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金龟子绿僵菌与吡蚜酮减量联用防控水稻白背飞虱
《中南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为明确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减量联用对防治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的防控效果,评价生物农药金龟子绿僵菌与吡蚜酮减量混用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效、捕食性天敌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室内试验表明,在吡蚜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4种化学农药中,吡蚜酮对白背飞虱防治效果最好.田间试验表明,施用金龟子绿僵菌与联用吡蚜酮参考用量50%,药后14、21 d防效优于单独使用吡蚜酮或者金龟子绿僵菌;有利于利用捕食性天敌对白背飞虱进行持续性防控;与单独使用吡蚜酮相比,水稻产量无显著差异.该联用方法可作为吡蚜酮的替代方式在水稻上应用.
关键词: 金龟子绿僵菌 吡蚜酮 减量联用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田间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工艺制备板栗全粉的理化特性和风味比较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对比分析了几种干燥工艺制备的板栗全粉理化特性和风味.结果表明:所得板栗全粉中含灰分0.28%~0.35%、淀粉45.11%~5.07%、蛋白4.74%~5.51%、脂肪1.61%~2.68%;通过冷冻干燥和Vc护色处理后低温干燥的板栗全粉L值分别为87.29和87.55,与其他干燥工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板栗全粉色差ΔE范围为0.06~1.89,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高温干燥工艺制得的三个板栗全粉糊化度为86.06%~91.57%;自然干燥和低温热风干燥制备的板栗全粉糊化度较低,分别为34.04%和33.76%;真空冷冻干燥所得板栗全粉持水性和吸油能力最高,分别为3.56g/g和1.63g/g,且与其它样品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板栗全粉风味物质主要来源于氮氧化物、甲烷、硫化物和乙醇等成分.研究表明不同干燥工艺对板栗全粉物化特性和香味具有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也将为板栗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及降尿酸活性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杨树桑黄不同提取物的生物活性,采用超声辅助法制备了杨树桑黄粗多糖和醇提物,分析了二者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比较了二者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及降尿酸活性.研究发现桑黄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74.87%,蛋白质含量为6.61%,糖醛酸含量为4.84%,硫酸基含量为2.59%;桑黄醇提物中总酚含量为35.72%,总黄酮含量为8.98%,总三萜含量为5.82%,总甾醇含量为7.36%.此外,桑黄粗多糖和醇提物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一定的还原力.体外降血糖及降尿酸实验表明桑黄多糖和醇提物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与黄嘌呤氧化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桑黄醇提物降血糖和降尿酸活性明显优于桑黄多糖;另外桑黄醇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IC50值为0.43mg/mL,远低于阿卡波糖IC50值(0.87mg/mL).与桑黄多糖相比,桑黄醇提物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降血糖及降尿酸活性,这为充分利用桑黄资源、开发桑黄功能性食品或医药保健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辅助龙虾壳制备谷氨酸螯合钙的工艺优化
《中国调味品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虾壳的资源利用率,以废弃的虾壳和谷氨酸为原料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法制备谷氨酸螯合钙,考察了谷氨酸和虾壳中钙的摩尔比、料液比、超声时间、反应温度和超声功率对谷氨酸螯合钙螯合产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Design-Expert V8.0.6软件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最佳的螯合工艺条件为摩尔比4 ∶ 1、料液比1 ∶ 31、超声时间23 min、反应温度60℃,在此条件下,谷氨酸螯合钙的螯合率预测值为94.02%,实测值为93.68%,试验结果与预测模型相近,且比取消超声辅助步骤试验组高17.53%.该研究以虾壳为钙源制备谷氨酸螯合钙,提高虾壳的综合利用,为减少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猴头菇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酚类物质定量分析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 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UPLC-ESI-MS)对猴头菇醇提物(ethanol extract,EE)及其石油醚萃取物(petroleum ether fraction,PEF)、氯仿萃取物(chloroform fraction,CF)、乙酸乙酯萃取物(ethyl acetate fraction,EAF)和正丁醇萃取物(n-butanol fraction,NF)中的14种酚酸和12种黄酮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猴头菇醇提物及4种有机萃取物中黄酮含量远远低于酚酸含量;不同萃取物间酚酸组成较一致,但各组分含量差异显著,而黄酮类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均有明显差异.其中,苯甲酸和L-苯丙氨酸在EE、PEF、CF和NF中含量最高,反式阿魏酸和表儿茶素在EAF中含量最高.试验结果可为猴头菇酚类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猴头菇;提取物;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酚酸;黄酮;定量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连根腐病发生与根际土壤、根茎内生、叶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关系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细菌群落结构与黄连根腐病发生的关系,本文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健康和染病黄连的根茎、叶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的组成和差异。结果显示,黄连根茎、叶片和根际土壤样品中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丰富,根茎内生菌次之。在所有样品中,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相较于健康黄连组样品,染病黄连根际土壤、根茎和叶片样品中多个菌属细菌相对丰度发生显著改变,如Vibrionimona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等,表明可能与黄连根腐病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此外,RDA分析表明,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全噬菌属Holophaga和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与黄连根际土壤有机质、有效氮、pH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分析了两个不同地点的健康和染病黄连根际、叶片内生细菌和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为综合分析黄连根腐病的成因和机制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腥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长江蔬菜 》 2022
摘要:鱼腥草是重要的药食同源作物,其生产过程繁琐,用工成本非常高,亟待解决。本文探索总结出一套鱼腥草从栽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以湖北省当阳市为例,每667 m2约降低劳动成本3 583元,有力地推动了当阳市鱼腥草产业规模化生产,成功打造鱼腥草之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鄂北区域的两种水稻缓控释肥用量研究
《中国稻米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两种缓控释肥料施用对鄂北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比较了两种缓控释肥料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的差异,以期为鄂北水稻生产中缓控释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料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6.6%~17.3%,施用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增产0.7%~11.9%;与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施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和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分别增产8.4%、2.5%;各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有效穗数;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相比,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对水稻增产效果更明显。水稻产量与两种缓控释肥施用量均呈线性加平台关系。相同肥料用量条件下,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处理水稻地上部N、P_2O_5和K_2O养分积累量明显高于腐殖酸缓释型复合肥料处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两种缓控释肥的肥料回收利用率、肥料生理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肥料贡献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肥料偏生产力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综合考虑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鄂北水稻应优先选用掺混包膜型控释复合肥料,适宜施用量为450 kg/hm~2,可获得稻谷产量11 420 kg/hm~2。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缓控释肥 肥料适宜用量 肥料利用率 鄂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表达禽腺病毒血清4型Fiber2蛋白的重组耐热新城疫病毒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估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和禽腺病毒(Fowl adenovirus, FAdV)的耐热基因工程疫苗。【方法】利用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将NDV耐热株的HN基因替换到LaSota疫苗株上,再将禽腺病毒血清4型(Fowl adenovirus serotype 4,FAdV-4)的Fiber2基因插入到其基因组上,构建表达Fiber2蛋白的重组耐热NDV质粒pTS-HN-Fiber2。通过病毒拯救技术拯救重组NDV rTS-HN-Fiber2,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和作为疫苗候选株的免疫原性和攻毒保护性。【结果】rTS-HN-Fiber2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168 h,且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0,属于弱毒的范畴;在细胞上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rTS-HN-Fiber2与亲本LaSota株有相似的生长曲线,但最终的生长滴度略低于LaSota株;rTS-HN-Fiber2在56℃处理15 min后,病毒滴度下降约10~3 TCID_(50)/mL,而LaSota株56℃处理5 min几乎无感染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rTS-HN-Fiber2能表达Fiber2蛋白。免疫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rTS-HN-Fiber2能产生NDV抗体,且能显著提高雏鸡在FAdV-4强毒下的存活率,减轻FAdV-4强毒引起的组织病变,降低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FAdV-4 Fiber2蛋白的重组耐热NDV,该病毒保持了亲本LaSota株的弱毒生物学特性,但热稳定性有显著提升;重组NDV免疫雏鸡可产生针对NDV和FAdV-4强毒的保护,该重组NDV可作为开发针对FAdV-4和NDV二联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病毒株。
关键词: 禽腺病毒血清4型(FAdV-4) 新城疫病毒(NDV) Fiber2蛋白 重组病毒 耐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都黑猪体重与体尺指标的通径分析及最优回归模型的建立
《养猪 》 2022
摘要:为了探讨硒都黑猪体重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研究体尺指标对体重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构建体重与体尺的最优回归模型,试验选取190日龄硒都黑猪167头,测量体重(Y)与体高(X1)、体长(X2)、胸围(X3)、腹围(X4)、臀长(X5)、臀宽(X6)、臀围(X7)等各项体尺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硒都黑猪公猪和母猪体重与各项体尺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公猪体尺指标与体重相关系数最大是体长(r=0.846),母猪体尺指标与体重相关系数最大为胸围(r=0.739).硒都黑猪公猪胸围、体长、臀围对体重直接作用较大,腹围、体高、臀长对体重间接作用较大;硒都黑猪母猪胸围、体长、臀围、体高、臀长对体重直接作用较大,腹围、臀宽、臀长、臀围对体重间接作用较大.公猪和母猪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公=0.627 X2+1.153 X3+1.919 X7-179.953,Y母=0.435X1+0.425 X2+0.91 X3+1.289 X5+1.302 X7-172.412.在硒都黑猪培育过程中,公猪应注重胸围、体长、臀围的选择力度,母猪应注重胸围、体长、臀围、体高、臀长的选择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提高体重的目的.
关键词: 硒都黑猪;体重;体尺;相关性;通径分析;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