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7条记录
巴氯芬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其鼠源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合成巴氯芬(baclofen,BA)人工抗原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巴氯芬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碳二亚胺(EDC)法将BA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合成免疫抗原BA-BSA和包被抗原BA-OVA,通过紫外扫描和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其偶联效果.将免疫抗原BA-BSA免疫BALB/c小鼠,利用间接ELISA、间接竞争ELISA及交叉反应试验分别对所获多克隆抗体的效价、敏感性、特异性等免疫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紫外扫描和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表明人工抗原偶联效果良好.ELISA结果表明,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达到1∶25600,半数抑制浓度(ICso)为22.33 ng/mL,且与巴氯芬结构类似物及其他瘦肉精类药物(γ-氨基丁酸、氯丙那林、可乐定、赛庚啶、克伦特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3%,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成功合成了巴氯芬人工抗原,并制备了免疫学特性良好的巴氯芬鼠源多克隆抗体.

关键词: 巴氯芬;人工抗原;多克隆抗体;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用量对夏芝麻冠层结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施氮量对芝麻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以郑芝98N09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氮肥处理(0、60、120和180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夏芝麻冠层结构、产量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氮肥显著提高夏芝麻冠层平均叶倾角、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降低冠层透光率,显著提高夏芝麻单株蒴数、单蒴粒数、千粒质量、子粒产量、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其中以120 kg·hm-2氮肥处理的平均叶倾角,净光合速率、子粒产量及蛋白质含量最高,2018年和2019年子粒产量分别为1 616.5和1 405.8 kg·hm-2,显著高于CK和其他氮肥处理。本试验条件下,120 kg·hm-2氮肥处理的夏芝麻冠层结构适宜,株型最佳,产量和品质指标最好。

关键词: 夏芝麻 氮肥用量 产量 品质 冠层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AT基因簇miRNA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对马立克病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分析

病毒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毒编码的microRNA(miRNA)在马立克病病毒(MDV)的复制、潜伏感染及诱导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的调控功能。血清1型MDV(MDV-1)编码的26个成熟体miRNA在基因组中形成3个基因簇,分别命名为Meq、Mid和LAT miRNA基因簇。本文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以超强毒株(vvMDV)国内代表株GX0101为研究对象,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可实现LAT基因簇miRNA编辑缺失的特异性gRNA组合,成功构建了一株LAT基因簇miRNA缺失毒株GX?LAT-miRs-C21-15。经DNA测序分析、IFA鉴定及RT-qPCR分析,证实LAT基因簇miRNA被完全编辑缺失。该基因缺失毒株传代稳定性良好,miRNA的缺失不影响MDV的体外复制及相关基因表达。本研究基于CRISPR/Cas9系统,获得了稳定的LAT基因簇miRNA编辑缺失毒株,为后续相关miRNA的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MDV CRISPR/Cas9 基因编辑 miRNAs LAT基因簇 调控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抗根肿病基因位点CRs的KASP标记开发及应用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Rs为最近发现的1个抗根肿病基因。以连锁的4个标记作为引物,以8个抗病和8个感病大白菜材料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果发现,抗病和感病材料中存在6个序列变异位点,其中5个(A08染色体9 956 808、9 956 888、9 956 904、10 707 299和10 707 385 bp)为新的变异位点,1个(10 539 495 bp处的G/A SNP变异)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针对4个新的变异位点(因9 956 888 bp与9 956 904 bp处变异距离很近,故后者未分析)和10 539 495 bp的变异位点设计开发出5个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标记Probe55K1、Probe55K2、Probe64K1、Probe64K2和Probe60K1。结果表明,设计的5个KASP标记均可有效将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分为2组。利用标记Probe55K1和Probe64K1在包含45个抗病单株和48个感病单株的BC1P1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这2个标记在各个单株的基因型和抗病性表型一致率高达94.62%。因此,本研究中开发的KASP标记可以高效用于根肿病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CRs基因 KAS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成虫复眼明暗适应及黄光照射下明适应状态转化率

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蛾类昆虫的趋光性与复眼明暗适应状态的转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研究旨在阐明光照与草地贪夜蛾Spodotera frugiperda复眼明暗适应状态转化的关系。【方法】在光、暗适应条件和不同光照强度黄光照射下,在不同时间段,用相机迅速拍照,观察统计草地贪夜蛾成虫复眼的明暗适应状态及明、暗适应状态转化率。【结果】在明适应状态下,草地贪夜蛾成虫经黄光照射1 h后,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逐步升高:雄成虫复眼在0.1~0.5 lx时明适应状态保持率为67.77%(有32.23%的转化为暗适应状态与中间状态),4~6 lx时明适应状态保持率达到100%;雌成虫复眼在7~10 lx时,明适应状态保持率达98.90%。在明适应状态下,经黄光照射3 h后,草地贪夜蛾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逐步升高,在0.1~0.5 lx时雄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为50.00%,雌成虫为32.23%;在光照强度7~10 lx时,雌雄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保持率分别为90.00%和100%。在暗适应状态下,草地贪夜蛾成虫经不同光照强度的黄光照射30 min后,成虫复眼向明适应状态逐渐转化:在0.1~0.5 lx光照强度时雌、雄成虫复眼明适应状态转化率均为93.33%;当光照强度达到0.6~0.9 lx时雌成虫复眼的明适应状态转化率达到100%,雄成虫复眼则在1~2 lx时达到100%。【结论】结果说明,草地贪夜蛾成虫有较强的光敏感性,且雌虫对黄光的光敏感性略强于雄虫。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复眼 明适应 暗适应 黄光 光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与地表水体空间分布格局的交互关系研究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中部典型农业区的土壤和地表水体数据为例,基于改良的土壤多样性计量方法计算并统计了1km网格尺度下的土壤类型个数、土壤构成组分多样性、土壤空间分布多样性和地表水体空间分布多样性等多类数据指数,探索了区域土壤与地表水体在地理空间分布格局上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最具代表性土类潮土和褐土(两者面积加和占研究区总面积85%,两者空间分布多样性均大于0.8)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区域地表水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之间存在数据联系,回归分析中的判定系数R2大于0.5,这与水要素在两种土壤类型成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2)研究区面积的增加一般会造成地表水体对区域内土壤类型数量的影响作用减弱。与其他成土因素相比,水要素在土壤形成中影响作用的重要程度与研究尺度的大小有关。(3)基于资源地理空间分布离散性分析的土壤多样性计量方法及理论为水、土等不同资源类型的空间分布格局评价及其交互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及数据支持。

关键词: 土壤多样性 地表水体 土壤形成 河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高致病性毒株HN07-1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构建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世界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本研究旨在构建PRRSV高致病性毒株HN07-1反向操作系统.通过将基因组进行分段克隆和测序的方法获得HN07-1毒株全长基因组序列.运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将全基因组分段克隆至载体上,构建含有全长HN07-1毒株cDNA的感染性克隆pcDNA3.2-rHN07-1,并以此为骨架,构建在PRRSV基因组ORF1b和ORF2a间插入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重组克隆pcDNA3.2-rHN07-1-EGFP;将构建的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拯救病毒.采用免疫荧光实验(immune fluorescence assay,IFA)和Western blot进行表达鉴定并对重组病毒进行滴度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PRRSV毒株HN07-1基因组全长15345 nt,转染Marc-145细胞盲传一代后培养48 h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IF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拯救病毒与亲本毒株HN07-1一致,都能检测到PRRSV N蛋白表达.并且拯救病毒与亲本毒株具有相似的生长动力特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HN07-1感染性克隆,可用于反向遗传操作,为PRRSV致病机制研究及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HN07-1;感染性克隆;反向遗传技术;病毒拯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新品种(系)抗倒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评价

种子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小麦优异抗倒性资源材料,分析倒伏严重年份黄淮南片麦区小麦产量构成,本试验以2016—2017年度国家冬小麦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81个小麦新品系为材料,结合多点试验抗倒性鉴定结果,利用倒伏指数法、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对黄淮南片麦区小麦新品种(系)的抗倒伏能力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聚类结果显示,有27个小麦新品种(系)抗倒伏能力处于好或较好水平,占参试品种(系)的33.3%,倒伏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0.5、28.3;抗倒性较差的品种(系)有17个,占参试品种(系)的21.0%,倒伏指数平均值为89.5,表明本年度抗倒性较好的新品系在黄淮南片麦区占据多数,试验品系抗倒伏能力总体较好。倒伏与株高、最高蘖、有效穗数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株高越高,群体越大,小麦品种倒伏的风险越大。严重倒伏点率和倒伏指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倒伏越严重,产量影响越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倒伏是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品种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在控制倒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有效穗数和穗重,延长生育期,是黄淮南片麦区小麦增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抗倒性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KASP标记筛选含rhg1和Rhg4位点的大豆抗病资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胞囊线虫(SCN,soybean cyst nematode)病是一种世界性大豆病害,培育抗SCN大豆品种是防治SCN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利用来自抗SCN主效位点rhg1和Rhg4的2个KASP标记,对487份大豆材料进行筛选,选择含有抗性位点且农艺性状优异的材料;通过室内接种大豆胞囊线虫2号、4号、5号生理小种和新小种X12,进行抗性鉴定验证其抗性水平,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抗源材料。标记筛选结果表明,20份材料含有rhg1和Rhg4这2个主效抗性位点,其中,2份材料仅含有Rhg4位点。表型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接种的22份材料中,有1份材料对3个小种表现中抗,5份材料对2个小种表现抗或中抗。其中,1份材料对2号小种表现抗病、4份表现中抗;2份材料对4号小种表现中抗;4份材料对5号小种表现抗病、14份表现中抗;22份材料对新小种X12均表现出感病或中感。因此,本研究从487份材料中筛选出20份含有2个SCN抗性位点并具优异农艺性状的材料,可通过rhg1和Rhg4位点的累加培育抗病品种。

关键词: 大豆 KASP标记 大豆胞囊线虫 rhg1 Rhg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花生白绢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对萎锈灵敏感性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白绢病是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引起的土传真菌病害,目前已成为花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为了解河南省花生白绢病菌群体多样性及其对常用防治药剂萎锈灵的敏感性,采用五点取样法,调查了河南省南阳、驻马店、商丘、郑州、新乡5个花生主产区花生白绢病的发生率,在室内离体条件下分析了采自5个主产区的28株花生白绢病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菌丝亲和群(MCG),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萎锈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河南省南阳、驻马店、商丘、郑州和新乡花生白绢病的发病率为3.6%~50.4%;28株花生白绢病菌株在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和菌核在PDA平板上的分布及菌核的数量、干质量、直径上均存在差异,且菌株的菌核数量、干质量和直径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28株菌株被划分为5个MCG,最大的MCG1包含来自4个主产区的15株菌株,除商丘外,其他主产区出现的MCG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相关性;28株菌株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为1.13。28株菌株对萎锈灵均表现为敏感,EC50平均值为0.182 8 mg/L,且不同主产区菌株对萎锈灵的敏感性均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河南省花生白绢病菌群体具有相对较低的多样性,萎锈灵可作为防治花生白绢病的有效药剂。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群体多样性 萎锈灵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