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程度干旱对温州蜜柑树势和成花生理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温州蜜柑对干旱处理的响应以及经干旱处理后"成花素"基因FLOWERING LOCUST(FT)和分生组织基因APETALA1(AP1)在茎和叶片中的表达谱,以两年生盆栽温州蜜柑‘由良’为实验材料,进行轻度干旱、中度干旱、重度干旱处理,处理时间分别为20、30、40 d,追踪植株树势生理、成花生理以及成花相关基因FT和AP1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30 d处理对温州蜜柑树势影响不大,花芽生理分化和形态学分化较其他处理组早,且FT和A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即中度干旱胁迫30 d不仅不会对树势造成严重损伤,而且是促进植株开花的较为适宜的干旱胁迫强度和时长,成花早的效应在基因表达水平上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温州蜜柑 树势生理 花芽分化 基因转录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健康与凋萎病杨梅树体及根围菌群的差异
《应用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凋萎病是制约杨梅产业发展的严重病害。为了有效防控凋萎病,本研究分析了杨梅健康和感染凋萎病树体各部位及根表土和根围土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度与多样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健康树相比,病树根围土、根表土、根、枝干、枝皮和叶片的细菌和真菌丰富度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根表土细菌和枝皮内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而枝皮内细菌和根表土的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升高。病树各部位及根表、根围土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相对丰度在门、纲和属水平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病树枝干、根和根表土中的假单胞菌属及根表土、根围土中的镰刀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降低,病树根表土及根围土中青霉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加。与凋萎病菌同属的拟盘多毛孢菌在病树根内显著减少,而在其他位置均大量增殖,其相对丰度与多数相对丰度较高的真菌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开发杨梅凋萎病的生态改良、培育健康树体和生物防治技术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杨梅凋萎病 细菌菌群结构 真菌菌群结构 拟盘多毛孢菌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脂氧合酶家族基因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是一类重要的含非血红素铁的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起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茄子中LOX基因及其进化关系,对茄子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筛选,共鉴定出12个SmeLOX基因.它们分布在茄子1、3、8和9号染色体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茄子LOX家族基因可分为9-LOX、type I 13-LOX和typeⅡ13-LOX 3类.此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鉴定出的12个茄子SmeLOX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meLOX1、SmeLOX4、SmeLOX6和SmeLOX8基因在茄子5种组织(根、茎秆、叶片、花、果实)中均有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meLOX基因在茄子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剖面N2O和N2浓度的影响
《土壤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氧化亚氮(N2O)和氮气(N2)是淹水稻田土壤剖面反硝化过程的重要气态产物,可通过土水界面向大气排放,也可随水向下淋溶。秸秆生物质炭施入稻田后会改变土壤理化及微生物学性质,影响反硝化过程及N2O和N2产排。依托2010年夏建立的连续秸秆生物质炭还田的稻麦轮作农田试验,通过埋设淋溶管收集土壤剖面溶液,采用气相色谱和膜进样质谱分别定量溶液中N2O和exN2 (反硝化产生N2量),观测2018和2019年水稻季不同秸秆生物质炭施用量(CK:每季0 t·hm-2;1BC:每季2.25 t·hm-2;5BC:每季11.3 t·hm-2;10BC:每季22.5 t·hm-2)0~1 m 土壤剖面溶液中N2O和exN2浓度的时空变化,评估长期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稻田土壤剖面反硝化作用及其主要气态氮产物exN2随水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稻季CK处理N2O浓度以60 cm处较高,exN2浓度则随土壤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秸秆生物质炭处理能降低剖面N2O和exN2浓度,以10BC处理最为明显。其中,N2O浓度降低以60 cm处较大,exN2浓度降低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加大。施用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剖面溶液无机氮(NO3-+NH4+)含量无明显影响,但5BC和10BC处理增加了可溶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氧(DO)浓度以及氧化还原电位(Eh)。CK处理下土壤剖面溶液N2O和exN2浓度变化与DOC、硝态氮(NO3-)及DO有关;秸秆生物质炭处理下则主要受DO和Eh控制。exN2淋溶量(按1m深度计算)CK处理下为2.3~5.5 kg·hm-2,相当于无机氮和有机氮(DON)淋溶量的32%~34%,5BC和10BC处理则降低为1.7~3.7 kg·hm-2和1.1~1.9 kg·hm-2。综上,反硝化产生N2随水淋溶量不容忽视,秸秆生物质炭还田可改善淹水稻田土壤剖面的通气状况,增加DO,提高Eh,进而有效减少深层反硝化及其主要气态产物exN2随水流失的风险。
关键词: 稻田剖面反硝化 秸秆生物质炭 N2直接定量法 气态氮淋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对衰弱病杨梅营养改良及强壮树势的作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21 CSCD
摘要:衰弱病是杨梅产业上的严重病害,为开发杨梅衰弱病的关键防控技术,选择3种生物有机肥和挪威复合肥进行试验,不施肥病树为对照,研究施生物有机肥和复合肥对病树营养改良和树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有机肥10~20 kg/株施用量防病以及营养改良效果较好,总体上优于复合肥,病害防效66.12%~82.64%,复合肥无防效,使病树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升高,土壤内的速效氮、有效钙、镁、有效硫、锌、铜、铁等7种元素以及叶片内的钙、硫、铁、锰、硼等5种元素含量显著增加,改善了病树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分别增加51.8%~77.0%和1.50~3.36个百分点,可滴定酸含量降低0.16~0.31个百分点。综上所述,生物有机肥对杨梅衰弱病有一定防效,可改善病树土壤和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促进营养生长,提升果实品质。
关键词: 生物有机肥 杨梅衰弱病 土壤理化性质 叶片营养 营养生长 树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剂型丁酸钠对笼养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型丁酸钠对笼养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48周龄"神丹2号"蛋鸭84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0、1000、2000 g/t制粒丁酸钠和250、500、1000 g/t包膜丁酸钠,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53~56周龄,相比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50 g/t包膜丁酸钠极显著提高了蛋鸭的产蛋率(P<0.01),显著降低了蛋鸭的料蛋比(P<0.05).2)相比对照组,饲粮中添加2000 g/t制粒丁酸钠极显著提高蛋重(P<0.0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包膜丁酸钠均显著提高蛋重(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和剂型丁酸钠均可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0和500 g/t包膜丁酸钠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血清IgG(P<0.05)和IgM含量(P<0.01),添加1000 g/t包膜丁酸钠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血清IgG(P<0.01)、IgA(P<0.05)和IgM含量(P<0.05),添加2000 g/t制粒丁酸钠显著和极显著提高血清IgM(P<0.01)和IgA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丁酸钠可改善蛋鸭生产性能,提高蛋品质和免疫水平,且包膜丁酸钠的效果优于制粒丁酸钠.
关键词: 丁酸钠;蛋鸭;生产性能;蛋品质;免疫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岩藻基乳糖对益生菌定殖及抗炎能力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2’-岩藻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对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增殖、粘附肠道细胞以及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以2’-FL和实验室的30株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产酸和细胞粘附倍数的变化筛选出2’-FL可以增强定殖能力的菌株,再利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进一步筛选出其中的潜在抗炎菌株,最后探究2’-FL和潜在抗炎菌株的联合抗炎效果。结果:30株实验菌株中,2’-FL仅能促进两歧双歧杆菌FL-276.1和FL-228.1的增殖,提高乳酸菌ML-1、FN515、FN518、FN249、ML329和双歧杆菌FL-276.1粘附Caco-2细胞的能力。其中两歧双歧杆菌FL-276.1、 FL-228.1和鼠李糖乳杆菌FN518可以显著(P<0.05)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NO、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2’-FL可以显著降低NO、IL-6和IL-1β的分泌。2’-FL与上述3株菌联用具有协同抗炎作用,但协同效果具有菌株差异性,其中FL-276.1与2’-FL协同抗炎效果最好。结论:2’-FL可以提高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定殖能力,并协同发挥抗炎功能,但效果具有菌株差异性,这一结果可以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提供新的选择。
关键词: 2’-岩藻基乳糖 益生菌 增殖 细胞粘附 抗炎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体肠道菌群代谢氨基酸产生短链脂肪酸及对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采用肠道微生物体外模拟批式发酵的方法,探究人体肠道微生物对氨基酸代谢特征及其代谢产物对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选取27位年龄在20~55岁健康人的粪便样本,利用常见的20种氨基酸并对照小牛血清蛋白、NaCl培养基,进行24 h体外批次发酵,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发酵液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然后,测定氨基酸的短链脂肪酸对Caco-2细胞的跨膜电阻值(TEER)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在含亮氨酸(Leu)和异亮氨酸(Ile)的培养基中,异戊酸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含缬氨酸(Val)的培养基中,异丁酸水平显著升高(P<0.01);在含脯氨酸(Pro)的培养基中,戊酸产量明显增加(P<0.01)。Caco-2细胞试验表明:戊酸能显著提高Caco-2细胞跨膜电阻值(P<0.01),而异丁酸和异戊酸能显著降低细胞跨膜电阻值。因此,本试验揭示结肠内容物中的异戊酸是由Leu、Ile降解形成;异丁酸是由Val代谢形成;戊酸主要是由Pro代谢产生,并且能够显著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氨基酸 肠道微生物 体外发酵 细胞通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矮化基因相关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株型的矮化调控是遗传育种的一项热门研究.国内外学者对植物矮化机理、矮化基因、矮化遗传育种等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和黄瓜、番茄、南瓜等园艺作物均已形成了较完善的矮化研究体系.矮化植株株型紧凑、冠幅小,能够有效提高抗倒伏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具有管理便利的优点,因此矮化育种是植物育种的发展趋势.激素调控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矮化调控手段,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改变节间长度和数目,从而调节高度,达到矮化植株的效果,常用激素有赤霉素、油菜素内酯、生长素、乙烯等,这些激素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矮化突变体的形成有关,且各种激素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综述了禾本科、茄科、葫芦科等植物矮化基因的研究现状,激素调控下矮化突变体的形成,矮化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进展,探讨了植物矮生性状分子机理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植物矮化基因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矮化基因;激素调控;矮化突变体;基因克隆;转基因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