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沿海滩涂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对不同外源物质喷施的响应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2020年6—11月,在江苏南通沿海滩涂地区选择南粳5055(V1)和扬农稻1号(V2)开展水稻种植试验,设置6个外源物质喷施处理,即清水处理(CK)、禾稼春处理(L1)、真打粮处理(L2)、碧护处理(L3)、硝钠-萘乙酸处理(L4)、1.4%复硝酚钠处理(L5),旨在研究沿海滩涂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对不同外源物质喷施的响应效果。结果表明:(1)水稻种植过程中灌溉水盐分含量变化幅度为0.78~1.12 g/kg, 2个水稻品种生长期间土壤盐分含量变化幅度均在1.10~1.90 g/kg;(2)与CK相比,L1、L2和L3处理下水稻产量均显著提高,V1产量分别提高了7.73%、7.05%和7.30%(P<0.05),V2产量分别提高了5.33%、4.24%和5.45%(P<0.05),但各喷施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各喷施处理对滩涂水稻单位面积穗数和结实率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水稻每穗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L1处理对水稻千粒重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L3与L5处理对每穗粒数和实粒数提高效果最为显著(P<0.05);(3)L2和L3处理下水稻品种扬农稻1号的着粒密度显著提高(P<0.05);各喷施处理对滩涂水稻一次枝梗性状的影响会随品种有所差异,但各喷施处理对滩涂2个水稻品种的二次枝梗性状如枝梗数、总粒数和实粒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L3和L5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的二次枝梗总粒数和实粒数均有显著的提高;(4)相关分析表明,整体而言滩涂水稻每穗粒数均与水稻二次枝梗性状有关,特别是二次枝梗总粒数和二次枝梗实粒数。总之,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外源物质禾稼春、真打粮和碧护喷施处理主要是提高了滩涂水稻的千粒重以及每穗粒数(特别是二次枝梗性状粒数),进而提高了滩涂水稻产量。因此,在滩涂地区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种植水稻可通过适宜喷施外源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措施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的不利影响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关键词: 叶面肥 植物生长调节剂 水稻穗部性状 滩涂水稻 盐碱地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东省东营市部分育肥羊场户4种主要疫病血清学调查

中国动物检疫 2024

摘要:为掌握东营市育肥羊场户O型口蹄疫(FMD-O)、小反刍兽疫(PPR)的免疫情况及副流感、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现状,采用ELISA方法对2020—2022年在全市5个县(区)采集的血清样品开展了O型口蹄疫病毒(FMDV-O)、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和肺炎支原体(Mo)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FMDV-O、PPRV、CPIV3、Mo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90.98%、90.62%、62.33%、80.94%,场群阳性率分别为88.24%、92.16%、78.57%、92.86%;FMDV-O和PPRV抗体阳性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趋势,2022年CPIV3和Mo的场群阳性率和个体阳性率较前2年低。结果说明:东营市FMD-O和PPR免疫效果较好,疫情发生风险较低,CPIV3和Mo感染普遍且较为严重,需要重视其危害并加强监测,降低疫病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同时实行以春秋防集中监测为主、依生产批次监测为辅的灵活监测方式,提高免疫效果监测的有效性。

关键词: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 副流感病毒3型 肺炎支原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对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的影响

江西农业学报 2024

摘要:为探讨高温胁迫下大白菜叶片对逆境的响应机制,以叶片颜色和抗逆性存在差异的大白菜品种245、改良青杂3号和紫裔为试验材料,对其幼苗进行了昼/夜温度为40℃/30℃、相对湿度为60%左右的高温胁迫处理,分析了高温胁迫对大白菜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胁迫条件下,3个品种大白菜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在高温处理下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品种245在高温处理后第6天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123.51 μg/g),在处理后第10天达到顶峰(148.64 μg/g).改良青杂3号和紫裔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改良青杂3号对热处理更加敏感,在第4天后达到最低值(97.54 μg/g);紫裔品种在初始时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别变化不明显,在热处理后第8天达到最低值(124.50 μg/g).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大白菜高温相关基因BraA01g019700.3C和BraA04g000960.3C对热胁迫响应明显,大白菜类胡萝卜素相关基因BraA01g019700.3C、BraA07g002160.3C和BraA04g000960.3C的转录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raA05g001160.3C(P<0.01;r=0.000)和BraA01g019200.3C(P<0.05;r=0.040)的转录丰度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相关.

关键词: 高温 大白菜 类胡萝卜素 相对表达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玉耕作秸秆混土还田模式下离散元参数标定

农业工程 2024

摘要:麦-玉一年两熟的江淮、黄淮地区秸秆混土还田保护性耕作模式,麦秸秆-土壤混合的种床缺乏准确的物料相互接触参数,阻碍了机械化玉米精密播种过程中关键部件、种粒、肥料与混合种床相互作用研究,进而制约了机具优化与改进。采用物理与EDEM离散元方法结合研究非连续体麦秸秆-土壤混合物之间相互作用,选用Bonding V2黏结模型搭建柔性麦秸秆段“元颗粒”,选取Hertz-Mindlin with JKR模型对一定湿度的土壤进行参数标定。首先,以圆桶提升麦秸秆和土壤种床混合物堆积角为响应值,采用Plackett-Burman筛选试验和最陡爬坡试验分别对显著影响因素从大到小排序和缩近最佳取值范围。利用Box-Behnken试验构建了显著影响因素与堆积角二阶回归模型,对显著因素交互项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利用Design-Expert软件优化模型并以实测堆积角39.94°为目标响应值,计算得土壤JKR表面能0.500、土壤-秸秆动摩擦系数0.065 8、土壤-秸秆JKR表面能0.262及土壤-土壤动摩擦系数0.155,仿真验证误差1.08%,表明标定的接触模型参数可靠。该研究可为麦-玉保护性耕作模型下混合种床与机具精密播种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麦-玉耕作 秸秆还田 混合种床 离散元 接触模型 堆积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茶园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茶园实现“化肥零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比例对土壤养分变化及茶叶产量的影响,为茶园合理高效施用有机肥提供参考。【方法】长期定位试验于2007年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供试茶树于2006年栽种。试验处理包括不施氮肥对照(CK)、氮磷钾化肥(NPK)处理,以及氮投入总量不变条件下以猪粪替代25%(OM25)、50%(OM50)、75%(OM75)、100%(OM100)化肥氮的有机肥替代处理。氮肥每年分3次追施,磷、钾肥和有机肥一次性基施。于2018—2019年间定期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养分含量、茶叶产量,同时检测降雨量和地表温度。【结果】施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但同一养分含量年际间的变异幅度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上升而增加,除铵态氮含量外,NPK与OM25处理的养分含量及年际间变异系数无显著差异,二者均低于其他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25处理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提升了1.42~3.35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硝态氮平均含量的变异系数在有机肥替代处理下超过150%,其含量随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升高逐渐提高,但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CK和NPK处理的土壤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显著低于较高的有机肥替代比例处理,OM100处理下土壤有效钙、镁、锰、铜和锌元素的平均含量较最低的CK分别提高了4.12、13.83、2.77、12.32和36.32倍。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表层土壤pH和速效钾含量随之上升,而铵态氮含量和茶叶的鲜叶产量则呈下降趋势。除铵态氮外,土壤养分含量与取样前7天的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任意阶段的地表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全有机肥模式不利于茶叶增产和土壤养分的供应,且土壤pH的升高对茶树生长有明显的限制作用,降雨过多和地表温度过高也会加剧养分流失风险。低有机质替代比例可以保证氮素的充足和稳定供应,且不会引起pH明显变化,因此是较为适宜的茶园有机肥替代比例。

关键词: 茶园 有机肥替代比例 养分动态 天气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大棚水果黄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

上海蔬菜 2024

摘要:为探明不同类型的生物降解地膜在江苏昆山地区温室大棚黄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作者以5种全生物降解地膜为试验材料、以普通聚乙烯地膜为对照,开展了覆盖不同类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对水果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全生物降解地膜的物候期均为120 d,全生物降解地膜除人为破坏外均未明显降解;M5处理黄瓜植株的生长慢,其余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能不同程度地促进黄瓜植株生长;各参试全生物降解地膜处理黄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ck;M3处理和M4处理每667 m2分别较ck增产18.22%和14.58%、增效912.5元和705.7元。因此,在温室大棚内生产水果黄瓜,建议使用M3(黑色,厚0.01 mm,宽1.5 m,苏州中达航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和M4(黑色,厚0.01 mm,宽1.5 m,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地膜,并通过选用合适物候期的全生物降解膜或提高设施内湿度等方法,保证地膜在黄瓜拉秧后能基本降解,以降低地膜回收的人工成本。

关键词: 全生物降解地膜 温室大棚 黄瓜 生长发育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玉米花色苷辅色配方优化及其对紫玉米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热加工过程中紫玉米花色苷的辅色配方。方法:以果糖、单宁酸和果胶作为辅色剂,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紫玉米花色苷的辅色配方,并以未处理的紫玉米作为对照,对不同处理后紫玉米花色苷组分、色泽、质地、滋味和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最佳辅色配方为果糖质量分数19%、单宁酸质量分数0.07%、果胶质量分数1.9%。与对照组相比,经最佳配方辅色处理后紫玉米中矢车菊-3-O-葡萄糖苷、天竺葵-3-O-葡萄糖苷和芍药-3-O-葡萄糖苷含量分别增加了77.64%,64.82%,54.75%,总花色苷含量增加了67.98%;色泽L*值、b*值和ΔE值均下降,a*值增加;硬度、胶着性、咀嚼性增加,弹性、内聚性降低;苦、涩和涩的回味差异不大,酸、甜、咸、鲜、苦的回味及鲜的回味存在差异;在0.02~0.10 mg/m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紫玉米花色苷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分别为39%~79%,54%~74%,27%~67%。结论:果糖质量分数19%、单宁酸质量分数0.07%、果胶质量分数1.9%的组合对紫玉米花色苷的辅色效果最佳。

关键词: 紫玉米 花色苷 组分 色泽 质地 滋味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块根膨大机制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Ipomoea batatas (L.) Lam.]兼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中国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甘薯块根是甘薯收获的主要器官,营养价值丰富,并且其发育及膨大直接影响甘薯的产量。因此,了解块根膨大的机理对提高甘薯产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影响甘薯块根膨大的温度、光照、水分、施肥水平和塑料薄膜等环境因素,淀粉、可溶性糖、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等块根代谢物,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茉莉酸(JA)等内源激素,以及MADS-box和Homeobox等转录因子和淀粉合成、块根形成等相关基因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甘薯块根膨大的研究进展,为甘薯块根膨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 块根膨大 代谢物 内源激素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犬瘟热病毒和犬腺病毒2型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畜牧与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旨在建立犬瘟热病毒(CDV)和犬腺病毒2型(CAdV-2)双重TaqMan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CDV的N基因和CAdV-2的E3基因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与两条标记不同荧光基团的TaqMan-MGB探针,对引物、探针的浓度、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后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及重复性。结果:该方法在CDV和CAdV-2阳性参考质粒浓度1×10~1~1×10~7 copies/μL的范围中,R2值为0.997和0.993,表明所建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线性关系,能检测到最低浓度为5 copies/μL,并对其他病原无扩增现象,特异性良好;重复性试验中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小于1.54%。综上,建立的双重TaqMan RT-q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且特异性好等优点,可用于CDV和CAdV-2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别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等领域。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犬腺病毒2型 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地区糯玉米花期耐热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日趋明显,高温热害已成为限制糯玉米丰产稳产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鉴定糯玉米的耐热性,筛选耐高温评价指标,可为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推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2种增温方式(覆膜增温处理和延迟播种处理)以及自然对照处理(CK),测定了13个与耐热相关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糯玉米花期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除叶绿素a和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外,各指标在高温处理下的降低幅度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 13 个单项指标转换为 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 64.46%、15.06%和 7.76%,代表了糯玉米耐热性 87.28%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隶属函数计算综合耐热评价值(D值),将 10 个参试糯玉米品种划分为 3 类,分别为 3 个耐热型、4 个中等耐热型和 3 个热敏感型.筛选出的耐热型品种为苏玉糯 2 号、中糯 2 号和苏玉糯 901,生产中应用这些品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温热害对糯玉米生长发育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糯玉米耐热性评价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耐热性,预测值(PV)与D值基本一致,确定了产量、Fv/Fm、叶面积指数和花粉活力作为糯玉米花期耐热性评价指标.本研究筛选出的耐热品种和鉴定指标可为今后耐热糯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糯玉米 花期耐热性 综合评价 鉴定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