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荔枝汁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食品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荔枝果汁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旨在为荔枝汁生产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PME/GC-MS法分别对4℃和25℃贮藏的荔枝汁于贮藏4、5、6、7、8周后进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荔枝汁中香气成分总量在4℃和25℃贮藏4周后分别比贮藏前增长39.10%及31.99%。贮藏5周后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贮藏8周后香气保留率分别为96.17%及74.49%。其中醇类、酸类香气成分均在贮藏4周时含量最高,此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酯类物质在冷藏6周后达到最高,之后出现显著降低趋势(P<0.05);烯类香气成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醛类香气成分含量在贮藏4周时变化不大,在4℃和25℃贮藏8周后保留率分别为59.86%和55.3%。荔枝汁中几种典型的香气成分如香叶醇、香茅醇、苯乙醇,β-月桂烯,D-柠檬烯,香叶醛的含量也是在贮藏4周达最大,此后逐渐降低。通过对4℃冷藏和25℃常温贮藏的荔枝汁主要香气类型及典型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表明,4℃冷藏后香气总量和绝大多数典型香气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期常温贮藏(P<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免疫增强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中国猪业 》 2011
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和失调有密切的联系,治疗重点已由直接杀伤外源性病原体转向调整机体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瓜类疫霉对甲霜灵的田间抗药性
《微生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华南地区瓜类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对甲霜灵的田间抗药性。【方法】2007-2010年从广西、广东两省(区)9个市冬瓜和黄瓜产区采集疫病样品,分离纯化瓜类疫霉,分别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和叶盘漂浮法测定瓜类疫霉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并用药剂驯化方法从敏感性菌株诱导瓜类疫霉抗甲霜灵突变体。【结果】从9个市24个样点共分离纯化获得193株瓜类疫霉,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敏感菌株、中等抗性菌株和抗性菌株分别占测试菌株的29.0%、18.1%和52.8%;不同地区、不同寄主分离的菌株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差异较大,来源于广东的菌株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一般高于来源广西的菌株,分离自黄瓜的菌株高于分离自冬瓜的菌株,大部分样点抗性菌株占据优势群体,个别菌株的抗性指数高达4226.9,叶盘漂浮法测定结果和菌落生长速率法相似;在含药平板上对敏感菌株进行甲霜灵抗性诱导结果表明,从60%的敏感菌株中成功诱导出对甲霜灵抗性稳定的突变体,突变体的抗性水平为敏感性亲本的189-407倍;9株来源于未施用过甲霜灵等苯基酰胺类杀菌剂样点的菌株均为敏感性菌株,其EC50值为0.0429-0.5461μg/mL,将它们EC50的平均值0.3200±0.1617μg/mL确定为华南地区瓜类疫霉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基线;对两个样点的监测结果表明,瓜类疫霉抗甲霜灵菌株的频率及抗性指数有逐年增高趋势。【结论】华南广西和广东两省(区)瓜类疫霉对甲霜灵抗性普遍发生,瓜类疫霉对甲霜灵抗药性产生与其和药剂的接触密切相关。瓜类疫霉敏感性基线的建立,可为今后瓜类疫霉抗甲霜灵的评价和进一步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引诱效果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我国为害最严重的蔬菜害虫之一,为提高检测和诱捕效率,2009年在广东广州、云南通海和浙江上虞3个试验点测试了5种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的引诱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研发的性诱剂诱芯在广东试点对小菜蛾诱捕效果最好,持效期在1个月以上,日平均诱蛾量21.3头/盆,是荷兰Koppert公司诱芯的5.3倍,适合应用于广东菜区小菜蛾田间种群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控制;北京中捷四方商贸有限公司提供的性诱剂诱芯比较适合云南试点的应用,日平均诱蛾量13.6头/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发的小菜蛾性诱剂诱芯对浙江试点小菜蛾日平均诱捕量13.6头/盆,效果最佳,适合浙江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动态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州市污水厂氯霉素类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
《杭州化工 》 2011
摘要:采用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了广州市5个污水处理厂进出水中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的含量特征,并探讨了其去除效果。研究发现,3种药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0.2%~92.3%,检出限为1~2ng/L。且3种药物在广州市城区5座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中均有检出,含量范围在ng/L级,去除率基本在50%~75%之间,污水处理厂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去除氯霉素类抗生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施用模式对蔬菜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广州市蔬菜种植区老菜地进行连续6茬菜心试验,研究有机肥施用模式对蔬菜产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肥施用模式对不同茬别菜心产量的影响有较大差别。连续六茬试验中,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菜心产量均为最高且显著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品质最优,复合芽孢杆菌堆沤鸡粪处理菜心产量提高仅次于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种植六茬菜心后,施鸡粪+复合芽孢杆菌处理对提高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作用最强。因此,在老菜地蔬菜生产中,在施用无机肥基础上配施适量鸡粪,并在蔬菜生长过程中淋施复合芽孢杆菌,不但提高蔬菜产量,而且具有培肥、活化和改良土壤生物质量的作用,减轻蔬菜连作障碍,实现集约化蔬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