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分析
《海洋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基于AMS~(14)C高精度测年,通过对柱状沉积物HOBAB2-S2的粒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分析,对冲绳海槽中部区5 300a以来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孔的稀土元素与微量元素的研究发现研究区沉积物质具有陆源属性,并且通过不同物源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散点图表明5 300a以来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台湾。文中将粒度特征作为研究区域沉积环境,尤其是水动力(黑潮)强弱的指示参数,根据粒度变化曲线,可将沉积过程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5.30~3.81ka BP),粒径由粗变细,黑潮强度逐渐减小;第二阶段(3.81~2.70ka BP),粒径波动较大,无明显增大或减小趋势,表明沉积环境处于相对波动状态,水动力强弱不稳定;第三阶段(2.70~0.97ka BP),粒径变化较小,表明沉积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研究区的水动力条件较稳定;第四阶段(从0.97ka BP至今),粒径逐渐变粗,水动力条件增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PRα在性成熟雌性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组织中的定性定量表达特征
《渔业科学进展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qRT-PCR)检测雌性性成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第Ⅴ时期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中膜孕激素受体(mPRα)的表达,同时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研究性成熟雌性牙鲆mPRα mRNA和蛋白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qRT-PCR结果显示,在牙鲆卵巢成熟时期的第Ⅴ时相卵母细胞,mPRα mRNA的表达量最高,表明mPRα介导孕激素参与了牙鲆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组织定量定位结果显示,在牙鲆的卵巢、脑、头肾、肾、肝脏组织中均有mPRα mRNA和蛋白表达存在,且在脑、卵巢中表达量较高,表明mPRα在牙鲆不同组织中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且在内分泌相关组织如脑和卵巢中的作用更明显。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PRα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定位在牙鲆卵母细胞膜上,且分布在其他组织的管腔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牙鲆mPRα信号转导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形态学依据。
关键词: 膜孕激素受体 牙鲆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ting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冷水性鱼类疫苗研究进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冷水性鱼类是指能够适应环境水温较低的鱼类,在北半球的山涧溪流广泛分布。狭义的冷水性鱼类是指生存温度在0℃~20℃之间,当水温超过20℃时,出现严重不适甚至死亡。我国拥有广阔的冷水水域资源,大约有90种冷水性鱼类,其中具有经济价值的种类有鲑鳟鱼、鲟鱼、大银鱼、裂腹鱼类等50余种,我国养殖的冷水性鱼类主要是鲑科鱼类~([1])。我国水产养殖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产量还未达到世界总产量的1%~([2])。与挪威、美国、日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州湾沉积物声学与岩土工程性质关系研究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胶州湾近岸海洋沉积物柱状样品声学物理与力学性质实验室测量计算与原位力学性质测量等方法,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该海域不同类型沉积物声学物理力学性质开展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近岸不同类型沉积物压缩波速与剪切波速差异明显。其中,粉砂质砂压缩波速与剪切波速最高,黏土质砂、砂质粉砂、砂质黏土、粉砂质黏土压缩波速次之,黏土最低;同一类型沉积物压缩波速差值普遍低于50 m/s,剪切波速差值普遍低于20 m/s;不同类型沉积物动弹性模量与动剪切模量的变化规律与声学性质基本一致,但其变化趋势不显著;沉积物声学性质与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表现为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声学性质与物理性质间的相关程度显著高于力学性质,在测试指标量值范围内,沉积物压缩波速与剪切波速随沉积物容重与强度的增长而增长,随沉积物含水量与孔隙度的增长而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短吻红舌鳎鱼卵、仔鱼的DNA条形码和形态学鉴定
《生物多样性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准确鉴定2015年7–10月青岛崂山青山湾鱼类浮游生物调查中采集的依形态学初步鉴定为某种舌鳎属的鱼卵、仔鱼样本,本实验同时采集青岛胶州湾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长吻红舌鳎(C.lighti)的成鱼样本为参照,通过线粒体COI基因测序分析,以及同山东半岛海域分布的6种舌鳎属鱼类的COI基因序列比对,开展了该舌鳎属鱼卵、仔鱼种类的鉴别分析,以期为今后舌鳎属鱼类的分类及其鱼卵、仔鱼的鉴别提供参考资料。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鱼卵为圆球形浮性卵,直径0.68–0.87 mm(0.73±0.03 mm,n=50),卵膜单层,较薄、光滑透明,卵周隙较大,卵膜及卵黄囊均无特殊构造,油球6–15个,直径0.04–0.10 mm(0.07±0.01 mm,n=50),圆形,大小不一,多位于卵黄囊中与胚体相对的一侧,既有聚集分布也有分散分布;仔鱼的2条冠状幼鳍及右眼移位过程中体长、色素分布等的特征和变化是此鱼种仔鱼鉴别的最明显特征。遗传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种舌鳎属样品(Cynoglossus sp.)与短吻红舌鳎和长吻红舌鳎的遗传距离最为接近,三者K2P遗传距离为0.006–0.009;短吻三线舌鳎(C.abbreviatus)与紫斑舌鳎(C.purpureomaculatus)亲缘关系最近,两者K2P遗传距离仅为0.002。以带纹条鳎(Zebrias zebra)为外类群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显示,该种舌鳎属样品与短吻红舌鳎和长吻红舌鳎以及短吻三线舌鳎与紫斑舌鳎分别聚为一支,其他种类各聚为一支。综合形态特征和COI基因比对结果,确定该舌鳎属鱼卵、仔鱼样品为短吻红舌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胶州湾鱼类群落优势种组成的时空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优势种对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优势度作为一个综合指标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变异性常常被忽略。根据2008―2012年在胶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以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表征鱼类种类优势度,应用bootstrap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的优势种组成及其在年份、季节、海区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优势种有明显更替,六丝钝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方氏云鳚(Pholis fangi)等小型底层鱼类更替为主要优势种,2008―2012年间分别占总渔获量的9.79%和10.71%,优势度分别为3285和2068;优势种存在明显季节变化,春季为方氏云鳚,夏季为细条天竺鲷(Apogonichthys lineatus),秋季和冬季是六丝钝尾虾虎鱼;空间上,湾口和湾内优势种组成相似,与湾外差异较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主要优势种中方氏云鳚优势度逐年升高,而六丝钝尾虾虎鱼相对下降,年际差异极显著(P<0.01),呈现明显的群落演替过程。优势度主要受洄游产卵、水温、底质类型、水深以及饵料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 胶州湾 优势种 相对重要性指数 bootstrap 多元线性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环境中的信息有机物与“水域生态讯息学”的提出
《海洋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信息有机物(或化感物质)系指存在于自然环境,对生物物种或生物类群生存和生长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并能通过调控生物丰度与群落结构来影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微痕量有机物。目前已知的信息有机物大多是分子质量小于10~4Da的醇、酚、萜、酯、多肽等小分子物质,它们随水体迁移扩散,通过控制酶活性或光合系统等途径影响目标生物生存生长,作用强度受微生物分解和营养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水体中信息有机物一般是通过有机溶剂萃取或固相萃取富集后用色质联用鉴定结构并测定含量。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水环境中信息有机物及其检测方法的主要研究进展,归纳总结了高效灵敏的水体信息有机物检测方法,阐述了水环境中信息有机物种类、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对水域生态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域生态讯息学"的新概念,诠释了"水域生态讯息学"的内涵,这对于拓展生态学研究内容,揭示水生生物学发生机制,持续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及烃源岩特征——以CSDP-2井为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依托CSDP-2全取心井岩心及38块烃源岩样品的实测w(TOC)、w(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生烃潜量等一系列地化测试数据,在精确识别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多组段、多岩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比该区与下扬子苏皖地区主要烃源岩的差异性,探讨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在中—古生代共经历了6次较大规模的海侵-海退,由海向陆方向发育完整的浅海陆棚-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体系且充填了浅水内陆棚、镶边碳酸盐岩台地及潮坪-泻湖和三角洲前缘等连续的沉积演化序列;海盆内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和青龙组4套烃源岩品质与陆区相当,同属中等最好烃源岩级别;垂向上则以龙潭组、大隆组源岩品质最高且不乏优质烃源岩的存在,青龙组源岩品质稍低但同样有效;丰富的烃类物质基础、7套全烃、荧光高幅上升段及累计40余处油浸、油斑等直接油气显示彰显了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存在着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关键词: CSDP-2全取心井 沉积相类型 烃源岩特征 中—古生界海相地层 南黄海盆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对蛋品质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对鸡蛋蛋品质的影响,将600只健康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饲喂普通九洲鸡饲料和含有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的九洲鸡饲料,对比分析其鸡蛋蛋品质及其功能性营养物质(必需氨基酸、脂肪酸及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试验期56d。结果显示,试验组海兰褐壳蛋鸡所产鸡蛋(海洋生命蛋)的蛋黄颜色为橙红到鲜红色,蛋黄重/蛋清重为0.424,而普通鸡蛋的蛋黄为黄色和橘黄色,蛋黄重/蛋清重为0.365。海洋生命蛋的总氨基酸含量为13.22g/100g,其中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普通鸡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海洋生命蛋中多不饱和脂肪酸高达30.53%,类胡萝卜素含量达到0.75mg/枚,而普通鸡蛋仅为0.52mg/枚;同时,在海洋生命蛋中检测出虾青素,其叶黄素/玉米黄素为1.12,且其有机硒含量为290~490μg/kg。上述结果表明,添加海洋生物营养强化剂的饲料可较全面地提高鸡蛋的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