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经营效率评价-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
《技术经济 》 2011
摘要: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法,对自2008年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改革以来经营效率的总体变动情况和分区域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后供销社系统整体的经营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地市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效率出现回落,且各区域的供销合作社呈差异化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中添加核苷酸混合物对凡纳滨对虾幼虾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核苷酸混合物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960尾初始体重为(0.43±0.01)g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为8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1、0.2、0.4、0.6、0.8、1.0和1.2g/kg核苷酸混合物(5′-腺苷酸∶5′-胞苷酸∶5′-尿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5′-鸟苷酸二钠=1∶1∶1∶1∶1,质量比)的试验饲料,养殖期为5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4~1.2g/kg核苷酸混合物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血细胞总数(THC)(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0.6和0.8g/kg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0.4g/kg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51.0%(P>0.05),并显著高于1.2g/kg组(P<0.05)。各组肝胰腺SOD活性和T-AOC随饲料中核苷酸混合物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均在0.4g/kg组达到最高值。各组血清和肝胰腺过氧化物酶(P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0.2~1.2g/kg核苷酸混合物可显著降低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P<0.05),而各组血清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0.2、0.4和0.6g/kg组肌肉抗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活性显著高于1.0和1.2g/kg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核苷酸混合物能提高凡纳滨对虾幼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建议添加量为0.4~0.6g/kg。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核苷酸混合物 非特异性免疫指标 抗氧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挥科技优势 推进我省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广东茶业 》 2011
摘要:本文详细分析了广东省茶叶质量安全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介绍了我所近年来在该领域中的一些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立足广东茶叶资源和区域特点,发挥科技优势,在政策、监管、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遗传转化中膦丝菌素(PPT)筛选效率的比较
《中国糖料 》 2011
摘要:从PCR检测水平评价了PPT在再生过程,再生植株喷施和体外浸泡中筛选方法的效率,结果表明PPT浸泡方式效率最高,能够准确鉴定出转Bar基因甘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沙处理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沙是一种资源,但因难于收集而很少被充分利用。概述了我国蚕沙的资源特性、研究利用情况,比较了我国典型蚕业产区的蚕沙处理现状和做法,以期为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压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海藻中汞和砷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采用高压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同时测定了5种不同海藻的汞和砷含量以考察海藻的食用安全性和海水污染情况。结果表明:汞、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0~20.0μg/L,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999,检出限分别为5.0×10-4、0.01 mg/k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8%、0.5%,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7%~98.1%、96.6%~104.8%。高压消解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省时、消解完全,HG-AFS法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可对汞和砷同时测定。对5种海藻中的汞和砷测定比较发现,不同海藻汞、砷含量存在一些差异,但都低于限量标准,以石花菜中汞和砷含量最低。褐藻门富集汞的能力强于红藻门,但褐藻门和红藻门富集砷的能力没有明显的界限。该研究的5种海藻均满足消费要求,海水质量较好。
关键词: 高压消解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 海藻 汞 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菜地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无机肥配施不同用量有机肥对菜地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增加菜地土壤氮素径流流失量。单施无机肥处理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量均最高,分别为4.20,1.22,2.30kg/hm2。配施有机肥可降低不同形态氮流失量,且随有机肥配施量增加而显著降低。配施高量有机肥处理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量相比单施无机肥处理分别降低了53.4%,58.2%和56.0%。不同处理下,矿质态氮(硝态氮+铵态氮)流失量占总氮流失量的76.8%~84.0%,矿质态氮是土壤氮径流输出的主要形态。试验期间,不同处理硝态氮浓度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铵态氮和总氮浓度相对较高,存在一定的污染风险。氮肥追施一定程度上易增加其施用几天内降雨径流液的硝态氮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白种猪优化选配减少近交畸形的研究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11
摘要:以华南某1 500头规模种猪场2009年到2010年1 502窝长白猪分娩信息进行优化、选配减少近交畸形的研究,结果显示血缘选配优化时将近交系数控制在1%比3%效果明显,平均产活仔数从10.39头/窝提高到10.46头/窝(p≥0.05),畸形率从10.30%下降到4.79%(p≤0.01);对其中402窝出现畸形仔猪的统计显示,各类畸形以"先天性震颤"、"X形腿"为主,分别为40.66%、25.48%;对其中48头长白母猪相邻两胎均生有畸形仔猪的分析显示,优化后入选父本近交系数从1.05%降为0.52%(p≤0.05),平均畸形仔猪数从3.10头/窝下降到1.85头/窝(p≤0.01)。表明将近交系数控制在1%优化选配可以减少近交危害,减少新生仔猪畸形率,从而提高母猪年生产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副猪嗜血杆菌广东分离株对断奶仔猪的毒力测定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实验室分离保存的广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血清型菌株对断奶仔猪的毒力和致病性,并了解从豚鼠试验中筛选出来的副猪嗜血杆菌毒力株是否对其宿主也具有同等毒力,通过腹腔接种的方式感染6周龄健康断奶仔猪,感染活菌含量7×109 CFU,攻毒后观察3周,每天记录其临床症状、剖检死亡及濒死的猪,分离细菌并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从豚鼠试验筛选出的广州地区流行血清型4型、5型、12型的强毒株和弱毒株通过腹腔接种7×109 CFU/头副猪嗜血杆菌都可以引起仔猪发病,但血清型之间及同一血清型不同菌株之间的发病和死亡情况存在差异,血清5型分离菌株强毒株H45和弱毒株H9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血清4型和12型分离菌,血清4型H25和12型H31的毒力分别强于其弱毒株H33和H30,24 h后死亡的仔猪具有明显的格氏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感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动物医学进展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人和动物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对公共卫生和畜禽养殖业均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准确而又快速的诊断方法对流感的防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流感病毒的核酸诊断技术发展较快,主要有RT-PCR、实时荧光定量RT-PCR、基因芯片、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等。论文对这些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流感病毒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基因芯片 环介导等温扩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