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深海热液口大型底栖生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深海热液口及其生物群落自1977年发现以来,受到海洋生物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伴随深海调查技术的进步,大量热液生物群落相继被发现,并在生物地理学、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受采样不足及分类学研究的限制,针对深海热液口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多集中于大型底栖生物。本文拟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加深对深海热液口大型底栖生物的物种分布模式、扩散途径及群体连通性的认识,为深海热液口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深海 热液喷口 大型底栖生物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电捕鱼工具的发展浅谈上海非法捕鱼的现状

科技视界 2017

摘要:文章介绍了电捕鱼工具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相比以前非法电捕鱼工具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范围更广、对渔业资源的伤害程度更深。文章从非法电捕鱼工具使用分布情况的角度分析了上海地区非法电捕鱼的现状,同时从自然环境分析了为何会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最后分析了现阶段打击非法电捕鱼所面临的困难,提出了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从源头管控好非法电捕鱼工具输出的意见。

关键词: 非法 电捕鱼 渔业资源 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水系发现江西副沙鳅

动物学杂志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江西副沙鳅(Parabotia kiangsiensi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副沙鳅属,仅分布于长江水系信江(刘瑞兰等1986),在珠江水系未见分布(郑慈英1989,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等2005)。2015年7月在广西桂林市大圩镇漓江(25°10′52″N,110°24′21″E)采集到鳅科鱼类2尾,采集的标本有吻须两对,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四烯酸对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脂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价细胞培养液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浓度对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活力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分离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使用M199完全培养液培养5 d后换成含ARA的培养液,ARA浓度分别为0(ARA1)、50(ARA2)、100(ARA3)、200(ARA4)和1 000μmol/L(ARA5),测定12和24 h时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24h时细胞活力。结果表明:原代肝胰腺细胞使用完全培养液时,生长状况良好,能存活15 d左右;ARA5组24 h时细胞活力显著低于ARA1和ARA2组(P<0.05);高浓度的ARA降低了12和24 h时Δ4脱饱和酶(Δ4 FAD)、Δ6脱饱和酶(Δ6 FAD)、碳链延长酶6(Elovl6)、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脂肪酸结合蛋白10(FABP10)、乙酰辅酶A结合蛋白(ACBP)基因表达水平;ARA作用12 h时,ARA2组SR-BⅠ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RA2和ARA3组FABP1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RA1和ARA5组(P<0.05),ARA3组AC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ARA作用24 h时,ARA2组SR-BⅠ、FABP10和ACB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由此可见,细胞培养液中ARA浓度会影响日本沼虾肝胰腺细胞活力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过高的ARA浓度(1 000μmol/L)会降低细胞的活力,适宜的ARA浓度(50~100μmol/L)可促进脂肪酸脱饱和酶、碳链延长酶及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日本沼虾 花生四烯酸 细胞培养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蓝藻溶藻菌CZBC1发酵培养工艺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化蓝藻溶藻菌——蜡样芽孢杆菌CZBC1的发酵培养工艺,为蓝藻溶藻菌制剂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合蜡样芽孢杆菌CZBC1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数量水平,并以Desig-Expert 8.0.5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得CZBC1的最佳发酵培养工艺参数。【结果】蜡样芽孢杆菌CZBC1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麸皮+糖蜜(1∶1)和酵母膏。以麸皮+糖蜜用量(A)、酵母膏用量(B)、pH(C)、培养时间(D)为因素变量,CZBC1芽孢数(lgN)为响应值,拟合得到二次多元回归方程为lgN=8.5019-0.2222A+0.0998B-0.1292C+0.3801D+0.2194AB-0.1133AC+0.1350AD+0.2049BC-0.0651BD+0.0638CD-0.1260A~2-0.3152B~2-0.0380C~2-0.2533D~2,其中,碳源(麸皮+糖蜜)用量与氮源(酵母膏)用量的交互作用、碳源用量与pH的交互作用、碳源用量与培养时间的交互作用、氮源用量与pH的交互作用对CZBC1芽孢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的蜡样芽孢杆菌CZBC1最佳发酵培养参数:麸皮+糖蜜6.84 g/L,酵母膏3.36 g/L,pH 6.50,培养时间42 h。此条件下,CZBC1芽孢数的实际值为5.75×10~8CFU/mL,与理论值(5.90×10~8CFU/mL)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极显著高于优化前采用营养肉汤发酵培养的芽孢数(1.28×10~7CFU/mL)。【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出蜡样芽孢杆菌CZBC1最佳发酵培养工艺能有效提高菌株的芽孢数量,且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指导蓝藻溶藻菌制剂的工业化发酵生产。

关键词: 蓝藻 溶藻菌 芽孢 培养参数 响应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罗非鱼选育群体遗传结构的SSR与AFLP对比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基于SSR和AFLP的罗非鱼选育群体遗传变异开展对比研究,得到5个选育世代群体内多态位点指数SSR/AFLP比率平均为1.683 17,群体内Fst比率平均为1.249 87,群体内基因多样性比率平均为1.676 60。5个选育群体间遗传距离比率平均为3.972 02,遗传相似性比率平均为0.937 92。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其它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罗非鱼 遗传结构 SSR AFLP 对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动态关系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收入水平、城市化率等指标是影响水产品消费量的重要因素,探讨人均GDP增长对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客观评判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特征。借助1981—2015年相关统计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人均GDP增长变化是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增长的单向Granger原因,即经济收入增长有助于提高水产品消费量;人均GDP对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的冲击力度大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对于人均GDP的冲击力度,保持收入水平增长是促进水产品消费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水产品消费量 人均GDP 动态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纹层硅藻席古海洋学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海洋与湖沼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洋大型硅藻的勃发及其在海底的纹层硅藻席沉积代表大规模的有机碳和生物硅输出通量,该生物堆积事件或过程对海洋酸化和全球变暖产生负反馈,因而在气候变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本文在融入作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海洋纹层硅藻席的研究现状,认为大型硅藻勃发不能直接和上涌活动相关联,在热带海区一般与成层化相关,在亚热带海区总体上与锋面作用相关。大型硅藻勃发时,表层水不一定贫养,也可以是富养的,也不总是需要借助浮力下沉到营养跃层吸收营养物,可直接吸收海洋表层中的营养物(如风尘溶解来源的硅酸)。大型硅藻通过高的初级生产力吸收大气中的CO_2,尔后在海洋深部降解形成的CO_2在海洋成层化条件下以巨大"呼吸CO_2库"得以封存,代表促使冰期大气pCO_2降低的一种重要机制。海洋纹层硅藻席的保存环境由多种因素制约,可以是氧化的也可以是亚氧化的,因而对用纹层沉积物来指示缺氧底层水条件应持谨慎态度。另外,提出了解释大型硅藻勃发和硅藻席形成机制的新模式"风尘触发硅藻席沉积",极大地促进了硅藻席沉积成因谜团的解决。最后,指出了目前海洋纹层硅藻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未来可以开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大型硅藻 纹层沉积物 浮力策略 生产力 碳循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表层漂流浮标体设计分析

海洋工程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层漂流浮标在应用于海洋调查研究时,浮标体外形对浮标通讯稳定性及数据回收等会产生一系列影响,也直接制约浮标使用寿命。为此,考虑减少风阻和水阻,减小浮标体对水帆运动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近远海海洋观测的表层漂流浮标体葫芦形外形设计方案。结合流体力学理论分析,运用Solid Works软件分别对葫芦形浮标体和常用的圆柱形浮标体建模,并利用Workbench软件CFX流体分析模块开展了流体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葫芦形浮标体所受压力更均匀,其水下部分压力值较圆柱浮标体减小约28%,证明葫芦形外形浮标体更具可靠性。

关键词: 表层漂流浮标 浮标体 葫芦形 流体分析 海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冰藻DNA光修复酶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7

摘要: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氯仿-乙醚混合溶剂(2∶3,体积比)为有机相,固态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材,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南极冰藻DNA光修复酶脂质体。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光修复酶脂质体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膜材比3∶1、药脂比1∶10、油相与水相体积比4∶1、超声时间6min,在此条件下,光修复酶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达到(44.13±2.90)%。所制得的光修复酶脂质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平均粒径为(490.9±2.3)nm,Zeta电位在-30~-60mV范围内,制剂的质量标准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要求,为DNA光修复酶在日用防晒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脂质体 包封率 南极冰藻DNA光修复酶脂质体 正交实验 质量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