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玫烟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的透射电镜观察
《应用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侵染过程及菌体在虫体内的增殖方式。以浓度为1×107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小菜蛾4龄幼虫,在透射电镜下对虫体各部位的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1h玫烟色棒束孢菌株EBCL03011的分生孢子开始萌芽,至4h可观察到附着孢的形成和穿透,接种后24h已普遍侵入体腔。玫烟色棒束孢在寄主表皮和体腔内,以菌丝段出芽生殖、菌丝分隔及菌丝段分隔3种方式大量增殖,主要以颗粒状的菌丝段在寄主体腔内扩散,菌丝段在穿透表皮和体腔内增殖过程中伴随着机械压力和酶的活动。
岭南果树价格鉴定探讨
《市场经济与价格 》 2011
摘要: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广州市萝岗区)征地拆迁补偿案件、民事纠纷案件甚至刑事案件中涉及果树价格鉴定的工作明显增多。由于果树品种繁多,不同果树的生长结果特性相差巨大,这给果树价格鉴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内果树价格鉴定的标准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太多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经过多方查找,关于果树价格鉴定的相关参考资料还是少之又少。为此,广州开发区价格认证中心,约请有关的农业


当前兽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兽医导刊 》 2011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养殖中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的致病微生物也不断的变异进化,病原微生物耐药现象严重、兽药市场混乱等问题,使得养殖从业人员在临床选择药物时的难度加大。如何更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确保用药效果和用药安全,是目前畜牧从业人员经常遇到的问


现代养猪生产中的育种理论与我国猪育种工作思路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11
摘要:遗传育种的目的在于发挥猪的最优生产水平和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随着遗传理论和育种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猪的育种由最初的表型选育开始,经历了早期的育种值选育,发展到当前的基因型选育,育种工作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遗传理论和选育方案。同时借助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和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得选育准确性和育种效率大大提高。育种实践中,近年来发达国家的育


甜玉米自交系空间诱变效应及变异系育种潜力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玉米自交系"日超"经育种卫星搭载,返回地面后进行3造的种植观察,发现1个突变株,其株高明显增加、穗位变高、果穗变大变粗、花粉量变大,而株叶形态、果穗形状、籽粒色泽、食用品质等其他性状保持稳定,对该变异株连续5代自交和穗选,获10个变异系。以10个变异系为被测系,4个甜玉米骨干系HZ3、265OR1、N16及C5-1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变异系产量及相关性状、株高及穗位高等进行配合力分析和自身表现评价,结果发现:717、725、726及730 4个变异系具有较好的产量及相关性状配合力,且自身表现出生长势强、食用品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具有较大的育种潜力。从其所配组合中筛选出730×N16、717×C5-1两个苗头组合,每667 m2产量分别为1 238、1 072 kg,食用品质评分分别为90.2和88.5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种粤甜16号。


三黄占2号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与稻瘟病抗性初步评价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黄占2号是国际公认、具有稻瘟病持久抗性的籼稻品种。为了获得用于三黄占2号稻瘟病持久抗性基因鉴定及机制研究的突变体,利用化学诱变剂EMS对三黄占2号进行诱变处理,创建突变体库,并对三黄占2号EMS突变体进行稻瘟病抗性评价。以成苗率50%为标准,筛选出最佳EMS诱变浓度为0.8%。从M2代起以单粒传方法进行突变体库的构建,获得了性状相对稳定的7 387份M4代突变体。广东阳江稻瘟病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约有5.9%和5.4%的材料的叶瘟和穗瘟抗性分别发生了突变,并观察到多种抗性变化类型,从中筛选出300份突变体作进一步的研究。


火龙果早结丰产栽培技术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合火龙果种植。然而,目前在火龙果生产上存在着品种退化、产量不高、管理粗放、对火龙果营养特性和需肥规律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火龙果生产效益的充分发挥。针对广东省火龙果生产存在的问题,结合其生长特性以及对环境要素的需求特点,通过提早育苗、优化空间结构、营养高效平衡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果园局域生态环境生物防控技术、果园复合系统空间配置及其调控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因地制宜,提出适合广东省火龙果早结高产的栽培技术,有利于显著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充分挖掘火龙果生产的高效潜力。


噻菌灵诱导型水稻转化载体在花粉中的诱导条件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噻菌灵诱导pRNAi-IP-UGP2转化植株,对pRNAi-IP-UGP2载体在水稻花粉中的诱导条件及相应诱导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用50 mL噻菌灵溶液(0.8%)隔天喷施转化植株,需要在水稻抽穗前10 d以上诱导才能使该载体的IP启动子在花粉中具有较好的驱动效果。
关键词: 水稻 诱导型启动子 pRNAi-IP-UGP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