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微喷灌水肥一体化小麦磷钾肥减施稳产提质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研究磷钾肥减施及追施时间对小麦生长发育、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钾肥减施对小麦拔节期总茎数和分蘖数影响显著,生育期灌3水(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和灌4水(越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的P_(底+拔)K(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最高,且可以提高花后干物质的积累能力,增加籽粒中来自开花后干物质的比例,成熟期籽粒分配量最高。与传统栽培模式及微喷灌常量施肥相比,生育期灌水3次(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灌水量1 500 m3/hm2,磷钾肥减施30%且磷肥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与常量施肥高产处理差异不显著,产量构成因子中穗数和穗粒数没有显著变化,千粒重有增加趋势,品质指标较当地传统栽培模式有所提高。因此,在山西省干旱缺水条件下,利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生育期灌水3次(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灌水量1 500 m3/hm2,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钾肥减30%全部底施、磷肥减30%且50%底施+50%拔节期追施可以实现节水节肥稳产提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全株青贮玉米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全株青贮玉米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年龄、胎次、产奶量和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泌乳奶牛45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牛,其中,对照组饲喂未添加菌剂覆盖普通膜的全株青贮玉米,试验Ⅰ组饲喂复合菌剂处理并覆盖普通膜的全株青贮玉米,试验Ⅱ组饲喂复合菌剂处理并覆盖黑白膜的全株青贮玉米。预饲期为2周,正试期为6周,其中两周为一个阶段。结果表明: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其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奶牛在各阶段及整个试验期的采食量均显著性提高(P<0.05);在29~42 d试验Ⅰ组的采食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在试验15~28、29~42 d及0~42 d试验Ⅱ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奶牛乳蛋白率、乳脂率、谷丙转氨酶含量及谷草转氨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5~28 d,试验Ⅱ组奶牛产奶量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在整个试验阶段,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经济效益分别提高了1 354.5元和2 690.1元。由此可知,用复合菌剂处理全株青贮玉米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且复合菌剂处理全株青贮玉米的基础上包裹黑白膜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更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改良石蜡切片技术的飞蝗胚胎浆膜表皮发育模式及形态变化观察
《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优化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胚胎石蜡切片制备技术,研究飞蝗胚胎发育时期浆膜表皮变化规律。【方法】通过优化飞蝗胚胎固定前处理、洗涤、脱水和透明等步骤,改良胚胎期石蜡切片制备技术;制备飞蝗胚胎发育第3-10天的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浆膜表皮发育规律;通过制备飞蝗发育第6-8天从卵孔端至卵尾端的纵切切片,观察飞蝗胚胎转旋时期的形态变化。【结果】飞蝗胚胎期石蜡切片技术优化后的操作步骤为:固定前Na Cl O预处理和打孔、洗涤30min、脱水30 min和透明30 min。通过此方法可获得表皮结构完整且清晰的胚胎期组织切片。在30℃条件下,飞蝗胚胎浆膜表皮及几丁质沉积形成于胚胎发育的第5天,在第8天时开始降解。飞蝗胚胎的转旋发生在第6-7天,伴随着浆膜和浆膜表皮的形态变化。【结论】本研究优化了飞蝗胚胎石蜡切片制备步骤,揭示了飞蝗胚胎浆膜表皮及胚胎转旋的发育模式,为昆虫胚胎发育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飞蝗 石蜡切片改良 HE染色 胚胎 浆膜表皮 胚胎转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草莓采后生理及贮藏特性研究
《保鲜与加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甜查理、红颜和章姬3个品种草莓(Fragaria ananasa Duch.)为试材,研究比较了0~1℃环境下各品种草莓采后生理和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贮藏期间3个品种草莓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和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果实硬度、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呈下降趋势;甜查理果实硬度、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速率和失重率均高于红颜与章姬,结合贮藏过程中好果率的变化,贮藏7 d时,甜查理好果率达97.58%,而红颜和章姬仅为62.82%和57.87%,甜查理耐贮性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牧草绿肥兼用型大豆新品种汾豆牧绿2号的选育
《大豆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牧草绿肥品种汾豆牧绿2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高度抗旱大豆品种晋豆21和干旱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收集到的汾半野2号,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通过系谱选择法选育出的半野生型的牧草绿肥专用新品种。该品种鲜草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高,最佳刈割期为鼓粒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宝石”李采后不同阶段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变化
《保鲜与加工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二氯甲烷直接萃取法提取采收时、0℃冷藏49 d、0℃冷藏87 d和出库后20℃回温7 d果实的香气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测定,研究"黑宝石"李采后不同阶段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宝石"李采收后在0℃冷藏和20℃回温过程中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对果实香气贡献较大的乙酸酯和内酯类物质的缺失,是导致冷藏后果实风味变淡的主要原因;出库后20℃回温7 d时检测到D-柠檬烯和桉油醇两种萜类化合物,同时检测到22,23-二氢豆甾醇和(3β)-麦角甾-5-烯-3-醇,它们可能对果实香味的改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3个苦荞国家区域试验品种(北方组)的丰产、稳产性评价分析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参加2015年国家苦荞区域试验(北方组)的KQ 11-01、KQ 11-02、KQ 11-03等13个品种产量数据为基础,利用变异系数法(CV)和高稳系数法(HSC)科学客观地对各品种(系)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加以分析,为国家苦荞品种鉴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KQ 11-01、KQ 11-02、KQ 11-7、KQ 11-10等4个品种为高产稳产型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成人高校毕业生学位评审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取影响成人高校毕业生学位评审的12个指标,并利用粗糙集理论与LVQ神经网络的各自优势,构建了一个粗糙集-LVQ神经网络成人高校毕业生学位评审预测模型。粗糙集作为前置系统,在分类能力不变的前提下对属性进行约简,得到两个属性个数均为7的最小条件属性约简集,利用LVQ神经网络进行分类处理。实证分析中,该模型对两个最小条件属性约简集进行择优选择,并对胜选的属性约简训练样本与全部属性训练样本的分类能力进行对比,最后,利用该模型与LVQ进行了相关参数比较。结果表明,文章构建的粗糙集-LVQ预测模型与LVQ网络相比,输入矢量减少了42%,运行效率提高了75%,准确识别率提高了14.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绿豆晋绿7号对小鼠食用的安全性评价
《中国粮油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抗虫绿豆晋绿7号的食用安全性,对90只刚断乳昆明小鼠按性别和体重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BK)、对照组(CK)、低剂量组(JL)、中剂量组(JM)、和高剂量组(JH)。在60 d的实验中分别对小鼠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脏器病理学及肝脏、肾脏凋亡相关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晋绿7号绿豆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未产生不良影响,对小鼠的血生化指标(除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外)及器官发育均无显著影响;器官显微切片结构病理观察无明显异常病变;对小鼠肝脏、肾脏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和cyt-c进行RT_PCR检测,也未发现凋亡相关基因发生改变。表明抗虫绿豆晋绿7号在实验期内该剂量下对小鼠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器官无毒性,对小鼠与感虫绿豆潍绿2117有等同的食用安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