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PRRSV变异株ORF6基因与IL-18共表达真核质粒的构建及其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和本实验室分离的PRRSVJL/07/SW毒株全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出IL-18基因和ORF6基因。将2个目的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质粒pEGFP-ORF6和pEGFP-IL18-ORF6,阳性质粒转染Marc-145细胞进行筛选。通过表达载体在转染细胞中的高效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快速、准确的反映出阳性质粒在细胞质中的正确表达,再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IL18-ORF6的正确性。结果表明,ORF6基因和IL-18基因在Macr-145细胞中能有效表达。结论,所构建的真核质粒pEGFP-IL18-ORF6结构正确,能够在Marc-145细胞中高效表达,而且表达产物具有特异免疫学反应。
关键词: PRRSV 真核质粒pEGFP-IL18-ORF6 表达


不同生育期类型粳稻品种垩白性状对施氮水平的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6个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了4种施氮水平下粳稻品种垩白性状的变化规律,并对其垩白变化的氮素敏感性及其品种类型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和筛选评价。结果表明,在施N 0~300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水平的增加,各品种类型的垩白度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垩白米率的变化则因品种的生育期类型不同而异。其中,中粳品种在高氮水平下的垩白米率有所增加,而晚粳品种则有所下降。根据粳稻垩白度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供试品种可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改善外观品质的两类品种:一类是垩白度较低且在各氮肥水平下表现比较稳定的品种,另一类在高氮肥水平下垩白度较高,但其对氮肥响应较为敏感,通过适当减少施氮量也能获得较好外观品质。


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碱渣、菇渣、污泥、泥炭等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的调节作用和对辣椒生长、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土壤调理剂均能提高土壤pH,降低酸性土壤交换性铝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含量;均能降低酸性土壤活性铝对辣椒的毒害作用,提高辣椒品质,使辣椒根系鲜重、地上部鲜重和辣椒产量增加,辣椒根系鲜重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以碱渣+菇渣处理的效果最显著,该处理辣椒叶片SPAD值、株高、根系鲜重、地上部鲜重、辣椒产量分别比不施土壤调理剂处理(对照)增加了17%、32%、244%、45%、189%,辣椒V-C、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78、2.77倍;碱渣和菇渣在调节土壤酸性、改善土壤肥料方面表现出很好的互补性.


广东甜玉米品种主要性状表现及品种选育方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摘要:以2000~2006年广东省甜玉米区域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了7年152个(次)参试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抗病性、单穗重、产量及综合品质等主要性状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熟期以中熟为主,早熟和晚熟品种所占的比例较小,优质早熟品种的数量有所增加。中秆品种占84.9%,处于绝对优势,矮秆和高秆品种所占的比例较小,分别仅占7.2%和7.9%。育成品种对小斑病、茎腐病和纹枯病3种广东甜玉米主要病害总体抗病性好,但抗性级别在逐渐降低。区试品种鲜苞产量大幅度提高,以优质、优质和高产并重的品种数量和比例稳步增加,育种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品种选育正在向优质、高产、多抗相结合的复合性目标转变。


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和非特异免疫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分别为0(对照组)、0.01%、0.03%、0.05%,共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饲养56 d,研究了低聚木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体组成和非特异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聚木糖对对虾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试验组对虾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饵料系数均较对照组下降,其中0.03%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饲料效率较对照组均有提高,其中0.03%组获得显著提高(P<0.05);血清免疫指标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和酚氧化酶(PO)活力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分别提高了1.27%~5.16%(P>0.05)、0.17%~8.93%(P>0.05)、9.24%~12.61%(P>0.05)和4.17%~66.67%(P<0.05),血清蛋白含量增加了9.72%~39.64%(P<0.05);试验组体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升高,其中0.01%组虾体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在凡纳滨对虾料中添加低聚木糖有促进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饲料效率的趋势,并提高对虾非特异免疫力的趋势,对对虾体组成除蛋白质外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低聚木糖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生长性能 非特异免疫


蚕桑资源高效利用在我国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模式
《蚕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阐述了蚕桑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开发文化科普旅游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等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蚕桑功能食品、桑枝实用菌、蚕丝被、蚕桑动物饲料、蚕沙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发展新兴的乡村工业;以开发蚕桑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创办包括蚕丝文化科普教育、养蚕体验与美食品尝的蚕家乐等休闲游乐,带动蚕区农村文化科普旅游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以上模式及项目的实施,逐渐建立起适应我国蚕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蚕桑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体系。
关键词: 蚕桑资源 综合利用 新农村建设 乡村工业 文化旅游 生态环境


广东省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平台建设工作总结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产品与食品质量安全是制约广东农业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广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广东省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平台建设的具体方案、实施内容及研究成果,为下一步继续深化和拓展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平台 科技支撑 农产品质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