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我国北方3种主要养殖模式刺参的营养组成与功能性成分差异研究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

摘要:目的探究我国北方主要刺参产区3种不同养殖模式刺参营养组成与功能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从山东和辽宁采集底播养殖、围堰养殖和池塘养殖3种不同养殖模式共75个刺参样品,依据国家标准中的方法,比较分析刺参体壁中营养成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和功能性成分(胶原蛋白、刺身多糖和刺身皂苷)的含量。结果 3种养殖模式刺参体壁中的灰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包括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刺身多糖、刺身皂苷等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底播养殖模式刺参的甘氨酸、胶原蛋白、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模式,围堰养殖刺参的含量位于中间水平;池塘养殖模式刺参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底播养殖模式,K、Na、Mg、Ca和P含量显著高于围堰养殖模式,而V含量显著低于围堰养殖模式,底播养殖刺参位于中间水平。结论 3种不同养殖模式刺参的营养成分组成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促进和完善刺身营养及品质评价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刺参 养殖模式 营养成分 功能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柬埔寨湄公河水域渔业资源与管理(英文)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8

摘要:柬埔寨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湄公河为柬埔寨6百万人口的国计民生提供着重要的保障,也为国家水产品的供给及其食品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湄公河的鱼类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应该是其区别于世界其它大河的特征。柬埔寨相关的渔业管理主要围绕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动态预测、管理措施的完善和国管理目标的实现来开展。柬埔寨国家渔业局也一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高水平、负责任的"渔业社区"体系来有效管理特定区域的渔业资源。为更好地可持续利用湄公河的渔业资源,柬埔寨有必要与湄公河沿线的中国、缅甸、泰国、老挝和越南5国一道,基于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更多的研究合作。

关键词: 柬埔寨 湄公河 渔业资源 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养殖环境胁迫对鱼类表观遗传的影响研究进展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的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较多,已有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调控、基因组印记、基因沉默、母体效应、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等。在集约化的水产养殖模式中,养殖密度提高,投喂过量等均会产生刺激鱼类生长的环境因素。已有文献报道,环境胁迫因素刺激可影响鱼类表观遗传修饰,但并未涉及遗传信息的变化,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解释为表型变化。本研究围绕环境胁迫因素对鱼类表观遗传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阐释环境因素与基因互作关系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环境胁迫 表观遗传 水产养殖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北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15年夏季和冬季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碳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按照浮游动物粒径大小将其分成3个类群:小型(180~380μm)、中型(380~500μm)和大型(>500μm)。研究结果表明,浮游动物δ13C值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夏季浮游动物δ13C值变化范围为–24.19~–19.57,小型和中型浮游动物δ13C值的高值均分布在研究海域南部;冬季浮游动物δ13C值变化范围为–23.89~–19.69,空间分布特征与夏季相反。浮游动物δ13C值未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和粒径结构差异。各粒级浮游动物δ13C值与叶绿素a平均浓度的对数值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浮游动物生物量相关性不明显。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碳稳定同位素 南海北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对加州鲈池塘水质及底泥净化作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8

摘要:水葫芦具有良好的净水能力,但并未作为水质改良的途径进行推广。在模拟加州鲈养殖生态的池塘中施放密度为10株/m2的水葫芦,与不作处理的池塘作对比,处理8…d后,通过测定模拟池塘水体pH、氨氮、亚硝酸盐、总氮及总磷浓度等水质指标,底泥有机物及全磷含量等指标及池塘浮游生物量,评价水葫芦对加州鲈高密度精养池塘水体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水葫芦对水体pH无明显影响,水体中氨氮最大去除率达60.9%,总氮最大去除率达59%。水葫芦处理后,底泥有机物的最大去除率达65.6%,全磷的最大去除率达46.9%。水葫芦对浮游生物总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降低了绿藻、蓝藻生物量,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浮游植物种群结构。

关键词: 水葫芦 加州鲈 水质 底泥 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 池塘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世界海洋捕捞业发展概况、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海洋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目前世界海洋捕捞业进入"零增长"的徘徊期.当前世界海洋捕捞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海洋渔业资源争夺日益激烈,海洋捕捞业管理制度日益严格,世界海洋捕捞业产业转移趋势日趋明显,海洋捕捞业技术装备要求越来越高,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面对世界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当继续发展资源养护型海洋渔业,从生态系统角度考虑海洋捕捞业管理措施,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国际渔业资源的开发,重视海洋捕捞业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海洋捕捞业 发展趋势 启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吻鮈的种群参数

淡水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上游干流江段吻鮈(Rhinogobio typus)的种群现状,利用2007—2016年长江上游江津江段的鱼类调查数据,分析了吻的体长和体重结构、繁殖、生长和死亡参数。结果显示:江津江段吻渔获群体体长为62~490 mm,体重为3. 5~1 100 g,平均体长为(163. 7±61. 9) mm,平均体重为(66. 1±93. 2) g(n=289)。吻鮈体长(L,mm)-体重(W,g)幂函数关系为:W=1. 69×10-5L2. 91(R2=0. 99,P <0. 01,n=289)。吻性成熟系数4月份最高,绝对繁殖力为(22 798±19 039)粒,相对繁殖力为(82. 1±53. 4)粒/g。由体长频率法拟合出其渐近体长L∞为495 mm,生长系数k为0. 25/y。由Pauly经验公式估算出其自然死亡系数为0. 52。由长度转渔获物曲线估算出其总死亡系数为1. 54。江津江段吻鮈资源开发率为0. 66,超过了由相对单位补充量产量(生物量)曲线估算出的资源最大开发率(0. 62),表明其资源已过度开发。

关键词: 生长 死亡 繁殖 吻鮈(Rhinogobio typus) 长江上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中维生素B_(12)和叶酸微生物检测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生物检测法作为传统的经典方法,是目前国标方法中最主要的检测方法。微生物法虽然具有耗时长、准确度较低、重复性差等特点,但对于含量低,且低于仪器检出限的维生素仍然需要微生物法进行测定。微生物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的检测,在其他食品类别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分别阐述了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_(12)和叶酸的应用情况及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对国标方法关键点的控制,对国标方法进行优化升级,建立了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为微生物法测定这两种维生素提供一定的参考。食品中VB_(12)和叶酸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正处于优化和开发创新的阶段,这对规范使用与提升利用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高通量、多组分同时检测将是维生素检测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维生素B_(12) 叶酸 微生物检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法检测水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基质效应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建立了水产品中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了草鱼、鲫鱼、鲢鱼、罗非鱼和对虾对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基质效应,并分析了基质种类、基质浓度和目标分析物浓度对基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下9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5.0~750 ng/m L(七氟菊酯为2.5~750 ng/m L,氯菊酯为10~750 n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6~0.9999。加标浓度为5.0、50和100μg/kg水平下,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1±2.95%~116±2.45%之间,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272%~10.7%和0.164%~12.8%。5种水产品对9种菊酯类农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基质效应,其基质效应在0.906~2.45之间,基质效应随基质浓度增加而增强。此外农药浓度对其基质效应也有较大影响,随农药浓度的增加基质效应逐渐减弱。因此在检测水产品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时应采用基质加标的方法减弱或消除基质效应,确保定量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水产品 拟除虫菊酯 基质效应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_6的需要量

动物营养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维生素B6含量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营养组成及血清和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6的需要量。选取36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56.3±1.8)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维生素B6含量分别为0.3(对照组)、2.7、5.4、10.1、20.5和39.8 mg/kg的6种纯化饲料,进行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中维生B6含量的升高(0.3~10.1 mg/kg),吉富罗非鱼的增重率显著增加(P<0.05),并在饲料中维生B6含量达到10.1 mg/kg后趋于稳定;5.4、10.1、20.5和39.8 mg/kg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2.7 mg/kg组(P<0.05);5.4和20.5 mg/kg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2.7、5.4、10.1、20.5和39.8 mg/kg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 mg/kg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和2.7、5.4、39.8 mg/kg组(P<0.05);5.4、10.1和20.5 mg/kg组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各组的血清葡萄糖、总蛋白含量和肝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20.5和39.8 mg/kg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39.8 mg/kg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1、20.5和39.8 mg/kg组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7、5.4 mg/kg组(P<0.05)。综上,以增重率和肝脏谷丙转氨酶活性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回归分析得到初始体重为(56.3±1.8)g的吉富罗非鱼对饲料中维生素B6的需要量分别为9.22和10.11 mg/kg。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维生素B6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需要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