粒品质影响显著。综上所述,水分、品种及氮素对普通小麦和伴生麦的籽粒品质具有显著影响,是决定普通小麦及伴生麦籽粒品质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小麦 伴生麦 品质性状 水氮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磷高效品种筛选和评价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探究不同小麦品种磷利用效率差异,筛选出磷高效小麦品种,为培育磷高效小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站"进行,通过对27个小麦品种的12个磷效率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将不同磷效率类型小麦品种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2个磷效率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2.72%~37.69%;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0.04%,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将供试小麦品种分为3种磷效率类型.初步筛选出2个磷高效品种(许科168、洛麦34),磷中效品种4个,磷低效品种21个.

关键词: 小麦;磷高效;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株叶绿素a和叶绿素b无损检测系统研究与开发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针对透射式叶绿素检测技术在检测较高含量叶绿素叶片时的局限性,研究设计基于光学漫反射式新颖的叶绿素检测系统,实现无损在线测试,直接输出植株叶片叶绿素a和b值。该检测系统采用3光源3光束垂直入射密闭光路设计,选用645 nm和663 nm 2个特征波长作为叶绿素a和b的检测波长,800 nm作为参照波长;采用光源调制、高通滤波放大和软件算法等消除外界光干扰;以透光度75%的消光片对该检测系统进行稳定性和重复性测试评价。测评结果为稳定性RSD≤0.39%(n=20),重复性RSD≤0.59%(n=20)。选取小麦、玉米、花卉共344个样本,漫反射法和常规Arnon法的叶绿素a和b总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且适用于厚度约3.0 mm玻璃翠花叶片的检测。

关键词: 3光源3光束 光学漫反射 叶绿素a和b 无损诊断技术 氮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砂姜黑土区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玉米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先玉335、郑单538、豫单606这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西平县试验基地,通过2015、2016年的大田试验探讨玉米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河南省砂姜黑土区玉米丰产高效精准施肥问题.研究表明,各玉米品种之间因基因型差异,对养分的肥效特性不同,进而造成玉米产量的差异.根据各品种的肥效特性进行针对性的因种施肥,郑单958和先玉335主要以钾肥为主,豫单606主要以补充氮肥为主,郑单538主要以磷肥为主.

关键词: 玉米;砂姜黑土;氮磷钾吸收利用;基因型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