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杞麓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富营养化的响应及鱼产力评估
《淡水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杞麓湖位于云南省通海县城郊,是受人类干扰较为严重的高原浅水型湖泊之一.为了解杞麓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富营养化现状,于2021年对杞麓湖浮游植物和富营养化相关水质参数进行了4次调查,并对其鱼产力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杞麓湖浮游植物有8门116属21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数最多,有118种;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为全年优势种,且优势度较大;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50.442±4.479)×107 ind./L和(20.132±2.208)mg/L,均以蓝藻门为主;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1.691±0.081、0.490±0.021和1.537±0.066;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均值为76.3,显示杞麓湖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杞麓湖浮游植物可提供的鱼产力为1843.59 t.综上所述,杞麓湖富营养化严重,湖区藻类密度较高且利用率偏低,建议加大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的放养量,以达到以鱼净水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鳍金枪鱼幼鱼体质量与血液指标关系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探究了人工养殖黄鳍金枪鱼幼鱼血液基础指标数据及生化指标与体质量的关系,测定了不同体质量的黄鳍金枪鱼幼鱼(W1:400~900 g; W2:900~1 400 g; W3:1 400~1 900 g)血清中的白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溶菌酶的浓度和转氨酶、磷酸酶的活性。结果显示,白蛋白、甘油三酯和谷草转氨酶(AST)组间差异显著(P<0.05)。W2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和总胆固醇浓度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白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浓度大小依次为W3>W1>W2。碱性磷酸酶活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W1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W1组溶菌酶浓度与其余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黄鳍金枪鱼幼鱼在3个体质量组中血液指标存在差异,W2组与其他两组差异较大,W1和W3组差异较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特定序列的长牡蛎视黄酸反应元件预测
《海洋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视黄酸受体和核受体超家族中的大部分成员对细胞整个分化、增殖过程都具有调控功能.视黄酸受体结合配体后激活,通过结合靶基因启动子区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调控靶基因表达.视黄酸受体结合序列是由核心序列[A/G]G[T/G]TCA间隔不同碱基构成的重复序列,称为视黄酸反应元件.为了实现对长牡蛎基因组中含有的视黄酸反应元件的快速筛选预测,本研究利用Perl工具编写了一个可以批量筛选视黄酸反应元件的脚本,并对长牡蛎基因组中启动子区域序列进行筛选预测,共筛选到412个启动子区含有视黄酸反应元件的基因.随后,将这些基因在各种数据库中比对分析,预测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可能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大部分基因与蛋白质结合、核苷酸结合、水解酶活性、蛋白激酶活性等功能有关.
关键词: 长牡蛎 视黄酸受体 视黄酸反应元件 基因组 Per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幼虾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力评估
《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高温对凡纳滨对虾幼虾遗传变异的影响,自2018年由国外引进的4个凡纳滨对虾种群(EGDB、PRMA、API、SIS)构建的育种群中随机选取40个全同胞家系,每个家系随机取100尾个体,分成2份放入指定的试验桶中,共计4000尾仔虾,采用水浴加热法,对试验桶进行升温并记录其相应的存活时间及温度,用单性状动物模型对其耐高温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评估.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仔虾各家系的耐热性为782.64~2074.33 ℃·h,表明凡纳滨对虾仔虾家系间的耐热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家系间耐热性值的变异系数为10%~68%;当水温由28 ℃升至40 ℃时,各家系的累计存活率为58%~99%;利用单性状动物模型结合系谱信息,获得凡纳滨对虾幼虾耐高温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0.22± 0.05,属于中等遗传力.试验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幼虾耐高温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遗传改良的潜力较大.本试验结果可为凡纳滨对虾夏季高温养殖和耐高温品系的选育提供数据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孢杆菌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免疫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芽孢杆菌(Bacillus)是否可替代抗生素在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养殖中的应用,在方斑东风螺早期面盘幼虫到稚螺生长发育过程中,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B. coagulans)、地衣芽孢杆菌(B. licheniformis)]和抗生素(磺胺甲恶唑)进行人工调控,研究其对方斑东风螺生长、存活、免疫及消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和磺胺甲恶唑均促进了方斑东风螺各性状指标的生长,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芽孢杆菌组成活率在后期面盘幼虫阶段之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P<0.05);芽孢杆菌能够提高机体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肪酶(LPS)和淀粉酶(AMS)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且高于对照组和磺胺甲恶唑组。结果表明,在对方斑东风螺进行苗种繁育时适当使用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幼体生长和提高成活率,且效果优于磺胺甲恶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spexin系统鉴定及其生理功能研究
《海洋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所有脊椎动物生殖均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多种下丘脑神经肽参与了生殖调控过程。大多数神经肽具有促进生殖的功能,例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神经激肽B (neurokinin B, NKB)、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 NPY)、神经分泌素(secretoneurin, SN)、刺鼠相关蛋白(agouti-related peptide, AgRP)、甘丙肽(galanin, GAL)和吻素(kisspeptin, Kiss)。Spexin (SPX)是一种新型下丘脑神经肽,属于SPX/GAL/Kiss家族成员。SPX的成熟肽由14个氨基酸组成,该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SPX可以激活GAL受体2和3 (GALR2/3)参与生殖、摄食等多种生理过程。本文围绕鱼类SPX基因鉴定、进化分析、组织分布、表达调控、生理功能以及信号转导机制等方面,简要总结鱼类SPX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鱼类 spexin 甘丙肽受体 生殖 摄食 信号转导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江牡蛎冻干组织糖原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渔业科学进展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糖原直接影响牡蛎的风味和营养品质,常作为评价牡蛎品质质量的重要标准。近红外光谱(NIR)模型可以实现糖原含量的快速准确检测。本研究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为研究对象,采用微量蒽酮法、近红外技术分别获取了外套膜、鳃、闭壳肌、肝胰腺、唇瓣、性腺等6个组织及全软体部混样共909份样品的糖原含量及光谱数据,结合最小二乘法建立了近江牡蛎6个组织及全软体部的糖原含量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和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所测样品光谱数据经一阶求导、乘法散射校正及平滑预处理后,建立的模型最优;所建立的7个模型的建模相关系数(RC)为0.971 6~0.996 3,其外部验证相关系数(REV)及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CV)分别为0.949 0~0.990 8和0.969 4~0.996 9,且模型交叉验证和外部验证的RPD值均大于2.5,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准确预测近江牡蛎相应组织样品的糖原含量。本研究建立的近江牡蛎糖原含量NIR分析模型,不仅丰富了牡蛎糖原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资料,还为实现近江牡蛎糖原成分的快速、准确测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近江牡蛎品质性状改良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背角无齿蚌四种组织细胞原代培养的比较
《动物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血细胞(含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消化腺细胞(含上皮样细胞和圆形小细胞)、外套膜细胞(含上皮样细胞、透明细胞、圆形大细胞和圆形小细胞)、斧足细胞(含上皮样细胞、透明细胞、圆形大细胞和圆形透亮细胞)为材料,比较了上述各类细胞的原代培养特征以及不同条件下的细胞存活率,优化了细胞制备及细胞活性鉴定的方法。结果显示,上述各类组织细胞存活率受不同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种类的影响,其中,血细胞96 h在20℃下、培养基2中的存活率最高,为94.67%±0.47%;消化腺细胞48 h在20℃下、培养基3中的存活率最高,为93.67%±1.70%;外套膜细胞48h在15℃下、培养基1中的存活率最高,为93.67%±1.7%;斧足细胞48h在15℃下、培养基1的存活率最高,为94.33%±0.94%。相较于25℃,在20℃和15℃下,4种组织细胞96h的存活率更为理想。本研究旨在为背角无齿蚌组织细胞系的建立及贝类细胞水平毒理学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禁渔初期鄱阳湖流域柘林水库鱼类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子
《湖泊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长江十年禁渔初期鄱阳湖流域柘林水库鱼类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子,于2020年9月(秋季)、12月(冬季)和2021年4月(春季)、7月(夏季),采用渔获物抽样和水声学探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柘林水库鱼类群落和资源密度的时空动态进行调查,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识别了影响鱼类资源变化的关键因子。调查期间共采集鱼类5目12科36属54种,鲤形目鱼类占比最高为70.38%,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黄尾鲴(Xenocypris davidi)为优势种。水声学探测结果表明,鱼类密度(ind./1000 m~3)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春、夏季(10.42±17.57和16.34±11.89)显著高于秋、冬季(2.74±3.33和2.02±5.07),中游(3.18±4.76)则显著低于上、下游(11.20±15.66和5.37±9.33)。GAM模型对鱼类密度的总偏差解释率为84.6%,其中经纬度、季节、叶绿素a浓度和溶解氧对鱼类密度的影响效应显著,水深和总氮的影响不显著。鱼类主要分布在29.12°~29.30°N,115.05°~115.15°E区域,显著影响鱼类分布的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范围分别为9~12 mg/L和5~15μg/L。柘林水库鱼类呈现小型化趋势,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鱼类多样性,后续需加强对鱼类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格局影响的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 鱼类资源 水声学 广义可加模型 鄱阳湖流域 柘林水库 时空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两种对虾参考基因组的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区域初步探查
《水产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明对虾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虾类之一.性成熟后的中国明对虾在生长和体色上表现出性别二态性.为了探查基因组上潜在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对中国明对虾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分别使用中国明对虾基因组和其近缘物种凡纳滨对虾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计算了雌雄中国明对虾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以筛查基因组上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当使用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约89%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大约为84%.基因组上Fst出现较多杂乱的峰,其中LG5的Fst值整体呈升高的趋势,另外LG13、LG17及LG35均有Fst指数相对较高的区域.而当使用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约60%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约为52%.Scaffold 2550和Scaffold 3683上分别有2个最显著的峰.将雌雄中国明对虾转录组测序数据与凡纳滨对虾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后,获得了中国明对虾的粗略表达谱,挖掘出了丰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了前述2个Scaffold上的基因表达情况.在Scaffold 2550上,有2个肌肉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在Scaffold 3683上,有4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全部都是雄性高表达,且都位于Fst峰值区域,其中2个基因编码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相关蛋白1(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参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推测这两个雄性高表达基因参与了雄虾的性别特异性生理机制,与雄性生殖功能相关,在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初步筛选到了与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相关的区域和基因,为中国明对虾性别二态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