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鱿鱼内脏制备功能性短肽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选取水解鱿鱼内脏效果较优的蛋白酶,并对鱿鱼内脏的水解液进行分析,测定水解液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并对洗脱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分析。试验选取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风味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鱿鱼内脏进行水解,通过测定水解液的总氮含量、氨基态氮含量,比较各水解液的水解度、氮收率以及水解得率。经大孔树脂对胰蛋白酶水解液进行水、20%、60%、80%甲醇-水梯度洗脱,经液相质谱(LC-MS)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水解液短肽分子量范围在100~2400,其中以60%梯度洗脱的水解液分子量分布范围较为集中,且以分子量在200左右的化合物为主,对各洗脱梯度水解液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可知60%梯度洗脱水解液DPPH清除能力为40.21%。胰蛋白酶为水解鱿鱼内脏较优的蛋白酶,且60%甲醇-水为最优洗脱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陶粒浮床系统酶活性变化与水质净化效果相关性分析
《淡水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陶粒浮床床体和浮床植物根部蛋白酶、脲酶、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变化与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陶粒浮床对精养池塘水体中TN、NO-2-N、NH+4-N、TP、CODMn、IP均有明显的净化效果;浮床床体和植物根部4种酶活性随着季节的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浮床床体和植物根部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植物根部磷酸酶活性与池塘水体中TP、IP和CODMn去除率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TN、NO-2-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CODM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脱氢酶活性与CODMn、TN去除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浮床床体磷酸酶活性同样与水体中TP、IP和CODMn去除率之间均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TN、NH+4-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CODMn去除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而浮床床体脱氢酶活性与CODMn、TN去除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红鳍东方鲀体质量预测
《水产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基于表型性状预测红鳍东方鲀体质量时,由于不同表型性状间的自相关、部分性状和体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线性回归方法自变量间的共线性,导致根据表型性状预测体质量误差过大的问题,本研究根据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建模原理,采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模型,利用72个红鳍东方鲀样本的表型数据,通过最近邻聚类算法,构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红鳍东方鲀体质量预测模型,并采用线性回归检验法对所构建模型的可信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基于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992,接近于1,而线性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为0.949,比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确定系数提高4.53%;此外,线性回归共线性检验显示,模型自变量间存在一定的共线性,性状体周长1和体高的自相关性较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RBF神经网络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消除了线性回归分析中自变量的共线性问题,预测精度显著高于线性回归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对红鳍东方鲀体质量的预测效果优于线性回归模型。基于RBF神经网络体质量预测模型的构建,为利用表型性状精确评估红鳍东方鲀的体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溴海因作用罗非鱼产生的溴离子残留及消解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以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溴离子质量比的方法,并用该方法检测了二溴海因作用于吉富罗非鱼后所产生的溴离子在肌肉中残留及消解的质量比。检测时采用Cs12A阴离子柱分离,电导检测,溴离子质量比为10~200 mg/kg,决定系数R2=0.9963。结果表明:1)样品添加30 mg/kg和50 mg/kg时,Br-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2.58%和86.14%,相对标准偏差为4.61%和6.54%。因此,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水产品中溴离子的定量分析;2)二溴海因质量浓度为0~0.3 mg/L时,肌肉中未检出溴离子;二溴海因质量浓度为1.5 mg/L时,肌肉中溴离子质量比呈时间-效应关系,即溴离子质量比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16 d时溴离子在肌肉中质量比达最大21.6 mg/kg,符合国际食品法典的规定。在清水中恢复10 d后,肌肉中溴离子的质量比降低。可见,实际生产中若二溴海因的施药剂量为0.3~0.4mg/L,则肌肉中溴离子对人类几乎没有威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凤鲚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海洋渔业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凤鲚(Coilia mystus)个体生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个体绝对生殖力(F)为3 146.2~33 237 egg,个体体长相对生殖力(FL)为27.7~185.7 egg·mm-1,个体体重相对生殖力(FW)为366.5~1 614.2 egg·g-1。F、FL与体长、体重、纯体重、卵巢重、成熟系数、年龄均呈幂函数正相关,与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FW与表明性腺成熟程度的指标(卵巢重、成熟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形态指标均不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显示,F主要与卵巢重有关,FL主要与鱼体型有关。依据卵径频率分布推测,凤鲚属单峰一次性产卵鱼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鞭毛蛋白基因的坚强芽孢杆菌特异性套式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
《渔业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菌鞭毛蛋白编码基因hag具两端的保守序列及中间可变区域,在细菌的分类和鉴定中可作为分子标记。本研究克隆了坚强芽孢杆菌鞭毛蛋白编码基因hag部分序列,根据所得核酸序列设计套式引物Bfho和Bfhi,进行菌株的套式PCR特异性检测。此外,采用内引物Bfhi建立坚强芽孢杆菌荧光定量PCR特异性检测方法并确定该方法的检测限,对15个模拟样品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组中坚强芽孢杆菌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坚强芽孢杆菌hag基因长为1213 bp,经比对,与枯草芽孢杆菌hag基因相似性为13%-15%。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坚强芽孢杆菌菌株PC004和PC024的检测限分别为17.3×103和19.7×103 CFU/ml。模拟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5个样品中检测出7个阳性,并同时定量各样品中坚强芽孢杆菌的含量。本研究建立的坚强芽孢杆菌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操作时间短、灵敏度高,可为该菌的实际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坚强芽孢杆菌 鞭毛蛋白 hag基因 套式PCR 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Cu~(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半静态试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离子(Cu2+)胁迫对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藻体相对生长速率(RGR)持续升高,胁迫组均先上升而后下降,实验第8天时只有ρ(Cu2+)为0.05 mg·L-1胁迫组的RGR较对照组高。藻体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随胁迫时间呈波动趋势,实验第8天时,ρ(Cu2+)为0.01 mg·L-1胁迫组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ρ(Cu2+)为0.05 mg·L-1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ρ(Cu2+)>0.05 mg·L-1的胁迫组,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和可溶性蛋白(SP)水平低于对照组,其余指标高于对照组,同时相对于0.25 mg·L-1胁迫组,1.25 mg·L-1胁迫组对除MDA外的其余指标影响更显著。因此,适当质量浓度的Cu2+胁迫(≤0.05 mg·L-1)对半叶马尾藻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有正面效应,而过高质量浓度Cu2+胁迫(>0.05 mg·L-1)对藻体生长和抗逆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半叶马尾藻 Cu2+胁迫 相对生长速率 生理生化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四月龄幼鱼雌雄性比及体重差异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解剖观察和石蜡组织切片法,对37个家系共计4022尾4月龄的大菱鲆幼鱼群体进行雌雄性别的鉴别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雌性1596尾、雄性2426尾,雌雄性比为1:1.52,极显著偏离1:1的理论值(P<0.01)。在家系水平上,37个家系中有19个家系的雌雄性别比例显著偏离1:1(P<0.05),其余18个家系雌雄性别比例偏离1:1,但不显著(P>0.05),但其中13个家系中雄性个体比例偏高。研究显示,在群体水平上,人工养殖条件下的4月龄大菱鲆已经出现雌雄性比偏离现象。从37个家系中随机选取20个家系(2254尾幼鱼)测量个体体重,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4月龄大菱鲆雌雄个体体重无论在群体还是家系水平都表现为差异不显著。此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菱鲆选育过程中,在4月龄时进行的以体重为选育指标的选择不会对选育群体的性比偏离造成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大菱鲆性比偏离机制研究及良种选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和流速对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及其与呼吸代谢的关系
《海洋与湖沼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鱼类游泳代谢测定装置,研究了5个温度(4、8、12、16和20°C)水平下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幼鱼的爆发游泳速度(BS)、临界游泳速度(UCrit)及其测定过程中的呼吸代谢率和不同恒定流速临条件下的最大续航游泳时间,并分析比较了幼鱼摄食与空腹状态下相关测试指标的差异,探讨了温度和流速对细鳞鲑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温度水平下摄食组和空腹组细鳞鲑幼鱼的BS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各实验组的BS对温度均无依赖关系,其摄食组和空腹组的线性拟合方程分别为Y摄食=–0.0336x2+0.2424x+0.27(R2=0.929)和Y空腹=–0.045x2+0.317x+0.192(R2=0.9158);5个温度水平下,摄食组和空腹组细鳞鲑幼鱼的UCrit分别为:(0.42±0.0038)和(0.43±0.001)、(0.42±0.0038)和(0.46±0.0099)、(0.46±0.0025)和(0.47±0.0076)、(0.43±0.0081)和(0.43±0.0010)、0.47±0.0014和(0.48±0.0012)m/s,且随着温度升高和流速增大,摄食组较空腹组的呼吸耗氧率分别增加了17.80%(4°C)、32.24%(8°C)、19.39%(12°C)、39.39%(16°C)和19.48%(20°C);在最适温度条件下(16°C),不同测试流速对摄食组和空腹组细鳞鲑幼鱼的最大续航游泳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非线性拟合得到了8个测试流速与最大续航游泳关系的幂函数模型,由幂函数方程可知,最大续航游泳时间与测试流速呈负相关性,摄食组与空腹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着流速增大,其最大续航游泳时间缩减剧烈。本研究认为,在设计大坝鱼道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温度条件和摄食条件下鱼类的爆发游泳速度和临界游泳速度参数,且如果考虑春秋季节细鳞鲑幼鱼上溯的有效通过率,那么鱼道的入口流速应小于0.65m/s,鱼孔处流速小于0.42 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的原核表达与活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鱼类胚胎发育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根据GenBank收录的鲑鳟鱼IGF-Ⅱ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哲罗鱼(Hucho taimen)肝RNA提取物为模板,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哲罗鱼IGF-Ⅱ基因开放阅读框.将目的基因IGF-Ⅱ与原核表达载体pSUMO连接构建出重组表达载体pSUMO-IGF.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中进行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约在40 kD处含有清晰的条带,与预期结果相符;目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对包涵体进行变性/复性后获得较纯的目的蛋白,利用ELISA和MTT方法对目的蛋白进行免疫学活性及生物学活性分析.ELISA结果显示该目的蛋白能够与商品化的抗鲑鳟鱼IGF-Ⅱ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并且呈现抗原浓度依赖性,该结果说明本研究获得了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IGF-Ⅱ蛋白;MTT方法测定IGF-Ⅱ蛋白对鲤(Cyprinus carpio)上皮细胞(epitheliaomapapulosum cyprini,EPC)和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RTG-2)的增殖效果来鉴定IGF-Ⅱ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显示所表达的哲罗鱼IGF-Ⅱ蛋白能够有效的刺激EPC细胞和RTG-2细胞增殖.该结果表明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的哲罗鱼IGF-Ⅱ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本研究为哲罗鱼的生长模式和生长繁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哲罗鱼 生物活性 MT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