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两种疾病发生对养殖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分析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疾病发生情况下鱼类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别对感染腹水病和皮肤溃疡病的工厂化养殖半滑舌鳎病鱼及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的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养殖半滑舌鳎肠道中的细菌种类要明显少于环境中的细菌种类,仅为养殖池进水和颗粒饲料中细菌种类总数的14.3%~44.7%。在疾病发生后,病鱼肠道中的细菌种类数量仅是同一养殖系统中健康鱼肠道细菌种类数量的45.8%和64.5%,病鱼肠道中细菌多样性下降非常明显。进一步分析肠道菌群结构的组成发现,虽然发病鱼和健康鱼肠道中超过60%的细菌种类不相同,但优势菌群的结构组成差异不明显,丰度最高的前10种细菌种类基本相同,其比例超过肠道相对总菌量的80%。不同疾病的发生对半滑舌鳎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也不同,腹水病会造成肠道中优势菌株的种类和相对丰度都发生比较明显的改变,而皮肤溃疡病发生前后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养殖半滑舌鳎的肠道菌群结构相对比较保守,而且并不是所有的疾病种类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团头鲂养殖区水质的季节变化及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掌握团头鲂养殖区水质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构建其健康养殖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团头鲂养殖区水源地、补水池及精养池塘3个养殖相关水体全年的水质变化进行监测,测定指标包括温度(T)、p H、溶氧(DO)、透明度(SD)、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亚硝态氮(NO2--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结果】水源地的SD和NH3-N在四季里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其他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季节差异(P<0.05,下同),水质优劣排序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补水池各水质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季节差异,水质优劣排序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精养池塘的p H、DO、SD、CODMn和Chla在四季里无显著差异,TP、TN、NH3-N和NO2--N在冬季和夏季存在显著差异,水质优劣排序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团头鲂养殖区的水体已呈富营养化,其中精养池塘全年的营养状态均为重度富营养化。【结论】团头鲂养殖区的水质大部分在Ⅳ~Ⅴ类,且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尤其在冬季要注意对水质的管理,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对水源进行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基睾丸酮的残留量
《分析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水产品中甲基睾丸酮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加入无水硫酸镁后乙酸乙酯均质提取,提取液经中性氧化铝粉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后上机检测。甲基睾丸酮的检出限为8μg/kg,在质量浓度为10~10 000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对罗非鱼、草鱼、对虾及甲鱼进行3个水平(30,50,100μg/kg)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4.6%~106%,相对标准偏差为1.77%~4.27%。方法适用于水产品中甲基睾丸酮残留的快速分析检测。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 甲基睾丸酮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冰点调节剂对军曹鱼冰点的控制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CSCD
摘要:研究几种冰点调节剂对于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冰点的影响。选取氯化钙(CaCl2)、氯化钠(NaCl)和维生素C(VC)3种冰点调节剂,利用单因素比较法得出使用4%CaCl2浸泡处理60 min可使军曹鱼冰点降至-1.21℃;用2%NaCl浸泡处理军曹鱼90 min可使军曹鱼冰点由-1.01℃降至-1.36℃;使用0.5%VC溶液浸泡处理30 min可使其冰点降至-1.30℃。因此选取NaCl和VC2种较好的冰点调节剂进行复配,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两者结合使用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使用3%NaCl和0.3%VC共同处理军曹鱼60 min为最佳,可使其冰点降至-1.62℃,下降了60.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不同碳源对零换水养殖系统中团头鲂鱼种生长、肠道生化指标和水质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添加不同碳源物质所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鱼种生长、消化酶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5个不同碳源物质的添加组[淀粉组、葡萄糖组、蔗糖组、甜蜜素组和复合碳源组(葡萄糖∶淀粉=1∶1)],其中淀粉组为对照组,每个碳源添加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水泥池投放团头鲂鱼种20尾,初始体质量为(36.74±0.82)g,实验期为8周。结果发现:(1)形成的生物絮团可以有效地调节水质,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水平;(2)与对照组相比,葡萄糖组团头鲂鱼种的鱼体末质量显著提高23.1%,增重率显著提高39.4%,特定生长率也显著提高23.6%,饲料系数显著降低28.1%,但存活率并没有显著差异;(3)肠道组织光镜观察表明,团头鲂鱼种肠道单层柱状上皮附近存在未消化的生物絮团;(4)添加不同碳源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鱼种体成分没有显著的影响;(5)复合碳源组的肠道总蛋白酶的活性(3.64±0.53)U/mg显著高于对照组275.3%,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淀粉组)289.2%、葡萄糖组166.7%和蔗糖组860%;(6)葡萄糖组的团头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为(238.67±13.63)U/m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SOD活性72.5%,葡萄糖组团头鲂的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为(192.31±17.06)U/m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CAT活性40.4%,与对照组的丙二醛(MDA)水平相比,葡萄糖组、蔗糖组、甜蜜素组和复合碳源组分别显著降低了69.0%、59.7%、38%.0和48.8%。研究表明,水体中添加葡萄糖为碳源能显著提高团头鲂鱼种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水平,并有效改善水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深水红娘鱼去脏加工工艺
《中国食品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降低去脏过程中鱼肉损伤,提高内脏去除率,优化去脏机剖切及去脏机构的技术参数,利用自制的小杂鱼去脏试验平台,以深水红娘鱼为试验对象,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传送带线速度、剖切刀转速和去脏轮转速与小杂鱼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之间的关系,建立去脏后可接受性评分同剖切及去脏机构技术参数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无齿圆盘刀剖切深水红娘鱼效果最佳,剖面光滑而平整,去脏后鱼体可接受性评分值较高;相同转速条件下,刀盘逆向剖切其去脏效果优于顺向剖切;各因素对深水红娘鱼去脏后的可接受性评分影响依次为去脏轮转速>传送带线速度>剖切刀转速。通过对拟合方程求极值,得出适合深水红娘鱼去脏最佳的参数组合是:传送带线速度1.39 m/s、剖切刀转速1280.0 r/min、去脏轮转速95.0 r/min。在此条件下达到可接受性评分的预测最大值9.98,同时满足去脏加工的工艺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半滑舌鳎生长及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温度对半滑舌鳎幼鱼生长及性别的影响,本研究以半滑舌鳎家系为材料,在受精后32 d,将建立的家系鱼苗分别置于9、21、23、25和27℃水温下进行培育,在32~142 dpf测量各培育温度下半滑舌鳎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利用SPSS软件中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多重比较分析幼鱼生长规律、温度与体长和体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98 dpf时,25℃下幼鱼生长最快,但培养至129~142 dpf时,23℃温度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23和25℃下的半滑舌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42%和4.63%,明显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组。温度与半滑舌鳎家系体长、体质量的Pearson系数分别为0.271和0.260,极显著正相关。体长、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式分别为L=1.637 6T0.378 2(R2=0.082),W=0.028 5T1.078 1(R2=0.075)。采集23℃下半滑舌鳎受精卵和3~142 dpf的鱼苗,进行性类固醇激素表达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睾酮(T)和雌二醇(E2)含量在受精卵中最高(54.78 ng/mg和92.52 pg/g),3~32 dpf时逐渐降至最低值(4.6 ng/mg和5.43 pg/g)。至46 dpf时又显著上升到峰值[(40.81±12.64)ng/mg和(42.04±19.13)pg/g],之后显著下降。在温度控制组,32~46 dpf各个温度组鱼苗T和E2含量显著上升,46 dpf时达到峰值,但19和21℃温度组显著高于其他组,T分别为(94.70±45.06)和(85.45±37.30)ng/mg,E2分别为(83.37±17.97)和(105.80±54.90)pg/g;其他温度组T和E2含量相对较低且无显著差异。98 dpf性类固醇激素表达量显著下降,各温度组E2水平无显著差异,但19和27℃时T水平高于其他温度组。依此推测46 dpf、体长(4.99±0.75)cm时半滑舌鳎鱼苗性腺开始分化,19和27℃有可能促使鱼苗雄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3个选育群体的生长对比
《广东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黄河群体、洞庭群体及其杂交选育群体绿卡鳖(洞庭♀×黄河♂的杂交子代经过5代群体选育所得)的生长性能,对露天池塘养殖条件下3个选育群体进行了连续观测对比试验。试验时间为2012年8月1日到2014年4月15日。除越冬期外,每30 d左右记录3个群体的生长数据。结果显示:(1)在生长速度方面,表现为黄河鳖>绿卡鳖>洞庭鳖;(2)在整齐度方面,稚鳖期绿卡鳖的整齐度最好,幼鳖期表现为洞庭鳖>绿卡鳖>黄河鳖;(3)三者的裙边比无明显差异;(4)饲料利用率表现为洞庭鳖>绿卡鳖>黄河鳖,存活率表现为洞庭鳖>绿卡鳖>黄河鳖。综合可见绿卡鳖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予以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雌雄鱼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水产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ACP)筛选尼罗罗非鱼雌雄鱼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与雌雄鱼肌肉生长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本实验从同等条件下养殖的尼罗罗非鱼群体中随机选取雌、雄鱼各5尾组成RNA池,采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分析了两组个体肌肉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利用20对随机引物差异显示扩增,共获得8条ESTs,其中5个已知的ESTs分别为转录变体3(LOC100691543)、60S核糖体蛋白(RL3)、小白蛋白β样蛋白、肌型肌酸激酶M2-CK和转录因子Sox4,其余3个为未知的ESTs。实时定量PCR分析各差异表达基因在尼罗罗非鱼雌雄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发现,8个差异表达基因中转录变体3与ACP6-Y在尼罗罗非鱼雄鱼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雌鱼(P<0.01),ACP3-X、60S核糖体蛋白(RL3)、小白蛋白β样蛋白、ACP15-X、肌型肌酸激酶M2-CK与转录因子Sox4在尼罗罗非鱼雌鱼肌肉组织中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雄鱼(P<0.01)。结果表明,应用引物退火控制技术筛选获得了8个可能参与了雌雄鱼肌肉生长发育调控的ESTs,为进一步筛选雌雄鱼肌肉生长发育相关候选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肌肉组织 差异性表达基因 引物退火控制技术(ACP)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