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445条记录
富硒粤航1号米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调节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分析食用富硒粤航一号米作饮食干预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功能稻米对防治RAU的作用。选用以稻米为主食的RAU患者,分试验组1、2,设对照。试验组1食用富硒粤航一号米,试验组2食用市售常规精米,加维生素BCO和维生素E,对照组食用市售常规精米,观察期为6个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а、IL-2、IL-6、IL-8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前:试验组1、2两组观察指标对比(P﹥0.05),TNF-а、IL-2与对照相比(P﹤0.01),试验组1、2IL-6、IL-8与对照相比(P﹥0.05)。治疗后:试验组1TNF-а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L-2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相比(P﹤0.01)。试验组2TNF-а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相比(P﹤0.01)。IL-2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相比(P﹤0.01)。试验组1、2两项相比(P﹤0.01)。表明食用富硒粤航一号米为主食能改善RAU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а、IL-2的失衡,对防治RAU发病有作用。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功能米 细胞因子 航天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丝蛋白的综合利用进展及发展趋势

广东蚕业 2010

摘要:简要介绍了蚕丝蛋白的组成、性能,具体叙述了蚕丝在服装、化妆品、食品、医药、医用材料、生物技术和环保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阐述了蚕丝蛋白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蚕丝蛋白 应用 进展 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间作与覆盖对茶园生物多样性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幼龄茶树与山毛豆、花生间作及覆盖蔗叶、芦苇叶对生物多样性和茶叶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幼龄茶园中茶行间种豆科作物并覆盖后,能提高茶园生物多样性,特别有利于增进蜘蛛等天敌的种类与数量及对害虫的生态控制能力,从而增加茶叶产量。其中,覆盖甘蔗叶与间作山毛豆效果更好,节肢动物多样性为0.8156,蚯蚓种群数量增加显著,产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 茶园 间作 覆盖 生物多样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蛀果斑螟对板栗品种的选择性

果树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调查、行为学和电生理学测定研究了小蛀果斑螟对农大1号板栗和河源油栗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小蛀果斑螟在农大1号板栗上的蛀果率为9.7%~14.4%,而在河源油栗上的蛀果率均小于2.3%,河源油栗对小蛀果斑螟的侵害表现出较强的抵御能力。农大1号板栗结果枝气味对小蛀果斑螟雌蛾有吸引作用,但对雄蛾无吸引作用,而河源油栗结果枝气味对雌、雄蛾均无吸引作用;农大1号板栗果实气味对雌蛾有吸引作用,而该品种叶片气味对雌蛾无吸引作用。雌蛾对农大1号板栗果实挥发物的EAG反应比河源油栗果实强烈,但雄蛾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板栗 小蛀果斑螟 嗅觉反应 触角电位 选择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阿宽蕉胚性细胞悬浮系原生质体分离及植株再生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CSCD

摘要:本研究以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n)未成熟种子诱导的胚性细胞悬浮系为材料,对其原生质体的分离和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胚性悬浮细胞在酶组合:3.0%纤维素酶R-10、1.0%离析酶R-10、0.2%果胶酶Y-23、1.52%KCl、0.78%CaCl2、0.01%MES和11%甘露醇中,酶解8h,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9.46×106个/mL和92.17%。采用看护培养法对原生质体培养60d后,可获得大量增生的小细胞团,细胞团悬浮培养15d后转至体胚诱导培养基上培养约30d,其体胚萌发率为45.97%,然后转至生根培养基上培养35d,其再生植株率为54.76%。

关键词: 阿宽蕉 胚性悬浮细胞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维奇风兰茎间幼嫩侧芽离体快繁培养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维奇风兰(Angraecum eburneum×sesquipedale Veitchii)。2材料类别茎段节间幼嫩侧芽。3培养条件芽诱导培养基:(1)MS+TDZ0.1mg·L-1(单位下同);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2)1/2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茶提取物体外清除自由基作用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取了3种名优红茶水溶性成分,采用HPLC法分析提取物中8种儿茶素单体和3种茶黄素单体的含量,测定了红茶提取物体外清除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二苯代苦味肼基(DPPH)自由基的能力,并分析了红茶提取物络合亚铁离子(FIC)的能力。结果表明:3种红茶水溶性提取物中,8种儿茶素总含量顺序为英红>祁红>滇红,3种茶黄素总含量顺序为英红>滇红>祁红;3种红茶都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和络合亚铁离子能力,并与红茶提取物处理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关键词: 红茶 抗氧化 儿茶素 茶黄素 自由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热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将荔枝原果汁在60~100℃温度下进行热处理,测定果汁的褐变度、pH值、固形物含量、化学成分(糖分、抗坏血酸、5-羟甲基糠醛(5-HMF)、总酚)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荔枝果汁在0~60min内褐变度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热处理过程中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下降明显,而糖含量变化不大,因此抗坏血酸降解和多酚聚合可能是影响荔枝果汁褐变的主要因素。热处理后荔枝果汁风味出现明显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对加热前后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发现低级醇和酯类含量明显下降,同时,产生了含硫化合物和高级醇等新物质。

关键词: 热处理 荔枝果汁 褐变 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稻新品种齐新占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应用实例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齐新占是应用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育成的含有粳稻血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其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后期熟色好、米质早季达国标、省标优质稻3级,中抗稻瘟病;2006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齐新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核心种质 齐新占 优质稻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城丝苗型水稻优质不育系广8A的选育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广8A是以含广东野生稻亲缘的优质早籼稻增城丝苗-8选为母本,与保持系1325B(粤丰B/26)杂交制保后再与325A测交并回交转育而成的野败型优质籼稻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增城丝苗型稻米品质,配合力强,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2010年7月通过广东省技术鉴定。以广8A配组选育的广8优98、广8优169和广8优2168等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省级区试中呈现丰、抗、优高度协调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增城丝苗型优质稻 不育系 广8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