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草覆盖还田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农家顾问 》 2011
摘要:以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设置稻草覆盖还田和无稻草还田两种处理和4种氮肥处理,并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稻草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晚稻产量,4个施氮处理表现一致。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稻草覆盖还田促进水稻分蘖,最高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协同提高,最终使有效穗数显著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调查与危害评估
《生物安全学报 》 2011
摘要:为了掌握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本文通过定点调查和线路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21市农业生态系统中205个样点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分析,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8科90种。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27种,草本植物有71种,它们分别占入侵植物总数的30.00%和78.89%。处于重度危害的入侵植物有22种;处于中度危害的植物有15种;处于轻度危害的植物有53种。在90种外来入侵植物中,71种来自美洲,占总数的78.89%;其他各洲相对较少。广域分布种最多,为40种,占总数的44.44%;全域分布种则最少,仅有7种,占总数的7.78%。由此可见,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危害严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7候选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7精细定位的区域包括三个与抗性相关的候选基因。为研究这三个候选基因在水稻抗性反应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水稻白叶枯黄单胞菌SCB4-1(Ⅳ型菌)接种分别在20℃、26℃和32℃条件下栽培的感病品种IR24及其含有Xa7基因的近等基因系IRBB7,采集接种前0d(对照),及接种后0.5d、1d、2d、3d、4d、5d和6d的叶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Xa7三个候选基因(CG-XA7-1、CG-XA7-2、CG-XA7-3)在IRBB7和IR24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20℃条件下,CG-XA7-1和CG-XA7-2在IRBB7的表达量比IR24的低,CG-XA7-3的个别时间点在IRBB7的表达量比IR24的高,但并不显著;在26℃和32℃条件下,三个候选基因在IRBB7的表达量比IR24的高。对于抗病品种IRBB7,三个候选基因在26℃时的相对表达量比在20℃和32℃的高;对于感病品种IR24,三个候选基因在20℃时的相对表达量比在26℃和32℃的高。根据白叶枯病的发生适宜气温为25~30℃,而20℃以下和33℃以上该病发生受抑制的特点,测试的三个候选基因的表达量与水稻白叶枯病抗性有较高的相关性,可能在白叶枯病抗性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Xa7 实时荧光定量PCR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花生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花生学报 》 2011
摘要: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对花生生长、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0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花生荚果数增加,产量提高。120kg/hm2用量下,花生产量最高3639.88kg/hm2,比不施氮肥增产18.61%。0~150kg/hm2范围内,施氮量提高促进氮磷钾吸收和植株生长及粗蛋白含量。150kg/hm2用量下,花生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7.00%,比不施氮肥提高了6.77%。超过150kg/hm2,增加施氮量导致花生养分吸收减少,荚果数下降,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产量随之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方案构思及其完善措施
《财经界(学术版) 》 2011
摘要:在当前经济社会大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控制。本文从分析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深入入手,谈及新时期加强国企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进而从几个不同方面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及EST-SSR标记开发
《中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荔枝EST序列中SSR的总体特点,开发荔枝EST-SSR引物,为利用EST-SSR分子标记进行荔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连锁图谱构建及亲缘关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SSRIT软件,按照设定标准从自行构建的一个荔枝果皮发育关键期的cDNA文库中的1 331条Unigene(惟一序列)中搜索SSR位点。利用软件Primer primer5.0设计EST-SSR引物。选用16份表型差异较大的荔枝种质资源检测引物的有效性及多态性,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进行片段分离。【结果】荔枝的1 331条EST序列中共搜索出220个SSR位点,分布于189条EST中,出现频率是16.53%。这些EST-SSR的平均长度为18.43 bp,平均分布频率1/4.42 kb。在1—6 bp的重复基元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占主导地位,共占总SSR的69.09%,二者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7.27%和31.82%。共观察到72种重复基元,出现频率最高的是GA/TC(16.82%);其次是AG/CT、A/T、AT/TA及GAA/TTC,频率分别为14.55%、11.82%、5.00%和3.64%。不同核苷酸数目的重复基元的重复次数差异很大。设计、合成150对EST-SSR引物,122对(81.33%)引物在荔枝中获得有效扩增,100对引物具有多态性。【结论】荔枝EST资源中含有高频率的SSR位点,且EST-SSR标记开发效率较高。本研究为利用EST-SSR标记开展荔枝遗传研究提供了100对EST-SSR引物,并为进一步开发荔枝EST-SSR标记提供了含SSR位点的候选序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磷对苦麦菜生长及土壤磷素淋失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网室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磷用量[0、0.05 g.kg-1(土)、0.10 g.kg-1(土)、0.20 g.kg-1(土)]对苦麦菜产量、磷素吸收和利用及土壤磷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显著增加苦麦菜产量、促进植株对磷的吸收。苦麦菜产量在低磷水平[0.05 g.kg-1(土)]时最高,为每个土柱186.29 g。随磷用量增加,苦麦菜产量和磷肥利用率明显降低,植株吸磷量无明显变化。施磷显著增加土壤磷淋失量,且随磷用量增加,不同形态磷淋失量均显著增加。同一磷处理颗粒磷淋失量高于溶解态磷。不同磷用量条件下土壤各形态磷的淋失率均低于0.1%。低量施磷条件下溶解态磷在施磷后第10 d出现第1次淋失高峰;中量和高量施磷条件下溶解态磷在施磷后第10 d和第40 d分别出现2次淋失高峰。土壤总磷和颗粒磷淋失高峰期在施磷后第40~50 d出现。施肥后第60 d,土壤总磷、溶解态磷和颗粒磷淋失浓度均明显降低。综合考虑苦麦菜产量、磷素吸收和利用及土壤磷淋失量等因素,苦麦菜以0.05 g.kg-1(土)的施磷量为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的DNA疫苗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肠毒素大肠杆菌是导致婴幼儿及旅游者急性腹泻,仔猪腹泻和水肿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菌毛定居因子是该病原菌主要的致病因素。DNA疫苗既能激发机体的细胞免疫,也能诱导特异性的体液免疫。目前用于预防ETEC腹泻的DNA疫苗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作者从重组质粒的构建、免疫应答、疫苗的接种系统以及基因佐剂4个方面简单的概述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的DNA疫苗的研究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