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对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多次施用化学农药和仅施3次化学农药的试验梨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污染的质量状况。【方法】比较多次施用农药和仅施3次农药的梨园根际浅层(0~20 cm)和深层(>20~40 cm)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分析线虫多样性、生态功能指数。【结果】仅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p H值显著低于常规梨园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129.2 mg·kg~(-1))显著提高;深层土壤铵态氮及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多次施药的梨园土壤线虫数量显著低于施3次药的梨园。绕线属(Plectus)和小杆属(Rhabditis)耐受农药干扰的能力强,矮化属(Tylenchorhynchus)对农药过度使用反应灵敏。施3次药的梨园浅层土壤杂食/捕食线虫比例、深层土壤植物寄生线虫比例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对线虫生态指数分析表明,仅施3次药的梨园深层土壤TD、SR、MI均显著高于多次施药梨园。【结论】施3次药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增加了土壤线虫丰富度和营养类群多样性,使得土壤更趋向于成熟。因此,土壤线虫关键属、生态功能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农药过度使用对土壤造成污染的良好生物指标。


水质净化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发酵参数优化
《微生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水产养殖环境和养殖生物体中选育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乳酸菌,以期为水产养殖提供专用高效的菌种资源。【方法】在低温和常温条件下从皮皮虾、南美白对虾肠道及养殖池底质活性污泥中分离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乳酸菌,对筛选的优良菌株采用形态、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 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对菌株的发酵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低温和常温条件下从3种介质中共分离到乳酸菌136株,经水质净化能力筛选,发现常温分离的r13对模拟水体中亚硝态氮去除效果较强,72 h能将11.5 mg/L的亚硝态氮彻底去除,且对13.0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到29.1%。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r13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发酵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培养基组成为:酵母膏6.0 g/L,葡萄糖20.0 g/L,乙酸钠4.0 g/L,柠檬酸氢二铵2.0 g/L,K_2HPO_4 2.0 g/L,番茄汁50 m L/L;培养条件为:初始p H 6.0,接种量5%,装液量45/50,培养温度为34°C;在上述优化培养条件下发酵72 h,菌液的生物量达28.4 g/L湿重,有效活菌浓度达4.4×10~9 CFU/m L。


猪德尔塔冠状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 Co V)的方法,根据G en Bank上已发表的PDCo V的M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的大小为359 bp。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检测PDCo V的RT-PCR方法,并对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仅PDCo V阳性模板可扩增得到约359 bp的目的条带,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链球菌2型、大肠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核酸质量浓度为1 ng/L。应用该方法对110份临床疑似发病的腹泻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检出13份PDCo V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1.8%。应用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阳性样品与其他PDCo V序列的同源性为92.2%~100%。M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阳性样品与PDCo V中国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PDCo V的RT-PCR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PDCo V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


抗菌肽、合生素对AA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饲粮中添加抗菌肽、合生素对AA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将480只1日龄AA肉鸡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组为添加抗菌肽组,饲喂基础日粮+0.5%抗菌肽;3组为添加合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0.3%合生素;4组为添加抗菌肽+合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0.5%抗菌肽+0.3%合生素,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添加抗菌肽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Ig G和Ig A水平(P<0.05);添加合生素显著提高了21日龄肉鸡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降低了血清三酰甘油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抗菌肽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降低了血清三酰甘油含量、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合生素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并显著降低了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抗菌肽、合生素以及二者共同添加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提高乳酸杆菌数(P<0.05或P<0.01)。说明抗菌肽、合生素单独或联合使用均能改善肉鸡的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状况,提高免疫力。
关键词: 抗菌肽 合生素 AA肉鸡 总蛋白 三酰甘油 谷丙转氨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肠道菌群


天津地区冷季型绿化草坪初春杂草种群构成及优势度分析
《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5年和2016年4月初对天津地区9个不同区县23个不同草坪样点进行了北方冷季型绿化草坪杂草的发生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初春草坪杂草共有14科37种。其中,多年生杂草占45.9%,一年生杂草占54.1%,菊科杂草占43.2%,阔叶杂草占94.6%;用重要值和相对丰度两项指标进行杂草发生强度的量化分析,结果均表明:天津地区早春最常见和危害程度最大的八大杂草是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 Cass.)、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laris(Trev.)Benth.)、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 Bge)、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车前(Plantago asiatica L.)和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各4种,均为阔叶杂草。影响杂草发生因素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草坪草种类、建植年限以及管理水平都对杂草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秋冬季节泡桐顶芽形态及显微结构变化分析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泡桐停止生长及顶芽死亡过程中顶芽形态结构的变化。以生长在郑州地区的1年生毛白33泡桐埋根苗为研究材料,8-12月份每隔10d对泡桐顶芽的外部形态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制备顶芽石蜡切片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综合毛白33泡桐埋根苗顶芽外形变化和显微结构变化特征,可将该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1)顶芽分化生长期:9月上旬之前,顶芽细胞分化能力强,能不断分生出新叶。2)顶芽生长分化停止期:9月中旬至9月末,泡桐顶芽细胞壁稍厚,成熟区的维管形成层出现导管,顶芽已不再萌发新叶,顶芽颜色由浅绿色变为绿褐色。3)顶芽死亡发生期:10月上旬到11月上旬,顶芽分生区细胞间开始出现层状裂隙,伸长区的形成层已有导管,芽的木质化程度加深,顶芽颜色褐化程度加深,并有干瘪的趋势。4)顶芽死亡后期: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细胞之间裂隙普遍,形成层中导管众多,大多数顶芽细胞已基本死亡。泡桐生长停止前后,泡桐顶芽并未形成芽鳞,之后顶芽细胞间开始出现层状间隙,细胞开始老化死亡,并随着时间推移而程度加深。从芽的形态结构变化分析来看,泡桐顶芽芽鳞的缺失是泡桐顶芽死亡的主要原因。


薄皮甜瓜新品种‘玉玲珑’
《园艺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薄皮甜瓜‘玉玲珑’是杂交育成的绿皮绿肉类型新品种。植株长势健壮,以孙蔓结果为主。果实梨形,单果质量约500 g。成熟后果皮灰绿色,果肉碧绿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5%,肉质酥脆,香味浓郁,口感极佳。果实发育期约28 d。适于保护地各茬口栽培,平均产量43.0 t·hm~(-2)。


季节性冷刺激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旨在探讨季节性冷刺激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选取60头(116±5)kg的育肥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重复1头猪。试验从2015年10月24日到2015年11月17日,共24d。试验10~15d发生大幅度降温,猪舍内平均温度从14℃降至7℃,对猪群造成冷刺激。利用奥斯本种猪生长性能测定系统,统计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采食行为数据。结果表明:与降温前舒适期(0d)相比,急速降温期(10~15d)猪群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升高,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急速降温期日采食次数、采食速度均显著高于降温前舒适期和降温后适应期,单次采食时间和单次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冷刺激降低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导致采食行为发生变化。


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定量测算与分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2007年天津市市政府公布的《天津市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到:"到‘十一五’末,天津市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目前的60%上升到65%以上"。2013年,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天津市现代畜牧业建设布局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要显著提升,到2015年,科技对畜牧业的贡献率达到65%"。自"十一五"以来,天津市畜牧业生产结构与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