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全基因组测序及主要保护性抗原氨基酸变异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流行毒株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的2株PRV(HeNLH/2017和HeNZM/2017)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和主要保护性抗原的遗传变异情况.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PRV基因组全长约为143 kb,GC含量约为73.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PRV毒株与Bartha株、我国早期流行毒株Ea和Fa株以及2011年以来流行的变异毒株(HeN1和HN1201)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28%~95.37%、98.70%~98.80%和98.90%~99.42%.系统进化树显示,2株PRV分离株均属于基因2.2亚型(Genotype 2.2),且与变异毒株遗传关系更近.PRV主要抗原gB、gC和gD蛋白的氨基酸变异分析显示,与Bartha株相比,2株PRV分离株以及我国其他PRV流行毒株均发生了广泛的氨基酸变异,且有gB 75SPG77的缺失、gC 63AAASTPA69和gD 278S/RPRP281的插入;与我国早期流行毒株Ea和Fa相比,2株PRV分离株以及我国2011年以来流行的变异毒株的gB、gC和gD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仅在个别位点发生了突变.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基因组测序;同源性分析;遗传进化;氨基酸变异


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对水稻产量稳定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长期减量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影响,以10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100%F)、减量20%和40%化肥分别配施22 500、30 000、37 500、45 000 kg·hm-2紫云英10种施肥模式,研究水稻产量及产量变化趋势、水稻产量稳定性、肥料贡献率及土壤养分对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水稻年均产量,减量20%和40%化肥配施不同量紫云英较CK增产36.81%~40.07%,较单施化肥增产6.27%~8.80%。AMMI模型产量稳定性参数(Di)结果显示,化肥减施20%和40%均以配施45 000 kg·hm-2紫云英处理水稻产量稳定性最好,其次为配施37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处理肥料贡献率较单施化肥提高4.55~6.42个百分点,以减量40%化肥配施37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最高,肥料贡献率与土壤地力贡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CK相比,减量化肥配施紫云英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水稻产量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产量稳定性参数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考虑水稻高产、稳产及减肥效益,以减施40%化肥配施37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豫南稻区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


过氧化氢浸种对花生种子发芽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过氧化氢浸种对低温条件下花生发芽及种子生理代谢的影响,以花生品种开农176为材料,测定了过氧化氢浸种后的种子发芽及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过氧化氢浸种显著提高了花生的发芽能力,发芽势从0提高到24.45%,发芽率从39.33%提高到90.99%。过氧化氢提高了花生种子赤霉素含量,同时降低了脱落酸含量,发芽0、24、48 h的赤霉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0.82%、5.73%、18.64%,脱落酸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4.98%、36.45%、39.70%。同时,提高了抗氧化酶SOD、CAT的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了丙二醛的含量;促进了大分子贮藏物质脂肪、蛋白质、淀粉的分解代谢,为种子发芽提供更多的ATP和蛋白质、核酸的合成底物。研究表明,H2O2通过介导抗氧化酶、ABA和GA以及贮藏物质的分解来促进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的萌发。


酶解青蒿联合地衣芽孢杆菌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酶解青蒿联合地衣芽孢杆菌饲喂肉仔鸡对其生长性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选取1日龄科宝(Cobb)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mg/kg抗生素(主要成分为维吉尼霉素)、1 g/kg酶解青蒿以及1 g/kg酶解青蒿+2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18%和7.49%(P>0.05);试验Ⅱ组肉仔鸡终末体重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组和试验Ⅰ组分别提高6.94%和6.94%(P>0.05).各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对肉仔鸡盲肠菌群进行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盲肠菌群多样性均有所提高(P<0.05).对4组肉仔鸡盲肠菌群组成进行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优势菌门主要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I组和试验II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抗生素组和各试验组拟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粪杆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II组瘤胃球菌科UCG-014菌属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由此得出,酶解青蒿用于肉仔鸡饲粮具有替代抗生素的潜质.饲粮单独添加酶解青蒿具有改善肉仔鸡生长性能的趋势,酶解青蒿和地衣芽孢杆菌联用可通过改善盲肠菌群结构,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提高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比例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关键词: 酶解青蒿;地衣芽孢杆菌;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菌群


染料法实时荧光PCR检测牛嵴病毒
《中国兽医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牛嵴病毒(BKoV)可能是与犊牛腹泻相关的潜在病原,为建立快速检测BKo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BKoV 3D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了基于Eva Green染料检测BKoV的实时定量PCR方法。该方法 Ct值与模板在1.08×102~1.08×108copies/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扩增效率为106.4%;该方法仅检测BKoV时结果呈阳性,检测其他犊牛腹泻相关病原时结果呈阴性;能检出BKoV的最低检出限为10.8 copies/μL;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重复性好。用该方法对311份采自河南、山东和四川省的犊牛腹泻样本进行检测,河南省BKoV的检出率为7.38%(20/271),其他两省的样本均未检测出BKoV。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为BKoV的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手段。
关键词: 牛嵴病毒 犊牛腹泻 EvaGreen染料


绿肥根茬还田和化肥用量对土壤团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年定位试验探讨绿肥根茬还田和化肥用量对土壤团聚性及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试验依据绿肥根茬还田和化肥用量共设置5个处理:100%化肥即常规施肥(100%CF);绿肥根茬还田(GM);100%化肥+绿肥根茬还田(100%CF+GM);90%化肥+绿肥根茬还田(90%CF+GM);80%化肥+绿肥根茬还田(80%CF+GM)。土壤团聚体采用湿筛法分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用碳氮仪测定。结果表明:(1)0.25~2 mm团聚体在土壤中占绝对优势,但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100%CF相比,绿肥根茬还田4个处理GM、100%CF+GM、90%CF+GM和80%CF+GM使0.05~0.25和<0.05 mm团聚体向>2 mm大团聚体转变,并显著提高团聚体稳定性,但4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团聚体粒径增大而提高。>0.25 mm大团聚体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最高(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分别为60.1%~82.9%和66.6%~83.0%),绿肥根茬还田使这一趋势增强,即随着微团聚体向大团聚体转变,有机碳和全氮也被大团聚体固持;(3)相关分析表明,团聚体稳定性与>2mm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及其有机碳贡献率均极显著相关,团聚体质量百分比与该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极显著正相关。综上,绿肥根茬还田有利于土壤结构稳定和碳氮积累,短期内还能减施化肥,是豫南地区冬闲田综合利用和发展畜牧业的推荐途径。


水稻源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HA蛋白两种纯化方法的建立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蛋白是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表面的一种糖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也是AIV主要的保护性抗原。已在水稻(Oryza sativa)胚乳中成功表达禽流感病毒H9N2 HA蛋白。为了建立水稻源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HA蛋白的纯化方法,本研究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HA蛋白的纯化。方法一:将HA蛋白水稻粉末按照质量与体积1∶5比例加入到提取液中,室温下搅拌,离心、取上清液,过滤后,首先经Q阴离子层析捕获到HA粗提蛋白,其次利用HA蛋白抗体亲和层析精细纯化HA蛋白,收集洗脱液,检测目的蛋白;方法二:用与方法一同样的方法获得HA粗提蛋白,根据Butyl疏水填料特性,HA粗提蛋白液中加入硫酸铵,搅拌、离心和过滤,进行第2步纯化,将收集到的洗脱液浓缩、换液,再经过SP阳离子层析纯化,收集洗脱液,获得HA蛋白。将两种方法纯化的HA蛋白经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纯度,并将HA蛋白送公司测序。结果表明,方法一:Q阴离子层析与HA免疫抗体亲和层析两种组合纯化HA蛋白的纯度约为90%左右。该组合纯化蛋白的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培养和纯化单克隆抗体,此方法适合实验室快速小规模的蛋白纯化;方法二:Q阴离子层析、Butyl疏水层析和SP阳离子层析3种组合纯化的HA蛋白纯度达到90%左右。该方法适合建立HA蛋白的纯化工艺,用于大规模纯化HA蛋白。这两种方法获得的HA蛋白经测序与已知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本研究首次建立2种从水稻中获得高纯度重组H9N2亚型HA蛋白的方法,为今后制备禽流感H9N2亚型亚单位疫苗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HA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 疏水层析 亲和层析


基于深度学习和籽粒双面特征的玉米品种识别
《系统仿真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高识别准确率且适用于手机端应用的玉米籽粒品种识别模型,提出利用手机获取玉米粒籽双面(胚面和非胚面)图像,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V2和迁移学习构建玉米籽粒图像品种识别模型,针对已有研究中多以玉米籽粒单面识别为主,分析对比玉米籽粒单、双面特征建模及识别性能.结果 表明,玉米籽粒双面特征建模的双面识别准确率达99.83%,优于单面特征建模识别以及胚面和非胚面图像分别建模后双面识别,适用于手机端玉米籽粒品种识别应用需求.
关键词: 玉米;深度学习;品种识别;MobileNetV2;机器视觉


农田机械碾压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实际生产中大型农业机械碾压对土壤物理特性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程度,为改善耕作措施、实现作物壮根高产和土壤的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小麦—玉米两熟制中前茬小麦收获时节受谷物联合收割机反复碾压的地块(JS处理)和常规收割未经反复碾压地块(CK),以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和登海3号(DH3)为试验材料,测定并分析玉米播种前的土壤容重和含水量及玉米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果穗性状及产量等指标。【结果】JS处理地块0~5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均较CK增加,其中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均显著大于CK(P<0.05,下同),即大型农机反复碾压对土壤容重的影响主要集中在0~20 cm耕层。耕层土壤紧实进一步造成玉米根系发根数量减少,根干质量降低,根冠发育失调,茎、叶分化受阻,单株叶片数量和茎节数量减少,叶面积指数下降,株高降低,光合速率降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穗粒数和百粒质量下降。2个品种比较,DH3根系生长受紧实胁迫影响较大,根层数、根条数、根干质量、根冠比较CK分别显著减少17.9%、26.9%、45.2%和32.9%,而DH605分别下降0、14.4%、31.7%和12.7%,仅根干质量达到显著差异;JS处理下DH605的叶面积指数和穗位叶SPAD较CK分别显著降低36.9%和14.4%,穗位系数显著增加,茎粗、百粒质量显著降低;虽然DH3根系生长受紧实胁迫影响较大,JS处理下DH3的叶面积指数较CK显著降低21.8%,但穗位叶SPAD值、穗位系数、茎粗、百粒质量则与CK差异不显著(P>0.05),且干物质向叶片、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最终减产幅度(20.8%)与DH605(24.4%)差异不大。【结论】当前生产中大型农机反复碾压造成的耕层土壤紧实现象已十分严重,使免耕直播的玉米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产量显著降低;不同玉米品种对土壤紧实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生产中可通过深松深耕、秸秆还田、选用抗土壤紧实品种等措施消减土壤紧实对作物生长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机械碾压 土壤紧实 土壤容重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