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烟草甲幼虫高毒力病原真菌的筛选
《中国烟草科学 》 2021 CSCD
摘要:为筛选出对烟草甲2龄幼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病原真菌,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定5株蜡蚧轮枝菌和5株球孢白僵菌对烟草甲2龄幼虫的毒力,筛选出2株对烟草甲2龄幼虫具有高毒力的白僵菌菌株Bb05和Bbr81,将2株菌株配置成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测定其毒力并对Bb05菌株的侵染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孢子浓度1.0×108 mL-1条件下,菌株Bb05处理烟草甲的累积死亡率最高,达77.78%,LT50为8.18 d;菌株Bbr81处理烟草甲的累积死亡率为74.44%,LT50为7.60 d.用不同浓度孢子悬浮液处理烟草甲2龄幼虫后,其累积死亡率随孢子浓度和接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Bb05菌株的LC50为8.3×107 mL-1,菌株Bbr81的LC50为1.2×107 mL-1.筛选所得的2个菌株对烟草甲虫2龄幼虫的毒力较高,具有一定的开发应用潜力.
关键词: 昆虫病原真菌;烟草甲;生物测定;生物防治


烤烟新品种许金101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中国烟草科学 》 2021 CSCD
摘要:为了选育抗根部病害的烤烟新品种,以南江3号为母本、双抗70为父本,得到纯系品种许金101.多年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遗传性状稳定,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NC89和中烟100.抗镰刀菌根腐病,中抗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中感青枯病、CMV和PVY,综合抗病能力与NC89相当;烘烤特性好,烤后原烟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较协调,能够满足工业企业的需要.该品种根部病害抗性较好,特别是对镰刀菌根腐病的抗性提高,适宜在我国黄淮烟区特别是平原区种植.
关键词: 烤烟;品种;许金101;选育;特征特性


氯化铵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氯化铵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的影响。全株玉米青贮时,氯化铵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3、6和9 g/kg(鲜重基础),分别于发酵45和90 d时取样(n=4),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和发酵参数。结果显示: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中性洗涤纤维、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线性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发酵45 d时有机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发酵90 d时总可消化养分含量显著线性增加(P<0.05)。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发酵45 d时pH和乳酸含量分别显著线性降低和线性增加(P<0.05)。氯化铵添加量和发酵时间对pH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随发酵时间的延长,对照组的pH显著降低(P<0.05),而3个氯化铵添加组的pH显著增加(P<0.05)。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随氯化铵添加量的增加,发酵45和90 d的全株玉米青贮的综合营养价值均不断提高,氯化铵的推荐添加量为9 g/kg(鲜重基础)。


低强度亚临界水提取水溶性芝麻蛋白与多肽
《中国油脂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高温芝麻粕为原料,通过碱溶酸沉法提取芝麻蛋白,再利用低强度亚临界水提取芝麻蛋白中水溶性蛋白及多肽。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温度、pH、反应时间、液料比对水溶性蛋白及多肽得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分别优化水溶性蛋白及多肽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低强度亚临界水可显著提高水溶性蛋白及多肽的得率;低强度亚临界水提取水溶性蛋白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125℃、pH 1.5、反应时间30 min、液料比30∶1,在此条件下水溶性蛋白得率为85.015%;亚临界水提取多肽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125℃、pH 1.5、反应时间60 min、液料比50∶1,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40.537%。亚临界水提取率高,操作简便,为水溶性芝麻蛋白与多肽的提取提供参考依据。


河南植烟土壤6种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分析
《中国烟草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邻苯二甲酸酯(PAEs)在河南植烟土壤中的污染状况。【方法】采集了7个县区203份耕层土壤样品,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DnOP)等6类PAEs含量。【结果】(1)河南植烟土壤PAEs污染物检出频率较高,以DBP、DEHP污染物为主,均值分别为0.348 mg/kg和0.131 mg/kg。参考美国土壤PAEs控制标准,河南植烟土壤DBP超标率达97.8%,DMP超标率为5.42%,6种单因子PAEs含量均未超过其治理标准。(2)不同县区之间土壤PAEs污染程度不同;相比卢氏县,豫中地区叶县、建安、郏县、襄县的植烟土壤DBP单因子及PAEs综合污染指数相对较高。(3)土壤DBP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4)与0~3年烤烟种植年限相比,种植4年后的植烟土壤DMP、DBP和PAEs总量显著升高。


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郑单6122和郑单819为试验材料,在玉米苗期干旱胁迫后分别喷施清水和炭吸附聚谷氨酸,研究炭吸附聚谷氨酸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形态、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以期为玉米抗旱高产栽培提供新方法.结果显示,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总体显著提高了干旱胁迫下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株高、叶面积、地上和地下部干质量及根冠比,显著提高了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Fv/Fm、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喷施炭吸附聚谷氨酸缓解干旱胁迫对玉米造成伤害的关键指标.灰色关联分析显示,叶绿素含量、根冠比、Fv/Fm、POD和SOD活性均与总干质量有较高的关联系数,分别为0.5664、0.4549、0.4491、0.4299和0.4182.综上所述,炭吸附聚谷氨酸增强了玉米苗期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可作为干旱胁迫的缓解剂.
关键词: 炭吸附聚谷氨酸;玉米;苗期;干旱;缓解剂


基于双列杂交的花生主要品质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花生品质性状优势组合的选育效率,以5个花生材料为亲本,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0个组合,分析花生籽仁中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蔗糖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豫花132(W191)的粗脂肪、硬脂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含量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冀花甜1号(JT1)的蔗糖和粗蛋白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而高油酸品种WT08-0937(DF15)的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遗传协方差Wr对阵列方差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这7个性状基本适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它们的遗传主要是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小且表现部分显性。对所有子代的1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Dim1和Dim2的累计贡献率达88.6%,结果显示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和蔗糖含量呈负相关,粗脂肪含量与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一烯酸含量相关性较弱。本研究为花生育种中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花生 品质性状 双列杂交 配合力 加性效应 主成分分析


巢式杂交分离群体的花生籽仁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花生籽仁性状是花生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通过对花生巢式杂交群体的籽仁性状开展遗传模式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其衍生巢式关联作图群体开展花生籽仁性状QTL定位及开发分子标记辅助花生高产育种提供材料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以豫花15为共同亲本,远杂9102、中花6号、粤油20、伏花生和NC94022为基础亲本,组配远杂9102×豫花15、中花6号×豫花15、豫花15×粤油20、豫花15×伏花生和豫花15×NC94022共5个组合的巢式杂交群体,通过F2单株收获共获得1 812个F2:3家系,将籽仁性状分解为籽仁长、宽、长宽比、表面积、表面周长及单仁重等6个性状,分析各个性状之间的拟合度、相关性,利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别对其进行遗传模型分析与遗传参数估计,确定控制各个性状的基因数目、遗传效应值及遗传力。【结果】花生巢式杂交分离群体中,籽仁性状变异类型丰富,籽仁6个性状在不同组合中均表现为超出双亲的正态分布;籽仁不同性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籽仁长、籽仁表面积和表面周长三者之间呈显著相关,籽仁宽与籽仁长宽比呈负相关性,但相关性低;籽仁6个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越大,拟合度也越高;不同组合的不同籽仁性状的遗传模型存在差异,在籽仁的6个性状中,籽仁表面积、表面周长在5个组合中均符合1MG-AM模型,籽仁宽、长宽比、单仁重均有4个组合符合1MG-AD模型,籽仁长有3个组合符合1MG-NCD模型,籽仁长、长宽比均有1个组合符合2MG-EAD模型,主基因遗传力3.80%—77.06%,不同群体中的基因效应值不同,表明多等位基因或非等位基因的不同遗传效应以及遗传背景的差异。【结论】花生巢式杂交群体的籽仁性状以多基因遗传效应为主,其遗传表现出不同的模式,表明该巢式杂交群体中不同组合籽仁性状的调控基因差异,为全面解析复杂籽仁性状的遗传机制提供了群体材料。
关键词: 花生 巢式杂交群体 巢式关联作图群体 籽仁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长期施肥措施下潮土土壤碳氮及小麦产量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华北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潮土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小麦高产稳产及培肥技术提供指导。以长期定位肥料试验为平台,选择4个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化肥(NPK)、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MNPK)、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还田(SNPK)。测定1990-2018年间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下小麦产量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前18 a SNPK和MNPK处理小麦产量大体上低于NPK处理,后11 a SNPK和MNPK处理大体上高于NPK处理,分别提高8.90%,8.93%。与CK相比,NPK、MNPK、SNPK处理均增加产量的稳定性;在施肥处理中,SNPK处理产量可持续性指数最高,为0.66。拟合方程表明,农田基础地力每增加1 000 kg/hm2,肥料贡献率降低14.35~19.57百分点。长期施肥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其中MNPK处理有机碳、全氮提升作用最明显,年均增幅分别为0.158,0.014 g/kg。土壤全氮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呈现正相关(R2=0.620),有机碳含量每升高1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078 g/kg。施肥可提高小麦产量,提升小麦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指数。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还田最有利于维持可持续生产能力。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在潮土区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和保障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小麦 长期肥料 潮土 肥料贡献率 产量稳定性 可持续指数 有机碳 全氮


猪口腔液中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核酸稳定性研究
《动物医学进展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口腔液作为一种生物检材,在猪群疫病监测和诊断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尚不清楚病毒核酸在口腔液中的稳定性。利用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估核酸保护剂和保存温度对病毒核酸在口腔液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4℃或室温条件保存1 d后,核酸保护剂组病毒核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10倍或100倍左右,二者差异显著(P<0.05或P<0.01);当使用核酸保护剂时,在4℃或室温条件保存1 d~3 d,病毒核酸含量依然保持稳定,二者差异不显著;而当不使用核酸保护剂,保存1 d后,4℃条件下病毒核酸含量比室温条件下高10倍左右。使用不同公司的核酸提取产品提取含有核酸保护剂的样品,在核酸提取效率上无显著差异,说明核酸保护剂对后续核酸提取产品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表明核酸保护剂和低温在防止口腔液中病毒核酸降解方面效果显著,研究结果为临床猪口腔液作为生物检材的科学使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猪口腔液 核酸保护剂 温度 荧光定量PCR 核酸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