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咖啡种间嫁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初探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以大粒种1号和中粒种27号咖啡为试验材料,研究咖啡种间嫁接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1)嫁接组合、对照中粒种27号和大粒种1号单株鲜果产量、单株干豆产量、单株种仁产量均差异显著。其中,嫁接组合较对照分别提高32.20%,31.25%,38.46%,表现出单株产量优势。(2)嫁接组合、对照中粒种27号和大粒种1号豆粒间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嫁接组合较对照咖啡因含量下降1.27%,绿原酸含量提高40.30%,表现出品质优势。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咖啡种间嫁接具有一定可行性。


香蕉ROP1基因酵母双杂交体系的诱饵载体构建及毒性与自激活效应检测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用PCR技术获得香蕉ROP1基因片段,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表达载体pGBKT7-ROP1,测序正确后将重组质粒导入AH109酵母菌株,检测其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有无毒性作用及对报告基因有无激活作用。结果表明,用PCR技术获得了正确的ROP1基因片段,并正确构建了ROP1基因的酵母双杂交表达载体,并转化到AH109酵母菌株中,含诱饵载体的AH109在SD/-Trp营养缺陷平板上生长良好,说明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含诱饵载体的AH109在His、Trp二重营养缺陷平板上不能生长,说明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为下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ROP1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基础。


虎头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虎头兰无胚乳种子无菌萌发过程中原球茎诱导、继代增殖、试管苗生根等不同发育时期的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初步建立了一套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虎头兰无胚乳种子在温度(25±2)℃、光照强度1 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的条件下,较适宜的原球茎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5 mg/L,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0.5 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1.0 mg/L。


皇冠果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法和二苯基苦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法,研究了皇冠果果肉和果核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ORAC法得出皇冠果肉与果核的平均ORAC值分别为934.00μmol TE/g和375.59μmol TE/g,DPPH法得出不同浓度皇冠果肉和果核提取液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0.58%~90.24%和65.26%~79.12%。结果表明,皇冠果肉和果核均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果肉的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果核的抗氧化能力。


豇豆荚螟雌雄蛾求偶交配行为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通过红外监控系统和野外观察实验研究豇豆荚螟雌雄蛾求偶交配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豇豆荚螟交配时雌、雄蛾尾部交合在一起呈"一"字形,交配时间一般为75min。雌雄蛾羽化24h后性成熟,黄昏入夜时分开始活动,求偶交配大部分发生在夜间21:00~03:00时段内。雌雄蛾求偶高峰期出现在凌晨01:00~02:00时段内,次高峰期出现在22:00~23:00时段内;而交配高峰期出现在凌晨02:00~03:00时段内,次高峰期出现在23:00~00:00时段内。雌雄蛾求偶交配高峰的蛾龄期为4日龄。雌雄蛾求偶交配的最佳性比为1:1,其最适宜求偶交配温度为22℃,补充10%的蜂蜜水能明显促进雌雄蛾的求偶交配,豇豆花挥发物对雌雄蛾的求偶交配行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不同树龄橡胶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对细根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通过用根钻法对幼树期(5a)、初产期(9a)和旺产期(16a)3个树龄橡胶林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及对橡胶树细根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橡胶林0~60cm土层的土壤中,5a橡胶林土壤肥力相对比9a、16a橡胶林的高,9a橡胶林肥力相对较低,土壤养分随着土层增加而减少,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各有差异。不同树龄橡胶树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养分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表明,除了受树龄影响外,橡胶树细根生物量主要还受以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等养分为代表的土壤肥力的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创造合适的土壤肥力条件是确保橡胶树细根高生长量、高吸收效率和养分循环的基本保证。


香蕉果实采后乙醇脱氢酶活性与乙烯代谢的关系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醇脱氢酶(ADH)在果实的生长发育以及果实成熟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以香蕉果实为材料,测定了乙烯、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香蕉果实采后乙烯释放量和ADH活性的影响,以了解ADH活性与乙烯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正常后熟的香蕉相比,乙烯处理使香蕉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提前11 d达到峰值,ADH活性提前11 d开始上升。1-MCP处理则显著抑制了香蕉的乙烯释放,没有出现乙烯峰,ADH活性也被抑制,活性变化不明显。推测在香蕉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与乙烯代谢成正相关,乙醇脱氢酶(ADH)活性可能受乙稀代谢调控。


几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采用玻管药膜法和田间试验研究飞机草、青葙、假蒟等6种植物叶片的乙醇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各供试提取物均对螺旋粉虱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中以飞机草和青葙的活性最高,其LC50分别为753.40,999.81mg/kg,其余4种提取物对螺旋粉虱的活性大小依次为:假蒟>菠萝蜜>含羞草>桃金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飞机草和青葙提取物对螺旋粉虱成虫均具有较高活性,在50倍浓度处理下,飞机草和青葙提取物的防效均在75%以上。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螺旋粉虱 生物活性 LC50 防治效果


荔枝树体N素分布及累积特点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整株枝解法,在采果后把9a生成年妃子笑和黑叶、3a生幼年妃子笑荔枝的根、木质部、皮部、叶、复叶柄5个器官分成14~16个部位,测定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的N含量。结果表明,1)N在不同器官和不同部位含量是不同的。N含量在叶片最高,在根颈、主茎木质部、主根含量较低;在同级枝根中,皮部N含量显著高于木质部;荔枝枝干和根系,随着其粗度增加,其N含量基本上呈下降趋势,但成年树下降幅度比幼年树的大。2)成龄妃子笑与黑叶各部位各器官N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但成年树叶、复叶柄、末级侧枝皮部、木质部N含量高于幼年树相应部位相应器官N含量。3)荔枝N素累积在叶片最多,其次为枝干,根系N累积量较少,末级侧枝N素累积量占整株树N素累积量50%以上。


pH值对巴西橡胶树胶乳β-1,3-葡聚糖酶结合黄色体膜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09 CSCD
摘要:基于黄色体内含物中的多种可溶性蛋白质以及黄色体膜在胶乳凝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已提出了多种阐明胶乳凝固机制的假说,但有关β-1,3-葡聚糖酶在胶乳凝固中的作用尚无报导。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Tricine-SDS-PAGE)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对不同pH值条件下破裂收集的黄色体内含物和膜组分中的蛋白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5.5左右的酸性环境中,β-1,3-葡聚糖酶主要表现为可溶性蛋白质,很少结合黄色体膜;但在pH6.9左右的中性及偏碱性的环境下,大量β-1,3-葡聚糖酶结合到黄色体膜上,可溶性蛋白所占的比例很低。首次发现了β-1,3-葡聚糖酶可以结合黄色体膜,二者结合的程度明显受环境pH值的影响。该结果对于认识β-1,3-葡聚糖酶的生物功能,完善黄色体在胶乳凝固中的作用及阐明乳管堵塞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黄色体膜 β-1 3-葡聚糖酶 Tricine-SDS-PAGE Western blot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