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698条记录
番茄SlSPS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蔗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参与植物的多种生理生化反应.蔗糖磷酸合成酶是蔗糖进入各种代谢途径所必需的关键限速酶之一,其活性直接反映了植物体内蔗糖合成的能力.为研究番茄中蔗糖合成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从番茄果肉中克隆到一个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并命名为SlSPS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cDNA全长3488 bp,编码1054个氨基酸,有3个功能域.番茄中有4个SPS基因,且它们之间同源性比较高.在茄科作物中,SlSPS1蛋白与土豆、辣椒和茄子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组织特异性分析结果发现,SlSPS1在番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幼苗期和果实的不同发育期表达相对较高.为更深入研究SlSPS1在番茄生长发育和蔗糖积累中的作用机制,构建了SlSPS1的过表达和敲除载体,转化Micro-Tom后获得转基因阳性株系.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进行SlSPS1表达量分析发现,过表达株系的苗期、果实绿熟期和完熟期的表达量同野生型相比明显上调,且酶活性和蔗糖含量升高.敲除株系的苗期、绿熟期和完熟期SlSPS1表达量同野生型相比明显下调,且酶活性和蔗糖含量降低.至于SlSPS1在番茄生长发育和果实蔗糖积累中的作用机制,还需在今后进行功能验证.

关键词: 番茄;克隆;SlSPS1;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上海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我国消费水平呈缓慢提升之势,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缓慢是原因之一.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结合第二次、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厘清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近十年来,金山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稳中有升,但农村内部仍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主要原因是受村庄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基础设施、村庄服务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生活富裕"的目标,需进一步发展村庄经济、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这也为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普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水稻叶片磷素含量估算

农业机械学报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快速获取水稻叶片磷素含量信息,采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水稻冠层高光谱影像,并采样检测叶片磷素含量(质量分数)(Leaf phosphorus content,LPC)。分析了水稻LPC在无人机高光谱影像上的光谱特征,使用连续投影算法提取对磷素敏感的特征波长,通过任意波段组合构建并筛选与磷素高度相关的光谱指数,基于特征波长反射率和光谱指数建立水稻LPC的估算模型,利用最佳模型对高光谱影像进行反演填图,得到LPC空间分布信息。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LPC与462~718 nm范围内光谱反射率显著负相关,负相关最大处相关系数达到-0.902; LPC的特征波长为670、706、722、846 nm,基于特征波长、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LPC估算模型精度最高,验证R2达到0.925,RMSE为0.027%;在任意波段组合构建的3种类型的光谱指数中,NDSI(R498,R606)、RSI(R498,R606)和DSI(R498,R586)与LPC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0.915和0.938;基于3个光谱指数、使用神经网络构建的LPC估算模型精度较高,验证R2为0.885,RMSE为0.029%;对各生育期水稻LPC空间分布的反演结果与实测数据相一致,说明利用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可以实现田间水稻LPC的快速无损监测。

关键词: 无人机 高光谱影像 水稻 叶片磷素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HS-SPME-GC-MS法分析春生田头菇子实体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春生田头菇具有独特的香味风格。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春生田头菇子实体菌盖和菌柄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从菌盖和菌柄分别鉴定出48种和47种化合物,其中16种为相同物质,占挥发性物质的20.25%。主要以烷类、酮类、酯类和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十甲基环五硅氧烷、2-甲基-3-庚酮、丙位壬内酯、3-羟基扁桃酸乙酯和苯乙酸为菌盖和菌柄共同含有且相对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对春生田头菇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田头菇中活性物质提供支撑。

关键词: 春生田头菇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InDel标记分析中国香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结构

菌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5个香菇菌株重测序,以香菇L808-1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基因组,分析了这些菌株中插入/缺失(In Del)标记位点在香菇基因组10条染色体上的分布,并筛选了插入/缺失碱基数≥15的位点,合成了449对In Del标记引物。经过PCR和电泳检测,其中237对引物条带清晰。最终筛选出107个PIC≥0.3的标记作为核心In Del标记对来自国内的44份香菇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显示栽培菌株和野生菌株各自聚为一支,所选香菇菌株间存在明显的群体分层。群体结构分析显示香菇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亚群,主成分分析显示香菇菌株之间的位置及距离与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相符。香菇In Del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为香菇核心种质的构建和种质资源育种引用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香菇 重测序 InDel标记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性L-抗坏血酸对斑玉蕈子实体发育过程中氧化还原体系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在不同培养时期的斑玉蕈菌丝中添加外源L-抗坏血酸,探究外源L-抗坏血酸对斑玉蕈产量和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氧化还原体系(抗氧化物质、活性氧和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以工厂化生产的斑玉蕈菌株作为研究材料,将培养时间为40和120 d的菌丝搔菌后,处理组分别添加15 mL 400 mg·L-1L-抗坏血酸(AsA)。空白对照组则添加15 mL蒸馏水。测量斑玉蕈子实体的产量和斑玉蕈恢复期(H-M)、转色期(H-V)、原基期(H-P)和成熟子实体期(H-F)的抗氧化物质、活性氧含量,分析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培养40 d时,外源添加400 mg·L-1 AsA处理组斑玉蕈产量为每瓶104.01 g,比对照组增加10%;培养120 d时,处理组斑玉蕈产量为每瓶278.49 g,比对照组增加5%。外源添加AsA能调控斑玉蕈内源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培养40 d H-V的内源AsA和GSH含量与120 d的H-M内源AsA和GSH含量均显著提高;培养120 d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比40 d高。培养120 d菌丝中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比40 d高。外源添加的AsA在调控40和120 d的作用时期也不一致,其对40 d的子实体在发育后期(H-P和H-F)作用显著,而对120 d的子实体则在发育早期(H-M和H-V)作用显著;其对抗氧化酶的作用时期和活性变化也不同,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差异最大,即在40 d GPX活性呈逐渐上升趋势,在120 d GPX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外源添加AsA能调控斑玉蕈内源AsA的分泌规律,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活性氧累积和脂质过氧化,从而增加子实体产量。

关键词: 斑玉蕈 L-抗坏血酸 氧化还原体系 子实体发育 抗氧化酶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种质资源的长期有效保存对于世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超低温保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本研究以水稻的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冻存后恢复培养阶段的新生愈伤率和新生愈伤分化率来评价不同品种不同粒级大小的胚性愈伤组织、不同浓度蔗糖预培养,以及高糖预培养和高糖预培-玻璃化处理2种预处理方式对水稻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效率的影响,并选用自主开发的15对水稻SSR标记引物,对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愈伤组织分化的幼苗进行遗传多样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粳稻日本晴和籼稻旱恢3号粒径为1.6~3.0 mm和>3.0 mm的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后的新生愈伤率都显著高于本品种粒径<1.6 mm的愈伤组织;旱恢3号愈伤组织经100 g/L和170 g/L蔗糖预培养后的新生愈伤率极显著高于240 g/L蔗糖预培养。粳稻WDR48、粳稻日本晴和籼稻旱恢3号仅采用高糖预培处理的新生愈伤率都极显著高于本品种玻璃化处理的新生愈伤率。新生愈伤分化率在处理间与品种间都无显著差异。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鉴定表明超低温保存前后的愈伤组织生成的幼苗遗传性稳定。本研究表明利用愈伤组织高糖预培养-直接超低温冻存是一种易操作、高通量、稳定可靠的中长期保存水稻种质资源的方法。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超低温保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形式饲粮对生长期白山羊生长性能、肉质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全价颗粒饲粮在山羊饲养中的推广应用,本研究以生长期长三角洲白山羊为研究对象,分别以全混合日粮(TMR,TMR组)、全价颗粒饲粮(颗粒组)和全价颗粒饲粮部分限制采食(限制采食组)进行饲喂,研究全价颗粒饲粮对其生长速度、肉质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颗粒组的增重效果显著高于TMR组(P<0.05),部分限制采食亦能取得良好的增重效果.2)与TMR组相比,颗粒组白山羊屠宰率提高了1.48%,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pH、剪切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和肉色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3)各组间白山羊血清中生长激素(GH)、生长抑素(SS)、生长激素释放多肽(GHR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限制采食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第4周时出现一个异常波动,显著高于TMR组和颗粒组(P<0.05),到第8周时限制采食组血清ALP活性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颗粒组(P<0.05);颗粒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第8周时显著高于TMR组和限制采食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则显著低于TMR组(P<0.05),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常规指标方面,除个别指标在饲喂第2周出现一定波动外,其余时间点3组呈一致变化趋势;饲喂结束后,各组之间血清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4)组织切片观察表明,颗粒饲喂可部分增加十二指肠的肠绒毛长度,对肝脏、睾丸和附睾等组织未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全价颗粒饲粮饲喂对生长期白山羊增重效果明显,且整个试验过程未对其健康指标产生明显影响,可用于育肥过程中的标准化饲喂.

关键词: 全价颗粒饲粮;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白山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转录组分析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照工厂化生产模式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菌株T022,在搔菌后第3天给予蓝光照射,每天6 h,照射3 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利用转录组分析研究蓝光对金针菇原基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蓝光组的原基数量增多,气生菌丝减少;蓝光组与黑暗组原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68个,其中上调基因76个,下调基因92个。差异基因的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蓝光主要影响原基中与细胞壁成分相关的疏水蛋白以及位于细胞膜的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蓝光组与对照组相比,与细胞壁相关的7个疏水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与细胞膜相关的6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上调,15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

关键词: 金针菇 蓝光 原基 疏水蛋白 转运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稗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1 CSCD

摘要:为评估DNA条形码在稗属植物鉴定中的有效性,选取核DNA条形码序列ITS和ETS及叶绿体DNA条形码序列psbA、trnL-F和matK作为候选序列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对无芒稗、稗、长芒稗和细叶旱稗4种稗属植物的不同DNA条形码序列进行了扩增、测序,并分析了不同候选条形码序列的特征。结果显示,matK序列变异位点占比最高(3.6%),ETS序列最低(1.7%);psbA序列种间变异最大,matK序列种内变异最大;邻接树分析显示,条形码序列ITS、ETS、psbA、trnL-F和matK均可以区分出长芒稗,支持率均大于80%;此外,ITS序列将无芒稗和稗聚于同一支,可以区分出细叶旱稗。因此,建议ITS作为鉴别稗属植物潜在的DNA条形码序列。

关键词: 稗属植物 田间杂草 DNA条形码 分子鉴定 ITS ETS psbA trnL-F matK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