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636条记录
石榴果酒澄清剂的筛选及澄清工艺优化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壳聚糖、明胶、皂土、果胶酶4种澄清剂对石榴果酒分别进行澄清处理,以澄清度为指标,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4种澄清剂澄清石榴果酒的适宜添加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不同澄清剂处理后石榴果酒的澄清度、酒精度、色差、色度及感官评分等指标,筛选出适合石榴果酒的澄清剂,并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其澄清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4种澄清剂均可提高石榴果酒的澄清度,皂土效果最好,果酒澄清度最高,感官评分最高(86.8分),且澄清后酒精度下降不明显.皂土最佳澄清工艺条件:添加量为0.70 g/L,处理温度为18℃,处理时间为8.0 h,此条件下,石榴果酒澄清度高达98.9%,果酒清澈透明、均一稳定,品质较佳.

关键词: 石榴果酒;澄清剂;筛选;工艺条件;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蒜贮藏期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臭氧抑菌效果研究

保鲜与加工 2021

摘要:对贮藏后期新鲜大蒜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控制研究,从发病的鲜蒜中分离出3种病原真菌,回接至健康鲜蒜,从接种后的发病鲜蒜上又分别重新分离得到相应病原真菌,并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不同臭氧浓度和不同臭氧处理时间条件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的菌株经分离鉴定确认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斜链拟青霉(Paecilomyces cateniobliquus Liang),根据发病情况确定交链孢属为主要致病菌,且病症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0℃条件下,采用21.44 mg/m3臭氧处理大蒜12 h对交链孢霉感染发病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

关键词: 鲜蒜 贮藏 病原菌 交链孢属 臭氧 抑菌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精准温控技术对蟠桃冷藏和常温货架品质的影响

包装工程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将精准温控技术应用于蟠桃冷藏和常温货架中,以研究其保鲜效果。方法以北京平谷蟠桃为材料,设立对照组和3个精准温控组,将蟠桃装入普通泡沫箱,记为CK(ControlKheck)组,普通泡沫箱+蓄冷剂记为冰温1组,精准温控保鲜箱记为冰温2组,精准温控保鲜箱+蓄冷剂记为相温组。每10 d测量1次,并进行3 d常温货架实验,分析其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果肉色泽、营养物质(V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精准温控技术可使温度波动范围更小,其中相温组的温度波动最小,在整个冷藏期间,CK组、冰温1组、冰温2组和相温组的箱内温度分别为(0.06±0.30),-(0.14±0.16),-(0.09±0.14),-(0.21±0.06)℃,在冷藏期和常温货架期内,腐烂指数和褐变指数呈上升趋势,CK组最先出现腐烂和褐变现象,且腐烂指数和褐变指数均大于冰温组和相温组,相温组感官品质最优,与CK组相比较,其他3组处理均可以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抑制乙烯生成速率,维持果实营养物质在较高水平,通过SPSS分析,综合得分依次为CK组<冰温1组<冰温2组<相温组,其中相温组的保鲜效果最好。结论精准温控技术有利于蟠桃的冷藏和常温货架保鲜,其中相温组的贮藏效果更好。

关键词: 蟠桃 精准温控技术 贮藏品质 冷藏 常温货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尾菜发酵过程中的养分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因素对尾菜发酵过程中养分的影响,设计尾菜静态发酵实验,并对发酵前后的养分特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后,尾菜的含水率、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及粗纤维均呈下降趋势,pH呈上升趋势。初始含水率显著影响水分及全磷的损失率。碳氮比显著影响水分、全磷及全钾的损失率。剪切长度显著影响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全钾的损失率。从发酵温度和养分损失率等方面综合考虑,最优发酵因素为碳氮比25:1、含水率65%、剪切长度1 cm。

关键词: 尾菜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利用 静态发酵 性质 养分 最优发酵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光温室黄瓜新品种津优365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津优365是以自交系YL-9-3-7为母本,以自交系1412-1-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以主蔓结瓜为主;瓜条长棒形、顺直,瓜把短,心腔小,刺瘤均匀,腰瓜长35 cm左右,单瓜质量220 g左右,瓜皮深绿色,光泽度好,果肉淡绿色,口感脆甜;抗霜霉病、枯萎病,中抗白粉病、褐斑病,耐低温弱光,越冬日光温室栽培每667 m2产量14800 kg左右,耐高温,适应性强,适宜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地区越冬、早春及秋延后日光温室或春秋大棚栽培.

关键词: 黄瓜;津优365;一代杂种;日光温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接种率对厨余垃圾糖化残渣沼气发酵的影响研究

中国沼气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该课题组根据厨余垃圾的特性,采用乙醇-甲烷组合发酵,即糖化分离后,糖化液进行乙醇发酵,糖化残渣进行沼气发酵.文章采用厨余垃圾糖化残渣(简称糖化残渣)作为发酵原料,接种消化污泥进行厌氧消化.在接种污泥:糖化残渣(以VS质量计,简写ISRs)=0.5,1.0,2.0,3.0条件下监测了发酵过程中的甲烷产量、有机酸含量及组成、碱度、pH值等发酵指标.结果表明:当ISRs为1.0时,糖化残渣沼气发酵的效果最佳,累积甲烷产量和有机物(VS)去除率分别达到263.73 mL·g-1VS和57.78%.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重要指标TVFA/碱度比值、丙酸浓度、丙酸/乙酸比值等,发现TVFA/碱度比值介于0.40~1.40时,糖化残渣甲烷产率相对较大;丙酸浓度需要控制在0.5 g·L-1以下甲烷产率较高;丙酸/乙酸比值控制在小于0.10是糖化残渣沼气发酵稳定进行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糖化残渣;厌氧消化;接种率;发酵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山羊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中国饲料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是一种15 kDa的蛋白,涉及信号转导途径,参与长链脂肪酸的摄取及利用。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FABP3启动子序列,通过缺失分析构建了5个不同缺失片段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转染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FABP3缺失片段启动子活性。结果表明:从奶山羊基因组中克隆得到2109 bp FABP3基因启动子序列(包括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985 bp),与牛(KJ649748.1)、猪(HM591296.1)和人(NG047049.1)的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80%、75.08%。经转录因子在线软件预测分析发现,该启动子含有潜在的TATA框(TATA-box)、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反应元件(PPRE)、肝X受体反应元件(LXRE)、雌激素受体(ER)及两个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结合位点,分别位于-1632 bp和-189 bp。缺失突变研究发现,启动子片段-1801~+124活性最高,同时这一片段含有两个CREB结合位点,而当缺失至-80位点时,活性显著下降(P <0.05),且这一片段不包含CREB结合位点。表明CREB可能参与调控FABP3基因启动子的活性,为FABP3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3) 启动子 基因克隆 西农萨能奶山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地区科螺5号早春大棚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2021

摘要: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也是天津名特优产品中的"三辣"之一,更是市民餐桌上必备的菜肴或佐料。科螺5号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TL-25-1为母本,以TL-8-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螺丝椒一代杂种,2020年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辣椒(2020)120257。其性状表现为早熟,植株生长势强,始花节位第9~10节,株高70 cm左右,开展度55 cm左右。单株结果 30个左右,上下层果实果形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核苷类物质建立川贝母药材真伪鉴别模型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快速、准确地测定了50份川贝母及其易混品中10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Fisher线性判别分析(LD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综合判别分析.结果 表明,该文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可将样本数据采集时间缩减至16 min内,在5~1000 mg·kg-1,其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加样回收率为93.83%~ 108.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2%~ 1.3%(n=5),方法定量限(LOQ)为0.98~4.13 mg·kg-1.基于核苷类物质含量特性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川贝母类和非川贝母类样本分开聚集成簇,但单通过PCA方法的降维处理不能明确区分川贝母与非川贝母,采用Fisher LDA方法可实现川贝母真伪判别.该研究成功筛选到特征性物质标记,构建了判别函数方程模型,判别准确率达97.5%.开辟了川贝母真伪鉴别的全新视角,将多维指标转变为一维指标,化繁为简但不失准确性与科学性.这为进一步探索川贝母鉴定技术体系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川贝母;核苷;HPLC;LDA;鉴别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BMPR2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1

摘要:[目的]为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型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2,BMPR2)基因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及单羔和多羔小尾寒羊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qPCR技术检测BMPR2基因在小尾寒羊14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同时,使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BMPR2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结果]BMPR2在14种组织中呈广谱表达,其中在肺脏、大脑、肝脏以及下丘脑组织高表达;BMPR2在卵泡期多羔组下丘脑-垂体-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组。BMPR2基因g.203707935A>G和g.203708072T>C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显著(P<0.05)。通过相关分析发现,g.203708352A>G位点与小尾寒羊三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野生型产羔数显著高于杂合型。通过对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小尾寒羊FecB基因型复合分析发现,3种复合基因型与小尾寒羊三胎产羔数显著关联(P<0.05),AA-GG基因型产羔数显著高于AA-AG和AA-AA基因型,推测该位点突变可能削弱了FecB基因信号强度,导致产羔数下降。[结论]BMPR2基因g.203708352A>G位点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呈显著负相关,为小尾寒羊产羔性状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绵羊 BMPR2基因 组织表达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