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香菇多糖提取物体外抗IHNV的机制
《水产学杂志 》 2017
摘要:本研究以虹鳟性腺细胞(rainbow trout gonad cell,RTG)为细胞模型,采用MTT法体外测定香菇多糖提取物的细胞毒性及其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直接灭活、预防与生物合成的影响,探讨香菇多糖提取物抗IHNV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香菇多糖提取物对RTG细胞没有毒性作用。浓度为100μg/m L时,香菇多糖提取物对IHNV的直接灭活能力为52.48%,预防效果为50.38%,抑制IHNV生物合成的能力达84.41%。结果表明:香菇多糖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IHNV作用,该作用主要与抑制IHNV在细胞内的生物合成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草鱼’和普通草鱼肌肉营养成分比较分析及其营养价值评价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金草鱼’与普通草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异同,旨在进一步了解‘金草鱼’的开发利用价值.【方法】对‘金草鱼’和普通草鱼肌肉中的主要营养成份、氨基酸、脂肪酸以及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金草鱼’脂肪显著高于普通草鱼,水分显著低于普通草鱼,但粗蛋白和灰分差异不显著.‘金草鱼’和普通草鱼肌肉16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7.99%和17.43%,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41.25%和41.37%;‘金草鱼’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普通草鱼;必须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9和78.金草鱼肌肉中脂肪酸种类比普通草鱼少2种(C21∶0和C20∶3),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普通草鱼低.‘金草鱼’和普通草鱼都含有较丰富的矿物元素,‘金草鱼’肌肉中矿物质总量比普通草鱼高,金草鱼的铜、铁、锌的比值较普通草鱼更为合理.【结论】与普通草鱼相比,‘金草鱼’具有较好的鲜味程度和更为合理的矿物元素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三角洲4种淡水养殖鱼类重金属的残留及食用风险评价
《生态毒理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了解珠江三角洲淡水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估其生态风险与食用安全,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采集罗非鱼、草鱼、乌鳢及鳜鱼主要养殖鱼类样品共计57份,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进行分析测定,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重金属污染指数(MPI)、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以及食入健康风险指标(Ri总)分别评估其污染程度、食用安全性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样品中Cr、Ni、Cu、Zn、As、Cd、Hg、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20~3.240,0.020~0.800,0.110~1.100,0.190~19.970,0.030~1.480,nd~0.606,0.003~0.118,0.040~0.803 mg·kg-1(湿重),Cr、As、Cd、Pb在水产品中超标率大小依次为As(7.0%),Pb(7.0%),Cd(5.3%),Cr(1.8%)。Pi结果表明,目前珠江三角洲养殖水域水产品中Cu与Zn残留处于正常范围内,Cr和Hg有少量样品为轻度污染,Pb、Cd与As存在重度污染样品,所占比例为2.86%、6.02%和5.74%。MPI结果显示不同水产品污染程度为乌鳢>鳜鱼>罗非鱼>草鱼,总体上各种水产品MPI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食用安全性结果显示,目前成人每周摄入水产品是安全的,但乌鳢Cr,罗非鱼As含量较高分别达到PTWI的37.76%和19.51%,表明水产品中Cr、As残留可能存在一定的食用安全隐患。健康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的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10-6a-1)。综合分析珠江三角洲淡水养殖主要水产品可知,其尚未出现明显的污染安全问题,但As与Cr等元素的潜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条件下养殖大菱鲆菌群变化和货架期预测
《食品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低温(0~10℃)、室温(25℃)和变温贮藏条件下养殖大菱鲆的细菌种群变化进行研究,确定不同温度条件下养殖大菱鲆的优势腐败菌和货架期,并采用Exponential、School-field和Square-root方程构建货架期预测模型,并对货架期预测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和验证。结果显示,低温贮藏大菱鲆货架期为6.1~32.6 d,优势腐败菌为腐败希瓦氏菌(40.3%)和假单胞菌属(27.4%),室温时货架期为1.3 d,优势腐败菌为气单胞菌(47.1%)和腐败希瓦氏菌(29.4%);构建的Exponential、School-field和Square-root货架期模型参数分别为温度特征系数a=0.12,T_(min)=-6.6℃,表观活化能(E_a)为81.4 k J/mol,采用均方根误差、残差平方和、偏差度、准确度对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比较,Square-root模型预测性能最优,用恒温和变温对3种货架期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显示Square-root货架期模型误差最小,可有效预测恒温和变温条件下大菱鲆的货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东北地区稻田养殖的模式概况
《水产学杂志 》 2017
摘要: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达5 600 000 hm~2,但稻田养殖面积利用率仅为2%,主要为稻田养鱼和稻田养蟹,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近年来,辽宁省的稻田养殖80 000hm~2,发展较快。黑龙江和吉林地区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引进了稻田养殖新模式、新技术,发展具有特色的稻田养殖模式。当前,东北地区稻田养殖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进一步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台子河口刀鲚不同年龄重点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在双台子河口采集的2~+龄~5~+龄共计266尾刀鲚的体重(Y)、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宽(X4)、头长(X5)、吻长(X6)、眼径(X7)、眼后头长(X8)和眼间距(X9)等10个性状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法,研究4个年龄段刀鲚的体重和形态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2~+和4+龄刀鲚体长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3+和5~+龄体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体重与形态性状的多元回归方程。2~+龄~5~+龄刀鲚体重(Y)与形态性状参数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为:Y=–7.186+3.617 X2~+0.174X3(R2=0.911);Y=–3.441+0.738X3+1.649X2(R2=0.910);Y=–7.703+3.383X2~+0.413X3(R2=0.909);Y=–6.733+1.831X3+2.175X1(R2=0.958)。研究表明,选择不同发育时期鱼类进行连续分析以提高选育的精度十分有必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免疫应答机制研究进展
《水产学杂志 》 2017
摘要:鱼类免疫应答可以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但固有免疫发挥主要作用。固有免疫对病原体的识别是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的相互结合实现,这与哺乳类相似。但为适应水生生活,鱼类固有免疫对PAMP的识别范围更广,免疫应答的启动条件更低。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主要是单核/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具有吞噬和杀伤功能,还可分泌多种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介导发生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中,T淋巴细胞通过抗原提呈细胞分解吸收抗原,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类分子递送到细胞表面才能识别。B淋巴细胞分泌产生以免疫球蛋白Ig M为主的抗体分子,而发挥抗体中和作用及免疫调理作用的Ig G在鱼类中比较少见,说明鱼类抗体的免疫功能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内鱼类免疫应答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了解鱼类免疫应答机制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温条件下不同投喂水平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变温条件下不同投喂水平对施氏鲟幼鱼消化酶、代谢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水温设恒温[(22.0±0.1)℃]和变温[(22±2)℃]2种模式,并根据投喂水平分为6组,分别为恒温100%饱食组(HW-100组)、变温100%饱食组(BW-100组)、变温90%饱食组(BW-90组)、变温80%饱食组(BW-80组)、变温70%饱食组(BW-70组)、变温60%饱食组(BW-60组)。将平均体重为(34.9±0.8)g的施氏鲟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养殖周期为42 d。结果表明:变温条件下,在60%~80%范围内,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胃及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与HW-100组相比,BW-60组与BW-70组的胃和瓣肠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变温条件下,十二指肠和瓣肠淀粉酶活性及瓣肠脂肪酶活性均随投喂水平的降低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BW-80组十二指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HW-100组及BW-100组(P<0.05),BW-80组和BW-90组瓣肠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所有变温投喂组瓣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低于HW-100组(P<0.05)。除BW-70组外,各变温投喂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均显著高于HW-100组(P<0.05)。与HW-100组相比,BW-60组、BW-70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变温条件下,在60%~90%范围内,鱼体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均随着投喂水平的降低整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投喂水平为80%时降至最低值。与HW-100组相比,BW-60组、BW-70组及BW-100组血清T-AOC显著升高(P<0.05),且BW-60组和BW-90组血清XOD活性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在周期性变温条件下,施氏鲟幼鱼可通过提高蛋白酶活性,即提高对饲料蛋白质消化效率的方式来补偿其对饲料蛋白质摄入的不足。与恒温100%饱食相比,变温条件下各投喂水平均可提高施氏鲟幼鱼血清ALT活性。
关键词: 变温 投喂水平 施氏鲟幼鱼 消化酶 代谢酶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刺参胚胎和幼体发育的形态观察
《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花刺参育苗技术,对花刺参自受精卵发育到稚参的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通过阴干、流水刺激法对成熟亲参进行人工催产,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在水温27~30℃及盐度33.0~35.0室内水泥池进行花刺参幼体培育。花刺参受精卵经5h发育成囊胚,7h进入旋转囊胚期,9h进入原肠期,31h完成胚胎发育变态为耳状幼体,并经10d的生长发育进入樽形幼体,第20d变态为稚参。由结果可知,花刺参的幼体的健康状况与其水体腔和胃部生长发育状况密切相关,水体腔和胃部发育良好,花刺参的健康状况则佳,有利于幼体的变态与存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寿螺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3192A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南方水产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分析了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细胞色素P450(CYPs)的结构、表达特征及四聚乙醛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应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RACE)克隆获得福寿螺CYPs基因c DNA全长2 523 bp,命名为CYP3192A1,含1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517个氨基酸,具有血红素结合区F**G***C*G、K螺旋(E**R)、I螺旋(AG*ET)、C螺旋(W***R)等高度保守序列及跨膜螺旋(12~34号氨基酸)。聚类分析显示福寿螺CYP3192A1是细胞色素P450新家族成员,与CYP3A亚家族序列同源性较高。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分析显示,福寿螺CYP3192A1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的性别及组织差异性(P<0.05),表现为雌性表达量高于雄性,肠和鳃表达量最丰富,肝和胃次之,心和腹足中少量表达;四聚乙醛对福寿螺CYP3192A1表达的影响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诱导期缩短并提前"。结果表明四聚乙醛处理能够显著诱导福寿螺CYP3192A1表达,与CYP3192A1表达量增加紧密相关,福寿螺CYP3192A1过表达可能在四聚乙醛代谢抗性中起重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