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维生素C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侵染后红螯光壳螯虾血淋巴免疫机能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维生素C(VC)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侵染后红螯光壳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血淋巴免疫机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VC(0(对照)、100、200、400、800、1 600、3 200 mg/kg),投喂初始体质量为(20.31±2.09)g的红螯光壳螯虾8周,在养殖的第2、4、6、8周测定各组的相关免疫指标,养殖试验结束后在0、400、800 mg/kg VC添加组进行WSSV攻感染试验,测定WSSV侵染后血细胞总数、吞噬活性,以及血淋巴中溶血活性、凝集活性、抑菌率的变化,并分析凝集素基因(C-lectin)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WSSV侵染后,红螯光壳螯虾血细胞总数及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2种类型的血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而大颗粒血细胞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至96 h时,800 mg/kg VC添加组血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淋巴溶血活性、凝集活性和抑菌率随着WSSV侵染时间的延长,各组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至96 h时,800 mg/kg VC添加组血淋巴凝集活性和抑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螯光壳螯虾C-lectin基因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至96 h时,试验组血细胞中的C-lectin基因表达量均保持在较低水平,且800 mg/kg VC添加组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0 mg/kg VC添加组(P<0.05)。研究表明,VC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红螯光壳螯虾的免疫机能,当添加量为800 mg/kg时,能显著增强血细胞及血淋巴的免疫活性,对红螯光壳螯虾防御WSSV侵染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关键词: 红螯光壳螯虾 维生素C 白斑综合征病毒 血细胞 血淋巴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培养基和栽培方式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麦粒(W)、麦粒加蚕蛹粉(WW)、大米(R)、大米加蚕蛹粉(RW)的配料栽培方式,以及蚕蛹(CY)活体接种栽培方式培养蛹虫草子实体,比较蛹虫草子实体中多糖及核苷、游离糖醇和小分子糖类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和栽培方式影响蛹虫草多糖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分布,多糖含量最高的为蚕蛹活体接种培养的处理(CY),多糖含量为6.19%,其他处理的多糖含量仅为CY的44.4%–62.8%;蚕蛹(CY)上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中核苷类成分含量最高,在麦粒上培养获得的子实体中核苷含量显著高于在大米上的处理,并且麦粒添加蚕蛹粉后培养的子实体中尿苷、鸟苷、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显著上升,大米添加蚕蛹粉后培养的子实体中尿苷、虫草素、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显著上升;配料栽培的4个处理,其子实体中海藻糖含量为20.07%–23.40%,蚕蛹活体接种的处理(CY)海藻糖含量显著降低,为8.41%;添加蚕蛹粉后子实体中甘露醇含量显著降低。对各成分含量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进行蛹虫草品质的综合评价,在蚕蛹上培养的蛹虫草综合评分最高,麦粒为主要培养基培养的蛹虫草品质好于大米为主要培养基的,且添加蚕蛹粉的处理优于未添加的处理。

关键词: 蛹虫草 配料栽培 活体栽培 多糖 核苷 海藻糖 甘露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N-TiO2/Ag3PO4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有害藻的研究

环境科学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高效、低能耗的藻污染控制方法,通过煅烧-沉淀法制备出b-N-TiO2/Ag3PO4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SEM、TEM、XRD、XPS、UV-Vis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整体形貌、表面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 b-N-TiO2均匀分布在Ag3PO4表面,增强了对可见光的响应,并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2) b-N-TiO2/Ag3PO4(0.2T/A)复合光催化材料降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细胞中叶绿素a(Chla)的效果最好,其拟一级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分别比纯Ag3PO4和b-N-TiO2高2.73和7.72倍,经过8 h可见光催化后,对Chla的降解率为98.1%,且重复利用3次后降解率仍可达85.4%,具有较高的光催化稳定性.(3)固定化b-N-TiO2/Ag3PO4复合光催化材料对实际地表水中的藻细胞和藻毒素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因此,b-N-TiO2/Ag3PO4复合光催化材料在未来有害藻类污染的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b-N-TiO2/Ag3PO4 光催化降解 固定化光催化材料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摘季节及产地对猫须草叶提取物主要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采摘季节及产地对猫须草品质的影响,比较了广西玉林和云南西双版纳不同季节采摘的6个猫须草样品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同一地区夏季采摘的猫须草叶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均显著高于秋季采摘样品,但不同地区间同一季节采摘的猫须草叶提取物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差异无明显规律。不同地区及季节采摘的猫须草叶中迷迭香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4号样品(玉林地区2017年夏季采摘)迷迭香酸含量最高,6号样品(西双版纳地区2017年秋季采摘)迷迭香酸含量最低。猫须草叶提取物中总多酚和迷迭香酸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提示在运用猫须草时应注意不同采摘时间对其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关键词: 猫须草 采摘季节 产地 抗氧化 迷迭香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多基因聚合利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课题是"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培育绿色超级稻的目标,形成了覆盖国内所有稻作生态区的水稻分子育种协作网络。本研究简要介绍项目子课题-绿色性状基因聚合与种质创新的主要进展。以不同生态区优良水稻品种为受体,以含绿色性状的种质资源为供体开展导入系群体及资源群体的构建,同时,以显性核不育材料为载体构建轮回群体,并对这些群体进行大规模的逆境筛选与鉴定,创制了具有优质多抗、节水抗旱、养分高效等重要应用前景的绿色基因资源870份,其中具有两种绿色性状的新种质553份,三种以上的317份;建立和完善绿色性状,特别是节水抗旱的评价方法,为绿色超级稻新品种培育提供重要的中间亲本材料和鉴定平台,提高了育种效率。

关键词: 绿色超级稻 基因聚合 种质创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2型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原材料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比3家公司生产的Taq酶、PCR反应缓冲液和UDG酶,对已建立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中阳性参考品、最低检测限参考品、精密性参考品和阴性参考品进行制备。结果表明:Takara宝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Taq酶、PCR反应缓冲液和上海博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UDG酶的试剂组合扩增效率最高,荧光增长值的平均值达182 464,各组合间Ct值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可为相关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的药证申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 原材料研究 参考品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猴头菌多糖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展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是珍贵的食药两用菌,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猴头菌多糖在保护胃黏膜、抗肿瘤、降血脂、治疗消化道疾病方面具有明显作用。笔者对影响猴头菌多糖产生的关键因素,猴头菌多糖的结构特征、构效关系、药理作用及产品开发现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猴头菌多糖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猴头菌多糖 构效关系 药理作用 开发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菇过氧化氢酶基因(VvCAT1)异源表达及耐温度胁迫功能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参与真菌的生长发育,逆境胁迫时保护真菌免受氧化损伤。【目的】实现草菇过氧化氢酶基因(VvCAT1)的异源表达,分析VvCAT1耐温度胁迫的功能。【方法】克隆VvCAT1,构建过表达载体pBAR GPE1/VvCAT1,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菌株Stbl3中,异源表达草菇过氧化氢酶。测定温度胁迫后重组菌(pBARGPE1/VvCAT1/Stbl3)与对照菌(pBARGPE1/Stbl3)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生长情况,验证VvCAT1的功能。【结果】重组菌的CAT酶活性显著提高,生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菌。【结论】VvCAT1的导入及表达显著提高了大肠杆菌Stbl3的耐温度胁迫功能。

关键词: 草菇 过氧化氢酶 异源表达 耐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质光照对香菇子实体农艺性状与质构品质的影响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第一大食药用真菌,随着香菇工厂化生产逐渐规模化、周年化、标准化,香菇工厂对环境集约化及智能化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光照是香菇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将转色后的香菇菌棒分别置于红光(R)、绿光(G)、蓝光(B)、红绿光(RG)、红蓝光(RB)、绿蓝光(GB)、红绿蓝光(RGB)7种光线下照射培养,以黑暗处理(CK)的香菇菌棒作为对照,探究不同光质光照对香菇子实体农艺性状与质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绿蓝光照射下单个菌棒蕾数最多,为24.33个,黑暗处理下蕾数最少,16.17个;蓝光和红绿蓝光照射下子实体产量较高,达到228.12g/棒和220.82g/棒;红光条件下子实体产量最低,为173.53g/棒。不同光质光照对香菇子实体的形态特征有影响,红光和黑暗环境会影响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颜色,使其颜色偏淡,色彩饱和度增加,并且促使菌柄的生长。绿光和蓝光照射下子实体农艺性状和质构品质好。本研究表明蓝光可以作为香菇工厂化生产出菇阶段的首选光质。

关键词: 香菇 光质 农艺性状 质构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黄鳝对稻田饵料资源的利用特征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黄鳝对稻田资源的利用特征,连续监测水稻生长期内(6—10月)黄鳝潜在饵料资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变化,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不同食物对消费者的贡献率,并根据营养级公式计算消费者的相对位置,应用"简化食物网"原则,构建稻鳝共作水体食物网,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6—10月,稻鳝共作水体的δ13 C值为-31.364‰—13.205‰,δ15 N值为-1.444‰—10.082‰.黄鳝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沉积物、腐殖质、水生昆虫、寡毛类、浮萍和泥鳅;穗花狐尾藻、水花生和双穗雀稗固定的碳未流向黄鳝.水生昆虫、寡毛类贡献最大,贡献率平均值为68%,其次是泥鳅,为19.5%,螺蛳和浮萍贡献率为4.1%和3.3%,沉积物和腐殖质的贡献率较少,分别为1.9%和1.1%.黄鳝的营养级为(3.17±0.36),泥鳅的营养级为(3.22±0.21),食蚊鱼的营养级为(2.36±0.15),克氏原螯虾的营养级为(2.10±0.13),水生昆虫、寡毛类的营养级为(1.92±0.36),螺蛳的营养级为(2.00±0.08).研究表明,泥鳅和螺蛳是仅次于水生昆虫、寡毛类被黄鳝摄食的种类,同时螺蛳也是泥鳅、食蚊鱼、克氏原螯虾等次级消费者的摄食来源之一,建议在稻鳝共作模式中投放一定比例的螺蛳.此外,建议在放养黄鳝苗种的同时,投放一定比例的适口泥鳅以促进黄鳝摄食生长.

关键词: 黄鳝;稳定同位素;稻鳝共作;食物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