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紫小麦麸皮花色苷提取工艺及其结构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紫小麦麸皮花色苷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花色苷提取量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进行解逆矩阵分析。结果表明:在提取时间24 min、超声波功率429 W、料液比1∶14的条件下,紫小麦麸皮花色苷提取量最高,预测值为0.338 9 mg/g,接近验证性试验结果 0.329 1 mg/g。通过HPLC-DAD分析,小麦麸皮中有2种具有花色苷特征吸收峰的组分,且均为未酰化的花色苷,这两种花色苷可能分别为飞燕草-3-半乳糖和矢车菊-3-葡萄糖。


氯虫苯甲酰胺在5种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综合评价氯虫苯甲酰胺在土壤环境中的吸附特性,采用恒温批处理平衡法,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黑土、黄壤、紫色土、红土以及潮土5种典型农业土壤中的吸附和解吸行为。结果表明,5种土壤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吸附等温线系数(Kf)为1.06~4.45 L/kg,其吸附的强弱次序依次为黑土>黄壤>紫色土>红土>潮土。5种土壤吸附氯虫苯甲酰胺的行为以物理吸附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粉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吸附和解吸氯虫苯甲酰胺的关键影响因素。氯虫苯甲酰胺在5种土壤中有机碳标化的分配常数(KOC)为120~379,平均值为238,表明其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弱。解吸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在5种土壤中的解吸过程均存在迟滞现象。


高渗溶液条件下猪肺炎支原体形态和活性变化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高渗溶液对猪肺炎支原体(Mhp)形态、大小,以及活力的影响。Mhp经终浓度为1.8%NaCl的高渗溶液分别作用1、2、4、6、8min后,分别进行染色镜检、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CCU测定和PCR鉴定。结果表明:在高渗溶液作用不同时间后,从2min开始,Mhp皱缩变圆,且直径变小,菌体数量也快速变少至消失;测定的终CCU降低了一个梯度,且时间延长了1天;在作用不同时间后的样品中,PCR均能扩增出Mhp目的条带。经终浓度为1.8%NaCl作用1~6min,Mhp的形态大小发生了变化,且具有活性,这将为Mhp经肌肉注射进入血液循环研究和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的新免疫途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江苏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当前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软构件技术,基于B/S(Browser/Serv-er)的分布式网络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系统设置、子站管理、在线视频管理、视频会议管理等功能。该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可显著提升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的水平,促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


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拮抗细菌的筛选、评价与鉴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宁夏银川、江苏沭阳和福建厦门的番茄、辣椒、西瓜等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纯化获得367株细菌菌株。以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和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为靶标菌,从367株菌株中筛选出对两种病菌皆具有很强拮抗作用的菌株22株。拮抗细菌抑菌物质的研究结果表明:22株拮抗细菌均能分泌蛋白酶;不能分泌几丁质酶;3株细菌能分泌纤维素酶;3株细菌能分泌嗜铁素。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拮抗细菌PTS-394对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7.4%和80%;菌株H-70、L-1和SJ-280对番茄枯萎病和青枯病的防效均大于60%。对上述4株拮抗细菌进行16S rRNA种属鉴定,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关键词: 拮抗细菌 鉴定 番茄枯萎病菌 番茄青枯病菌 防治效果


桃NAC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基因家族是最大的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因在植物发育和逆境应答过程中起着多样的作用而被广泛关注。为进一步进行桃NAC家族基因鉴定、功能分析等研究提供基础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桃NAC基因家族成员数目、在基因组骨架上分布、表达模式、假定蛋白质结构和亚族分类。预测结果显示桃NAC基因家族包含115个假定NAC蛋白质,被分为17个亚族,且与拟南芥中NAC家族基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1个NAC基因分布在11号骨架上,其余分布在1~8号基因组骨架上;对一级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桃NAC家族蛋白质分子量和氨基酸数目成正相关,绝大多数是亲水氨基酸,各亚族间等电点没有规律;115个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全部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且它们的三级结构大部分相似。在果皮中表达的NAC家族基因数最多,达到75%;在花芽中表达的NAC家族基因数较少,为1%。


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有效防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真菌分离方法分离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通过回接试验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对确认为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菌落进行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经回接试验确认分离的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单生,褐色,不分枝,顶端呈膝状弯曲,分生孢子呈长椭圆形、梭形、倒棍棒状,正直或向一侧弯曲,褐色,两端渐狭,钝圆,种脐较平,有5~10个假隔膜。18SrDNA和ITS序列长度分别约为1.8kb和570bp,与待鉴定病原菌18SrDNA同源性最高的是狗牙根平脐蠕孢有性态(Cochliobolus cynodontis),二者的相似度为99%;与其ITS序列同源性最高的是稻平脐蠕孢(Bipolaris oryzae),二者的相似度也为99%。聚类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s)的18SrDNA同源关系最近,与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的ITS同源关系最近。【结论】成功分离到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形态学与分子鉴定结果均显示其为稻平脐蠕孢。


通用型动物转基因载体的构建及验证
《江苏农业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构建通用型动物转基因载体,以pBluescriptⅡKS+为基础,根据标记基因所含酶切位点,设计改造多克隆位点,插入从pTARGET载体中扩增的SV40启动子及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eo),其下游插入共表达序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基因(EGFP)及SV40 poly A,并在SV40启动子上游和SV40 poly A下游各添加一个同向的LoxP位点,构建成通用载体pNIGFP,标记基因上游拥有Xho I、Sal I、SacⅡ多克隆位点,下游拥有Nhe I、Cla I、Sac I位点。酶切鉴定和测序表明pNIGFP构建正确。pNIGFP脂质体法转染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EGFP高表达。遗传霉素(G418)筛选表明,Neo基因表达正常,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最适筛选浓度为600"g/ml。pNIGFP可利用G418进行抗性筛选,还可通过EGFP表达对外源基因的整合进行实时跟踪,另外,该载体具有LoxP位点,外源基因整合后可用Cre重组酶去除标记基因,具有高效、方便、安全的特点。
关键词: 转基因通用载体 共表达序列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基因 Lox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