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茎叶除草剂防除高粱田杂草药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物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高粱田除草效果好、价格适宜的苗后茎叶除草剂。在高粱苗后6叶期采用茎叶施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6种茎叶除草剂的药效、安全性及成本。结果表明,6种除草剂对高粱均无明显药害;38%莠去津SC 1 500mL/hm~2+增效剂450mL/hm~2对高粱田难防禾本科杂草有特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1.41%和93.54%,成本为330元/hm~2;38%莠去津SC 3 000mL/hm~2+50%二氯喹啉酸WP 750g/hm~2+57%2,4-滴丁酯EC 450mL/hm~2对阔叶杂草防效显著,且对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最好,鲜重防效和株防效分别为92.76%和91.52%,成本为300元/hm~2。高粱田苗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1 500mL/hm~2+增效剂450mL/hm~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3 000mL/hm~2+50%二氯喹啉酸WP750g/hm~2+57%2,4-滴丁酯EC 450mL/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玉米新品种中地88的选育及创新思考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中地88是以自育系M 3-11为母本,自选系D 2-7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4—2015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5 943.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57%;2015—2016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0 395.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13%;2016年参加西北春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4 982.0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65%;同年参加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51.1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5%。中地88对茎腐病、粗缩病、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等均有较高的抗性;籽粒品质达到普通玉米一等级国标、高淀粉玉米一等级国标、饲料用玉米二等级国标和青贮玉米一等级国标。中地88于2017年6月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较强,适宜机械化籽粒直收,粮饲青贮兼用,适宜在西北春玉米区、东华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及同一适宜生态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耐盐性比较研究
《草地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山西3个不同居群野生草地早熟禾(HY居群、YX居群、QS居群)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0、50mmol·L~(-1)、100mmol·L~(-1)、150mmol·L~(-1)、200mmol·L~(-1)、250mmol·L~(-1)、300mmol·L~(-1))胁迫处理26d后,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质膜相对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光合参数,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3个野生优异居群的耐盐性。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HY居群、YX居群和QS居群的RWC和SP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Pro含量均呈升高趋势;SOD活性和SS含量在YX居群、QS居群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HY居群则呈持续升高趋势。3个居群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随胁迫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在0~150mmol·L~(-1) NaCl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200~300mmol·L~(-1) NaCl胁迫下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3个居群草地早熟禾的耐盐性:HY居群>YX居群>QS居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霉菌株F36对不同来源风化煤的降解特性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个不同来源的风化煤样为研究材料,筛选了具有降解作用的微生物菌株F36并进行鉴定。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从风化煤样的各腐殖酸含量及结构的变化上分析菌株对其的降解特性。菌株F36对3个风化煤样均有降解作用,经鉴定为青霉属。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F36对3个风化煤样的降解作用是相似的,在190~280 nm的吸光度值较对照则呈现一直增加的趋势,波长越短,增加的幅度越高,其中菌株F36对YF06号风化煤的降解作用较强。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菌株F36对3个风化煤样的作用集中在羧基官能团上,表现为水溶性腐殖酸的增加;对风化煤YF01和YF06的作用集中在碳链的缩短上,表现为失质量率较高。青霉菌株F36具有较强降解风化煤的能力,主要表现在失质量率和腐殖酸类物质含量上,且因风化煤样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可以指导进一步的转化生产。
关键词: 风化煤 青霉属 腐殖酸 红外光谱 降解特性 羧基官能团 碳链 失质量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氢气对玉米幼苗耐盐性的影响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营养液水培的方法,以"郑单58"玉米为材料,富氢水为H2供体,研究外源氢气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根系初生组织发育以及根系ATPase活性的作用.根系观察及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150 mmol·L-1盐胁迫下,富氢水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幼苗的根长、表面积、体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缓解盐胁迫对玉米幼苗根系结构(包括外皮层、气腔、初生木质部)的破坏.富氢水处理提高了质膜H+-ATPase和Ca2+-APase、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的活性,质子跨膜梯度变大,离子积累对细胞的伤害减少,由此产生的电化学梯度使得膨压增加、气孔开度变大;还促进了叶绿素的合成,提高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渗透平衡,因而促进了光合作用,减缓了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的抑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观赏海棠新品种‘红粉海棠’
《园艺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粉海棠’是由引进的北美观赏海棠中选育出的新品种。节间短,枝与主干夹角大,自然树形为圆宝塔形。花期叶片小而稀疏,幼叶被短绒毛,成熟叶亮绿色。花蕾硕大饱满呈品红色,花朵艳红粉色。果实深红色,萼片宿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省奶牛乳腺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奶牛乳腺炎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本研究对山西省榆次、清徐、祁县、太谷、山阴、永济及太原郊区奶牛场1 300头奶牛乳腺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随机从不同规模的奶牛场采集乳腺炎奶牛奶样120份,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20份样品共分离出8种402株病原菌,经鉴定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78株(19.4%),大肠杆菌ESBL阳性株18株(4.5%),葡萄球菌88株(21.9%)、链球菌95株(23.6%)、小型原藻40株(10.0%)、克柔念珠菌45株(11.2%)。对试验用12种药物,大肠杆菌耐药的有1种,敏感的有11种;大肠杆菌ESBL阳性株(耐β内酰胺酶)敏感的有2种,耐药的有10种;链球菌耐药的有5种,敏感的有7种;葡萄球菌耐药的有2种,敏感的有10种。对5种抗真菌药物,小型原藻敏感的有1种,耐药的4种;克柔念珠菌敏感的2种,耐药的3种。结论:近年来真菌和大肠杆菌ESBL阳性株导致的奶牛乳腺炎的比例有所增加;其他几种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关键词: 奶牛 乳腺炎 流行病学调查 分离培养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行为研究
《农药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考察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行为,于2016年在山西、山东、天津、安徽、云南和河南进行了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规范残留田间试验。两种作物均包括6地的最终残留量试验和1地的消解动态试验。按照现行的蔬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消解动态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2 d和1.8 d。最后一次施药3、5和7 d后,氯氰菊酯在茼蒿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1.64、1.19和0.89 mg/kg,在油麦菜上的残留中值分别为0.84、0.50和0.28 mg/kg。结合不同试验点试验期间昼夜平均气温发现,气温对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量有明显影响。施药期间较低的气温下,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消解缓慢,残留风险明显增大。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遇到低温天气应适当延长采收间隔期,另外在开展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时应重视气象条件对残留试验结果的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糖链的合成
《植物生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s,AGPs)是一类高度糖基化的富含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糖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的细胞壁、质膜和胞外分泌物中,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多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进行两种翻译后修饰,首先通过脯氨酸羟化酶催化的脯氨酸羟基化,随后在一些羟脯氨酸的羟基上添加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AG),以AG为主的多糖可占到AGP分子量的90%,这意味着多糖链主要决定着AGP与其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其功能。从2010年2个能特异糖基化AGP的糖基转移酶At FUT4和At FUT6被鉴定以来,越来越多参与AGP多糖合成的糖基转移酶被鉴定。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参与AGP多糖链合成的糖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棉纤维中AGP研究,讨论了多糖合成的机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用高粱耐盐种质资源鉴选与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0份高粱亲本材料为基础,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材料高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抗盐性。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高粱抗盐材料筛选和耐盐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高粱品种耐盐基因开发提供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在150mmol·L~(-1)NaCl胁迫下,高粱亲本材料生长指标低于对照。不同品种降低幅度不同。相对发芽率的数值范围为0.27%~93.4%,相对发芽势数值范围为15.15%~97.4%,根长数值范围在0.3~4.5 cm,叶长数值范围为0.4~2.8cm;盐害系数数值范围0.026~0.794。发芽率与发芽势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根据主成分分析,第一个主要成分是发芽成长因子;第二主成分是生长因子,第三主成分是耐盐因子。通过聚类分析,将30株高粱菌株分为5类:高耐盐,耐盐,中度耐盐,盐敏感性和高盐敏感性。其中3560R,10337B和10612属于盐敏感品系,09305R和67B属于高盐品系。本研究还表明,高粱发芽率,发芽势、芽长、根长、苗高、生长速度、枯萎病指数、发芽率盐害指数、发牙势盐害系数等9项指标可作为高粱耐性的重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